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

那邊魏徵卻是擊掌叫好,他向來厭惡突厥等蠻夷,跟溫彥博那種聖人思想是絕對相反的,現在武懷玉這番言論,魏徵聽的是真舒坦。

李世民見又要吵起來,輕輕咳嗽了兩聲。

等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思結部之事,朕看就依懷玉之策,就近安置朔州,讓張儉負責。”

思結部的事有了成例,另外幾件相似的事情也就依樣處置。

西域伊吾城主石萬年,也是個粟特胡首領,控制着伊吾七座城,是伊吾最大的勢力,早年隋朝楊廣曾經攻滅伊吾,設立了伊吾郡,納入統治。隋末,東突厥控制了這裡。

不過伊吾距離玉門關有七百里,距敦煌也有六百里,中間還隔着大漠,雖然漢魏時伊吾一直是中原進軍西域的前哨,可隋亂之後,這裡早就是突厥人的勢力範圍。

如今頡利被俘,東突厥被滅,石萬年和其它一些伊吾城主們,也挺惶恐不安,不甘願再受拓設、欲谷設這些突厥人的控制,交納重稅,於是也想投唐自治。

而還有不少東突厥、西突厥的人馬,多是些被打的家都沒了的失敗者,這個時候沒地可去,也想跟思結部他們一樣要投唐,甚至向唐要接濟。

“伊吾新置西伊州,以石萬年爲西伊州刺史,下設伊吾、納職、柔遠三縣,州縣屬吏,由石萬年向朝廷表薦,吏部發告身。”

當然,這個西伊州,暫時也還是羈縻自治,朝廷給幾張告命,其它的先不管,也不用涼州都督李大亮費心調拔糧草去接濟什麼的。

甚至那些東西突厥部落想過玉門關投唐的,也讓他們不要來,就呆在西域那邊,朝廷這裡給他們發告身,授他們都督啊刺史、將軍啊等官職,你們以後就算是大唐的人了,

誰敢再打你們,那就是不給我大唐面子。

當然,你們自己也得爭氣,要想辦法生產自救,實在困難呢,朝廷這邊想辦法給你們聯絡下絲路上的商人,組織他們過來跟你們對接,買賣交易或是借貸啥的你們自己看着辦。

朝廷暫時只能幫到這了。

這些事情安排好,李世民感覺渾身輕鬆。

放下天可汗的面子,也就把那些包袱放下了,確實輕鬆,沒那麼束手束腳了。

什麼東突厥西突厥粟特胡,先管好自己百姓子民吧。

溫彥博坐在那,怏怏不樂,自覺臉面大失。

可皇帝並沒有安慰他,甚至也開始覺得溫彥博的想法過於迂腐了。

“諸卿,太子漸已年長,朕打算讓太子開始學習處理政務,先從聽訴開始吧。

今後凡有訴訟,經尚書省判決不服,則上啓東宮,由太子裁定。若仍然不服,則上奏到朕這裡。”

接下來又議了幾件事情。

雖是堂議,可有皇帝特來參與,又有不少其它大臣在,這場堂議其實倒更像是一場廷議,又或者是特爲武懷玉侯君集蕭瑀這三位宰相的迴歸而設。

會畢,賜堂食,不僅宰相們有,今天參會的尚書侍郎們也都有份。

堂食還挺豐盛,

飯後還有當季的杏子,

吃過飯,懷玉跟馬週一起出宮,路上簡單的聊了幾句,馬周現在是中書侍郎,跟另一位侍郎顏思古主持中書省日常事務,兩位侍郎輪班,一天內省一天外省,

相比下,倒是懷玉現在雖迴歸復出,卻輕鬆了,他以特進加參預政事拜相,既不在三省任職,也沒恢復其它職事,

只需要朝會後在政事堂決策審議就行,雖不在三省,但權力一點不小,政事堂宰相雖說是羣相制度,可卻是凌駕三省之上的。

“溫相今天氣的不輕,這位度量可不算大,之前跟魏侍中相爭,後來便一直不對付,今天你這般落他面子,估計他也恨上你了。”馬周笑道。

“怕什麼,”

房玄齡跟長孫無忌不對付,溫彥博又跟魏徵不對付,而魏徵也跟房玄齡不對付,蕭瑀則是跟誰都不對付,

武懷玉跟房玄齡、魏徵倒是關係都不錯,可跟侯君集、溫彥博也不對付,李靖則是跟溫彥博、蕭瑀不對付,現在還跟學生侯君集反目成仇,

張亮跟侯君集、武懷玉關係不錯,也與房玄齡相好,但跟蕭瑀、魏徵、溫彥博他們又不和。

這些宰相里,也就戴胄人緣好點。

九個宰相政事堂一坐,確實挺有意思的,

不過這不也是皇帝想要的局面嗎。

“這次思結部入朔州,挺大商機的,我準備派支商隊過去,買他們的牲畜、奴隸,給他們放貸,甚至租地給他們放牧、教他們佃地耕種,四萬多人,能薅不少羊毛,你要不要投點錢一起?”懷玉笑道。

馬周對這些不是很感興趣,但這幾年也一直都很信任武懷玉,手裡有錢就會跟着投點,什麼也不用管,坐等分紅,賺了錢給武玉娥拿着去買田置地蓄奴,家業也還挺興旺。

“好,”他問,“你今年種那麼多棉花,如何了?”

“長勢不錯,等到秋分後應當就可以收了,”

武家今年不僅在關中新增了許多棉花種植園,在隴右、朔方,甚至燕北、山南等地也都搞了不少棉花園,

相配套的棉紡織的機子,甚至是棉紡工人都已經開始在培訓了,相比起范陽盧氏等小規模的種植、紡織,武家現在殺入這個產業,那可是一來就是要搞規模化的。

不僅僅是棉花種植園上的規模化,還有棉紡技術的飛躍突破提升。

“你這是要把白疊布的價格打下來啊,本來貴比錦繡,你這麼一弄,豈不要跟素絹一樣便宜。”

“也沒那麼快,量沒麼大,但價格肯定是要降一些的,以後不斷下跌是必然。”

馬周提醒武懷玉,“現在不少人彈劾你種棉花,說你用上好良田種棉花,佔用耕地,武家棉花會吃人呢,這個事情還是得注意一下的,否則越傳越厲害,對你也不利。”

“你說這事,之前太子也提醒過我,我也早想到一個應對之策。”

“哦?”

“現在武家不管在哪道哪州哪縣種棉花,每年每畝地,武家都會向朝廷常平倉糶賣五斗糧,”一畝糶賣五斗糧,市價平糶入常平倉,

“這糧從哪來?”

“這糧從武家其它種糧莊子來,也可以是市場上收來,總之武家會按這個數,向棉田所在州縣糶賣這筆糧入常平倉,”

“武家田裡種棉花,跟種桑麻並無區別,所產棉花紡織成布做成衣服,不也還是滿足百姓大衆穿衣所需?”

馬周道,“如果武家真能每畝棉田向當地州縣常平倉糶賣五斗糧,倒也能堵住那些人的口了。”

“其實有些人不過是故意藉機想要攻擊我而已,”

武懷玉直言,以前關中不能自給,一年有百來萬石糧的缺口,這是事實,但也主要是因爲戰亂還沒來的及恢復。

就算說定都長安,京師人口會越來越多,每年糧食消耗上升,可缺口也不會太大。

在武懷玉把玉米土豆紅薯這些在大唐開始傳播種植後,其實關中基本上能夠糧食自給的,許多百姓的口糧會以粗糧雜糧爲主,麥粟稻等則大部份會流入市場,流入長安。

而另一方面,太平之時,入京的糧道也多,特別是峽州那邊的水陸轉運,以及那條運河打通繞過砥柱陝峽後,漕運能力大大提升。

大唐關東、江淮、山南等地,甚至是巴蜀、嶺南的糧食都能運到長安。

真正要說棉花會吃人,那得有個前提,就是當棉花成爲大宗出口商品的時候,它才具備吃人的條件,會大量佔用耕地。而如果僅是大唐內部使用,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的。

何況,就現在武家那點棉花種植量,不值一提。

跟現在桑麻種植量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有人拿武家種棉花說事,其實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藉口攻擊罷了。

“等棉花開始採收,你知道每個棉花莊子,能爲附近百姓提供多少賺錢機會嗎?採棉花,彈棉花、紡紗、織布,提花、印染,每個環節都需要很多人工,也能提高附加價值,

周邊的百姓能得到賺錢的活計,增添收入,這總比僅守着那幾畝薄田強多了。

你也知道,如果都種地,糧食就不值錢,現在鬥米二三錢,百姓其實很苦。可權貴兼併田地卻更加厲害,百姓連自己那幾畝薄田都守不住······”

貴族豪強兼併土地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是沒辦法禁止的,因爲土地始終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掌握着生產資料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收益,所以財富自然就會流入土地,土地兼併也會一直進行。

武懷玉這些年地越來越多,

連馬周名下的地也越買越多,

其它所有權貴官員都是如此,甚至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

如果大家都一邊拼命兼併土地,一邊只管種莊稼糧食,結果就是這世道就永遠是農奴社會,貴族莊園奴隸主們過的很好,但絕大多數人不免淪爲農奴,

必須得把部份勞動力引到其它地方去,可以是搞點作坊弄點店鋪,或是搞個商隊,又或是開個礦山,

以後還可以開拓邊疆,總之,超過土地承受的富餘勞動力得找到出路,要不然兩極分化,很快就完蛋,當然,一般情況下,這個週期會有二三百年,循環往復。

武懷玉還是希望有所改變的,

馬周似乎沒想那麼遠,他反倒覺得武懷玉有時做的事情,讓他有點擔憂。

“你現在應當不止千頃地了吧?”

“嗯,確實不止,不過多是在邊地,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招個佃戶僱個長工都找不到人,只能蓄奴,成本高。”

馬周擔憂的道,“貧者無立錐之地,而現在朝中那些權貴世家,卻地連阡陌,甚至廣蓄奴隸,我很擔憂啊,”

懷玉知道他擔憂的是什麼,兼併了這麼多土地,擁有那麼多奴隸,甚至還兼營工商,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錢又有錢,這不妥妥的世家豪強麼,這樣的力量強大了,自然會嚴重威脅到朝廷。

漢代一直打壓地方豪強,

而魏晉之時世家門閥更是左右朝堂,攪動天下風雲,

“其實只要引導的好,把這股勢力引向外,那麼就不會內卷,反而能開疆拓土,興盛華夏。”武懷玉道。

只要還能往外開拓,那朝廷和世家豪強間,還有很大的緩衝餘地,

馬周覺得這種皇帝與世家豪強共治的模式,也就是魏晉那種模式並不好。

“我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是不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皇帝與門閥士族共天下?”

馬周驚訝,武懷玉這句話真說到他心坎裡去了。

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皇帝與門閥士族共天下,不僅身份不同,而且中間缺了個治字,卻是一語中的。

“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不可以,但這種一般卻很難再向外開拓,如果想讓大唐超越秦漢舊疆,我覺得皇帝與門閥士族共天下才更有可能。”

共天下,不是共治天下,有幾分封建味道。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必然是個文官社會,也必然是內守的朝代。

“姐夫啊,其實我倒是挺願意讓武家也成爲門閥世家的。”

馬周苦笑,是啊,有機會,誰不想讓自家也成爲門閥士家,代代相傳呢。

出了宮,一路同行回到宣陽坊,

郎舅兩個同住一坊,倒也順路,“有空上我那坐坐,”

“好,記得跟我阿姐商量下投錢去朔州跟思結部做生意的事,”

“記下了。”馬周騎馬離開,背影似乎有點孤獨。

懷玉沒急着回家,沿街逛起來,宣陽坊北牆東牆內原本都是武家的,後來北邊拿來改做了龍門觀,再後來拆坊牆改造,這坊北坊東兩街的街鋪,都是武家自己掏錢拆牆、改建商鋪,

現在部份出售了,大部份是出租,

沿街鋪面大多都在經營,也有部份還關着門,各種買賣都有,生意看着也還行,

武家當初投錢改造是花了不少,但現在卻是源源不斷的收益,當初有些街坊鄰居聽了懷玉的勸,買了鋪子,現在那真是坐着收租,一鋪養三代。

鬥米才二三錢,種田太虧了,也傷了無數百姓啊。

買個鋪子出租,或是開個鋪子做生意,比種地強多了,這真是剪刀差剪羊毛啊,

這天下大亂,最苦的是那些普通百姓,

如今這天下統一安定了,沒想到最苦的還是那些普通百姓。

第132章 獨領風騷第94章 原來是他第228章 貴族範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655章 背刺第292章 龍驤將軍之女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108章 留鎮渭州第313章 夜宴第169章 圍獵青狼第423章 擡棺見第511章 火槍營第153章 開業大吉第274章 鬥奴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657章 紫氣東來第463章 觀自在第652章 開張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270章 開府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788章 掌摑太子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513章 都督爲何發笑第208章 天當被地當牀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924章 剝皮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876章 再聚瓦崗第635章 臣惶恐第44章 拔刀相助第57章 畫符繪像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1026章 小呂宋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36章 長安居第400章 門生第445章 背主求榮攀新枝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503章 老狐狸第30章 千金堂第411章 禁止撒幣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224章 窮進士第1043章 晦日歸天白人罪第233章 四絕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835章 一切安好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47章 綺夢無痕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658章 攤丁入畝第974章 一併流放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342章 榆林第344章 秦瓊李靖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41章 三娘子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1039章 復國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961章 驚之以威武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343章 李三娘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16章 永康公府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173章 捉刀人第105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37章 小有身家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789章 武氏之敵第729章 老狐狸第89章 半路遭遇第484章 武少保第956章 進京第1074章 武懷玉的反擊第840章 長安天子廣州牙兵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68章 棄筆從戎第398章 我欠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