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武公東渡

第914章 武公東渡

福府六個州,武懷玉直接就把三個州刺史換成了自己人,這事甚至沒跟都督錢九隴商量。

承製拜封就是這麼牛。

這邊人都調來了,武懷玉纔給錢九隴打了個招呼,通知而已。

只換了三個刺史,這都算是武懷玉留面子了。

要想火車跑的快,那全得車頭帶啊,他對錢九隴的能力還是看好的,可不能指望他這個剛空降來的都督,

當年隴西城頭上,

面對鋪天蓋地烏泱泱的突厥上萬大軍猛攻,隴西城搖搖欲墜,城中僅剩下幾百傷疲之兵,

程處默站在城頭上揮槊大吼,不退,不退。

縣令汪達也放棄突圍打算,國公之子的汪縣令親自擂鼓助威。

武懷玉帶着醫院營隔河相望,面對中間上萬突厥大軍,卻毅然決然的下令出擊。

這份生火兄弟情,這些年依然維繫的很好。

龍溪黃家不比那流求島夷強的多?

閩越文武來個大換血,藉着這股東風,重樹威信,他錢九隴也可藉機拿到閩越掌控權,當然這個掌控權是要武懷玉給他,在武懷玉的統領下行事,

但他不介意。

要換乾脆就全換了,

聖人和朝廷完全放手讓他去做了,

錢九隴卻只是呵呵一笑,他早就想明白了,他這個福州都督,想在這邊做出點功績來,那就離不得武懷玉。而他今年也六十了,早打定主意,好好配合武懷玉,其實就是已經選擇投向太子黨了。

“我看,建州、汀州兩州刺史也該換了,萬象更新,新人新氣象,以前那些人確實不行,替我向廉帥擬封公文,建議廉帥更換兩州刺史,”

錢九隴倒不意外,武懷玉先前路過鷺島恰遇龍溪黃家叛亂,五千人來襲,他身邊才三百牙兵,他都不躲不避,正面硬剛,還不等援兵到來,一夜間就把五千叛軍給滅了。

“聽說流求土人要聯合襲擊武家的碼頭、城堡、市鎮,武相要親自過海。”一名幕僚道。

“武相調多少人去救場?”

“好像只調了廣州水師營的戴義和他這次帶來閩越的一千水師,”

如今用人之際,武懷玉首先想到的也是這些真兄弟。

他帶來的兩個兒子,已經全都送到武懷玉跟前去當差了。

但幾位幕僚也覺得武懷玉行事有些過於驕狂了,就不怕將來算後賬?

這種情況,放在中原那是不敢想象,

可在嶺南,

“這嶺南都快盡是武相之人了。”

他跟武懷玉一樣都是上面來的人,都是朝廷的人,他們要共同面對的是這閩越六州的人,這些羊他們得爲朝廷牧好。

幾名從長安跟隨來的幕僚看過後不由嘆道,武懷玉這幾年在嶺南還真是隨心所欲啊,不說刺史隨意任免,就是都督,他都換了幾個了,而嶺南七鎮七營十四府的這些兵馬,也基本上是他一手組建起來的,高中級軍官,大部是他提拔舉薦的。

“真就帶這點人?”

讓人羨慕啊。

這就是最好的表態,質子嘛。

錢九隴接到通知的時候,拿着那公文看了一遍,然後就放到了一邊,

“武相公還真是毫無忌憚啊,就不怕有人蔘劾?”

wωω⊙ Tтka n⊙ c ○

武懷玉能調一千廣州水師過去,那都已經是看的起島夷們了。

就算換了他錢九隴,有一千水師加三百北衙禁軍的牙兵,他都有自信在島上橫着走。

如果武懷玉翻船,那倒是天大的意外了,根本不可能。

倒不如擔心他出海遇上風暴。

······

貞觀八年的正月,

在鷺港過完上元節,武懷玉的艦隊也就啓航,告別了阿桑,與來送行的陳盛、牛見武,還有武希哲、樊修義、王方義、丘神績等一行人,

登船離開。

船行海上,蒼茫無際。

人在大海上感覺十分渺小,尤其是看不到陸地海岸後,一些初次航海的士兵甚至會涌起極大的不安。

船隨波起伏着,

好在鷺島到澎湖的航線,已經掌握的很熟悉,出發前也是特意看了天氣挑了日子,

風和日麗,

很快就駛近澎湖列島,

看到澎湖,船上的人都忍不住歡呼,那種欣喜渴望,真跟久別相見的親人一樣。

“之前忘了跟汪刺史你說了,流州其實不僅有兩千多我們的人,先前忘記算上澎湖這裡了,這裡也有一座城堡和碼頭市鎮,這裡也有兩千多人。”

澎湖列島挺大,由本島和周圍六十四個島嶼組成,在澎湖島的西南方有一大一小兩小海灣相連,風平浪靜時,宛若一平靜大湖,故稱平湖,這是漁民們捕魚的一個極好的避風港。海水在澎湖灣裡波瀾不興,

平靜的海灣,蔚藍的海水,美麗的海灘,

澎湖最大的本島與中屯、白沙、西嶼三島相銜似湖,外側海水洶涌澎湃,湖內波平浪靜。

這在茫茫大海中,真的就如一處聖地。

本島就有差不多十萬畝之大,

“這島上原本沒人嗎?”汪達驚訝這羣島之美。

“當然有人,只不過原來有少量島夷,後來隋朝徵流求時,捎帶把這島上的島夷全都抓走了,後來這裡便只有些漁民打漁時偶爾落腳或避風了,”

汪達驚歎於這麼大一個島,尤其那平湖那麼神奇的天然避風良港,

“這些島比較乾旱少雨,比漳泉或是流求島都乾旱,而且這些島上的土層較淺,不好種糧,但可以種些紅薯花生和瓜果,現在澎湖這的兩千多人,主要是在建城堡、市鎮和碼頭的,”

懷玉指着本島的風櫃尾半島,那裡有一座小堡壘正在修築中,初具雛形,這座小堡壘是海中取石築在半島尾,

“這座堡壘叫平湖堡,以土壟圍繞四周,上鋪草皮,以做爲掩體,西南面的城垣因鄰接風櫃半島,其外側以石料及石灰築成,土垣之外爲一道幹壕溝,其餘的三面臨接海洋,土垣的外側以木板圍成,木料來自廣州的廢船。”

城堡的四角各有突出的敵臺,

堡壘的位置選的很好,位於突出的小半島上,這裡俗稱蛇頭山,與另一個公武半島共同扼守武公灣,

武公半島,自然是武家人取的,事實上澎湖本島,也被他們取名武公島。

武公半島計劃中會修建第二座堡壘,然後島上還會有第三座堡壘。

這些都是跟安平堡一樣的純軍事作用的堡壘,

在兩個半島扼守的港灣內岸,就是也還在修建中的港口碼頭和市鎮,這裡有修船廠、居民區、學校、醫院、酒樓飯店倉庫,以及一些作坊。

在武懷玉的規劃裡,澎湖港以後是海峽中南北航運貿易,和大陸與流求聯通的重要中轉站、補給站,

這裡還會發展漁業,

雖然島上貧瘠,但種紅薯土豆花生瓜果這些卻反而是條件不錯,順帶發展點種植副業也是沒問題的,

這羣島依託航運和貿易,就算兩三萬人都是能夠容納的下的。

這年代,能夠富起來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依託水陸交通帶動的,甚至朝廷的驛館邊,往往都能興起一片集市。

水陸交通,就是流量,貨物經過,就是商機。

澎湖的位置真的是得天獨厚,發展海運、海貿,開發流求,這裡就更是佔據天時地利,而武家來主導開發,無疑能夠讓它飛速穩定的發展。

“澎湖設個縣吧,”

流州現在就將有澎湖縣和安平縣兩個縣了,這裡距離流求島西岸不過八十里了,

“進港休息一下,不急。”

船隊駛入澎湖灣,再駛入武公港,大灣小灣,風平浪靜。

風櫃半櫃尾的蛇頭堡,和對面武公半島的金龜堡,扼守武公港,一旦兩堡建成,澎湖島和武公港都會非常安全,根本不懼海賊,更不用擔心颶風,

汪達待船一靠岸,便迫不急待的下了船,到處開始巡視起自己治下之地來了,走邊邊看,還不時的問島上的人問題。

島上雖然看着還很簡陋,但大概的架子是看的出來的,

“這些人能夠落戶澎湖縣嗎?”汪達問武懷玉,挺期望的,要是一下子有兩千多人,這個縣也就真正名符其實了。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武家的僱工,都是武家帶來開發建設澎湖的,等建成後這裡也有許多機會,不少人已經表示願意以後留在這,”

留在這,不表示就願意落戶。

但就算暫時登記做爲客戶也是不錯的開始,一旦大家在這安穩了,覺得不錯,那落戶也是很可能的,畢竟對許多人來說,家鄉雖好,但他們在家中卻並不能很好的生存,否則也不會背井離鄉出來。

“沿海有許多漂泊水上的疍民,他們流浪海上不能居住陸地,被稱爲賤民,但其實也是很無奈的迫不得已,汪刺史你可以去招一些疍民過來在澎湖定居,島上的地雖貧,但分授一些給他們安家落戶,種些紅薯土豆瓜果也可生活,另外他們有海上捕漁的傳統手藝,落戶澎湖,也就不再是漂泊無家,甚至兒女還能在島上學校讀書·······”

那羣人被稱爲賤民,但武懷玉從來不歧視他們,武懷玉甚至也不歧視獠蠻、山越、島夷,都是人,只是還需要一個征服同化的過程,

只要他們願意成爲朝廷治下之民,那都是自己人。

疍民落戶定居澎湖,打漁種菜,交賦納稅,對現在的流州來說,十分歡迎的。

武懷玉跟汪達站在武公港碼頭,向他描繪着澎湖縣美好的未來,王羲子的字,武懷玉的畫,那都是並稱一絕的,武懷玉尤其擅長畫餅,

餅畫的又大又圓。

“那澎湖設縣,還請相公授派縣令縣丞主簿縣尉曹佐等官吏,”汪達做爲流州刺史,卻是絲毫沒有管這新設澎湖縣官員選任之事,甚至話裡話外都透露着澎湖這裡以後怎麼發展怎麼管,武相公你說了算。

心有靈犀一點通。

不枉武懷玉特意選了汪三郎來做流州刺史,他還真不願意朝廷派個不懂事的刺史來,啥都要指手劃腳胡亂干涉,流求和澎湖的發展,他早有規劃,他不希望別人妨礙到。

汪達這樣就很好,

他做他的刺史,放開讓下面發展就好,流州發展起來了,刺史等官吏們的功績那也是一點不會少,甚至該交納的稅賦肯定也不會少的。

 

第286章 師出有名第574章 聖旨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864章 世子第294章 宇文成都第71章 與狼爲伍第268章 龍顏大悅第710章 皇帝輸不起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706章 太子良娣武二孃第942章 姑娘第77章 百里赴死第315章 幾個賬本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327章 奔則爲妾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1039章 復國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1028章 我花開罷百花殺第421章 順風車第190章 龍鬚 長生第1009章 帶弓而鋤佩劍而樵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鐵獸第661章 象牙侯第937章 新世界第466章 迎冬驛第358章 皇上欽點琵琶女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671章 攔不住的熱情第559章 奚馬奚琴奚公主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667章 十年令史第1001章 親上加親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512章 請都督自重第1020章 他急了第889章 接你回家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760章 臣妾第222章 威猛老丈人第810章 老公主的厚愛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904章 血與火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406章 太上皇第835章 一切安好第1095章 噩耗第574章 聖旨第483章 泄露禁中語,貶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763章 獨孤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182章 戰神吐血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571章 不好,中計了第353章 程家的菩薩蠻第567章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第258章 舔狗第671章 攔不住的熱情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4章 烏雲踏雪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第235章 使持節第1007章 日落東沙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16章 永康公府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萬貫第976章 喚鄭才人來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393章 滿朝勳貴半親朋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81章 由我接管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251章 楊家第299章 安祿山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749章 威壓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274章 鬥奴第156章 擁立登極第190章 龍鬚 長生第232章 大嫂第581章 並立二妻第1章 道士下山第955章 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