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武半聖

再次回到長安。

熟悉的城牆,熟悉的城門,熟悉的道路,甚至是熟悉的武侯、不良人、坊丁,騎在馬上的武懷玉打量着才離開數天的長安,卻覺得有些陌生。

甚至有點嫌棄。

相比起龍橋鄉野,這座此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卻讓他感覺不那麼自然和舒適。

那一堵又一堵的坊牆,那冷清又肅靜的街道,讓他很不喜歡。

他迫切的想要推倒長安城裡的坊牆,讓街道變的熱鬧起來。

清明上河圖裡那樣的市井喧鬧,才應當是百姓所需要的,而不是這一道道坊牆把大家分割甚至關起來。

剛回家,豆盧懷讓便來了。

“二郎還真下鄉收麥子呀?”

別的貴族雖然每年收麥也要去莊子裡,但也就是象徵性的動一下鐮刀,更多是下鄉避暑休閒。

“堂堂宰相,居然能在鄉下呆七天,二郎可真是了得。”

“有啥事?”

武懷玉直接問道。

“就是來跟你稟報一下差事,”

豆盧懷讓這個關內道支度使,是度支使武懷玉的直接下屬,做爲天下十道之首的關內道的度支使,當然職責更重,尤其是長安城這座大都市也是其管轄之內。

眼下豆盧懷讓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長安幾個試點坊的街市商鋪項目。

“進展的太慢了,”

武懷玉聽了豆盧懷讓的彙報,卻皺起眉頭,“按你們這個進度,過年前估計也完不成,”

豆盧懷讓說緣由,武懷玉卻不聽這些。

“辦事都這個效率,還不如罷廢諸支度司。”

聽到這嚴肅的語氣,豆盧懷讓也不由的正色,端正態度,“我們一定整改。”

“我希望馬上能夠加抓完成試點幾坊的街鋪項目,而且我馬上要在更多坊推行坊內街鋪項目,而且馬上還要奏請聖人,在幾個坊先試點拆除坊牆,先在東西南三市周邊坊試行。”

豆盧懷讓很驚訝。

“這太急了些吧,而且真要拆坊牆?”

“沒錯,拆了坊牆以後,到時臨街改成商業街,兩邊建立商鋪。”

“坊內街鋪還不夠嗎?”

“不夠,我還計劃要在諸城門外,也建立一些商業區,建立邸店、客棧、倉庫、車行等,”

豆盧懷讓不能理解武懷玉的想法。

武懷玉告訴他,“你知道長安有多大,有多少潛力嗎?如今天下一統,長安做爲京城,會日益興隆,很快百萬人口都不是問題,這麼大的一座都城,每天要消費多少物資商品,這是多大的商機?

我們現在天天抱怨沒錢,各衙門以前只知道放公廨錢收高利。

其實我們是捧着金飯碗在要飯。”

後世人都知道,城市經營是很賺錢的。

長安做爲都城,一樣有巨大的潛力。

拆除坊牆,坊內坊外沿街建商鋪,既能滿足現在的需求,解決兩市無法繼續容納商家,也能解決百姓購物消費不易的局面,還能帶動促進工商,自然也能帶動稅收。

工商稅要全面推行,這是武懷玉很看重的財源。

更何況,長安也聚集了天下最厲害、最多的工匠,這裡發展手工業也是極好的基礎,朝廷推動下,不管官營還是私營,都能更好發展,於公於私都大有好處。

“弄這麼大,很麻煩呀。”

“當官還怕麻煩?”

“可如果把坊牆拆了,改商鋪,會遇到很多阻礙。”

豆盧懷讓說的阻礙,主要還是貴族官員們,因爲諸坊以前封閉,住坊外圈的基本上都是坊中最有身份的貴族官員們,這樣他們方便臨街開門或開窗,普通百姓反而是住在坊中心。

之前坊中改造,是中心十字街邊改商鋪,面對的是普通百姓,大家倒也比較配合,不管是買還是改,都能按衙門要求來。

可現在要是把坊牆拆了,要把沿街房子改商鋪,那直接可能就要抓到貴族官員的房子,估計沒幾個貴族願意自家房子變商鋪,哪怕他們房子大,只沿街這一面改商鋪,但肯定也會有很多人反對。

“沒困難要上,有困難也得迎難而上,遇問題就解決問題,”

工作談完,兩人喝茶。

豆盧懷讓倒也沒因剛纔的事有什麼介意,他品着綠茶,笑着對懷玉道,“咱們也是老相識了,不過我總覺得你最近行事,總有點自找麻煩的感覺。”

“好多人做官,都是蕭規曹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就算遇官司,也都是以調解爲主,和和稀泥,更不會主動去做什麼得罪人的吃力不討好的事。你現在可是越來越不一樣了,感覺誰你都要得罪一下。”

豆盧懷讓甚至直言武懷玉屁股有點坐歪了。

你現在也是堂堂大貴族大地主,你非要推行地稅,那也罷了,不少人認爲應當按戶等徵稅,最高上上戶也不過五石,可你偏要按畝徵,還是王公士紳一體納糧,結果就成了沒上限,那些有十幾萬幾十萬畝地的大貴族大官僚,一年因此得納幾千石義倉糧,這得罪了太多人。

而什麼鹽茶酒專賣,徵收礦課、金銀銅鐵專賣等,都讓事實上經營這些的貴族豪強們很不滿。

就連如今要行的工商稅法,也是得罪人的。

更別說土地房屋交易要納契稅,還得買者交納,更是讓兼併田地的貴族豪強們又多出了筆錢。

“我聽說武家這兩年,減租減息,對佃戶僱工可是非常好,引的不少其它地主們都有意見,說武家壞規矩。”

武懷玉現在做的許多事情,不管是公還是私,都得罪人。

豆盧懷讓爲人圓滑,特意好言相勸。

“豆盧兄,你應當也是打小熟經義吧?”

“嗯。”

“那你應當也算是一個儒生?”

“是。”

“我大唐所尊九經中的禮記,第四十二篇大學,所提出的三綱領八條目,豆盧兄可還記得?”

大學一書,相傳是儒家先賢曾子也著,也有人說其實是秦漢時儒家作品,這篇文章被選入禮記,其很好的論述了儒家的思想。

“大學三綱領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豆盧懷讓雖不考明經,關隴軍事貴族出身,但對九經也是很認真讀過的。

懷玉點頭,“大學三綱八條,強調的是什麼?修已是治人的前提,修已的目的是爲了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能力越大,責任越強。”

“我九歲得陸地神仙終南逍遙子帶上山修行,獲得真經,十八歲下山得遇聖人賞識,平步青雲,如今更是宣麻拜相,執掌國家財政,我得此恩榮,居此高位,不能只知享受,藉着恩寵權勢,只知道兼併田地,接受商人投附,一味的享受,

我雖在終南修道九年,但也熟讀儒家先賢經典,”

“我們總得在能力範圍之內,做點什麼,做點讓這個天下變的更好的事,雁過留聲,我們也得在這歷史上留下幾筆。”

“我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做,但我不想等我七老八十,躺在病榻上臨終前,回憶一生,碌碌無爲,那我雖活到八十,可也死在了十八歲。”

“我希望這個世界更美好,這也是聖賢們一直在教導我們的,每個人都奉獻一份力,才能推動這世界更美好,我們不可能說大唐跟大漢沒區別,跟先秦沒區別,時代在發展,各種知識、技術在進步,我們也應當讓大家生活的更好。”

“士農工商,各司其職,我們現在既然是士,還高居廟堂,那就更有職責去做這些。”

一番話,豆盧懷讓肅然起敬,雖然他沒那覺悟,但他打心底裡佩服。就如同每次在戰場上,一打仗他都會往後縮,但是他也打心底裡佩服崇敬那些能夠勇猛衝鋒在前的勇士們。

戰場需要勇士,時代需要旗手,

就如火災中,那些能夠逆行救火者一樣。

“二郎,你這番話,就已經是半聖了。”豆盧懷讓直言。

“光說不做,說的天花亂墜也沒用,我們得做,觀其言望其行,不能光聽說了什麼,得看做了什麼,

我們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我武懷玉身爲宰相,不僅得對的起師傅逍遙子的教誨,也要對的起聖人的賞識信任,更得對的起天下百姓的期望。”

武家這兩年給自己的佃戶們減租減息,給自己奴僕提高些待遇,這些都是武懷玉認爲應該做的事。

就算這時代奴隸佃戶這些是必然的,但稍改善一些條件,也能減少許多矛盾衝突,就如朝堂之上,制訂政策的時候,能夠多關心照顧一下百姓,則社會矛盾也會減少很多,這都是和諧的關鍵。

“有人說你武相公,是劫富濟貧,故意邀買人心。”

“讓他們說去吧,我希望能夠輔佐聖人,早點恢復天下安定,甚至能夠早日開創貞觀盛世,至於這路上的一些障礙,掃清便是。”

“你就不怕被反噬?畢竟得罪了這麼多人,未必扛的住!”

武懷玉卻只是微笑而已。

“二郎啊,連長安的那些和尚們都知道,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我能這麼衝,那也是因爲身後有一個聖明的君主陛下,聖人國士待之,我必國士報之。”

如果李世民連這點都扛不住,那他如何能夠從一個弒兄囚父的奪位者,最後開創貞觀之治的偉大帝王?

這位可是中國古代帝王功績裡能排前三的人物,就算現在還年輕,但那胸襟格局,卻早是一流水準。

他能用武懷玉爲相,又豈懼那些人的阻礙。

君臣相知,攜手開創功業。

“二郎,你能夠跟我攜手共進嗎?還是說怕了?”

豆盧懷讓舔舔嘴脣咬咬牙,“算我一個。”

第882章 鬧登州第529章 天子坐議凌煙閣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817章 劃地爲牢第540章 狼王宣戰傾巢來第202章 揣着玉米進宮第3章 渭北三原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212章 訂婚五姓女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453章 武相公家的規矩第689章 分家第638章 擅殺第1061章 篳簬籃縷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299章 安祿山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716章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496章 樓船龍舟第508章 骨子裡的恐懼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774章 前軍夜戰左江東第292章 龍驤將軍之女第655章 背刺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138章 鬥米千錢第82章 承製拜封第912章 安平堡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992章 許久不見,別來無恙?第1039章 復國第516章 北巡出塞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969章 武懷玉當列幾等?第8章 萬壽長鳥第1108章 栽了第232章 大嫂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214章 太子洗馬第822章 高攀倒說不上第610章 太子之敵第617章 進擊的具裝甲騎第1048章 底牌第564章 拍案而起惹衆怒第734章 朝滄梧而夕北海第301章 緋聞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704章 太子腿斷了第309章 投名狀第1064章 配饗太廟,陪葬皇陵第151章 從龍立功第707章 高處不勝寒第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711章 人情債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28章 合作伙伴第735章 李靖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330章 譴責第730章 下海第511章 火槍營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919章 捷報第750章 石龍第300章 武師弟第711章 人情債第618章 三尺白綾縊陰山第559章 奚馬奚琴奚公主第424章 我會出手的第862章 江州舉人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門閥第974章 一併流放第463章 觀自在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69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113章 封爵拜將第492章 逃人第190章 龍鬚 長生第763章 獨孤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