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榮升館主

東宮。

崇文殿,皇帝李世民聽聞司經局的動作特意帶着皇后領着太子過來觀看。原本被皇帝搬空的崇文殿,如今居然又聚齊了許多圖書。

“懷玉,聽說你最近滿長安的收集圖書,皇親國戚,宰相王公都被你一一登門拜訪了啊,你弄了多少書來?”

“回陛下,約萬卷書。”

“萬卷?”李世民驚訝。

“朕之前全國徵書,又搬空秘書省、司經局等,也纔在門下省弘文殿聚經史子集四部二十餘萬卷,你這短短時間就聚書萬卷了?”

“回陛下,臣調任司經局,發現司經局無書,崇文殿空虛,與局中屬下去各家化緣求書,大家聽說是爲東宮求書,都是爭相獻書,如陛下原潛邸秦王府十八學士家,多的如邢國公房玄齡、萊國公杜如晦獻書二三百卷,少的也獻書百卷,連在外地任官的許敬宗學士的妻子裴娘子聽說,也是立即獻珍藏四書三百卷,還有尚書左丞魏徵,這次也特獻書三百卷,還把自己寫的一套史料筆記也一同獻上,

就連統兵打仗的武勳,如周國公武士彠家、齊國公秦瓊家、盧國公程咬金家、營國公樊興家、永康公李靖家、宣城公武士棱家等也是紛紛重金購書進獻東宮。

其它一些皇親國戚,諸如趙國公長孫無忌、許國公高士廉,還有大將軍長孫順德、任城王李道宗都紛紛獻書,

臣也不敢太過打擾大家,所以一家最多隻接受一二百卷書,如魏左丞、杜尚書、許縣丞家中書多,且也都非常精美,臣才接受了三百卷。

要不是很多家獻的書都是重複的,臣沒有接受,只怕十萬卷書也有了。”

“這些都是聖天子賢明,儲君太子名聲好,所以大家才這般積極······”

李世民左看看右瞧瞧,原本空閒的書架又開始堆滿了書,而且他看了下,整理的很好。

“接下來還有何打算?”李世民問。

“臣擬將這萬卷書按經史子集整理分類,按甲乙丙丁分庫藏之,然後再抄寫幾份,正本珍藏崇文殿,抄寫的副本,一份存放東宮司經局,一份贈送弘文館,一份送秘書省,若還有餘,便送國子監、地方州縣官學等。”

李世民聽了很來興趣。

“那這工程可不小啊,弘文館聚書二十萬卷,朝廷可是調派一百多名楷書手和許多熟紙裝潢匠,進行分類整理校訂,然後抄寫裝訂,

想不到司經局倒也有此志向,好。”

皇帝即位後把原來門下省的修文館更名爲弘文館,聚書二十萬卷,還精選天下文學之士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人以本官兼弘文館學士,

不僅校正撰寫圖書,還負責教授弘文館的皇家宗室及王公子弟的館學生,另外這些學士還更日宿值,皇帝聽朝間暇,引入內殿,講論前言往行,商議政事,成爲皇帝的顧問參謀。

李世民向來比較重視文教的,做秦王的時候就設立文學館,招納天下名士。

皇帝看着殿中的那些重新聚集的書籍,又看着武懷玉和殿中司經局的官員們,然後看了眼年幼的太子。

之前李綱責罰太子,李世民知曉後也沒偏袒太子,反而賞賜了李綱。

“我大唐如今中央官學有六學一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和弘文館,六學隸屬國子監,弘文館隸門下省。

朕看,東宮也可以再設一文館,觀音婢,你覺得如何?”

皇后從始至終只是陪伴皇帝,並不作聲,“陛下決定便好。”

“那就設立崇文館,掌東宮經籍圖書,並招收職官三品以上帶公侯封爵子弟,暫定二十名館學生,課試舉送如弘文館。

懷玉,你來做館主。”

李世民點懷玉的名,並決定也仿弘文館選一批有才學的文官名士做崇文館的學士,五品以上本官的兼崇文館學士,五品以下兼的則稱崇文館直學士。

除以本官兼職的館學士、直學士外,再另設校書郎二人,正字、令史等。

館主是負責館內日常事務的,武懷玉這個館主,也帶崇文館學士銜。

弘文館的館主是褚遂良,是學士褚亮的兒子,早在秦王府文學館時期,這位褚亮的兒子,也是歐陽詢、虞世南兩書法大師的弟子,便得李世民信任,一直實際負責館內日常事務。

如今也是弘文館的館主。

武懷玉這個新設崇文館館主,不論品級還是爵位,都比褚遂良這個直學士要高。

雖然論文學造詣或是書法水平,肯定遠不如小褚。

但崇文館的設立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請一批飽學之士教授太子讀書,再招上一大批皇家宗室子弟、皇太后、皇后家子弟,以及宰相王公大臣子弟來陪太子讀書。

人不需要多,二三十人開一個班就行。

這樣以後太子都不用再去弘文館讀書了,直接在東宮裡讀書。

皇帝甚至想着,崇文館招一批年輕些的官員學士,以後他們也是太子的輔佐班底,那些年輕的王公子弟,將來也能成爲太子的忠實屬下。

從小開始培養太子。

挺好。

李世民沒讓李綱或裴矩做這崇文館館主,甚至不打算讓他們兼學士,也是考慮他們年紀太大了,他希望選一批年輕的人輔佐太子,能夠一直輔佐太子左右。

這個結果倒是出乎武懷玉意料,雖然他確實往這方向努力,但也只是當成一個長期目標,可現在突然就飛昇實現了。

他記得崇文館應當開始叫崇賢館來着好像,似乎是貞觀十幾年的時候才設置的,現在就提前設立了,是不是這蝴蝶翅膀扇動的太猛了一點?

他瞧了瞧年幼的太子。

自己能不能保下這太子?

這個念頭一升起,他又猶豫了,這種逆天改命的事,他覺得自己胳膊太細了點。

有些事情並不完全是偶然原因造成的,一定是有很強大的力量所主導的。

他覺得還是先不要想那麼遠。

武懷玉謝皇帝,然後提了一個小小建議,就是目前條件不足,不如司經局一個衙門兩塊牌子,局裡的這些校書郎、正官、令史、典書等,也可以兼崇文館裡的差事。

李世民從諫如流,懷玉順勢請求能多調拔一些熟紙裝潢匠、筆匠等,也多調派一些楷書手等,亭長、掌固這些吏員也增補,還有就是公廨錢等也希望拔一些。

“朕都允了。”

皇帝不僅同意司經局一個衙門兩塊牌子,還給司經局拔了更多公廨錢,甚至給司經局官吏們加了份兼職的俸料錢。

拿雙俸。

還讓有司給司經局官員們解決職分田的問題,並特旨給司經局拔付公廨田,以充辦公經費、公廚餐費錢等。

“賞賜武館主銀瓶一對!”

李世民一高興,又給懷玉一對銀瓶。

現在懷玉家裡銀瓶都有七八個了,可以拿出來擺一排炫耀。

當天,懷玉拿着聖旨找有司衙門要錢要人要糧要地,都是一路暢通,沒有誰敢對皇帝的聖旨說不字。

楷書手三十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典書八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拓書手十人、熟紙匠、裝潢匠各十人、筆匠六人。

加上文學三人、校書四人、正字二人、書吏二人。

還有捉錢令史十八人。

學士、直學士不定額。

館學士二十人。

京城百司,調拔這羣人倒是十分簡單,很快就齊了,至於公廨錢公廨田等問題也是沒人敢怠慢,優先解決。

公廨田拔了十頃,公廨錢則拔了九百貫,這是一個衙門兩塊牌子的好處,皇帝特旨下,給雙份。

這可是特意爲太子讀書教育設立的學館,沒誰敢怠慢。

以後一個月光公廨利錢就有七萬兩千錢,加上一千畝公廨田一年可收租六百石,每月也有五十石了,這些錢不僅司經局、崇文館的官吏們有免費午餐吃,每月俸錢、日料、雜用也足夠支給,甚至還能攢點小金庫,給大家年節發發福利獎金。

甚至這麼多錢糧,絕對還能有富餘,可以利用本衙的匠人、公廨錢,還可以開個紙坊書店筆店,賣賣紙筆書籍什麼的,良性循環起來。

反正錢剛領回來,武懷玉就立馬向大家宣佈以後午餐由公廚免費提供了,另外馬上給大家補發之前停發的俸錢日雜等。

說發就發。

連剛調來的那些官吏、匠人,也都發了一個月的,相當於是給大家的安家費了。

這突然到手的錢糧,弄的大家既興奮又有點小小不安。

張承德拿着自己那停了一年多的俸錢,都落淚了。

月俸兩千,雜料、日用四百,這一年多的加起來有三萬六千錢,一串串的開元通寶錢,都是從國庫裡剛取出來的,嶄新無比。

三萬六千錢,足有二百二十五斤重,他這書生都背不動,這麼大一堆放在腳下。

“武侯,這三十六貫,我直接還給武侯,剩下的十幾貫,以後有了再還。”補發了這筆錢,張承德立馬就想到把之前懷玉幫他還京債墊的錢還了。

“你先拿着用,那錢我不急,等回頭手頭寬裕了再說吧,不急的。這錢領回去,給家裡改善下生活嘛,買點羊肉買點布什麼的。”

“放心,以後咱們司經局日子肯定好着呢。”

張承德很感動,但也給懷玉建議,“咱們剛領了公廨錢,就發掉這麼多,會不會被人彈劾?”

“彈劾什麼,我們貪污了麼?這不是之前沒公廨錢,大家連俸料都沒發過麼,更別說什麼福利補貼之類的,這次也是給大家補發俸錢雜料日用,誰有臉彈劾我們?

咱們是要幹番事業的,但如果連大家的溫飽都解決不了,大家連妻兒老小都照顧不好,哪還能有心幹事情?

發下一筆錢,但大家這積極性也提起來了,以後幹事,事半功倍,不是嗎?”

張承德點頭。

“今天給大家放半天假,大家領了錢都趕緊回家,跟妻兒父母高興一下,明天,準時來衙門幹活。”

“是,館主。”

“謝館主!”

“謝武侯,”

“謝武學士!”

衆人感謝聲此起彼伏,領了錢糧,大家的謝聲都是真心實意,誠心滿滿,不管是司經局舊人,還是新調來的,大家都對這上司和衙門,充滿喜歡。

懷玉給自己也發了三千六,俸錢三千,食料雜用六百。

他這領導不拿,下屬們也不好拿啊。

司經局裡,大家歡天喜地的搬着、扛着、提着錢往外走,左春坊其它五局的人,看着這一幕,羨慕的直流口水。

看看人家那熱水朝天、歡天喜地模樣,再看看他們局裡冷冷清清,那酸溜溜啊。

第326章 段婉第124章 新晉貴族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944章 紅衣住持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236章 老丈人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402章 門下走狗小的龐某第785章 臣妾第1054章 皇后大行第221章 逼債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54章 分紅犒賞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850章 武良娣第468章 孫真人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207章 武氏塢堡第223章 榮升館主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770章 敢不敢賭一把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265章 袁天罡與李五戒第801章 大手筆第931章 皇長孫第108章 留鎮渭州第1049章 聯手第337章 拒絕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173章 捉刀人第1061章 篳簬籃縷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782章 玄武門第232章 大嫂第741章 火槍隊第343章 李三娘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655章 背刺第625章 晉國公第316章 烹殺第482章 臣,請斬武懷玉第642章 以身飼狼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232章 大嫂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62章 帶刀宿衛第683章 鋌而走險第582章 美好的清晨第471章 石守信第153章 開業大吉第1049章 聯手第901章 這就有些過份了第437章 長孫無忌的密謀第306章 吸毒療傷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62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537章 封邑九百大都督第578章 不羨鴛鴦不羨仙第494章 八風營第913章 大消息第198章 魏徵也有被彈劾的一天第574章 聖旨第240章 代師傳藝第1069章 詔停世封第855章 開拓令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918章 “史詩戰役”第664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951章 來來去去第930章 一封急報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842章 馮都督來遲一步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第498章 衣錦還鄉第681章 梨園孤兒第9章 棄籍投附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239章 師弟侯君集第1058章 讓皇帝背黑鍋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558章 憫忠閣上起山頭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777章 事涉東宮第310章 曹太公第180章 朝天子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536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203章 祥瑞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151章 從龍立功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