第950章 輟朝五日

龍首原上。

李世民與大舅哥長孫無忌走在大安宮的工地上。

“這座永安宮是爲太上皇所營建,以備清暑,爲表孝心。可永安宮去年秋剛開始營建,剛打下地基,太上皇已病重,”

新年期間,永安工地也在停工中。

“太上皇說住不上永安宮了,”

“太上皇病情真這麼嚴重嗎?”長孫無忌問。

李世民點了點頭,尚藥局、太醫署,甚至長安千金堂、惠人所,連龍門觀裡的藥王韋善俊都請來了,

這些名醫也都是差不多意見,太上皇這次確實不好過這坎。

“先前馬週上書,說大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爲卑小,皇太子之宅,猶處城中,大安乃至尊所居,卻在城外。希望營建新宮,以務高顯,以稱萬方之望,則大孝昭乎天下。”

“他還說聖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爲基,”

“朕應當早爲太上皇營建永安宮的,這樣夏季時龍首原新宮中也能避暑,”

長孫無忌道,“新年已過,永安宮立即重新開工,加緊營造,等永安宮建成,讓至尊也遷入新宮優享。”

“怕是等不到那時了,御醫們都說可能吃不到今年的新麥。”李世民道。

長孫無忌卻道,“建,明天就開工,加緊建,增派人手,等太上皇精神好些,可以請太上皇來永安宮看看。”

李世民看着大舅子,

他那張胖胖的臉上,一雙眼睛很明亮睿智,皇帝一下子明白過來了,長孫無忌也相信皇帝所說的太上皇活不了多久了,但不但不說停工,反而要立即復工且加快速度,

無疑是有深意的。

這座永安宮,本就是打着爲太上皇避暑的名頭而營建的,如今太上皇病重,這時大建新宮,這是要向天下人表明皇帝對太上皇的孝心。

眼下四方蠻夷藩國使者也還在長安呢,還有那麼多往來絲路上的胡漢商賈,太上皇病重的消息其實也不是什麼機密,現在長安不少人都知道。

這個時候皇帝這麼大動作爲太上皇加緊建新宮,

也是向這天下人,向那些藩國使者,中外商賈們宣傳皇帝的孝,宣傳大唐以孝治國,皇帝對太上皇的這孝,也必然會經由那些人傳遍八方四海。

說到底,

太上皇當初是被他們趕下御榻的,甚至此後在那個狹小的大安宮,近乎軟禁了九年。

大安宮原是秦王府,在長安城外,很小。

當年的玄武門之變,雖說早諱莫如深,可知道的人依然還有許多。

這事想瞞也不可能瞞的掉,更無法刪改史料。

貞觀天子雖然創下了一番豐功偉績,可玄武門之變依然是抹不去的污點,

太上皇還在的時候,只能儘量的把太上皇隱藏在大安宮,可如今人要沒了,就不能再這樣了。

“好吧,”

李世民把監修永安宮的事情就交給長孫無忌來負責,想了想,“聽說年前閻立本監修時工匠挖出一面古銅寶鏡,魏徵鑑定說那是秦始皇曾經收藏的鎮國之寶叫秦鏡,

傳說它能照見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纖毫可見。更重要的是它還能照出羣臣的忠奸、國運的興衰。”

李世民當然不會信那民間傳說,但那面挖出來的古鏡,他倒是也很珍重。

“永安宮更名大明宮,那面秦鏡交給你,等大明宮峻工後,把秦鏡懸於大明宮殿上,明鏡高懸,正大光明。”

“好。”

“還有一事,太上皇先前跟我說,大行之後,陵園制度,務約從簡,但太上皇乃我大唐開國之君,創業之祖,我這個做兒子的,豈又能在陵園上草率,”

李淵估計活不到夏天,李世民必須現在開始考慮陵園的事了。

以往朝代的皇帝,往往是在自己還在位的時候就開始營建皇陵,有的甚至要營建幾十年。

但李淵雖開創大唐,可武德朝時忙着統一天下,也沒精力爲自己營建皇陵,然後又被自己兒子趕下臺,李世民在位這八年,不管出於何種目的,是不好在太上皇還活着的時候,就給他營建皇陵的,那豈不是要讓人認爲你是盼着父親早死?

“太上皇的陵園要營建的足夠彰顯匹配他大唐創業君主的地位,”

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現在就開始負責準備,

這邊要大張旗鼓的爲太上皇繼續修大明宮,那邊要暗裡開始準備爲太上皇修陵園,

選址,形制,

準備的工作也有許多。

兩人在大明宮的工地上,商量着此事。

最後李世民決定,選在長安以北八十里的三原徐木原上,依照漢光武帝原陵的規則和形制,修建一座巨大的獻陵,採用堆土覆鬥型的陵墓,

陵園還要修建城垣,一定要大興土木,要氣勢壯觀。

這樣才能表達他的孝。

李世民的曾祖李虎,也是葬在三原,葬在萬壽塬上。

李世民站在長安龍首原上,就能望到北面的三原徐木原。

“我會讓玄齡他們給你調撥錢糧,這個事情你全力以赴,一定要做好,”

從龍首原回到太極宮。

李世民又召見了宰相們議事,

武士彠病逝了,

他是在宰相現任上病逝的,

他還是太原元謀功臣,也是實封、世封功臣,

他的病逝大家雖早有準備了,但身後事還是得好好處理的。

要商議封贈官爵,擬定諡號等。

武士彠是開國元勳,又是在宰相任上病逝,但他卻又是太上皇的心腹元從,所以大臣們商議時也有些拿捏不定。

“冊贈司空、揚州大都督,諡號明,” 皇帝親自定了封贈諡號,明這個諡號還是不錯的,皇帝並沒有因爲他曾是太上皇心腹就有所保留,甚至給了三公的封贈,這實打實的宰相封贈。

“輟朝五日,”

“賜給棺木,命禮部侍郎監護喪事,”

“賜班劍、羽葆、鼓吹!”

“詔令武士彠子武元仁不降等襲周國公爵、世封汴州別駕,實封四百戶,授朝散大夫。”

“武元慶武元爽,各晉階一級,念兩人在嶺南軍中效力,奪情留任。”

·······

皇帝給了武士彠無比的身後榮耀,享受到了跟杜如晦一樣的待遇。

不過武士彠的爵位世封這些給了其嫡三子,還是讓朝野挺震驚的,但很快大家知道,原來這事是武士彠生前特意向皇帝請求的,

這是人家家事,

雖然這明顯有幾分寵溺後妻然後因此偏愛後妻所生子,但武元慶兄弟倆在長安名聲也不太好,母族也沒啥人,武氏家族也早同意了武士彠的做法,所以這事別人還真管不着。

甚至有不少人聽到還得說一聲活該。

武士彠的喪事還是辦的很隆重的,朝廷派禮部侍郎監護喪事,又派人又撥錢糧的,

武士彠雖死了,

可武家正得勢,武懷玉在嶺南封疆大吏,馬周還在朝爲相呢,武士彠的女兒也是進了東宮爲良娣,

因此前來弔唁的人太多了,絡繹不絕。

武士恪這位武氏新族長,和武士棱這武氏老族長,也是一起來了,

在京的武氏族人也都來了。

武懷玉武懷義兄弟是趕不回來了,由家人代替了。

風光大葬。

一場風光的葬禮,其實就看的出,武家雖沒了一位宰相,可聲勢並沒有減弱半分。

下葬當天,

太上皇李淵都不顧病中,親臨大安宮的城樓,遙望靈車送葬,還爲老夥計落淚哭了一場。

貞觀天子李世民登臨未央宮故城,在宮樓上送別武士彠。

皇太子李承幹,更是率百官送葬到未央舊城西北。

武懷玉跟武士彠是沒出五服的親戚,武士彠和武士恪有共同的曾祖,按五服內爲親的說法,往上推五代,從高祖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緣關係在這五代之內的都是親戚,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爲五服。五服之後則沒有了親緣關係,也可以通婚。

武懷玉跟武士彠還沒出五服,都是北齊鎮遠將軍、壽陽縣公武居常的後人。

武懷玉、武士恪都只需要爲武士彠服緦麻,穿細麻布喪服三個月。不過他們是不需要丁憂去職的,只有兒子才需要爲父守孝丁憂去職。

“武明公病逝,民部尚書一職空缺,政事堂也少了一人,諸位相公再推舉一人。”

武德殿中,

李世民緩緩開口。

魏徵先出聲,“臣舉薦王珪爲相,”

皇帝卻只是搖了搖頭,“王珪做不了民部尚書。”

“臣舉薦韋挺可爲民部尚書兼參預朝政。”說這話的是右僕射溫彥博。

但沒等皇帝開口,中書令馬周出聲,“陛下,韋挺剛愎自用,非任宰相之大器也。”

馬周這話很不客氣,殿上有人知曉韋挺原是魏王黨,跟武懷玉關係不睦,甚至曾經韋挺還因跟武懷玉的矛盾,還因此就對武懷玉姐夫馬周很不客氣,現在馬周也是毫不客氣的反對韋挺爲相。

李世民緩緩道,“還有人選嗎?”

房玄齡推舉張亮,認爲張亮足任民部尚書,也可參預政事,畢竟張亮也曾做過宰相,以前在軍中負責後勤這塊也是表現不錯的,張亮張了打仗不行,其它各方面都還行。

“臣舉薦楊師道。”

這話是蕭瑀說的。

李世民仍沒點頭。

“亞相?”李世民問宰相御史大夫李大亮,

李大亮回道,“臣以爲最適合做民部尚書的非武懷玉莫屬,要說善經濟懂財稅,武懷玉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而且他曾三拜宰相,都做的非常不錯,如今嶺南也算安定,可再召他入朝爲相,兼管財稅。”

可皇帝卻道,“嶺南的改土歸流、省幷州縣,推行兩稅新法都還正在關鍵時候,嶺南還離不開武懷玉。”

“那就請長孫國舅領民部。”

可皇帝又道,“長孫司徒另有重任要職在身。”

這下宰相們都搞不清楚皇帝的心意了,這麼多人選都沒被採納。

“暫無合適人選,那便暫且由特進、參預政事蕭瑀,暫代民部尚書。”

民部尚書暫由宰相蕭瑀代理,可宰相還是缺一人。

“召王珪回朝,任禮部尚書,參預朝政。”

“還有,廣州都督武懷義在嶺南五年,治地地方有功,召回朝,授太府卿,加金紫光祿大夫。”

“戎州都督黨弘仁,調任廣州都督。”

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421章 順風車第692章 銀花第639章 金殿混合雙打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第940章 龍涎第1070章 聖意難測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771章 願賭服輸十三郎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789章 武氏之敵第347章 颯露紫第506章 繼續奏樂繼續舞第1035章 灞橋第693章 斬立決第550章 一潰千里驚弓鳥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16章 永康公府第155章 不能忘本第854章 長樂公主的嫌棄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14章 烏雲踏雪第1095章 噩耗第909章 就是賤第610章 太子之敵第263章 江湖第45章 夜尋佳人第703章 擒虎第658章 攤丁入畝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684章 天子家事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190章 龍鬚 長生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268章 龍顏大悅第760章 臣妾第280章 認栽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467章 遇藥王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41章 三娘子第777章 事涉東宮第572章 全軍覆沒第774章 前軍夜戰左江東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347章 颯露紫第825章 吃了閉門羹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613章 神兵天降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969章 武懷玉當列幾等?第56章 過三關第824章 當選新族長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593章 飢餓的盛世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969章 武懷玉當列幾等?第751章 屠萬是爲雄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400章 門生第903章 怕嗎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330章 譴責第1028章 我花開罷百花殺第997章 兵中之龍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655章 背刺第558章 憫忠閣上起山頭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349章 妻妾成羣第52章 微服私訪第466章 迎冬驛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44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979章 錦囊計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576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569章 征服者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48章 名達天聽第903章 怕嗎第673章 立政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