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這就有些過份了

漳、汀兩州也是在這種形勢下析置出來的。

但現在嶺南那邊已經走到前面,全面推行兩稅新法了,那福建漳泉汀五州,也就沒有理由再特殊,故此現在朝廷要求從貞觀七年秋起,推行兩稅法,開始徵秋稅。

甚至要把許多不入戶籍的山越蠻人,都要編戶齊民。

這是朝廷的政策,跟武懷玉本來無關,他開發的鷺島,有開拓的優惠政策,至於澎湖和流求,現在歸屬於嶺南管轄。

懷玉只是路過鷺島上來瞧瞧,

誰料到就接到消息,九龍江上游一百二十里的龍溪縣,那山越豪酋縣令,不滿兩稅新政,居然反了。

而且還聽說,那縣令居然打算帶兵來搶了鷺島。

這就有些過份了。

在閩地五州推行新法,那是政事堂諸公的決定,得到監國太子和皇帝同意的。武懷玉來之前,命令就已經傳到各州縣。

結果他來了鷺島,恰就碰到龍溪山越反了。

到了隋朝初開皇年間,把潮州的義安縣和蘭水縣都併入了泉州的龍溪縣。後隋煬帝時,閩地三郡併爲建安一郡,撤併了不少且以,只保留了四個縣。

黃家早就不滿了,

現在不過是藉着兩稅新法的由頭,鼓動衆人造反罷了。

“這縣令叫什麼名字,什麼來頭?”

或者漳州治於龍溪,可朝廷偏把漳州治所,設在了海邊的漳浦,那甚至是個新設的縣。

縣令是誰家部將?

聽說龍溪縣反了,武懷玉也是有點驚訝,但也只是驚訝他們的膽大包天,並不是懼怕,

他堂堂嶺南王,有啥可怕的。

黃家有理由不滿,在他們眼裡,朝廷這不免有過河拆橋的意思,做的很不地道,無情無義,尤其是朝廷就算要把一個縣變成兩個州,那好歹給黃家順勢授個刺史啊。

不管說夜郎自大還是坐井觀天,這些人眼裡還真只有鼻尖前那點地方,不要他們交稅服役,他們就立馬歸附大唐,要他們交稅了,立馬要造反脫離。

按他們所說,這黃犢不算是正經山越蠻夷,他們家祖上確實是從江夏遷來的,南梁武帝,開拓閩越。

武懷玉的幕府能人不少,這邊島上的莊頭管事等人在此經營,自然也早把附近的龍溪縣的情況摸熟。

九龍江在那時叫柳營江,做爲閩地第二大江,所以是當年南樑兵將屯駐要地,並在此設置了龍溪縣。

當初他們因大唐的優惠政策而選擇歸附,如今又因兩稅新政而要造反。

“此人叫黃犢,柳營江豪強,自稱是江夏黃氏之後,”

貞觀初,重新區劃州有到,劃設十道,一開始閩地是要跟潮梅一起劃到嶺南道的,後來因嶺南道太大,才劃給江南道。

當年黃犢出任龍溪縣令,雖僅一縣之令,可當時閩地才四個縣,他家控制的閩地三分之一,實力很強,

之後朝廷析龍溪縣,新置出來兩個州,黃犢還是龍溪縣令,但漳州、汀州的刺史可就是從長安任命派來的,龍溪縣還在,可實際地盤卻不足原來十之一。

之後武德初,李靖平定嶺南,閩地也跟着歸附朝廷,黃家也主動歸附,於是重設龍溪縣,黃犢做了縣令,還授了他一個將軍散號。

之後江南道分東西,又劃到了江南東道。

前兩年,朝廷析龍溪縣南境,置漳州,又析龍溪縣西部地置汀州。

這哪來的勇氣?

還真是自在。

這也是朝廷對黃家,對閩地豪強的一種打壓削弱手段,也是爲如今的兩稅新法推行鋪平道路。

其中就有龍溪縣,

但之後隋末大亂,閩地也出了割據一方的梟雄,龍溪縣也亂起來,黃氏家族雖是外來戶,但當年隨樑軍而來,在此地經營百年,成爲一方豪族,他們趁勢佔了龍溪縣城。

這誰受的了。

黃家一直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江夏黃氏,但其實他們遷來閩地百年,跟當地山越也是世代聯姻,也很有山越行事風格的,

又是隋末動亂裡走出來的,曾經也割據過一方,

忍無要忍,那就反了。

反正閩地山高皇帝遠,又易守難攻,朝廷來徵,黃家大不了退進山裡或是循入海中,等官兵走了,再出來便是。

舉起反旗後,黃犢決定先下手爲強,把鷺島搶了,那裡現在很熱鬧,那本來歸他們龍溪,現在卻劃到泉州,連根毛都收不到。

早就看不慣許久了,

尤其是聽說那還是朝廷武相公家的產業,那個武相公正是力推兩稅法的人,黃犢年紀大了,不免有些昏憒,甚至都不知道這幾年那位武相公的名頭有多大。

他還想着搶了鷺島,再去搶漳浦。

甚至還想着把隔壁潮梅佔了,有機會還想搶一把泉州,和福州建州。

做過閩越王,黃犢倒是沒想過,可把漳汀兩州舊地,重新拿回來,這是心心念唸的,這老傢伙甚至早謀劃的好好的,先舉旗造反,把地搶到手,再出兵搶掠下週邊,

跟朝廷打幾仗,到時再來談招安,

到時讓朝廷把漳、汀兩州交給黃家,若是能多要點地過來就更好了。

“一百二十里,順江而下,龍溪黃家隨時會到,趕緊召集人馬,準備應戰吧。” 武懷玉瞭解清楚情況後,也沒空去想誰對誰錯,既然都亮傢伙了,那幹就完了。

黃犢這種老昏頭的蠻酋,其實在嶺南見的多了,

以前欽州的寧長真、羅州的馮暄,以及羅竇的談殿等等,這些人其實跟黃犢的觀念出奇的是一樣的,

就是那種土皇帝思維,覺得他家世代都佔着那塊地,他就真是土皇帝了,容不得別人染指半分,卻忘記了他們其實也不是什麼真正世世代代的佔着那地,也是祖上在某個時期到來的,

他們祖上算是過江龍,但如今的中原朝廷,對他們而言更是降維打擊。

還抱着老黃曆,自然是守不住的。

螳螂擋車,也不過是自不量力罷了,

對這種人,說什麼都是白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徹底打服,展示力量。

他們欺軟怕弱,打痛了就怕了服了。

武懷玉身邊的牙兵不多,在嶺南有內外牙兵,內牙一千,外牙數千。但他這趟原本是去江州封地就封而已,原計劃只是快去快回,身邊就帶了三百人。

結果超出計劃,從江州又去了河南,

“鷺島上現有有一萬多人,我們可以立即集結青壯,兩千壯丁沒問題。”

“鷺島是個島四面環水,倒是個有利防守的地形。”

大家出言獻策,

不過形勢並不是很好,因爲鷺島上人確實不少,也能拉出來兩三千青壯男人,可問題是有人沒武器裝備啊。

而且這些沒訓練的青壯,作用也不是很大。

唯一能倚仗的就是環水島嶼這個地形,但黃家一直在柳營江這帶生活,他們很擅舟漿,這次來攻,肯定也會是有備而來,

他們不會缺船,

“請武相立即乘船離開鷺島,速回廣州調兵來討反賊。”一名幕客出聲,他這明顯就是讓武懷玉三十六計走爲上計,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說的倒也是有道理,

可武懷玉眼裡沒瞧的起黃犢他們,

他的三百牙兵,那可半數多是北衙禁軍精銳啊,這些兵不得以一打五?

再說他從登州來,本就是坐着大船來的,船上水手不少,從登州港和沿途又帶來不少船,都是同往廣州去的,

這些海船都不算小,船上水手也不少,徵用的話,就能拼湊出一支艦隊了,水兵都能拉出上千人。

唯一所缺的還是武器鎧甲弓箭這些了。

“這裡離泉州和漳州都不過二百餘里,這兩州城裡有官兵也有團練,更有朝廷的武庫裝備,

我們可以馬上派船去兩邊調取裝備和一些士兵過來,兩州城都在海邊,駕船往來倒也便捷,”

懷玉敲了敲桌子,“我在鷺島鎮守,先擋住黃犢的進攻,等你們帶武器裝備和援兵回來。”

幕客有些擔憂的道,“泉州漳州雖在海邊離這也就二百來裡,可這兩州比不得廣州,那裡沒有統軍府,沒有鎮戍兵,只有一些土團鄉兵,如今秋收還沒結束,只怕一時也徵召不到人,

況且那些土團未必能堪用,再者我擔心的是這次造反的只怕不止龍溪黃家,他們打着反對兩稅新法的大旗,可能會有不少山越響應,泉州漳州只怕到時也自顧不暇,”

“相公還是先回廣州,廣州那邊的兵纔可信任,”

說到底,他們不是不相信武懷玉,而是不敢冒這個險,武懷玉的身份,若是在這裡陰溝裡翻船,那誰也承擔不起後果。

“放心吧,”武懷玉卻很有信心,這信心不僅來源於他的三百牙兵,和隨時可徵用的商船和水手們,

也來源於他現在所呆的地方,這是在港口附近的一個莊園,

說是莊園,其實就是一座堡壘,

不算很大,但足夠堅固險要,且很高大,易守難攻。

這個堡壘只要有他的三百牙兵守衛,那就是座天險要塞,小雖小,卻更便於小部隊守衛,這要塞裡的糧食等也不少。

要說武懷玉現在帶這幾百人跑去攻打龍溪縣城,這有過自大了,可要守,且只是守一段時間,那完全沒問題啊。

“我武懷玉雖不是本地官員,可就算是路過,那也不是大唐朝廷的官員,既然遇上了叛亂,豈有逃跑的道理,況且,不過區區山越獠賊罷了,我順手平滅,也不過摟草打兔子的事罷了,”

“聽我吩咐,各自行動吧。”

安排兩條船去漳州漳浦,兩條船去泉州晉江,通風報信借調武器、兵馬。

再安排幾條快艇到九龍江上游去打探龍溪叛軍動向,

而島上也發出徵召令,凡青壯男子需立即到港口報到,接受緊急徵調,編爲鷺島鄉兵協守禦敵。

僧哥租好了手推車,正準備離開碼頭回家,結果就聽到有兵在敲鑼宣告叛軍消息,然後是武相公的緊急徵召令。

僧哥被攔下,要求他去登記集結,

“我,我家裡妻兒們還在等我回去,我家的稻子還沒收完,”僧哥有些興奮,卻又掛念家中,一時慌亂緊張起來。

“我們會派人到各村屯通知的,趕緊走吧,拒不接受徵召,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你也是鷺島的一員,守衛家園也有你的一份責任。”

“你也是爲自己,爲妻兒老小家人而戰!”

第742章 馮家軍第598章 白金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583章 李靖的態度第475章 孤臣路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24章 九五至尊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657章 紫氣東來第80章 李三娘子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423章 擡棺見第649章 分紅第779章 橫刀奪愛第626章 磧口第363章 紅袖添香琵琶行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754章 廣州第308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763章 獨孤第455章 黃金萬兩換僧牒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1028章 我花開罷百花殺第361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23章 奉旨進京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777章 事涉東宮第656章 殺氣騰騰劉仁軌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461章 聖誕節第23章 紆尊降貴送人情第471章 石守信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793章 武二孃 皇后第285章 鎮三邊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273章 邀約第51章 忽冷忽熱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487章 給太子再上一課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858章 黃浦島上講武堂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960章 龍園勝雪第873章 我,李世民,有資格封禪泰山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1096章 丁憂第839章 防禦守捉營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77章 百里赴死第842章 馮都督來遲一步第1034章 太子親迎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1004章 武器訂單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衆怒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第762章 佳人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87章 火線提拔第722章 吳王府第965章 咸陽橋密謀第16章 永康公府第1064章 配饗太廟,陪葬皇陵第645章 三拜宰相第53章 古仙一脈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569章 征服者第340章 暴食熊羆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625章 晉國公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623章 瓜分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859章 十三行第831章 心疼阿郎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1034章 太子親迎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532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1048章 底牌第11章 朱衣黃衫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111章 夜叩宮門第105章 死裡逃生第653章 樂善好施第349章 妻妾成羣第881章 陛下千秋萬歲後第1074章 武懷玉的反擊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