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暴君

長安。

李世民從大安宮陪太上皇過中秋回到太極宮,獨自在甘露殿前望月。

月光皎潔,

皇帝心緒起伏,剛纔陪太上皇賞月,爺倆難得的聊了些心裡話。太上皇已經顯得很老邁,這幾年太上皇縱情聲樂,過於放縱,身體已被酒色掏空了。

如今的上皇,跟當年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的那位父親相差太大了,上皇的眼神裡已經沒有了神光,有的只是落寞孤寂。

李淵今天對他說,看到如今的大唐江山穩固,社稷安定,他很欣慰,看到頡利可汗都在長安宮廷宴上爲唐皇跳舞,看到嶺南酋長之子爲之賀詩,看到漠北薛延陀、西域西突厥等大酋,都遣使進貢賀中秋,他確實既震驚又欣慰。

太上皇甚至感嘆,就算是他,這短短几年只怕也做不到這些事情。

他承認自己老了,承認李世民足夠優秀,

這些遲來的肯定,讓李世民幾乎落淚。

可是回來後,李世民卻又慢慢的冷靜了下來,如今還沒到放鬆的時候。

先前太上皇曾跟他聊到了隋朝,聊到了楊堅和楊廣,提到了開皇之治和大業崩潰,上皇難得的提醒他,大業初年,楊廣文治武功,更是曾達到漢以來的巔峰,

戶口近九百萬,人口五千萬,

營東都建運河,

南征林邑攻滅王都掠林邑歷代先王金像而歸,發兵渡海征討琉求島蠻俘虜蠻王歸朝,

攻滅吐谷渾,開西海四郡,甚至兵出玉門關,攻滅伊吾國置郡。

突厥汗國更是匍匐在大業天子腳下,東突厥大汗爲楊廣北巡割草開道,西突厥大汗直接被擒回洛陽。

若不是最後百萬大軍徵高句麗兵敗,且接連數敗,引發天下大亂·······

換一句話,李淵覺得自己比隋文帝楊堅差遠了,楊堅統一南北,開創的開皇盛世,那是真的盛世,而李淵雖用盡權謀手段,武德九年,也僅勉強平定中原。

李世民雖在位四年多,就已經滅東突厥俘頡利可汗,但比起楊廣大業初的功績,確實還相差太多。

天可汗李世民,僅僅是乘東突厥內憂外患滅之,還沒有徵服其它蕃胡,吐谷渾、西突厥,甚至諸如林邑、琉求、伊吾、高句麗、奚、契丹等可還沒打服。

這些話在大安宮聽到時,李世民有些不服氣。

但回到太極宮後,在甘露殿裡一人靜思許久,卻覺得很有道理。

如今的貞觀朝,戶口僅三百萬,人口千餘萬,僅是大業頂峰時的三分之一戶口,

可李世民還是有幾分不服氣。

楊廣可是被稱爲亡國昏君,甚至被罵暴君。

他李世民怎麼可能不如楊廣?

楊廣能在短短數年裡,幹下那麼多大事,營造東都,修建南北大運河,甚至征討四方,那不過是因爲有楊堅爲他積攢下的充實家底,

楊堅在位二十四年,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積攢豐厚家底,但楊廣卻僅用了十年左右,就把大隋家底掏空了。

楊廣打吐谷渾滅伊吾徵高句麗,在李世民看來,都很失敗。

如果朕有文帝留下的家底實力,擁有百萬帶甲精銳,又豈會數徵高句麗而不下?

可嘆他現在國庫空虛。

李世民想超越楊廣,可這空虛的府庫處處掣肘着他。

“朕終有一日會攻滅吐谷渾,復置西海四郡,也會攻滅高句麗,再復遼東四郡,甚至還要再入西域,重複漢之西域都護府,”

李世民對着明月放出豪言壯語。

長孫皇后過來,爲皇帝披上一件衣服。

“陛下,天色已晚,早點歇息吧。”

“觀音婢,今日與上皇一席話,讓朕醒悟,朕這個天可汗,比起大業天子曾經的功績,都還差的太遠了。”

“陛下,隋煬帝怎能與聖人相比,煬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且剛愎自用,繼承開皇盛世,卻讓大業成空,誤國誤民,昏君。”

李世民卻搖了搖頭,嘆道,“煬帝無德,卻也有功。只是他的功在後世,罪卻在當代。他修的南北大運河,就是利在千秋的,可惜過於急切,他徵吐谷渾、高句麗、攻打契丹等本也沒錯,錯就錯在太急了,”

李世民對楊廣這個表叔其實也有些尊崇之處,比如楊廣很有才,尤其詩才了得,楊廣各方面都很優秀,甚至雄心壯志,

楊廣絕非昏君,他有能力有志向,可惜他沒能真正關心過百姓,甚至忽略了隋朝統治根基的關隴集團,一心爲了他的大業,而無視天下所有人,

他的雄心壯志,他的大業夢,最終讓他成爲了一個把中原千千萬人拖入深淵的惡夢,他也成爲了一個無德的暴君。

如果苛刻點說,楊廣是個眼高手低的人。

次日。

李世民特讓楊妃請蕭後入宮,

楊妃是楊廣之女,但並非蕭後親生,不過楊妃母早逝,楊妃也算是蕭後幫忙帶大的。

wωw⊙ ttκǎ n⊙ c○

蕭後被李靖俘獲送回長安,獻玉璽有功,與孫子楊政道居於興道坊,日子也還算不錯,畢竟楊政道還被賜爵豫章公爵,授官散騎常侍。

六十多歲的蕭後接到旨意,便更衣入宮覲見。

楊妃迎入宮中,一同面聖。

六十多歲的蕭氏,頭髮已經染上風霜,但仍還顯雍榮華貴。

皇帝召她來,倒不是有啥非份之想,畢竟這是自己丈母孃,也叫外姑。若是從另一邊算,那也叫姨表叔母。

“回長安後,可還安好?”“託聖人洪福,一切安好,”

雖然丈夫兒子都已逝世,但蕭氏在長安,既有女兒在宮中爲妃,也有弟弟在朝爲相,還有兄弟爲秘書監等官,甚至前女婿宇文士及那也是前宰相,

所以蕭氏在長安,其實過的還是很不錯的。

李世民看着她,都六十多歲了,可看着好像就五十左右,風韻猶存,氣質優雅。

“煬帝當年江都被弒,是葬在哪?”李世民問。

說起此事,蕭氏抹了淚,當初楊廣被弒,行宮動亂,蕭氏和宮人拆榻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的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

後來佔據江都的隋將陳棱集衆縞素,爲楊廣發喪,備儀衛,改葬於吳公臺下。

楊廣死後,洛陽的楊侗追諡楊廣爲明皇帝廟號世祖,竇建德則追諡爲閔皇帝,李淵稱帝后則追諡煬皇帝。

大唐都建立十幾年了,卻也沒有人再關注過葬在吳公臺下的楊廣。

“朕馬上下詔,以帝禮改葬煬帝於江都。”

蕭氏聽了,激動的屈身下拜感謝。

聊了許久,追憶了一些往事,

臨近中午,李世民便下旨,召蕭瑀蕭璟兄弟倆,還有竇惲以及其母蕭氏,還有宇文士及、楊政道前來,

這幾人都是蕭氏的親戚。

秘書監蕭璟是蕭後五弟,宰相蕭瑀是其八弟,民部侍郎竇惲母蕭氏是蕭後的姐姐,嫁的是武德宰相竇威,竇威早逝。

至於宇文士及,那是蕭後的大女婿,如今是前女婿,其長女南陽公主,其實也還在世,只不過早已經跟宇文士及分手,並出家爲尼了,宇文士及早年還曾去求過複合。

甘露殿裡,這頓家宴挺特別。

李世民看着大家,道,“武懷玉不在京,要不他也該來相陪。”

楊妃便說,“武相公納了淮南公主爲媵,還納了奚王之女蕭凝珠這媵,也是親戚”

楊慕雲是隋宗室郇王楊慶之女,楊慶論輩份是楊廣堂弟,他的女兒賜封公主和親突厥,自然也當是蕭後的侄女。而蕭凝珠的母親是蕭後的堂妹,隋朝時也是和親奚王,這是外甥女。

武懷玉納了蕭後的侄女、外甥女爲媵,自然也是親戚,這家宴本來也當來。

“早聽說武相公年少了得,文武雙全的柱國之才。”蕭後道。

“等他回長安了,讓他攜楊氏、蕭氏去府上拜望。”李世民道。

這頓宮中家宴,吃的倒也還算氣氛不錯。

蕭氏兄弟姐妹四人,

蕭後的女兒楊妃,女婿皇帝,前女婿宇文士及、孫子楊政道、外甥竇惲。

以帝禮改葬煬帝,

對蕭氏也是厚加禮遇,賜國夫人。

第二天,又有一道詔書緊隨其後,這道詔書名叫禁錮亂臣子孫詔,宣佈對參與江都弒殺煬帝的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禮、楊覽、唐奉義等幾十人重典懲戒,以勵節臣,還活着的,不論有無官爵,通通除名配流嶺表。

其子及孫,並宜禁錮。

這些亂臣賊子裡,宇文化及兄弟凶德猶甚,但宇文士及不預逆謀,故士及一房,特旨不在此例。

其實這羣人之前貞觀初就收拾過一遍了,辰州刺史長蛇男裴虔通對朝廷有怨言,導致皇帝拿他做典型。

如今幾年過去,皇帝不僅沒赦免那羣弒君者,反而加重處罰,甚至牽連其兄弟子孫了。

這次的處罰迅疾而嚴厲,不僅是配流和連坐,而且把他們的財產田地也全給抄沒了。

宇文士及是唯一特旨赦免的例外。

而在這旨意過後,

皇帝召開廷議,

“侍中魏徵奏陳限田,朕讓轉給諸相閱覽,”

“諸相對此怎麼看?”

宰相們坐在殿中,沒有一個人先開口,實在是限田這個事情,大家都覺得難道太大,無處下手,而且這是得罪人的事情,搞不死引火燒身。

蕭瑀是明確反對限田的,雖明知皇帝有意想要限田,可他還是站了出來,“陛下,誰肯把手中超佔的田再交出來呢?這不可能的事情,若一意孤行,必生動亂,魏徵一介書生,誤國之策也。”

李世民淡淡的道,“蕭相此言錯矣,”

“敢問陛下,臣錯在何處?”

“晉國公武懷玉,名下田地近五千頃,然則聽聞朝廷有意限田,已經主動向朕承諾,三年內,要將三千頃邊地轉賣,內地田畝,也將陸續出手,且承諾若朝廷需要徵地,也願意轉賣。”

皇帝望着宰相們,“武懷玉身爲宰相,更是勳臣,名下數千頃地,都願意出讓,難道其它人就都不願意了?”

此言一出,滿殿震驚,武懷玉這幾年青雲直上,十分得勢,他買田置地也是非常大手筆,幾年間就置地幾千頃。

如今突然就要大量出讓,這可能嗎?

他真捨得?

第46章 金風玉露第896章 石榴紅裙第721章 臣服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259章 男人兩大愛好第59章 天王補心第1089章 皇帝劃下的紅線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447章 黑金胡椒三百石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1049章 聯手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757章 殺侯君集第571章 不好,中計了第561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1051章 武家有女初長成第775章 刺面第485章 自請外出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1094章 交易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863章 樊樓宋江第664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1067章 武懷玉又回來了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639章 金殿混合雙打第180章 朝天子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862章 江州舉人第1013章 呂宋侯有令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769章 上一課第166章 武懷玉必須死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61章 涇陽狂儒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549章 決戰暴風雪之夜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872章 千金惠人第101章 馬革裹屍第1008章 因爲值得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759章 拿下第16章 永康公府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583章 李靖的態度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737章 一萬首級的任務第378章 帝傳三代武代李第655章 背刺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677章 托塔天王三太子第924章 剝皮第1028章 我花開罷百花殺第856章 武琉兒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婦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693章 斬立決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258章 舔狗第338章 豪強第992章 許久不見,別來無恙?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衆怒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534章 今日錦上更添花第881章 陛下千秋萬歲後第262章 囚徒第1052章 天恩浩蕩第1章 道士下山第878章 停封第469章 黑龍堡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749章 威壓第884章 高句麗遊女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952章 駕崩第693章 斬立決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336章 李治第12章 李三娘子第284章 城鹽州第884章 高句麗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