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攤丁入畝

任何新政的推行,必然是要觸及舊得利益集團的。

何況是涉及根本的稅制,影響的更是方方面面,這幾乎就是要推倒舊的一切,重新建立一套體系。

趙仁本感覺雖有宰相坐鎮他爲撐腰,但推行起來,也總似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阻礙着。

武家圓堡青錢柳樹下,趙仁本很是憔悴,

“如果你感覺力不從心,那說明許多人表面支持實則阻攔,二則你的隊伍出了問題。”

武懷玉給他倒了杯茶,然後扭頭對前任縣令劉仁軌道,“正則,你說呢?”

“地主大戶們,一丁擁有百畝地之外,以後每畝都要多納二升糧,還有二寸絹,三分綿,地越多就要納的越多,多一百畝,那就相當於原來租調翻一倍,要是多一千畝,就相當於多納十倍·····

黃米白絹的實物納稅,豈有不心疼的,一旦稅制定下,那這可就是年年要繳。”劉仁軌直言。

趙仁本道,“最近縣衙上下,包括鄉里的里正村長甚至各村的族長鄉老,也都在這這事忙碌,大家都很辛苦。”

“辛苦是真的,但肯定有許多人不積極。”

趙仁本還要替手下說話,武懷玉擺手,“伱不必替他們維護,其實我也不是怪罪他們辦事不力,既要馬兒跑,怎能馬兒不吃草。”

“現在許多吏員出了問題,有人趁機收受大戶的錢財,以替他們低估財產降低戶等,有人則把大戶的良田好地改成中田劣地,

還有人對百姓下手,把不值錢的東西估很多錢,把差地評上田,其實也只是想趁機敲詐百姓的一筆錢,

爲何如此?

不要把這些胥吏們想象的多高大,他們這些絳衣吏皁衣役,其實也都是爲養家餬口,

我知道衙門以前還有公廨錢公廨田,有公廨糧和利息以做公廨開支和伙食錢,以及官吏胥役們的一些補貼,

除此外,每年徵收稅賦時,各種攤派、附加、火耗,有很大一筆錢也是這些胥吏,甚至縣中官員們的外快福利,其它的各種灰色收入我就不說了,

平時徵收稅賦時他們是要弄一大筆錢糧的,今年新稅法,許多無地百姓成了客戶,免徵租調、義倉糧,地不滿百戶的百姓,這租調、義倉糧也都減免了許多,

附加、火耗等又明令規定,隨着減免,

這在他們眼裡,減的可是他們的收入啊,收入大大降低,這些胥吏哪來的積極性啊?”

武懷玉的話一針見血。

“都是些陋規舊習,下官一定好好監督。”趙仁本咬牙。

“怎麼監督?有些事情,其實是禁之不絕的,或者說,本來嘛,朝廷也不是不知道這些事情,對此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的,以前那一套也還是勉強維持,可現在另行新法,這方面就得有個替補辦法,否則你這縣衙是無法運轉下去的。”

大唐就算是一個畿縣,真正的流內品官,其實也就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主簿,兩個縣尉,總共五個品官,縣令正六品上,縣丞和主簿、縣尉都是八九品官而已。

另外還有伎術官,也就是經學博士一人,醫學博士一人。

這幾個官以下,如兩錄事、六曹的佐、史,市令、倉督、助教等,

二十一個佐,四十個史,還有兩個賬史,這些都是雜任,

另外十個典獄、四個問事,十個白直,都屬雜職。

另外縣經學生四十、醫學生二十,這些人相對平民而言,比較特殊,有免課役特權,享有稟食、住宿,相當於是預備官員身份。

如三原這樣的京畿大縣,說實話就這麼一點人,是根本管不過來的,方方面面,幾個官幾十個吏,說句那啥的話,放後世,還沒有一個縣局的人多。

人家一個縣,副縣長就九個,甚至有一個縣有過十五個副縣長。

一個縣三四十個局,每個局副局長都四五個。

三原縣比京縣少了個兵曹,只有五曹,每曹佐少的三人,多的四人,這相當於局長的佐,總共才二十一個。

各曹佐下,史也僅有三五人。

再往下,經制上就沒有了。

一個任務繁重的戶曹,司戶佐四人,史七人,賬史一人,因三原縣萬戶以上,增了兩個司戶佐,四個戶史,一個帳史,

戶曹,六佐十一史兩賬史,怎麼可能管的過來全縣萬戶以上的戶籍錢糧的事務,

事實上在他們之下,還有大量的編外的書手,沒有編制就意味着沒有俸料,他們的收入,是縣裡自己負責的,包括福利。

六曹都有編外的人員,

同樣的縣衙裡三班衙役,正式的也就四個問事、十個白直、十個典獄,可實際上哪裡夠呢,所以有大量的編外三班衙役,負責行刑、站班、看管監獄囚犯、捕賊揖盜、開路等等,

雖然地方上會把各種差事,分派給縣裡的青壯輪流服役,但有些事情比較專業,就需要常設,就如捕賊等,所以這些人就不輪替,也成了拿工資的衙門編外人員,跟百姓輪值的色役不同。

都是要衙門給發工錢的。

這些錢哪來?

主要就是靠陋規舊俗來的,比如收糧的時候踢斛淋尖,把百姓糧食裝斗的時候堆個尖,狠狠踢一腳,掉出來的就都歸胥吏們所有了,

還有個主要來源就是火耗,各筆稅賦都要加徵火耗,這個火耗也沒有個統一標準,想收多少就多少,就看衙門胥吏們想要多少錢,厲害的時候,可能火耗能達到正賦三四成,甚至可能翻倍,少的時候,也有兩三成。

其它腳錢、束錢、倉錢等也是收的大頭,

至於平時到衙門辦事,收你紙筆費什麼的就更別說了。胥吏也是人,他們不可能用愛發電,免費幫朝廷幹活,就算有些里正、書手是地方上大戶、大族子弟,甚至是勳官身份,他們可能不缺錢,但把持衙中事務,其實能謀的私利也更大。

各地流官以下,其實都是用本地人,且基本上都是從地主、大戶裡挑的,畢竟胥吏首先得能讀會寫,差役也得有一定的威勢,這就使的縣衙,其實就是朝廷任免的縣官們,跟這些地方豪強代表的胥吏,加上鄉里的里正村長,一起統治着全縣。

“現在試行新法,各種問題暴露出來,發現一項我們就得正視,並解決一項,今天就談一下這胥吏的俸料,還有編外胥吏的工食錢,

從哪出,給多少,如何能夠既保證他們收入,又不能害民。”

既要,又要,聽着就難。

“大膽提意見,咱們現在是試點,膽子就要大點,不要怕做錯,就怕什麼都不做,”

劉仁軌提出公廨田、公廨錢這兩項。

原來有公廨本錢放貸,武懷玉捉錢令史放貸出身,那時三原縣衙就有九個捉錢令史,後來三原跟池陽合併,縣中人口更多,級別也上升。

不過朝廷中央部司,早統一取消了捉錢令史,原來六七百正編捉錢令史,取消後,改成把原來公廨本錢交給常平倉去經營,又從天下選七千富戶,讓他們三年一更替,每年向朝廷繳一筆錢,稱爲胥士,朝廷每年直接財政給各衙撥一筆官員的公廨錢,用做辦公經費和官吏食料雜項,這等於取消了衙門自己小金庫。

但這七千胥士,只是取代原來京城部司的那七百在編捉錢令史,其它衙門自設的捉錢令史,朝廷不管,經費撥給也有限。

但各衙門也會有樣學樣,比如三原縣,就把原來兩個縣每年十八個捉錢令史捉錢利息七百二十貫,也直接攤到縣裡富戶頭上,甚至後面,還給普通百姓也挨家挨戶的攤了一筆,這錢收的反倒比以前放高利貸還多。

其實就是攤了人頭錢。

“三原縣攤的這筆錢毫無根據,十分亂來,應當取消。”劉仁軌直言。

趙仁本則說要是取消這筆攤派,那就會缺個大窟窿,又從哪堵?本身這次新稅,就已經導致出了不少新窟窿填不上,胥吏們辦事都不積極,甚至有膽大的已經開始受賄、敲詐百姓了。

武懷玉想了想。

“老趙,不破不立,我們乾脆打破舊窠,重建新的一套規則。趁着現在有試點的難得機會,動作大膽點,

現在三原縣衙官、吏、役多少,經制編內多少,經制編外的多少,臨時的多少,夠不夠使用?”

“經制的都有定數,經制外的胥吏差役很多,加上百姓輪值的職役,倒是能夠維持縣中運轉。”趙仁本答道。

“能夠維持運轉就行,你就按現在的這些官吏胥吏差役的數量,列一個單子給我,

我們呢給他們擬一個工食錢,加上些雜料補貼,還有衙門所需辦公經費、食堂食料錢等,

看看到底需要多少錢糧,”

趙仁本疑惑,“武相是要把這些經制外的都列入,然後朝廷發放俸料?”

“那是不可能的,縣裡自己解決。”

武懷玉的解決辦法是不管有沒有編,只要現在是衙門裡的人,就編表造冊,然後定好工資、補貼等,算出一個總的開支來,按這個表來籌一筆錢。

“怎麼籌,還是向大戶或是百姓攤派?”

“攤到丁口上,還是不合理的,我們應當攤丁入畝,比如說縣衙這些人的食料錢七百貫,不能攤到每個人丁上,而應當直接攤到田畝上,按畝攤。

那些工匠、商人,也適當要攤點,客戶佃民就不要攤了。”

三原縣五十多萬畝地,假如說只攤那七百多貫公廨錢,那其實一畝也才攤到一錢半不到。

而如果是攤到萬戶上,每戶則是五錢多,要是隻攤丁,那每丁可能就是十幾錢,如果只攤課丁,則可能還得翻兩三番。

具體這筆胥役工錢、伙食錢到底多少,還需要認真計算,武懷玉的這個思路是把這筆錢納入預算,由官府來徵收,並管理髮放,而不是官吏胥役們自己亂搞。

不能想怎麼攤就怎麼攤,想攤多少就攤多少,得立正式名目,有條例可依,受監督管理。

“這筆工食錢定多少?”

肯定不能定太高,只能定的偏低一些,但如此一來,胥役肯定也不滿,他們手裡有權,還是會貪會撈。

所以武懷玉提出另一個補充,那就是火耗歸公,這筆火耗錢糧,也納入管理之中,部份充做公廨開支,部份用來給官吏胥役做補貼。

“相公,胥吏奸滑貪婪,就算朝廷給他們發俸錢雜料甚至年節福利補貼,難道他們就不貪不撈了嗎?”

“這不一樣,以前朝廷沒給這些人工錢,他們要吃要喝要養妻兒子女父母,那衙門也只得睜隻眼閉隻眼,否則誰來辦事?

可現在朝廷既然給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那誰再亂來,我們出手懲治也有理有據,再一個就是原來都是陋規潛規則,現在放到明面上來,統一徵收,負擔合理,統一分配,公平公正,比以前那種怎麼也強上許多。”

“貪官污吏,永遠禁之不絕,但我們仍要想辦法減少和打擊,”

第66章 出征隴右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70章 有了新人莫忘舊人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884章 高句麗遊女第25章 武氏家族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319章 造孽啊,行恭第979章 錦囊計第361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305章 連捅三刀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401章 壓歲第510章 山後八寨第910章 長樂軍第204章 皇上又來了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第469章 黑龍堡第73章 檢校總管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462章 褻瀆者第158章 燒燒冷竈第322章 山鹿第1094章 交易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421章 順風車第492章 逃人第792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920章 功勳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63章 衣錦還鄉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621章 金蟬脫殼圍不住第459章 香積寺第735章 李靖第902章 壯丁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850章 武良娣第635章 臣惶恐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634章 臣斗膽第156章 擁立登極第793章 武二孃 皇后第915章 流求守捉郎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518章 縱橫捭闔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519章 起兵靖難清君側第273章 邀約第81章 由我接管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924章 剝皮第96章 玄符驚雷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286章 師出有名第728章 南巡第434章 櫻桃宴第273章 邀約第943章 新金山第285章 鎮三邊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112章 雷爆太子第87章 火線提拔第613章 神兵天降第484章 武少保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185章 合二姓之好第775章 刺面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894章 他鄉遇故知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44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55章 多事之秋第1070章 聖意難測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141章 一步登天第943章 新金山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1068章 朕累了第567章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第74章 赴湯蹈火第533章 大雪初晴日半曛第791章 李靖的選擇第6章 白鹿塬上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264章 雙旌雙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