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白金

晚上,承幹在油燈下給皇帝寫報告。

這是懷玉給他佈置的功課,每天要寫一篇日記,記錄在鄉下的經歷,還要給皇帝寫一篇報告,報告他在鄉下了解到的一些情況,算是一份農民調查報告吧。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不瞭解真實的情況,那麼拍腦袋做出來的決策,就必然是有問題的。

“老師,我是真沒想到,原來普通百姓日子過的這麼艱辛,”承幹嘆道,“我在東宮用的蠟燭,最普通的常料燭每根都要一百五十文,秉燭每條五百文,而加了香料的蠟燭更貴,

就算一支普通蠟燭,那都相當於如今的五石麥價,燒根蠟燭就相當兩三畝地的產出燒沒了。”

武懷玉道,“殿下最近在鄉下收割稻子,知曉耕種不易,粒粒皆辛苦,但蠟燭也是生產不易的。

蠟燭如今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用蜂蠟製成,也稱黃蠟,產量有限,價格珍貴,在漢晉時代,只有皇家或石崇這樣的鉅富才能用的起的奢侈品。

現在我們用的蠟燭主要是白蠟,養白蠟蟲,遺白糞於枝梗間,便是白蠟也,”

如今江淮一帶養白蠟蟲的不少,其收益跟養蠶不相上下,比起黃蠟,白蠟熔點高,可朔性強,能夠製成更長的蠟燭,而且點燃後也比較光亮。

因爲白蠟蟲可人工大量養殖,這使的白蠟產量提升,蠟燭在隋唐時,已經不再如魏晉時那麼的奢侈昂貴了,但是這仍不是普通百姓用的起的東西。

宮廷裡普通的蠟燭一根就一百五十錢,雖說這是宮廷御用的,肯定比民間的要貴不少。

普通士人地主家用的還是油燈,但燈油也不便宜。

一斤燈油錢,那起碼能買十斤糧,就算現在物價低,可燈油耗費依然很高,所以普通人家連點油燈都捨不得,甚至長安城的士子們,都會特意買商家發明的省油燈。

長安平康坊的青樓,請個歌伎出來唱個曲,三百錢,

如果要顯擺炫個富,你可以加一盞燭燈,那就要加三百錢。

所以如果哪個有錢人逛平康坊,一次點個十盞燭燈,讓婢女舉着站一排,那絕對非常有場面,畢竟蠟燭錢就要出三千錢了,如果蠟燭燃完,再要續燭燈,還是一盞三百文。

三百文,現在糧價,可以買十石米麥,那是十畝的產量。

“我聽說老師好像家也有蠟燭作坊?”

“嗯,有幾個,不過都還沒啥產量,一個是設在朔方那邊的石蠟作坊,用石脂做蠟,效果不太好,煙大味大。還有是在河北設的作坊,是用海中大魚脂肪制蠟,或是用牛羊等動物脂肪做蠟,

不過都還不算成功,”

制皮刮下的牛羊皮的脂肪雖說也能制皁制蠟,但製作蠟燭比較費時耗力,而且有異味等缺點。

武懷玉其實是比較看中捕鯨制蠟,中國很早以前就有用鯨油制臘了,但缺點也多,一是氣味難聞,二是產量有限。

養白蠟蟲制蠟,倒是更加穩定的。

“老師,我覺得百姓們的汗水真不值錢。”承幹感嘆道,他的手最近都是磨出水泡然後打血泡,最後磨起了繭。

“一斤同州羊肉就要三十文錢了,而一石麥子也才三十錢,塬上旱地種麥子,一季都也才畝收一石左右,那是多少汗水灑在地裡啊,”

懷玉點頭,“所以說,種地不能光種糧,農民也不能光靠種地,種糧保證口糧和皇糧就好,剩下的還是應當種些經濟作物,比如說種桑麻種棉花,又或是說種藥材,又比如發揮地理條件,種茶種果樹,”

兩人在燈下討論着。

武懷玉打算明年在樊川上武堡也試種棉花,不過現在上武堡千畝地,都佃給上下兩莊的村民了,武懷玉要種棉花,自己也並不能做主。

這裡的百姓習慣了種稻子,依着潏水灌溉,種稻子收成好很划算。

稻田種棉花,其實也是可以的,不過要提前挖溝曬田讓土地乾燥鬆散,雖說稻田種棉花,未必最合適,可現在棉花的經濟價值高,尤其是把棉花加工成棉布棉衣,那可是比絲綢還貴的多。

“種上棉花,不僅地裡產出就比種稻賺的多,而且接下來還有許多去籽紡絲織布染色等的活,村民們能有更多賺錢的活計,而我武家生產出棉布拿到長安出售,也能獲得更多收益,雙贏的好事。”

不過就怕佃戶們並不能理解,畢竟畫餅這事,未必能讓大家相信。

“老師要把地收回嗎?”

“用不着,其實要想讓他們種棉花也非常簡單,先給他們立個契約給個保底,比如說他們只要籤契約種棉花,接受我武家堡的指導種植,約定好棉花收購價格,並承諾種一季棉花,武家保底每畝給兩石稻子,有這個兜底他們應當就是願意的。”

樊川夏稻畝產也就兩石左右,現在武家肯承諾保底有兩石糧收益,要是種棉花賣的棉花錢不足兩石稻,不足的武家補給他們,超過的都歸他們。

“老師對他們太好了,賺了是他們的,虧了卻是老師的。”

“虧,是不可能虧的,”懷玉笑着給承幹算了筆細賬,如今白疊布在長安的市場可是非常火,那是高奢侈品,主要是西域高昌國進口來的,都是粟特胡商們販運來京,賣的比絲綢貴的多。

但白疊布就是棉布,只是其中最貴的是細棉布而已,武懷玉研究過,如今的高昌棉花雖不是後世的那種品種,但限制其產量的主要還是加工工藝,特別是去籽這塊高昌技術比較原始純手工,紡織這塊也相對技術落後。

說到底,還是高昌國本來就很小,哪怕他們有種棉花紡布的傳統,但體量太小,沒法帶動技術的迭代升級,棉布也就成了一種很小衆的手工商品。

可要說技術難度,算不了太高。

嶺南地區尤其是海南島的狸人土著,就有紡織木棉的傳統,他們的技術都比高昌的強。

中原如今一統,棉花棉布的市場是前景廣闊的,武家如果能夠有更多棉花在手,那麼加工出售的收益就很可觀。

在原料這塊,哪怕是補貼上一點,也依然很賺。

糧食現在已經是跌到底了,一石才二三十錢,說實話這是要吃人的低價,高昌國的棉花其實也不貴,他們叫𫄬花。上品的𫄬花一斤也才直錢七文,一畝能產至少二十斤。

但白疊布就貴了,細疊布一尺,上品四十五文,次四十四文,下四十三文。就算次疊布,上品也直錢三十,次二十五,下二十文,粗疊布一尺,上品也直錢十一,次十文。

布一端是五十尺,最上品的細白疊布上品,一端值錢二千二百五十文,這還是高昌國產地的價格,粟特人運到長安,甚至還能給他翻幾番,

十斤棉花能織一端布,一畝棉能織兩端布。

所以棉花在長安,那是賣出了錦繡的價格。

大唐內地棉花種的很少,比如在河北,范陽盧氏種有一些棉花,他們家棉花種植產量武懷玉瞭解過,一畝大約能得籽棉六七十斤,可得皮棉二十來斤。

棉花種植需要日照足雨水少,盧家種植的棉花量少,技術還是有些不足的,人家高昌國的棉花,畝產能達到三十斤皮棉。

不過就算一畝產個二十斤棉花的低產,一斤七錢,也能賣一百四十錢。而現在一石稻子才三十錢,哪怕畝產兩石,也才六十錢,兩石鬥,也不過七十五錢。

一石棉花能賣八百四十錢,一石稻子三十錢,近三十倍差距,所以哪怕棉花產量再低到二十斤一畝,可收益上,種棉花都還是種稻子的兩倍有餘。

要是能提高點產量,那收益三倍有餘。

而武家把棉花加工,利潤更高。

一畝棉花織成細布值四千多錢,除去棉花本錢和人工費用,利潤仍很高。

承幹聽了都有點目瞪口呆,“白疊布這麼貴麼?上品細白疊兩三貫一匹?”

“奢侈品麼,不算貴了,細白疊裁剪成衣,價格更貴呢,”

承幹想了想織金錦、蜀錦、刺繡、大科綾等各種名貴絲綢品的價格,也就不說話了,

一匹素絹或是一端布,價格確實也就三百錢,但錦繡這些的價格可就不是素絹可比的。

“等棉花種出,到時附近村子婦女可來武家領棉加工,也可以直接在工廠做事。”

武懷玉跟太子算,附近鄉民到武家這裡學紡棉紗織棉布,或是直接到武家的紡織廠來上班,也可以學會後拿棉花或棉紗到家裡代加工,

都還可以獲得一個賺錢機會,

村民們既種棉花賺了一層,紡織加工又賺一層,而對武家來說,收租賺了一層,紡織加工出售再賺一層,布匹售賣甚至裁剪訂製成衣還能再賺,大家合作共贏。

武家利用村民們種棉花、紡織加工,以保證自己的產量、供應。

相比起單純的種稻子,不僅佃戶們收益土地收益提高,還有了加工的收益,地主武懷玉賺的就更多。

就算以後慢慢的棉布供應多了,價格下跌,但也不用擔憂,前景依然還是十分廣闊的。

明代時,一個熟練的紡織婦人,一年可織布百餘匹,其報酬一般是一匹布三斤棉花,或是一斗米。

匹布用棉花十斤,跟麻布用麻差不多。

在明清時期,江南那些婦人紡織收益,往往比種地收益還高的多。

如果武家紡織場開起來,打造軋花機等,那麼武家和附近村婦都能大大提高收益,比起傳統的家庭種桑麻養蠶絲織,效益收入更高。

第二天,武懷玉就叫來了鄭老漢還有其它佃戶們。

當武懷玉提起打算明年讓大家種棉花時,大家都愣住,他們連棉花是啥都沒聽過,

“相公,樊川的地可是上好的稻田,旱澇保收的良田啊,不種糧食種其它的太可惜了。”

“是啊,種桑種麻,都是種在塬坡上,水澆良田都是隻種水稻的。”

佃戶們都心疼土地,覺得好地就得種好糧,什麼桑麻、紅薯土豆這些,那都是拿邊邊角角或是塬坡旱地種植的。

“你們要是種一季棉花,我可以給你們保障每畝兩石稻子保底收益,或者說這頭一年,武家可以直接每畝一季給你們兩石稻子,你們按武家要求種棉花,收的棉花都歸武家,先種一季,等到有了結果,你們要覺得划算,明年的時候你們再自己種,如何?”

不少佃戶心想,那這不就相當於是武家把地又租回去了,他們相當於給武家種地,不管這啥棉花種的好與壞,最後武家還是給他們兩石稻子。

嗯,按租約他們還要交一石租,實際上就是他們幫武家種一季棉花,不管產出好壞,能保底畝收一石稻子。

聽起來挺不錯的。

“這一季,棉花地裡的種子、肥料,甚至耕牛,都武家出,你們只出人工,

你們還省了稻種、肥料,直接保底收一石稻子,還是很划算的,”

武懷玉接着又說棉花收穫後,到時要去籽紡紗織布,大家也可以來做活賺錢,織一匹棉布給一斗米做工錢,甚至還管一頓飯。

熟練了三天就能織一匹。

聽的一衆佃戶都不由的心動不已。

聽起來真的很不錯呢。

一月織十匹工錢就有一石米,這可是個青壯男人做長工的工錢啊。

第639章 金殿混合雙打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556章 安東都護鎮三蕃第184章 一摞借條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368章 長安盜帥搶聖物第397章 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105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274章 鬥奴第711章 人情債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9章 棄籍投附第910章 長樂軍第53章 古仙一脈第301章 緋聞第193章 壽陽侯第354章 截殺第784章 李靖的警告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611章 可恨可恨第228章 貴族範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576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509章 幽州十八軍第898章 這是朕留給你的柱國之石第565章 第九個義子第111章 夜叩宮門第558章 憫忠閣上起山頭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659章 大膽第1086章 與民爭利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706章 太子良娣武二孃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第149章 激戰咸陽第119章 只欠東風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634章 臣斗膽第554章 人人懷疑的大捷第813章 太子監國第354章 截殺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924章 剝皮第602章 總管第1048章 底牌第657章 紫氣東來第304章 我只把你當姐姐第824章 當選新族長第467章 遇藥王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1009章 帶弓而鋤佩劍而樵第262章 囚徒第81章 由我接管第784章 李靖的警告第34章 病虎秦叔寶第506章 繼續奏樂繼續舞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618章 三尺白綾縊陰山第559章 奚馬奚琴奚公主第491章 老卒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864章 世子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924章 剝皮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783章 惑亂東宮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651章 試點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第772章 向死而生第966章 誰又招惹武懷玉了第953章 三頭六臂第453章 武相公家的規矩第642章 以身飼狼第624章 先斬後奏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第475章 孤臣路第467章 遇藥王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第218章 太子殺手第970章 皇帝終究還是下手了第186章 不良少年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534章 今日錦上更添花第640章 今天敢打侯君集,明天就敢造反第636章 步步驚心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752章 珍珠第937章 新世界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