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

晚餐的時候,太子前來請安。

李世民今天格外高興,讓承幹留下一起用膳,“你老師在幽州大捷。”

“兒臣也聽說老師在幽州一日夜斬殺突厥兩萬餘。”

“你那消息過時了,最新消息,武懷玉已經擊潰突厥,頡利落荒而逃,野狐嶺一戰,武懷玉以幽州三萬餘兵馬,擊潰頡利十餘萬之衆,陣斬五萬餘,俘虜一萬餘,頡利的金狼大纛和金狼大帳,都沒來的及帶走。”

太子承幹也不由的驚喜,“老師威武。”

長孫皇后抱着九皇子李治看他們爺倆欣喜模樣,也甚覺溫馨。

“老師他還好吧?”

“他挺好,只是讓朕頭痛不已。”

“啊?”

“立下如此大功,朕都不知道要如何賞賜了。”

先前武懷玉已經有一道捷報進京,皇帝也加他真封百戶,幽州都督府也提升爲上都督府,武懷玉成爲大唐第五位大都督。

可現在戰事結束,立的功太大了。

承幹起身,“陛下,兒臣以爲,武少保立下如此大功,朝廷應當賞賜,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若是獎罰不明,那以後朝廷還如何用人?

況且此次大戰,不僅是武少保一人之功,那也是幽州三萬餘將士們血戰贏下的,若是指揮此戰的統帥不賞,那下面這三萬餘將士又如何賞賜?”

李世民聽了很欣慰,揮手讓他坐下。

“太子長大了,”

“確實,有功不賞,那會寒了功臣的心,更會寒了幽州幾萬邊軍的心,”他望向太子,“朕考考你,若讓你來獎賞武懷玉,你要如何賞賜他?”

承幹想也沒有想,便起身答道,“武少保之功,當得出將入相,可召回朝拜宰相。”

“他這功勞確實足以再拜相,可他外出時間不滿一年,而且朕早就安排好,明年北伐,武懷玉將是東路主將,他這次打的這麼好,那明年更少不得他。”

承幹想了想,“兒臣覺得既然聖人早有部署,那確實不宜打亂,但還是得重賞,既然不適合馬上回朝拜相,不如賜國姓、列入宗正屬籍,讓少保成爲我大唐皇族宗室。”

賜國姓列屬籍,這在大唐開國之初時,李淵挺喜歡做的,甚至還給一些割據歸附勢力賜王爵。

諸如杜伏威、羅藝、徐世績、劉季真、胡大恩、高開道等,不僅賜國姓還封王爵。

但是這些人雖列入宗正屬籍,被列入皇族宗室,但實際上下場可沒幾個好的,甚至到如今,也就是一個李績還在,那還是他一直比較低調和忠心,

其餘的都死了。

甚至早年李軌李孝常這兩王,本也不是李淵家人,但爲了奪天下,也是封王列屬籍,但最終也都被李淵父子砍了。

所以現在太子承幹提議說可以給武懷玉賜國姓列宗正屬籍,李世民覺得不太妥當,這聽起來不像是封賞,倒跟催命符似的。

一聽就晦氣,給武懷玉,那會讓人胡思亂想的。

說到底還是開國之初,李淵爲了拉攏人心,爲了早日奪取天下,所以各種封賞許諾,甚至不惜賜姓封王,

可一旦天下安穩,李淵便又迫不及待的開始收拾那些賜姓王,比如江淮之王杜伏威,賜國姓李封吳王,後來入朝,一直在京,可李淵仍不放心他,最後借其部下輔公祏叛亂髮難,說是暴斃身亡,其實大家都知道是被毒死的。

甚至死後,還是被牽連獲罪,兒子都沒爲奴隸。

而高開道、劉季真、羅藝、李常孝這些人也都是先後謀反的,說到底也是知曉皇帝早晚要動手,被逼的。

正因此,所以現在賜姓,李世民已經不玩了,要玩也是賜給蕃胡首領,比如給靺鞨首領突地稽賜國姓李、封蓍國公,

又剛給奚王可度者賜國姓,封樓煩縣公,契丹帥孫敖曹賜國姓封永樂縣公,契丹汗大賀摩會賜國姓封歸順縣公,

現在正經的大唐功勳大臣,哪個願意接受賜國姓列屬籍啊?

本來賜國姓列宗正屬籍,雖說要改姓,但在這時代,那是很大的榮耀,可李淵硬是把這好東西玩爛了。

李世民也挺無奈的,本來挺好的東西,在他手裡不值錢了。

長孫皇后在旁邊對太子道,“朝廷現在不宜對勳臣賜國姓,太子可以想想其它封賞。”

“那就賜翼國公丹書鐵券,可恕其免死,此亦是尊崇舊典,賜有別恩,給武少保頒免死嘉獎,亦是朝廷對他至高無上的榮譽。”太子提議。

李世民一聽,神色更加古怪了。

他曾經做爲太上皇李淵欽定的太原元謀功臣十七人中一員,獲得過丹書鐵券,而且還是恕二死。

但是,同樣是太上皇李淵自己,把這充滿無上榮譽的丹上鐵券給玩壞了,因爲他不守信用。

劉文靜就獲得丹書鐵券,還是右僕射,但仍舊被李淵直接殺了,鐵券毫無作用,

甚至李世民自己有鐵券可免兩死,一樣差點被李淵殺了。

所以那玩意,現在也沒有人相信。

李世民欽封貞觀四十八實封功臣時,也曾考慮過要賜給這些功臣們丹書鐵券,賜免死嘉獎,

鐵券上用金銀來填鑲貼券上的文字,顯示皇帝與勳臣的莊嚴盟誓和勳臣的赫赫功績,

丹書鐵契,金匾石室,藏之宗廟。

半留內府宗廟,半賞賜功臣珍藏。

可李淵言而無信,丹書鐵券也就沒人信。

李世民也就沒費那功夫去特意弄鐵券,

太子提議給武懷玉丹書鐵券,這讓李世民挺尷尬的,其實李世民覺得應當給一些特別功勳的勳臣鐵券,而且他相信自己能信守諾言,說免一死,到時就絕對免一死,

但奈何太上皇開了不好的頭,現在鐵券沒信用了。

給鐵券,反倒讓人覺得給了個催命符。

倒是長孫皇后明白丈夫心意,笑着道,“我貞觀朝還沒有賞賜臣子丹書鐵券之例呢,

臣妾以爲,武少保之功當賞,但賜國姓列屬宗、賜丹書鐵券都不太合適,倒不如直接賞賜些金銀錢帛,給些食邑真封。”

“那便再加百戶,通前真食千戶?”

“陛下不如大方些。”長孫皇后建議。

李世民想了想,武懷玉現在是九百戶,他往上一檔是一千戶,只有侯君集、張公謹和劉師立三人,這三人都是玄武門宮變時立下大功的,但劉師立如今又因牽連羅藝而削去食邑,僅有兩人了。

一千戶再往上一檔,便是一千二百戶的,是長孫順德、柴紹、羅藝和李孝恭,之前這四人裡有兩位郡王一位駙馬,而長孫順德既是皇后叔父,也是太上皇心腹,跟李世民關係也不錯。

如今羅藝叛亂被誅除名。

“那就乾脆讓武懷玉取代羅藝原來的位置,真食千二百戶,另外把封戶丁數提一提,讓有司把封地挑在河東河北,且儘量挑丁多之戶,起碼也得四丁往上。”

“另外,把之前羅藝抄沒的財產,都賞賜給武懷玉吧。”

“這份賜封詔書,便由太子你來草寫,然後交給中書令溫彥博,”

承幹起身應下,真就取來紙筆,當場草寫詔旨,他學過詔令格式,倒也的有模有樣,甚至用的一些典故也還挺合適,

李世民和皇后在一邊看着,越看越欣賞,感覺太子之前一段時間挺叛逆的,可現在卻好像越來越懂事了。

“很好,”

“一會你送到中書省給溫相吧。”

接下來晚膳氣氛很歡樂,李世民對太子很是滿意。

飯後,承幹也是高興的直接就去了門下省傳旨,

溫彥博拜見,接過旨意。

他親自又潤色加工,然後讓人送去門下省。

“實封千二百戶,這現在實封功臣裡排第幾了?”

“十來名吧?”

“第七,”中書舍人崔敦禮道,“翼國公取代的是羅藝的位置,還在河間郡王孝恭之上,在長孫順德和柴駙馬之下,”

原來第一檔的一千五百戶裴寂,已經因罪削奪食邑真封了。

而第二檔一千三百戶的王君廓也因叛亂被誅奪爵奪食邑,杜如晦病逝,其爵位雖得特許令其兒子不降等襲,真封食邑規定是子孫只能繼承三分之一,杜家特旨得繼承了一半。

而尉遲恭也是一千三百戶,但現在他削奪官爵食邑,白衣在朔方軍中效力。

所以現在真正的實封功臣榜單,在武懷玉之前的,是一千三百戶的長孫無忌、秦瓊、房玄齡和一千二百戶的長孫順德、柴紹,

不算尉遲恭的話,其實武懷玉應當是第六了。

但大家也知道尉遲老黑,其實早晚還會恢復官爵和食邑的,所以默認武懷玉是第七名了。

從實封榜最後一名,到如今第七。

這真是平步青雲啊。

中書省一羣官員們坐在那都是萬分感嘆,

“你們說野狐嶺之戰,真有那麼誇張嗎?”

崔敦禮嘆道,“一場野狐嶺之戰,翼國公這實封都加封兩次了,一次百戶,一次三百戶,足足四百戶真封,還特別要求每戶要四丁以上,要沒有這等驚世戰功,哪當的起如此封賞?

翼國公的老師永康公李藥師,爲大唐平定東南半壁,到現在都不過是四百戶真封而已啊。

還有多少開國戰將,哪怕爵封國公,連實封榜都沒上去呢。”

開國功勳將士無數,可貞觀實封功臣榜卻只有四十八個位置而已。

“崔舍人可在?”

說話間,外面來了一人。

“某便是崔敦禮。

“在下吏部主事,這是陛下親自頒給崔舍人的調令,恭喜崔舍人,現在起,你升任兵部侍郎了。”

崔敦禮接過那道調令,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又去取了一份謝禮。

一衆門下省同僚都來恭喜崔敦禮,中書舍人雖號稱儲相,但畢竟僅正五品上,而兵部侍郎,那是正四品下,連升了好幾級。

崔敦禮謝過大家,“回頭請大家喝酒,我先去兵部拜見李尚書。”

“快去吧,”

崔敦禮也沒先顧的上去吏部交錢領告身,直接先去兵部拜見兵部尚書李靖。

李靖直言,“是陛下親自調你來兵部做侍郎的,還已經交待了一個任務給你,你馬上帶隊去幽州,與吏部官員一同前往覈驗幽州將士野狐嶺之戰的詳細經過,以及將士功勳戰績,尤其是所有首級必須一顆顆清點確認,

等覈准確認後,如實上報朝廷,

然後你再去出使突厥諸部,代表朝廷安撫諸部,最後去定襄會見頡利可汗,代表大唐朝廷和皇帝陛下,向頡利宣旨問罪,問一問他,爲何違背渭橋白馬之盟,出兵犯我大唐邊疆,

讓他務必給我大唐一個交待!”

崔敦禮聽完這任務,感覺有點頭大,不論是去幽州覈驗首級、軍功,還是出使突厥各部安撫,以及去責問頡利爲何背誓,都不是什麼好差事。

可既然皇帝賞識有加,將他連升幾級,那再辛苦麻煩,也得走這一趟,還必須得把事辦好了。

李靖提醒他,“朝廷上下現在不少人對於野狐嶺之戰的戰果有些懷疑,你這趟一定要覈驗明白,絕不能讓戰士們流汗流血,最後卻還要再流淚!”

崔敦禮馬上聽明白了,這位兵部尚書,明顯是偏袒他學生武懷玉的,這還沒調查呢,倒是先定調子了。

“請大司馬放心,下官此行,一定調查的清清楚楚,絕對公平公正。”

“很好,我是相信你的品格的,你此行,重點還是應當在突厥,尤其是出使突厥各部的時候,一定要跟他們聯絡好,馬上就過年了,等明年秋冬便是我們大唐全力北伐反擊突厥的時候,你此行就是打頭陣,”

崔敦禮正色,“下官明白。”

雖然李靖提點的明白,但是崔敦禮依然心中認定,等到了幽州,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就算武懷玉再怎麼得皇帝賞識,再怎麼得李靖偏袒,但只要他的戰績有水份,虛報誇大之處,一定都要給查明上報。

“中郎將龐孝泰率三百騎,負責你此行安全護衛之事,也是你的副使。”

崔敦禮一聽這個名字,就不免皺眉,實在是這個南蠻子在長安挺有名,人人都知道這個傢伙喊武懷玉大人,甚至公然自稱是武懷玉門下走狗小的龐某,簡直是沒臉沒皮。

現在李靖安排此人做他的副手,難道是有意要妨礙他覈實野狐嶺之戰的軍功戰績實情?

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860章 逆子第495章 再建陌刀營第105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79章 戰前約定第44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981章 遜位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511章 火槍營第710章 皇帝輸不起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404章 鼻子被打歪了第1004章 武器訂單第596章 開竅了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249章 列門戟 建私廟第887章 武氏海賊團第1043章 晦日歸天白人罪第654章 百媼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81章 由我接管第639章 金殿混合雙打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937章 新世界第208章 天當被地當牀第452章 大司農小試牛刀第1022章 我們武家要造反嗎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第901章 這就有些過份了第182章 戰神吐血第523章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第948章 三樹五鈿迎入宮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50章 登堂入室第979章 錦囊計第1092章 武相的福利第423章 擡棺見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210章 皇后家的心意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667章 十年令史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857章 新人換舊人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722章 吳王府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294章 宇文成都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798章 明年大婚第234章 和親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665章 不給面子第204章 皇上又來了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985章 嶺南亂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510章 山後八寨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218章 太子殺手第272章 賢王第200章 高處不勝寒第548章 捷報驚醒天子夢第633章 天可汗第738章 懷玉的三眼銃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283章 大官人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611章 可恨可恨第455章 黃金萬兩換僧牒第238章 李靖收徒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589章 武二孃的未婚夫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775章 刺面第51章 忽冷忽熱第698章 太子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