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征服者

北山奚。

泛指燕山以北的山地奚部,西起潮河流域,東至白狼水,在很廣闊的大唐幽雲北境,散佈着許多奚部落。

這些部落比較雜散,還有不少粟特胡、西遷靺鞨、南遷室韋等部落。

現如今,因爲武懷玉的手指一劃,他們世代生活的山川河谷,被劃到了大唐境內,而他們曾經臣服的奚王卻也將他們賣了,他們不服,他們要反抗。

“有些證據表明,突厥頡利可汗的人在暗中煽動北山奚起兵,甚至對諸部首領授予俟斤等頭銜,許諾他們依附突厥,將來讓他們取代可度者他們五部,成爲新的奚部掌控者。”

“無所謂,頡利現在自顧不暇,也就敢躲在暗處搞點這種小動作了,他真要有本事,爲何不直接出兵討伐背叛他的突利、可度者、摩會他們?”

幽州衙城內,武懷玉召開軍議。

安東都護府治所在營州柳城,不過都護武懷玉工作重心還是在幽州,所以這次軍議,仍在幽州舉行。

參會的是安東都護府的一衆官將、參軍們,也有三蕃的都督、刺史、將軍們,長安天子已經同意了對北山奚用兵,武懷玉的用兵方略被直接同意,這次戰事將由安東都護府統領,三蕃協同,幽府支援。

坐在那,翻看着統計的數字。

北山奚加起來得有兩三萬帳,人口還是不少的,在隋亂的時候,奚人基本上是佔據着灤河流域的,也佔據着潮、白河流域,甚至營州這邊的白狼水、青龍河一帶,他們都過來遊牧打獵。

他們還曾經跟着奚王可度者,應高開道的請求出兵搶掠檀州、薊州、平州、北燕州、營州等地,

現在灤河流域雖不及護真河流域的重要,但也完全是他們掌控,而潮、白河,白狼水青龍河一帶,則也是大部還在他們控制着。

武懷玉看着地圖,

他打算這次既然氣氛這麼好,機會難得,那就乾脆藉機,要把邊境線推到灤河,起碼要把燕山以北的灤河西岸地區,全都納入大唐統治,而灤河以東地區,其東南就以瀑河爲界。

灤河以西,瀑河以南的這廣大區域內的奚部,要麼臣服,編戶齊民,要麼就被聯軍討滅,被大唐和三蕃瓜分掉人口牲畜,土地仍歸大唐。

“大家覺得如何?”

“誰有不同意見?”

“誰支持,誰反對?”

武懷玉三連問。

大唐這邊的將領們雖驚訝武懷玉的胃口,卻也沒人反對,安東副都護、營州刺史、兼平盧軍使程咬金巴不得把灤河東岸也吞進來呢。

幽州都督府長史兼安東都護府長史、薊州刺史、兼靜塞軍使的衛孝節,也是不僅不反對,而且還將目光在三蕃的酋長們身上掃來掃去,很有威懾。

幽州都督府司馬蘇烈也兼都護府司馬,他還是燕州刺史、清夷軍使,這位更只是一直在那呵呵的笑,也不知道在笑什麼。

幽州司馬武胖子更是直接手提一支筆,看着大家,誰反對就記住名字。

代突利管北安都督府的攝圖笑了兩聲,率先表態,反正這次要打的是北山奚,雖裡面也有些突厥小部落啥的,但主要還是奚人和奚族地盤,所以他是很輕鬆的。

跟着大唐幹北山奚,既能表表忠心,也還能順便搶一把,以恢復一下上次戰敗的慘重傷亡損失。

“我北安都督府,願出兵一萬精騎。”攝圖高調錶態,打北山奚在他看來毫無困難,多出點兵就能多搶多分,諸部落都願意。

北安都督府司馬盧承業跟着道,“北安都督府四州,各出兵兩千,都督府再出兩千,合精銳一萬,我們可以沿灤河而下,也可以自潮、白河上游南下。”

契丹汗摩會也是不甘落後。

“我們契丹八部十州,也願出精兵一萬,直接沿護真河而下。”

奚王李可度者是沒料到武懷玉突然又把邊界往前推了這麼多,直接把整個灤河西岸都划走了,之前劃的可是以潮河爲界,這可是又往東劃了百里。

雖說很久以前,灤河也確實成爲奚部界河,但他們早就跨過了灤河放牧發展,

但看今天這情形,

武懷玉態度強硬,志在必得。

突厥和契丹人一副看好戲的樣子,甚至想要趁火打劫。

李可度者知道這次自己也只能接受。

武懷玉納了自己女兒爲妾,自己也得大唐天子冊封爲樓煩縣公、饒樂都督,賜國姓李,可現在看來他們也並沒真正把他當自己人。

咬咬牙,李可度者艱難的點頭。

“都聽大都督安排。”

燕山北以灤河爲界,那裡有約兩三萬帳北山奚部落,這些人雖不全是奚部,但如果他們能夠識大體,爲自己所用,那也相當於整個奚部兩三成的人口,可惜現在卻要被唐聯合其它幾蕃瓜分掉。

“大都督,某隻有一個請求,希望大都督開戰前,能夠讓某再派人去招撫他們,讓他們恭順朝廷,若有願意北遷的,還請給他們一個機會。”

武懷玉點頭,痛快答應。

“只要天兵到前,他們自願北遷過灤河的,仍聽其自便,朝廷不追究,天兵也不過界打擊,

當然,如果是自願選擇留下,並歸附朝廷編戶齊民的,那麼以其部落置縣,劃鄉里村落,聯軍也不能再攻打劫掠,

只有那些冥頑不靈起兵對抗天兵者,按既定計劃討伐攻滅,土地歸大唐,人口牲畜錢帛先三分,繳獲得先得一分,大唐得一分,餘下一分聯軍各部再平分。

如何?”

“我們突厥願意!”

“契丹同意大都督安排。”

可度者咬牙點頭,“奚部聽從大都督軍令。”

一切就此商定,

突厥、奚、契丹,三個蕃胡都督府,一共二十四羈縻州,共出兵三萬蕃騎從徵,而唐軍這邊,主要是以安東都護府所統的兩萬兵馬爲主,幽州都督府這邊也會配合。

三蕃的蕃騎,自備糧草軍械,大唐這邊不供應。

至於繳獲,誰攻佔部落俘虜人口繳獲牲畜等,可以先留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要上繳聯軍,那三分之二,大唐要先拿三分之一,剩下的最後聯軍一起分。 這個分也有講究,反正就是那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到時是要先拿出些獎勵軍功,撫卹傷亡,剩下的再平分。

武懷玉的這個安排,聽起來還是比較霸道的,大唐又佔土地還要分戰利品,先分三分之一,最後三分之一還要一起分。

可奚、契丹,甚至突厥都對此沒意見。

以前他們附屬頡利大汗的時候,聽從徵召出兵,也是自備乾糧,繳獲的往往汗庭拿走更多。

兩三萬帳北山奚,十幾萬人口,即將被他們圍獵,唐與三蕃瓜分,唐朝能佔大頭,其它三蕃一家起碼也能分到個兩三萬口以及許多牲畜等,

這可是大肥羊。

自從大唐一統中原,奚契就不怎麼敢再輕易大規模越境南侵了,一般也就是小規模的沿邊搶掠,就連突厥這幾年的南侵,其實也沒佔到多少便宜。

武德七年大舉入侵關中,被堵在豳州,沒能進入關中平原,武德八年劫掠河東,雖說殲滅唐軍數萬精銳,可自己也傷亡幾萬,得不償失。

武德九年打到長安腳下,看似威武其實虧的更大,各路損兵折將,最後啥便宜也沒討着,灰溜溜撤兵。

而去冬野狐嶺大戰,頡利那更是連金狼大纛都給丟了。

軍議結束。

武懷玉又召一衆屬吏談了會,主要還是跟他徵召的那些河北本地士族出身的參軍們,

仗還沒打,山北的地還在北山奚之手,可武懷玉現在直接跟這些士族門閥代表,開始談圈地屯田的事了。

武懷玉鼓勵范陽盧氏博陵崔氏范陽祖氏清河張氏等這些世家,組織隨軍商隊,甚至是第一時間去新徵服之地圈地購地,甚至是到時那些俘虜的北山奚,也會優先發賣給他們,以便他們墾荒屯田。

地價便宜,戰俘價格都能打折,能成片拿地,唯一要求就是得保證拿了地後要馬上開始墾荒屯田,還得保證每年向官府出售多少公購糧,

這些都是幫助朝廷開發新佔領地,爲安東都護府、幽州都督府邊防駐軍們的後勤糧餉的保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甚至這次聯軍征討北山奚,這些士族門閥豪強們,將承包許多糧草後勤供應任務,直接跟他們簽訂契約,

幽府也就不用更多的臨時徵召民夫百姓運輸等。

面對着武懷玉開出來的這些讓利合作條件,連盧承業、張文德這些五姓子也不由的呼吸粗重了幾分。

只要他們願意相信武懷玉,那麼現在一家可以一次性拿下上千頃甚至幾千頃的地,那可是十幾萬,幾十萬畝地啊,哪怕是生地,但數量太誘人。

風險是有的,畢竟是邊地,現在還在北山奚手裡,就算打下來後,誰能保證以後不會有奚胡經常來犯?

但利益太誘人。

不僅地價便宜,甚至還承認給他們配套搭售北山奚奴隸和牲口,這樣就能直接墾荒屯田,又有前幾年的稅賦減免條件,

最重要的還是這些地都是大片相連的,最有利於莊園種植。

盧承業都難以拒絕,“大都督說的這些,朝廷能夠准許嗎?”

“你們且放心,我說的這些,都是已經請示過長安的聖人,得到聖人准許的,聖人也鼓勵士族大家前往邊地拓邊墾荒,只要你們願意買,現錢交易,且簽下契約,承諾不圈地撂荒,每年按約定出售公購糧數,朝廷不限你們購地數量。”

不限購地數量,

這簡直是任誰都無法拒絕的誘惑。

“多謝大都督,我們願意爲朝廷效力。”盧承業終究沒能拒絕。

武懷玉對他微笑讚賞,朝廷當然也還是希望能夠動員更多內地百姓遷移實邊,可問題是普通百姓並不願意遷移邊地,哪怕朝廷有政策可以分田授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普通百姓沒有多少風險承擔能力,或者說許多願意遷的都是沒地的窮百姓,

他們遷去邊地能分到地,但卻沒有墾荒屯田安家的基本條件,現階段,能滿足朝廷快速開發新徵服地條件的,也就是那些世家豪強們。

朝廷也可以對那些願意移邊的普通百姓一些補貼幫助,甚至如無息貸款,借給耕牛種子等,但這裡的補貼太多,朝廷也支持不了太大規模。

新徵服的北山之地,不能荒着,時間一長,可就又成胡人的牧場了。

朝廷與士族豪強們的合作,也是雙贏局面,雖說這樣會讓士族豪強坐大,但還是得以發展爲前提,合作中搞鬥爭。

經略、盧龍、平盧、靜塞、清夷、懷荒、御夷、威武、廣邊、廣寧,諸鎮兵馬中抽調精銳,組建此次北征行營,大抵是唐精銳戰兵兩萬,靺鞨等內附蕃胡、團練、子弟萬餘,然後三蕃蕃騎三萬,合兵六萬,對外號稱發兵十八萬精銳,征討北山奚叛亂。

這六萬兵,實際是兵分五路進討,三蕃從北面三個方向往南攻,而唐軍則從分成東西兩支兵團往北打。

對於這次用兵,幽州上下都覺得是小菜一碟,一羣北山奚胡,就算有兩三萬帳,那也是一羣烏合之衆而已,諸部單論實力,甚至都不如之前山後諸寨和於延水的粟特胡部。

數量再多沒質量也沒用。

雖有情報顯示頡利已經派人在摻合煽動,但大家對頡利那個丟盔棄甲的手下敗將不屑一顧,讓他再蹦達一會,等秋冬時就是北伐滅亡他之時。

其實現在從長安到幽州,連坊間百姓,都已經在喊着滅亡頡利的北伐倒計時,似乎舉國上下都已經知曉朝廷今年要出兵滅掉頡利,大概就在秋高馬肥之際。

這種事搞的人盡皆知,也只能說是朝廷攻心戰術一種,就算告訴你我今年要出兵北伐滅你,你又能奈何?

這種泰山壓頂式的氣勢,確實證明大唐真正站起來了。

“我聽說崔敦禮在草原被頡利扣下了?”

“嗯,頡利說要將他送到漠北小海去牧羊,”

老程不屑的道,“頡利現的手還能伸到漠北去?現在漠北瀚海是回紇部北面的骨利幹部控制着吧,我聽說骨利幹部勝兵五千,以前雖臣服突厥,可現在他們和瀚海東的部落拔野固都臣服於薛延陀汗國,揍突厥人可是很賣力的。”

武懷玉對於崔敦禮被頡利扣下這事並不在意,使者遇到這種事也不奇怪,但他畢竟是大唐使臣,估計頡利也不敢真拿他怎麼樣。

“咱滅了北山奚部,要不順便向東?”

一路向東,那自然就是劍指突厥定襄汗庭了,老程野心挺大。

第343章 李三娘第277章 借刀殺人第939章 金山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285章 鎮三邊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843章 繼續晾着第478章 雲定興還活着第924章 剝皮第227章 太子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90章 跳蕩先鋒第907章 他急了第162章 帶刀宿衛第672章 史掌櫃侯東家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291章 鳳棲梧桐第160章 金屋藏嬌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330章 譴責第922章 納貢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213章 崔寡婦第54章 分紅犒賞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1029章 起風了第10章 捉錢令史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266章 獵殺燕王第367章 貞觀天子欲分封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265章 袁天罡與李五戒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1048章 底牌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930章 一封急報第650章 祖孫三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1070章 聖意難測第782章 玄武門第878章 停封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567章 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908章 三個開拓者第748章 武懷玉三槍定嶺南第744章 談條件第2章 元從禁軍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984章 奪爾唐國,殺爾,奪取公主第222章 威猛老丈人第664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226章 俱樂部第428章 聯盟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第1032章 匹夫無罪第885章 我願爲嚮導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388章 王中之王弒君者第463章 觀自在第474章 爭相附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79章 秘密會盟第337章 拒絕第324章 段公子第382章 武氏豈能任宰割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233章 四絕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婦第749章 威壓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1028章 我花開罷百花殺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559章 奚馬奚琴奚公主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707章 高處不勝寒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251章 楊家第674章 魏徵的新法第229章 六扇門 小妾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232章 大嫂第54章 分紅犒賞第292章 龍驤將軍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