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

“承幹,你有什麼感想?”

回莊子路上,李世民問太子。

承幹一路沉默着,實在是對他衝擊太大,他沒想到就在長安城外三十里的樊川,老百姓的生活就如此艱辛了,

“父皇,天下百姓都如鄭老漢一家嗎?”

“差不多吧。”李世民道。

懷玉補充了一句,“無地百姓大都如此,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也不過是勉強生存,一日不作則一日無食,遇點災荒,毫無抵抗,往往只能高利借貸,最後卻又還不上,便只能曲妻賣女,甚至淪爲奴隸······”

“父皇與太上皇起義師,不是已經推翻了暴隋昏君,如今一統海內,百姓不是應當過的很好嗎?”

李世民無法回答。

懷玉道,“殿下,我皇唐代隋,推翻暴政,結束動盪,百姓比起從前,已經好太多了,而且聖人君臨天下,推行的仁政不斷,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的。”

“可是,可是老師剛也說了,無地的百姓,再怎麼變,也會跟鄭老漢一家一樣的。”

進了莊子,李世民和承幹也還都有些悶悶不樂。

“懷玉,你覺得朝廷該怎麼做?”

武懷玉沒有馬上回答,這個問題太大,不好回答。

“臣以爲一切根本還是土地和稅制,”

均田制聽起來很美好,但在北朝時戰爭頻繁,人口損失嚴重,土地很多,有條件均田授地,甚至那時連耕牛和奴婢、婦人,也都能分到地,但如今大唐天下一統,均田制卻不好實行了,甚至在隋朝時就有嚴重問題了。

“陛下,臣之前爲度支使,派人清理戶籍田畝,發現大唐地主官僚佔總人口不過百之六七,但所佔土地卻佔全部田地的百之六七十。

其中佔總人口不過千之二三的大地主們,佔田卻達百之四五十。

均田制下,真正能夠一丁百畝足額授地的,少之又少,多在人少地多的寬鄉,關內中原腹心,尤其是城郭近郊,只有少部份佔田三四十畝至五七十畝,已經屬於中上戶,是富農了。

多數只佔田三五畝或二三十畝,主要是靠佃租爲主,屬於半自耕農,生活還所有保障。

天下還有四成的人口,其實無地,一部份在城市坊郭從事手工業等,絕大多數散居農村,以租佃土地爲生。

這些無地者,身份也多不入籍,逃役脫籍浮寄於鄉里,依附於世家豪強,也稱之爲逃戶、隱戶,又或地主豪強的部曲、佃戶。

如鄭老漢他們國初,是有機會回原籍老家,或是就地落籍,甚至還有機會均田分地的,但他們基本都拒絕了,

理由老鄭也說的清楚,在關中分不到幾畝地,能分的地多點就得遷去邊地,老鄭他們又畏懼邊地苦寒,害怕蠻胡,而且遷移也不易,更重要的是入籍授田後就得服役納稅了,而稅賦並不輕。

要是留在關中分的地不多,但稅賦卻都是一樣多,不如給地主家做佃戶。

所以說到底還是均田制現在問題嚴重,土地大多在貴族世家地主豪強們手中,他們佔據六七成的土地,還有少部份是自耕農或半自耕農,地不多。

另外就是朝廷也有許多職田、公廨田,什麼勳田、皇莊等,也佔據了很多田地,

這就導致均田制也就是開國初時分了幾次地,後面就沒地可分了。

所謂一丁百畝地,八十畝口分、二十畝永業,也就是個大餅。哪怕是最初運氣好趕上了,分到地的那些人,死後這地其實也很難說真能如實繳還口分田,因爲人死了也還有兒孫,這地實際上仍是繼承了。

而且每次分地,是有部份爲永業,死後也不上交的,那麼一次次分下去,最終就沒地可分了。

也有些最初分了地的百姓,因爲負債等原因,最後違規把地賣了,被地主豪強所兼併,比如武懷玉剛來的時候,在白鹿塬上遇到的武成一家,他家原本就分到幾十畝地,但後來都讓他賣掉了。

均田制其實已經推行不下去了,有名無實。

而朝廷的基本稅制卻是與均田制掛鉤的,一丁授田百畝,然後纔有一丁租兩石、絹兩丈,綿三兩,服役二十天。

有這百畝地,那稅賦負擔還可以,但沒有這百畝地,或不足百畝地,實際稅負自然就提高了。

要是徹底無地,還入籍爲課丁,那這稅賦可就壓力巨大。

這些租調,起碼得四畝地的桑麻粟麥產出纔夠,還要加二十天的免費勞役,如鄭老漢這樣靠租地爲生,收成還要上交一半,那這租調的負擔就得是佃地八畝的收益分成纔夠。

“均田制難以實行,租庸調製更不適應現狀了。”

李世民看着懷玉,“你之前爲計相時,曾跟朕提過兩稅法,用兩稅法代替租庸調製,你覺得現在有條件推行嗎?”

兩稅法取代租庸調製,最大根本不同,在於現行租庸調製是以丁爲基本單位徵稅,有丁就有稅賦有役,但兩稅法不同了。

兩稅就是戶稅和地稅,戶稅的徵稅標準不分主戶客戶、壯丁、中男這些,只按當地資產、土地,劃分貧富等級來徵戶稅。

然後地稅,就是如現在的義倉糧,按田地等級、數量,按畝徵收。

戶稅地稅又按夏秋兩季徵收。

兩個稅法區別巨大,但好壞也很明顯。

租庸調製按丁徵,徵稅簡單,尤其是在國初動盪之中,更好操作,而兩稅徵收前提是得先調查清楚資產劃定好戶等,清量出準確的田畝、田地優勢等級等。

在國初時這是很難做到的。

當然現在有這個條件了,但最大的一個阻力,其實就是這兩稅法以資產、田地爲徵收標準後,等於以後主要就是貴族官僚地主們交稅了,而以前這羣人恰恰是不交稅,或交極少稅的。

哪怕有良田萬頃,頂多也算一丁兩石來收而已。

“陛下,兩稅法這兩年已經在試行徵收了,貞觀朝的戶稅跟武德朝的戶稅有很大不同,更別說我貞觀朝的義倉糧統一徵收標準後,實際上就是新的地稅,

只不過現在戶稅小年徵四十萬貫,每三年爲一大年徵八十萬,都是固定額度,屬補充稅收,徵的不多。

義倉糧的稅率也不高,良田也不過畝徵二升。

如果朝廷廢租庸調製,那麼正式行兩稅法後,這戶稅和地稅稅率肯定要提高不少的。”

武懷玉做計相時主張推行的義倉糧新規,畝納兩升,官紳一體納糧,這個事情其實就引起許多人反對了。

畢竟以前義倉糧,時徵時不徵,徵的時候也多是按戶等來收,最高也不過五石,但武懷玉堅持要按畝徵收,畝收兩升,如裴寂這樣的大貴族大地主,一年就得交幾萬石。

義倉糧這兩年還不斷有人上書要取消,或是改成戶等徵收限額五石等,本身就是觸犯了這些貴族地主們的利益的。

眼下李世民如果說要直接取消租庸調製,全面改成兩稅法,那可能地稅就要加到每畝六七升,甚至上田畝稅一斗。

不管是戶稅還是地稅,這都相當於是向富人加徵的稅,以前他們沒這些稅,或者說相差巨大,肯定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

地倉糧一畝兩升,兩三年了,現在都還吵吵鬧鬧個不停呢。

“臣建議可以一步步來,先選一地試點,總結積累些經驗,也發現一些問題,總結改進之後再慢慢更多地方推廣開來。

還有一點,對於現在這些無資產無地的百姓,不論是逃籍的黑戶,還是地主的佃戶,都應當統一入籍,編爲客戶,所有客戶,不按租庸調製徵稅徵役,而是隻按兩稅法,按其戶等徵戶稅,如是最末等戶,可免徵戶稅,其無地者,也同樣免徵地稅,”

“其家庭有成丁者,需服二十天役,但允許折庸代役,”

李世民沉吟。

太子也在思考着。

“父皇,兒臣覺得,如鄭老漢這樣的窮人,如果朝廷非要向他們徵稅,他們確實也交不上來,所以寧願脫籍逃匿,而如果是按資產、田地徵稅,那麼對富人地主來說,稅賦也並不是很高,哪怕一畝徵六升一斗,相比上田畝收兩三石,那也只是很少一部份,與其向窮人按丁徵稅,不如向富人按田畝徵稅,既能保證稅收,還能保障窮人生存。

老師曾經教導過兒臣,說過木桶短板,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木桶最長的板有多高,而是取決於木桶最短的板有多高,

帝國能否長治久安,也取決於最底層的這些百姓能否填飽肚子,如果底層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那就算如隋朝那般威震漠北,攻滅青海,遠征林邑,數攻遼東,百萬鐵甲也只兩世而亡。”

承乾的話倒讓李世民很意外,但他也還是說了一句,“可要全面推行兩稅法,就如你老師所說,會遇到貴族地主們的大力反對的,”

“兒臣認爲,只要路選對了,就算一時遇到挫折也要走下去。”

“可他們堅決反對呢?”

“那就處置帶頭反對者,殺雞儆猴。”

李世民聽到這話卻是大爲搖頭,“錯,大錯特錯,就算身爲天子,行事也無法這般獨斷專行,如果有人反對,那就得想辦法說服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打壓懲處,”

在莊園喝了杯茶,皇帝的衛隊也來了。

武懷玉召來莊中管事們,讓他們去把原來莊子的佃戶都請來莊中。

鄭老漢有些誠惶誠恐的來到莊子,事實上現在都還有些腦子嗡嗡的,一名皇家禁衛騎士來到他面前,“鄭伯,聖人和太子召見,請。”

鄭老漢顫微微的跟着來到前廳。

果然看到先前在他家吃窩頭的那三位,如今更換了衣服,尤其是中間那位更是換上了四團龍紋黃袍。

“草民拜見陛下,”鄭老漢心裡一慌,撲通就摔了一跤,他倒乾脆趴在地上拜伏。

武懷玉上前扶起他,“鄭老伯請起,”

皇帝賜坐。

懷玉拿出個盒子給鄭老漢,這是他原先租地的契約,裡面還有一千錢的租押。懷玉把租押還給老漢,原來三十六畝地的佃契,也並給了老漢。

“武相公要退租?”鄭老漢面色大變,聲音顫抖問。

“不是退租,是重新籤份租契,你不是想多租點地嗎,你之前說是想再租二十畝租田是吧?

我乾脆再給你二十四畝,湊個六十畝整,租額呢改一下,是按我武家慣例,夏糧收割後,收多少咱二一添作五,各取一半,豐年最多也畝租不過一石,

若是歉收,也按比例減租,秋季作物不再收租,也不額外收其它禮。

不需要租押,但也不允許轉租。

僅收夏季主糧一半糧,且最多一石,不要其它副產品,更不要秋季作物的收成,這已經是非常良心的了。

樊川這裡的稻田,不少可是能產兩石以上,這還只是夏季糧。

現在最多收一石,則意味着如果夏糧收穫兩石以上,則租額不到一半,佃戶能留到手的更多。

鄭老漢原本租了三十六畝地,三十畝水澆稻田,六畝旱地種桑麻,現在武懷玉再租給他二十四畝稻田。

連租押都不要。

這重新換契立約,也不要送禮請客之類的,老漢簡直不敢相信。

可等定好的契約推到面前,讓他按手印的時候,他纔回過神來,忙不迭的就按了手印,

“莊子上用人地方很多,我想請鄭伯你來莊子上做事,一月給你兩石稻子,春、冬各衣鞋一套,如何?”

“我就是個佃戶,啥也不懂。”老漢心動卻又惶恐,一個青壯長工,現在也不過是一年十石糧,加了兩套衣服。

“你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對這裡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我武家如今接管這個莊子,正需要你這樣熟悉的本地人幫忙與大家打交道,”

鄭老漢沒想到這天上真會掉餡餅,再三確認後還是高興的應下了。

這工錢很高啊,一月兩石稻子,一年還有兩套衣服呢,一年就是二十四石糧,這都相當於十多畝地的收益了,以前他佃地,種了三十畝水稻,一年到頭交完租剩下的也不過比這多點而已,還一家老少天天揮灑汗水。

“回頭我還會從長安請先生過來,在這裡辦個村學,你家中二郎也可以送來讀書,無需學費的。”

老漢高興的再次跪伏地上,要向懷玉磕頭。

“老伯快請起,不興這個。”

老漢起身,“大恩大德無以爲報,武相公若是不嫌棄,便把小老兒家的丫頭留在身邊端茶倒水服侍吧,如今也十二三歲了。”

“老伯若是捨得,可以僱她到莊子上做使女,包吃住,管兩季衣裳,另外每月給五斗米做工錢如何?”懷玉道。

“可不敢要工錢,就讓她服侍便好。”

“工錢還是要給的,”

當天,武懷玉親自見了原來莊子上的所有佃戶,跟大家重新續了租約,不僅沒收禮,還退了原來的租押,甚至降了租子,又還從這些佃戶和上下兩村的村民裡,僱傭了些人到莊子上做事,

凡是僱傭的,還提前支給他們一個月錢糧。

在衆人喜悅中,皇太子承幹也站出來宣佈,聖人仁恩,特旨免除這個莊子上今年夏租。

裴寂莊子抄沒後,這季夏糧是要交給官府的,夏收過後,這地纔算正式屬於武懷主,現在皇帝特免去了大家這季租子,而武家又不收秋租,因此大家今年相當於免租一年。

鄭老漢帶頭跪伏地上,向着太子和皇帝高呼萬歲。

對鄭老漢來說,免夏租,那意味着免去三十多石稻子田租,稻子現在雖不值錢,可卻夠家裡緊着吃上一年。

一下子有了一年的存糧,窮老百姓如何不喜。

鄭老伯還有太子賞賜的三兩黃金,又有退還的一千上莊錢,現在又免租落下三十石糧,鄭老伯已經在想着,或許等秋後就該請人來把自家的幾間草棚,換成夯土牆和瓦房頂,這樣就再也不用擔心陰雨季節漏雨了,

蓋上個四合院房,他也就成了有身份的人,腰肝能更直挺,是了,他馬上還將成爲武家莊的莊頭管事,一年有二十四石糧工錢呢。

或許自己現在暫時不急蓋房,應當把太子賞的黃金拿去買地?

那可值二十幾貫錢,樊川的稻田難買,但是在神禾塬上或是少陵塬上,買上十畝麥地應當是可以的。

自己的地啊,

多少年來,鄭老漢不止一次的曾幻想過,只要肯下苦力,肯拼命,早晚有一天能夠攢起一筆錢,一畝一畝的置起自己的田地,到時也能成爲一個自耕的良民,再不用受地主的盤剝,也不用擔心他們不再把地租給自己了。

他從老家再到這裡,這些年他給許多家地主打過長工做過麥客,也當上了佃戶,但其中受到的許多委屈,也是一直憋在心裡。

地主,

我要買地,哪怕十畝塬上的旱田麥地,那也是值得的,那是自己的地,再不用交租,多好。

心頭的這念頭一起,就再也壓制不住了。

今年置上十畝地,以後每年置個二三畝,那麼以後自家就有幾十畝地,再也不用佃租別人家的地,再不用交租子,也不用經常去給地主家免費幹活,甚至年節還要去送禮了。

想不到我鄭老漢臨到老了,還要發家創業了,將來我的子孫不用從小就給人放牛餵羊的熬了。

第895章 願以身相許第729章 老狐狸第1012章 宣戰第549章 決戰暴風雪之夜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546章 將功贖罪突利汗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174章 可敦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423章 擡棺見第659章 大膽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1066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68章 棄筆從戎第618章 三尺白綾縊陰山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941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1049章 聯手第853章 海中夷洲換江州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330章 譴責第907章 他急了第192章 殿上爭封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344章 秦瓊李靖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1059章 放蕩不羈浪公主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654章 百媼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第239章 師弟侯君集第63章 衣錦還鄉第559章 奚馬奚琴奚公主第426章 拜相的誘惑第248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231章 家族未來 武二孃第340章 暴食熊羆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133章 金殿請婚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22章 遲遲鐘鼓夜長安第719章 親家第14章 烏雲踏雪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283章 大官人第41章 三娘子第759章 拿下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428章 聯盟第807章 等一下第9章 棄籍投附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652章 開張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897章 心可縱言勿濫也第523章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593章 飢餓的盛世第769章 上一課第536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919章 捷報第1087章 陛下駕到第272章 賢王第25章 武氏家族第326章 段婉第879章 惹人生厭的齊王第1034章 太子親迎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639章 金殿混合雙打第203章 祥瑞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5章 戰神鄰居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350章 義結金蘭第662章 干將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258章 舔狗第94章 原來是他第3章 渭北三原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749章 威壓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785章 臣妾第1059章 放蕩不羈浪公主第319章 造孽啊,行恭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737章 一萬首級的任務第572章 全軍覆沒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897章 心可縱言勿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