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步步緊逼

第720章 步步緊逼

馮盎來的很快。

接到兒子馮智戴的來信,他只考慮了一天,然後便決定快馬入京。

這位嶺南王只帶了數十輕騎護衛,沿着朝廷新修的江廣驛路,先沿北江至韶州,然後經梅關路越大瘐嶺,再沿着貢水到贛州,改乘快船順贛江而下直奔江州潯陽,

入長江後乘船到鄂州,再改道漢水,直抵襄陽,再沿丹水走商州,經武關入藍田,直奔長安。

這一路水陸兼程,多數可走水路乘船,倒是很快捷,

僅僅七天時間,馮盎就從高州到了長安。

馮盎出發前發出的快信,經驛路加急,更是僅用了五天就到了長安,知曉了馮盎的行程後,武懷玉親自到灞橋迎接,

馮盎抵達時是午後,太陽西斜,

他一行數十人到來,早就風塵僕僕。

從襄陽可走丹水水路乘船到商洛,再往前有一段要翻越秦嶺,只能走陸路過藍田關後,才能再走灞河水路,

不過從藍田關到武關的很長一段水路,到了冬季的時候乾枯水淺,難以行大船,只能是分段小船運輸,

馮盎他們在武關開始,便一直是直接騎馬來的,

商洛山裡的藍武道並不好走,雖然這是長安通往關外的一條要道,但不少地方還是比較崎嶇難行的,

韓愈貶去潮州喂鱷魚的時候,走過這裡就曾寫下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名句。

馮盎一路快馬加鞭趕到灞橋,整個人渾身是土,

馮智戴跑去迎接,扶父親下馬,

懷玉跟馮盎還是頭一次見面,

武懷玉打量着他,雖然滿身塵土,但難掩其高大威武,馮盎跟馮智戴長的挺像,都是高大個子,滿臉絡腮鬍須,

這跟嶺南那邊土著普遍黑瘦有很大區別。

不過馮家本就不是嶺南人,他們家本是北燕皇族後裔,南朝宋時,三百人從遼東浮海南渡,後來便安置到高涼一帶,馮家與俚帥馮氏結盟聯姻,一步步的在嶺南打下根基,

任南朝如何王朝更替,馮家都不受影響,反而是實力越來越強。

四十年前,

還是少年的馮盎便已經成爲隋朝的宋康縣令,王仲番和陳佛智反隋圍廣州,馮暄被冼太夫人派去增援廣州隋軍,結果他卻與陳家暗通,故意遲遲不至,冼太夫人便讓馮盎帶人去奪了馮暄兵權,

馮盎少年勇悍,匯合隋軍,親爲先鋒,大破叛軍,甚至親自射殺了瀧州陳氏族長陳佛智。

次年潮成等五州又叛亂,馮盎還親自到長安向隋文帝稟報,楊堅派他回去統兵征討,他也是不負使命,迅速平定五州叛亂。

馮家自馮業渡海投靠劉宋,也已經二百年了。

當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攻破和龍後,北燕昭成帝馮弘逃亡高句麗,北燕滅亡,其子馮業帶着三百人渡海投劉宋,途遇風暴後,船隊漂到了廣州新會,於是在新會停駐定居。

到馮業孫子馮融的時候,他出任了羅州刺史。

馮融兒子馮寶,取了高涼俚人大姓冼氏之女爲妻,馮冼兩大豪門結盟聯姻,冼家因此成爲高涼首領,南朝梁任命馮寶爲高涼太守。

馮寶就是馮盎的爺爺。

兩百年時間不算長,但也不短,馮家在嶺南也算是打下了一片基業。

武懷玉倒是更清楚馮家祖上的歷史,馮家當年其實是鮮卑化的漢人,也做過北燕的君主。

但其實北燕並不是馮家建立的,北燕因建在遼西,都城黃龍,故也被稱爲黃龍國。

馮跋出身將門,永嘉之亂時,其祖避禍於上黨,他父親勇武,在西燕爲慕容氏效力爲將軍,西燕滅亡後,馮跋西遷至遼西的和龍,魏書裡說馮氏是鮮卑化的漢人,

但是更多人認爲馮氏本就是出身鮮卑一系,說他們其實是漢化的鮮卑人。

年輕時的馮跋就很了得,後燕惠帝慕容寶繼位後,馮跋爲中衛將軍,慕容寶死後其弟後燕昭文帝時,馮跋兄弟都獲罪於他,慕容熙有殺他們之意,兄弟倆逃進深山,躲藏了一陣後,覺得慕容熙不得人心,後燕動盪,與其躲躲藏藏倒不如去拼了。

於是兄弟倆讓家中婦女駕車潛入龍城,找機會殺死了慕容熙,馮跋擁立了惠帝慕容寶的養子,高句麗人慕容雲即天王位,恢復高姓,馮跋兄弟等俱拜高位。

後來史書載高雲被寵臣所殺,馮跋平定叛亂,被衆將推爲天王,來了出黃袍加身,

武懷玉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所謂高雲被寵臣所殺,其實更應當說是馮跋羽翼已豐,所以把高雲給殺了。

馮跋還是很有本事的,他取代高雲,就跟當年司馬氏取代曹氏一樣。

馮跋做了天王,只改了元沒改國名,仍爲北燕,而且他還吸取後燕敗亡教訓,振頓朝綱,整肅吏治,省徭薄役、勸課農桑,維持了北燕偏安局面二十餘年,

不過他死後,馮跋的弟弟卻發動宮廷政變,副死了太子馮翼,自立爲君,但他篡位後僅在位三年,便被北魏攻滅,馮弘帶着人倉惶逃到高句麗,馮弘向來輕視高句麗人,逃到遼東還跟在北燕一樣,發號施令賞賜處罰,高句麗人就奪走他的侍從,後來馮弘計劃渡海南逃,北魏又來索要,高句麗王便乾脆把他們全殺了。

不過馮弘死後,卻也還有幾支子孫逃脫,一支歸順北魏,北魏文明皇后就是馮弘的孫女,

而馮弘其中一子馮業,率三百人渡海投劉宋,史稱北燕南渡。

自馮業到馮盎,已歷六世,世爲守牧,

要是加上現在馮智戴接任高州都督,那就是七世守牧,成就南霸天基業。

馮家在嶺南七世守牧,跟嶺南俚人首領冼氏也是四代聯姻,但馮盎身上仍還是帶着很明顯的北人相貌。

武懷玉覺得馮盎他們家族,應當屬於漢化的鮮卑人,而不是鮮卑化的漢人。

在嶺南二百年後,他們又有些嶺南狸獠之風。

“馮公一路辛苦了。”

“麻煩武相來接,智戴在京幾年,多謝一直照顧。”

懷玉笑笑,“我跟馮將軍先前也是一見如故,很是聊的來,而且現在我們還結了親家,”懷玉便把連姻的事說了。

馮盎高興大笑,“承蒙武相不棄,願與我等粗鄙南蠻結親,不勝榮幸。”

“馮家可不是南蠻,北燕南渡,當年也曾是皇族嘛。”

馮盎便笑笑,對於馮家家族歷史他當然很清楚,不過這種幾百年前的事,也沒啥好炫耀的,何況馮家當年北燕也就傳了兩世,兩個北燕皇帝還都是篡位者,有啥好多說的,最後馮弘還死在高句麗人手裡,太丟人。

對於面前的這位年輕的相國,馮盎很是有些驚歎,

當年他年輕的時候,入朝面見過隋文帝,後來又入洛陽侍衛隋煬帝,中原朝廷的權貴他也見的多,隋朝的什麼四貴、五貴的,但要說一眼就能讓他感覺到有些驚歎的可不多。 楊素曾是一個,但楊素做宰相時是什麼年紀,武懷玉現在是什麼年紀?

馮盎記得楊素給他的感覺是一種很霸道、鋒芒必露的感覺,甚至那人帶着幾分侵略威壓,還給人一種被毒蛇盯上的感覺,相反武懷玉完全不同,雖然這也是位出將入相的人物,

懷玉把人迎進驛館,

先讓驛館安排休息一下,沐浴更衣,

等馮盎出來,這邊也已經備好了酒菜,

來接馮盎的除了懷玉和智戴,便還有龐孝泰,武懷義和許敬宗今天都沒來,身份都比較敏感,跑來迎接不太合適。

驛館裡也沒太多什麼美酒佳餚,不過是燒雞燜肉加點蔬菜。

馮盎倒也不挑剔。

武懷玉一邊敬酒,一邊也把皇帝的安排說了,馮盎來朝,拜爲太子少保,加左驍衛大將軍,長安賜甲第一所,南郊賜莊園一座田三百畝。

“陛下讓耿國公在京享幾年清福,也多陪陪陛下,爲陛下爲大唐出謀劃策,嶺南那邊,就讓智戴回去主持。”

馮智戴拜使持節都督高州等八州諸軍事、高州刺史,高涼郡公、左武衛將軍兼太子右衛副率。

高州都督府八州,六個是馮盎兒子擔任,兩個是他侄子。

崖州島四州,則兩個是馮盎侄子,兩個是冼氏子弟。

這等於是馮家就佔了十個州刺史,

馮盎認真聽着,沒有急着發言。

原來他統領八州,現在高州都督府還是八州,但實際是四州增設成八州,而且朝廷還拿白州換成竇州。

白州在雲開山以西,那是之前他爲朝廷討伐平定龐孝泰、馮暄、談殿等叛亂後,奪來的,是馮氏伸入西部的一個據點,現在朝廷要收走,換一個很亂的竇州。

羅州、竇州,加上從高州分出的辯州,這裡緊鄰雲開大山,向來是諸溪垌蠻獠佔據,十分難管。

竇州又本是陳氏勢力範圍,陳氏現在都管不住。

不過馮盎細思量,倒覺得這個交換也不壞,白州本是寧氏勢力範圍,竇州原是陳氏勢力範圍,

相對來講,白州在雲開大山以西,孤零零的孤懸於外,反倒是竇州緊鄰高涼,若是讓陳氏掃平了竇州蠻,那就會威脅到馮氏高涼核心。

現在白州換竇州,雖然竇州還得要打,但打下來以後高涼更安穩。

這個交易馮家不虧。

崖州四州劃出去,倒也無所謂,那裡之前朝廷就設立了崖州都督府,由冼氏子弟擔任,雖也隸屬高府,但現在崖州四州刺史裡,朝廷又給了馮家兩個,也不錯的交易。

“武相,羅、竇、辯三州的溪垌蠻,年後要舉兵叛亂,只怕要出大亂子,朝廷是如何安排的呢?”馮盎問。

“羅竇辯三州現在都隸屬高州都督府,如果三州溪垌蠻叛亂,自然由高州都督府負責征剿,馮公你放心,朝廷這次重新調整嶺南,設立六都督府,

每個都督府都將設一兩軍駐守,比如廣州將設清海軍、容州設寧遠軍、桂州設靜江軍、交州設靜海軍、邕州設建武軍,高州設永寧軍。

靜海、靜江、清海、建武、永寧、寧遠,六個軍號。

朝廷計劃是每軍各分左右,每軍五千人,總三萬人,朝廷會從中原調派一萬五千人到嶺南屯駐,再從現在嶺南各都督刺史麾下武裝,抽調一萬五千人,與朝廷調派的兵整編,

這三萬以後就是中央軍派駐嶺南,另外再把諸州兵馬,整編出三萬來,編爲嶺南團練鄉兵。

除這六萬人以外,其餘的兵馬就全部要陸續遣散歸田。

按這個計劃,高州都督府,也就是永寧軍,編制五千,左右兩軍各兩千,另外有一個牙軍一千,再有五千鄉兵。

五千永寧軍,朝廷會派永寧軍使來統領,其中永寧牙兵,高州都督也可以指揮。

而五千團結鄉兵,分由高州都督府的八州刺史指揮,每州五百,還有一千歸都督指揮。

馮盎聽了,問,“如果按此整編,那高府八州,僅有五千正兵,再加五千鄉兵,總共才一萬人馬,羅竇辯三州諸溪垌蠻要是叛亂,不少會於十萬,一萬對十萬,難。”

“馮公說的這個問題,朝廷也是知曉的,”懷玉笑笑。

“朝廷計劃是要在嶺南再設立統軍府,每都督府內再設兩個統計府,共計十二府,每府一千二百人。”

這是一萬四千四百府兵,這些府兵不會在嶺南當地點選,而是在中原點選,然後前來嶺南,還會帶着家小前來,到嶺南後會駐在幾大都督府城邊上要地,分田授地,建堡屯兵。

這些府兵,跟先前的那六軍性質不同。

那六軍屬於邊鎮軍,他們也是從府兵中抽調來的,而嶺南的府兵除了在嶺南輪番戍邊當值外,不需要進京番上,但假如有大戰事,也是會被徵召點選的。

所以這一萬四千四府兵,就駐在嶺南,一旦嶺南有什麼大的叛亂之類的,也是隨時可以徵召上陣。

“還是不夠。”馮盎搖頭。

“廣州、交州、欽州有市舶司,朝廷將會在此三地設巡海水軍,各三千人,另外沿海還會設沿海巡檢司,還有三千人。”

又是一萬八千,

都將是朝廷調來的,而且他們是水師部隊,嶺南有漫長的沿海線,這一萬八千人海上巡邏、沿海巡檢,也是一支戰略機動部隊,內陸需要也可以增援,畢竟嶺南水道也通暢便捷。

馮盎心裡默默計算着,都督府六軍,中央調來一萬五,統軍府十二個上府,一萬四千四,現在還有三個巡海水軍九千,三個沿海巡檢司又是九千,

四萬七千四,得到這個數字,馮盎暗暗心驚,本地抽調選編的邊鎮軍還有一萬五,鄉兵還有三萬,那朝廷在嶺南掌握的兵力就不少了。

就算府兵那一萬四,跟邊鎮軍有重疊,可朝廷正規軍,不比嶺南武裝,

若是這些兵馬都到位,那就不懼溪垌蠻叛亂,甚至他們這些豪酋也得忌憚三分了。

“其實,嶺南偏遠且又酷熱,若從中原調兵多有水土不服,羅竇垌蠻叛亂,也不成氣候,不過是佔據山林險阻囂張一時,嶺南諸州調兵,組成一支討伐之師,要討平他們並不難,我願意親自討平他們,若朝廷信任,智戴也足夠了,”

馮盎說道。

懷玉哈哈一笑,知道這老小子是感受到威脅了,可朝廷已經安排好的事,豈會因你而改變?

(本章完)

第581章 並立二妻第476章 武半聖第996章 武氏十三義子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776章 熬鷹第607章 太子怒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761章 嫡系第823章 武氏真是人丁興旺第827章 武氏兄弟的雄心第973章 一鳴驚人鄭公子第890章 出事了第157章 血濺金殿第894章 他鄉遇故知第774章 前軍夜戰左江東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6章 白鹿塬上第805章 狗仗人勢第322章 山鹿第57章 畫符繪像第843章 繼續晾着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219章 清水衙門第561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359章 開宗立派振龍門第795章 父慈子孝第1034章 太子親迎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第76章 懷玉校長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483章 泄露禁中語,貶第751章 屠萬是爲雄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131章 妻妾成羣第338章 豪強第90章 跳蕩先鋒第83章 白袍總管第67章 東宮報道第749章 威壓第512章 請都督自重第1014章 十八騎橫掃千軍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399章 進出三宰相第1065章 天譴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29章 母大蟲第660章 秉筆相公第792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920章 功勳第461章 聖誕節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926章 德不悅上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1077章 謀反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1018章 水牛鎮第90章 跳蕩先鋒第657章 紫氣東來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394章 長安新貴高難攀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487章 給太子再上一課第139章 三個貴人第434章 櫻桃宴第749章 威壓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118章 煉金術士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873章 我,李世民,有資格封禪泰山第266章 獵殺燕王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904章 血與火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891章 十年之約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830章 此一去蛟龍出海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914章 武公東渡第896章 石榴紅裙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639章 金殿混合雙打第310章 曹太公第816章 無雙劍姬第1053章 俱爲臣妾第307章 拔刀必見血第570章 北出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