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

李世民十六歲起兵,馬上打天下,東征西討戰無不勝,甚至就算坐上皇位,朝廷政務處理的也還不錯。

但要說財政經濟,那就非其長項,甚至是個讓他頭痛想要逃避的事情。

武懷玉捧着個茶杯,坐在邊堆邊烤着火,面對皇帝的提問,他其實也沒啥太好的辦法。

着實是這帝國財政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不成體系,混亂不堪,全是補丁,勉強維持。

能夠一直運行,那都是非常驚人了。

你說改革,都無從下手,隨便砍一刀下去,也不知道哪個補丁破了,然後可能就引起整個系統的崩潰。

當然,另起系統也可以,但問題是這種事情一般碰不得,太危險,不會可能引起舊系統的崩潰,國家休克,更有可能會讓自己成爲衆矢之的,畢竟誰都知道,任何舊體系那都是有既得利益集團的。

打破舊體系,就必然得罪一堆既得利益集團的。

武懷玉這麼年輕,雖是天子龐臣,但他也不敢這樣亂搞啊。

所以面對李世民期盼的詢問,他也只能老生常談,說點口水話,“陛下,要想國家財政充裕,也無外乎兩點,開源和節流。”

嗯,這是誰都懂誰也會說的,可問題是哪來的新源,又能節哪個舊流。

魏徵適時站了出來,“臣以爲翼國公此言甚好,如今朝廷官吏漸多,甚至官多成災,

官在得人,不在員多。

現在許多朝廷官職,正員之外,還有員外官,甚至不止一人,更有許多官員年紀超過七十,到了致仕退休年齡,卻依然戀棧不去,

朝廷應當並省機構,精簡人員。

對各級衙門和各個職位,官吏數額等,做明確規定,不得超編濫設。

現在京師諸司,京官已有兩千餘人,這已經趕上官多成災的隋朝了,必須精簡,否則國家財政負擔太大,臣以爲,諸司定額五六百官員,裁去四分之三都足夠用了。”

果然是魏老炮,一上來就喊着要並省機構,精簡官吏,這是要得罪所有官員了,一上來就要裁掉四分之三的京官,好大膽子。

真要跟他說的一樣,兩千名京官,精簡掉一千五,那這些人怎麼辦?

總不能就回家種紅薯吧,安排去地方,那不也還是沒少,而如果是隻保留散官,待選侯用,倒是不用發俸祿了,可問題是他們能樂意嗎?

也就魏徵這種傢伙敢公開說這種話,太得罪人了,甚至是與所有官吏爲敵的。

畢竟每一個編額都不容易啊,你精簡一個,那就得有個官沒位置了,本來現在不比國初,那時是戰亂,許多人不願意去當官,而如今是官太多,甚至得排隊等空缺。

朝廷甚至已經不得不出臺新規,文官六品以下官員任滿後,不能連任,或馬上授新職,得守選。

必須輪流休官,得空出缺來。

有官輪流做,否則官多缺少安排不了。

魏徵卻不管這些,繼續放炮。

“陛下,如今選人太多,大量選人云集長安,讓長安谷價都上漲了。”

魏徵說的有點誇張,但選人確實是多。

“去秋至京師候選之選人,總共七千人,七千人啊,陛下,最後吏部只有六千個官位安排,有一千個獲得出身的選人沒有獲得官職,只好等下一年的銓選。

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所以臣認爲,不僅要省並機構精簡人員,而且還要提高授給官員出身條件,從源頭上限制官員數量,否則有了出身,卻沒有官職,輪流侯選,年年雲集長安,也不是個事。”

“臣還建議,明年分人於洛陽選集,也減少京師糧食等壓力。”

官多、缺少,雖現在開始有守選制度,輪流做官,讓大家都有機會當官,可問題是獲得官身的人越來越多,官職始終就那麼多個,每年落選的人越來越多,

那些選人既疲於往來,又虛費資糧,選人也會越來越不滿的。

選人多,落選多,解決問題只有兩個,增加編制,或是減少銓選人數。

現在參加銓選的有四類人,一是任官期滿或因故停職的官員,也稱爲前資官。另一個就是科舉考試錄取後獲得出身還未授官的士人。

第三類就是門蔭出身獲得參選資格的人,第四種是流外出身獲得參選入流的人。

選人年年增加,主要還是門蔭出身和流外出身獲得參選的數量越來越多。

魏徵建議,官職編制是不能隨便亂加的,還要精簡,更不能增設那些臨時的職位,比如員外官、試官等。

除此外,最好辦法就是減少門蔭出身的參選資格,以及減少流外出身的參選資格。

“如今長安僅捉錢令史就有小千人,每年流外出身獲得參選者,也多是這些捉錢令史,這些人在諸司並不負責本衙相關事務,都只專責放貸收息,公廨錢放貸利息太高,本就擾民,現在還儘讓這些人蔘選,

這是非常不對的,臣建議取消公廨錢放貸,罷除所有捉錢令史,如此一下子就能減少小千人的流外吏。”

李世民對魏徵的話其實是挺贊成的。

去年朝廷搞省幷州縣,把武德年間增設的許多州縣,陸續裁併,力度是非常大的,裁掉了幾十州,幾百縣。

到如今,劃天下十道,設州三百六,下轄一千五百五十七縣,都督府四十一,還在繼續省並之中,朝廷省並掉了許多州縣,其中一個後果就是大量官吏沒了職位,

他們就成了選人,得到吏部銓選,參不上就繼續候選。

去年選人多,其實也跟這有關。

隋朝的時候號稱官多成災,隋初州郡縣俱分九等,上上州官吏員額三百二十三,依次遞減,下下州猶有一百六十七人。

而長安所在的雍州,官吏合共五百二十四人之多。

一個上上縣官吏九十九,下下縣四十九,長安萬年兩縣則各有一百四十七。

還沒有平滅南陳的隋初,全國僅州郡縣地方官吏,就有二十四萬官吏,還沒算上滅南陳之後的。

楊堅後來裁併州縣,罷掉了郡一級,甚至還取消了地方長官徵辟屬吏的權力,收歸朝廷,精簡了大量人員。

而如今大唐又有這種趨勢了,說到底,其實也跟李淵有關。

當年李淵爲了奪天下,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拼命的封賞授官,散官、勳名不要錢似的大贈送,

路過鄉材,對來迎接的地主豪強士人那也是授散官勳名,打了勝仗俘虜了大量隋朝官兵,不僅給投降的官兵授散官勳職,甚至對那些想回家的,也給五品散官讓他們回去。

李淵這樣搞,弄的不管是鄉間地主,還是普通士兵,一下子都有官階在身,雖說只是散官,但對最重身份的那時代來說,這招簡直無敵。

畢竟身份制時代,任何事情都跟身份有關。

李淵進了長安後,也仍然是大贈送,連王爵都賞賜了許多給各地割據一方的梟雄們。

雖說後來天下慢慢一統,李淵也開始不再亂來,甚至把國初勳名、散實官、散階等,重新整理調整。

但是那幾年授出去的這些散官勳官等還是太多了。

這帶來的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這些人也都是有資格參選的,比如某有散官的鄉間地主,他只要每年到吏部去番上當差一段時間,累積夠年資後,就有資格參選,選上就能授職。

還有那些勳官也是一樣。

甚至這些散官勳官自己年紀大了,但他們兒子也獲得門蔭權,去當三衛官或是入國子監,又或是去給親王國公們做仗內、執事等,又或是去當捉錢品子什麼的,色役番滿,也可以選,有機會獲得出身。

反正李淵當初這招確實厲害,團結了大批人,當時他是爽了,現在李世民就得一直擦屁股。

年年不斷增加的選人,讓李世民很頭痛,哪怕現在出臺了文官六品以下官,都必選守侯,輪流當官也不夠安排。

武德朝李淵大量新增州縣和新設都督府,本來也是爲安排大量官員。

其實任何時代,不論古今,這編雖是固定的,但官員的身份一旦有了,那基本上就是一輩子的。

只有極少數犯了大罪的,纔會被處以除籍爲民,剝奪官籍,失去做官資格。

反正獲得了出身,這輩子都是官身,就算一時沒職事,選啊,今年選不中,明年繼續選。

就算沒職事,沒有俸祿和職田,但只要有散官獲得出身,也還有官人永業田可分。

這是個特權階層,可上不可下。

哪怕魏徵現在無所畏懼的開炮,但他也不敢說裁州並縣,省並機構,精簡下來的官吏,就奪去官籍,就不給官人永業田。

魏徵在那說捉錢令史太多,公廨錢利息太高,可他指出了問題又沒拿出解決方案來。

沒有捉錢令史,如何保證公廨錢的收益?沒有公廨錢,朝廷官吏收入哪來?朝廷本來就是沒有財政解決,才讓衙門各自解決。

你魏徵一句話倒輕鬆,可這錢從哪來?

捉錢令史確實問題很多,甚至被人批評這就是納資、賣官,換了個名目而已,而且還特別擾民,那些捉錢令史個個品官子弟出身,有權有勢,拿着公廨錢放貸,要給官府上交百分百年利,那他們難道就白乾?

雖說這是差事,可既然錢過手,肯定也要賺的,所以實際放出去的利息要高的多,他們甚至用更多私有資金充做朝廷公廨錢放貸,借朝廷之名得利。

魏徵對捉錢令史和高利貸非常不滿,他當初吃過高利貸的苦,弄的狼狽不堪,對此是深惡痛絕。

“翼國公,朕記得伱起家便是三原縣捉錢令史,可對?”

“回陛下,臣剛下山時,需要承擔徭役,被縣令選中,以禁軍武官子弟,充三原縣捉錢令史。”武懷玉答道,他這個捉錢令史剛乾,就被太子李世民特授太子右衛率參軍事的九品官職,足夠讓其它捉錢令史們都羨慕死。

李世民捋着鬍鬚,“說到捉錢令史,估計在座的沒有比翼國公更瞭解的,不如翼國公來說說,朝廷到底要不要保留捉錢令史?”

第1021章 點將授封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第1014章 十八騎橫掃千軍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512章 請都督自重第226章 俱樂部第273章 邀約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301章 緋聞第745章 誰允許他們招安的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51章 忽冷忽熱第279章 朔方婆姨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第80章 李三娘子第56章 過三關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338章 豪強第956章 進京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88章 高歌猛進第372章 三姓聯姻親家公第938章 皇家贅婿第866章 開拓者第602章 總管第603章 如願以償第246章 大師兄蘇定方第284章 城鹽州第790章 阻擊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623章 瓜分第128章 統神機營第596章 開竅了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111章 夜叩宮門第895章 願以身相許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792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第237章 冰火兩重天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170章 有了新人莫忘舊人第942章 姑娘第234章 和親第37章 小有身家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526章 清夷初戰摧拓羯第434章 櫻桃宴第490章 大海寺第761章 嫡系第356章 垂垂老矣太上皇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1017章 這是婦人之仁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1052章 天恩浩蕩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60章 太子特授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94章 原來是他第243章 貞觀大吉第1026章 小呂宋第1099章 紙上談兵第671章 攔不住的熱情第47章 綺夢無痕第1022章 我們武家要造反嗎第1004章 武器訂單第650章 祖孫三第1000章 呂宋金幣寶船第942章 姑娘第628章 彈劾第411章 禁止撒幣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624章 先斬後奏第433章 死不懼閻羅王第407章 半個聖人第684章 天子家事第209章 帶刀入殿罪當斬第753章 鹿回頭第511章 火槍營第653章 樂善好施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243章 貞觀大吉第100章 奏捷請功第1008章 因爲值得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351章 瓦崗羣雄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982章 隔壁老魏第933章 有一威鳳第47章 綺夢無痕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927章 老鄉第1026章 小呂宋第923章 功高難賞第449章 金殿加銜拜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