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呂宋銳士武卒

“發佈募兵令!”

“入選者,每人授田二百畝,其中一百畝爲永業,可子孫世襲,一百畝爲口分,死後才收回。”

紅色磚石壘築的呂宋城堡內,武懷玉要求儘快招齊第一批兵。

“阿郎,我們沒有這麼多田地。”

呂宋幕府東閣右祭酒趙義提醒武懷玉,呂宋現在雖已經開闢了二十個據點,但這些據點除了港口碼頭市鎮城堡,擁有的農場莊田並不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聖天子已經將整個呂宋羣島都賜封給三郎了,”

武懷玉看着面前的呂宋羣島地圖,島上土著部落還是很多的,但實力都不強,很原始落後,還一盤散沙,甚至許多部落還是世仇,一直鬥個不停。

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圈記了自己的領地,其它部落若是越界,那必然引起衝突甚至是戰爭。

這些部落的領地,很多都產於未開發的原生狀態,尤其是三大平原,面積如此廣闊,但土著利用很少。

大片荒蕪着,成爲土著們的獵場。

反正呂宋島沒有冬季,一年可以三熟,他們隨便撒點種子,都能有收成。

但是就算那些地荒着,部落也不會白給武家,之前武家在各海灣建商站據點,都是跟當地的部落租借或是買下。

但也只是租買一小塊地,

據點要擴張發展,就得向部落繼續租或買地,但現在部落人已經變的貪婪起來,開價越來越高,

“把天子的詔令送去給各部落,告訴他們以後整個呂宋,包括整個羣島,都被天子賜封給武家了,

以後這呂宋姓武,

島上的所有土地、礦產、森林、河流、湖泊都屬於武家,包括各個部落。”

“他們需要接受呂宋州府的戶籍登記入籍,以後要納稅服役,”

“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入籍的部落,我呂宋州府承認和保護他們的土地、財產,但是未開墾的地,都屬於公有。

呂宋州府要權開墾荒地,

有權開採礦產、採伐樹木·····”

趙義聲音有些緊張的問,“會不會太急了,是不是徐徐圖之?”

武懷玉搖頭。

“該硬就硬。”

主要還是現在機會難得,如今皇帝難得的不在意呂宋,還肯把呂宋交給武家,而武懷玉又還正好坐鎮嶺南,可以說能夠有最大的方便,不管是從內地偷偷移民過來,還是往呂宋招攬工匠等等,在如今這個空窗期,皇帝和朝廷都會睜隻眼閉隻眼。

這樣的機會很難得,誰也不知道哪天朝廷突然就不許了。

畢竟呂宋既然只是個羈縻州,那歸根到底還不完全算是大唐領土,武家從中原移民到呂宋,那妥妥的挖大唐牆腳行爲。

要沒有皇帝的默許,

誰也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大唐東西南北邊外那麼多羈縻州,突厥人的奚人的契丹人的靺鞨人的粟特胡的,再加上黨項人,南中、黔中、嶺南、安南等地的獠蠻羈縻州,

誰敢這麼挖大唐牆腳?

那都是大唐征服或威服那些蠻夷後,在他們地盤上設立羈縻州,賜封他們首領爲羈縻刺史等,然後還要從他們部落內遷走一些部落人口的,

哪個部落敢從大唐境內遷人過去?

不說這個,就是在邊境開個邊市貿易,那都還得奏請長安天子,請求天子的允許後,才能開邊互市,在哪、什麼時候,一個月互市幾次,允許交易哪些東西,要交多少稅,這些都還全得大唐說了算。

呂宋現在是羈縻州里最特殊的一個,

因爲這羈縻刺史,不是南海里的島夷部落首領,而是武懷玉的兒子。

不管皇帝爲何最後把呂宋交給武家,起碼現在皇帝還是比較信任武家的,也願意允許武家大力開拓呂宋島。

當然,皇帝和朝廷並不知道現在呂宋島的真實情況,也不知道武家已經在呂宋搞的這麼大,更不知道武家接下來動作還會更大。

如果知道,只怕事情還會有變化。

趁着現在還有個信息差,那就趕緊把能幹的都幹了。

西閣趕緊去招兵,

三院那邊要提供錢糧支持。

“原來各據點的護衛,可以優先轉爲呂宋募兵,”

“不足兵額,現在呂宋的漢人優先,”

先呂宋島內,再中原內地,

漢民、十八到三十歲男子、健壯,會水、會射箭等有武藝的優先,

如果是武家收養長大的孤兒,則享有最高優先權。

年齡、身高、力氣,這些都有考覈標準。

“募兵糧餉定多少?”唐奉孝問。

大唐邊疆鎮戍防人,他們的戍邊軍餉,粟十二石,絹七匹,戍邊時還包吃包住。

有時也還會有些年節賞賜什麼的,但不多。

而如今長安新建的北衙四軍,他們不同於南衙的府兵,也不同於邊疆的戍兵,邊兵仍大部份是內地府兵抽調過去當值的,也有些是邊疆地方上的青壯團練等輪值。

而長安羽林、龍武四軍,是募兵,拿餉的職業軍人,雖然這些人大多是從南衙府兵中精選的,但進入北衙後就轉爲常備軍,成爲募兵,他們的糧餉比邊軍要高不少。

武懷玉記得到了晚唐的時候,大唐中央全靠着北衙的神策軍在維持着,才能勉強鎮住各地藩鎮。

神策軍的待遇,也達到邊兵的三倍,一年粟米三十六石,絹二十一匹。日常供給外,還經常有額外的賞賜。

安史之亂後,秋防兵駐防西北防禦吐蕃,待遇是每年糧十四石,不僅月糧比邊兵要多點,而且他們還有額外的福利,家屬也可以得到補助,標準爲秋防兵的三分之一,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實際西北秋防兵一年糧二十石,還有絹布十幾匹。

呂宋州兵,軍費肯定得由自己負責的。

“募兵糧餉,暫定爲一年粟米十二石,春秋衣七匹,年節賞賜等另算。”

這就完全是按大唐邊軍鎮兵待遇了。

“會不會太高了,呂宋畢竟地小民少,海中島而已。”

武懷玉卻道,“既然是募兵制,那麼士兵們就靠這個餬口還要養家小的,少了怎麼生活?”

“其實一年十二石粟七匹絹不多,如今中原內地,一個歲作的僱傭長工,僱價便是每月一石麥,另包食宿,有些還要包兩身衣裳的。”

大唐邊軍的衣糧,跟個青壯長工收入是一樣的,可以說確實不高。只不過當兵的可能還會有些額外的賞賜,以及若有機會戰鬥,還可能會有立功賞賜,以及戰利品繳獲等。府兵本身還授有軍田,且免課役。

大唐一個自耕農的中等家庭,一年收入結餘大約有十四五石糧。

風調雨順無病無災的情況下,一個壯勞力是能夠勉強養家餬口的,但也就是在溫飽線上掙扎而已。

武懷玉深知,如果兵吃不飽飯,也養不起家人時,那這樣的兵沒人願意當,這樣的軍隊裡能招進來的,也多是條件較差的兵,甚至這些兵不僅戰鬥力差,可能還是些兵痞兵賊。

經濟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

古人也常說倉廩足而知禮儀,

唐前期的府兵們爲何戰鬥力普遍較高,這就跟當年糾糾老秦能征善戰是一樣的,靠的就是軍功賞賜,

殺敵立功,底層人也有機會授勳得官,有機會得勳獲田。

有機會跨越階層,改變命運,這纔是最重要的一點。

而唐中後期無田可分授府兵,也無田可兌現勳賞,拼命換來的勳官,變成一文不值,普通士兵再沒機會靠殺敵而獲官的時候,自然沒有人再願意去當兵,大家都逃避點選府兵,府兵制就後繼無人崩潰了。 後來不得以改募兵制,

但募兵制下,朝廷又不肯給足錢糧,甚至還經常拖欠,士兵們常有飢色,家人更得不到保障,於是到了晚唐時,許多兵都是拉壯丁強徵來的,

甚至爲了防止士兵逃跑,臉上刺字。

弄的跟那些卑賤的奴隸一樣,

從唐初社會地位較高,人人都想點選府兵,到後來的賊配軍,戰鬥力也自然一落千丈。

武懷玉不想要一支臉上刺字來防止逃跑的軍隊,更不想靠着強拉壯丁徵兵,了希望呂宋軍隊能打硬仗,

也願意給他們較高的社會地位。

“呂宋募兵,每年基本錢糧是十二石米,七匹絹,三節等賞賜加五匹絹。”

“另外軍官以下士兵,按服役年資,個人技藝等分爲銳士和武卒兩階各三等。武卒分爲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銳士三等爲上士中士下士,”

軍士是授給那些九品武官以下的精銳士兵,他們經驗豐富,或個人武藝技能出衆,

兵頭將尾。

大唐軍中,隊是最低一級,隊頭是正九品下,而隊副是從九品下。

隊以下,雖然也還會有夥伍,或是中隊小隊等,但那些夥長小隊長等都沒有品級的,不算正式武官。

但隊中的旗手、夥長、伍長等人,卻也是隊中骨幹,非常重要。

所以武懷玉打算提高一下這些小兵頭們的待遇。

銳士第三等,也就是下士,在基本的衣糧外,加一季衣糧,也就是加三石米三匹絹。中士,加兩季,六石米六匹絹,上士,加三季,加九石米九匹絹。

但就算是上士加了三季衣糧,相比起隊頭隊副這些有品階的武官,相差還是比較大的。隊頭年祿四十石,隊副年祿三十石,考覈得上等,還可加祿一季。另外隊頭隊副每月還有俸錢、日料、雜用補給,加一起一個月有一千五百錢。還有職田或職田租,有官人永業田等福利待遇。

而一個擔任旗手或是夥長的精銳老兵,授爲銳士上等加三季衣糧,那他一年等於有二十一石米,二十一匹絹的收入,增加七成收入。

而武卒三等,

二等兵一年加半個月衣糧,也就是加五斗糧二丈絹。

一等兵加一個月衣糧,上等兵加兩個月的。

新兵入營,暫爲列兵,服役半年後表現合格則授予二等兵。

士兵們的餉,給的是糧食和布匹這樣的實物,也是考慮到發錢,會受到物價波動影響,而直接發實物,可以儘量少受影響。

至於隊副以上的軍官,

武懷玉暫定按朝廷武官們的待遇定,有年祿,有月俸,還會有公廨錢、職田租、日料雜用等補貼,甚至還會有額外的官人永業田授給。

“新招募之兵,每人授田二百畝,一百畝永業,一百畝口分。”

“而且募兵家人隨軍移民來呂宋的話,我們也會有優待,丁男一人授田百畝,中男也給五十畝,每兵戶內家屬限授田三百畝。”

現在沒有那麼多田分不可怕,

等征服周邊部落,自然就有田可授分了。

以後打仗立功授勳,也是還要授勳田的。

安排東閣開始招兵,武懷玉又跟三院這邊商議在呂宋籌建軍器場、軍船場等,弓箭、弩機、鎧甲、刀、盾、矛等各武器作坊都要立馬開始組建開工,

先從簡單的造起,兼維修,慢慢的積攢技術和人才,擴大規模,以後肯定還得是自己生產,不能指望從中原送過來,那邊隨時會被卡脖子,而且採購肯定比自造成本要高。

船也要自己建,

呂宋離不開船,不管是軍隊還是民用還是貿易商用,未來需求巨大,這是一個大市場,呂宋肯定得自己擁有。

“錢的問題不用擔心,”

“我知道現在呂宋各地開銷大,也不指望現在能自給自足,我會安排錢的問題。”

武懷玉讓呂宋使府,跟武家的錢莊簽署借款協議。

雖說呂宋和錢莊都是武家的,但武懷玉還是要求走流程,武家那麼多產業,他向來的規矩就是相互間可以合作,但得賬目清楚明瞭,各個商號之間是得各自負責的,不能亂套。

呂宋使府向武家的錢莊借款,用呂宋的土地和礦產資源做抵押,錢莊放出這大筆的借款,能賺到大筆利息,而且還有抵押保障,怎麼都不虧。

而對呂宋這邊來說,有充足的資金借貸後,接下來不管是繼續擴建據點,還是招兵、招工、移民,又或是打造軍械、戰船、開採礦產、築城建港修路等,

都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了,

不能等呂宋慢慢發展自給,得搶時間,只能是先借錢發展,這叫借雞生蛋。哪怕要付出利息,但贏得時間,也很值。

“對了,招兵,安家費要給,咱們不僅要給田,還得給筆安家費。”

“阿郎,安家費給多少?”

武懷玉考慮了一下,“安家費給兩石米,再加兩匹布,再加一百文錢吧。”

“會不會多了點?”張義忍不住又道。

“就按這個數吧,”

武懷玉覺得不算多,晚明時的安家銀都有五兩了。

而滿清八旗裡待遇最好的前鋒、親軍、護軍、領催、弓匠長這些精銳,相當於是士官階層了,每月給銀四兩,再加四石米。

驍騎、銅匠、弓匠,月給銀三兩,外加四石米,

炮手月給銀三兩,米三石。

步軍領催一月二兩銀,步軍一兩五,米兩石。

綠營兵待遇就低的多,京師巡捕三營,馬兵,才月給銀二兩,步兵僅一兩,月米皆五斗。

最低的是綠營守兵,月銀一兩,米三鬥。

呂宋新入營的列兵,年十二石米七匹絹,加五匹絹布的賞賜。而晉升爲二等兵後,一年能多發半個月的衣糧,加五斗米半匹絹布。

假如呂宋滿編一萬兵馬,一年這糧餉、器械等開支可是個大數字,不過武懷玉倒不擔心這個,他覺得養一支精銳不僅不會虧錢,還能賺錢。

呂宋那麼多部落,手裡可還是有不少金子存貨的,就是那些人口也能賣不少錢。

而一旦這支呂宋軍戰力成熟,到時殺到香料羣島,成功從那邊帶回香料,那就更賺翻了。

兵招來不是看的,

得練,更得拉出去打,要以戰養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軍費的問題倒是通過向武家錢莊借款解決了,而他給出的招兵條件也不錯,相信這第一批五千人,很快能招到。

只不過現在最讓武懷玉頭疼的是兵好招,

可這五千人的那些軍官怎麼辦,從哪來。

這可不能挖朝廷的牆角,武懷玉也沒那膽子公然挖大唐武官來呂宋領兵。

頭痛,有兵無將,那這兵也難有戰鬥力。

第163章 極品紈絝第693章 斬立決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1095章 噩耗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164章 別宅婦人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598章 白金第755章 長做嶺南人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1102章 武氏集團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726章 躁動的武將第922章 納貢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1020章 他急了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377章 太白晝現女主昌第97章 隴西會師第49章 仗內供奉第173章 捉刀人第1章 道士下山第74章 赴湯蹈火第772章 向死而生第778章 一份名單第291章 鳳棲梧桐第177章 血染清河第337章 拒絕第6章 白鹿塬上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909章 就是賤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1007章 日落東沙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581章 並立二妻第577章 閒看庭前花正開第972章 砸場子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1031章 召歸長安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804章 臣懷玉曰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215章 洞房花燭第775章 刺面第1026章 小呂宋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627章 滅國擒王終雪恥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67章 東宮報道第715章 嶺南王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480章 雲家的追隨第54章 分紅犒賞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422章 黃金冊第271章 拜相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416章 陛下,沒錢了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703章 擒虎第576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279章 朔方婆姨第1072章 事情暴露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538章 無窮之門野狐嶺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12章 李三娘子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988章 我需要爲老師擔心嗎?第315章 幾個賬本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245章 魏徵偷菜第372章 三姓聯姻親家公第733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729章 老狐狸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273章 邀約第550章 一潰千里驚弓鳥第25章 武氏家族第251章 楊家第20章 千牛備身第655章 背刺第1章 道士下山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386章 宰相之子獄中縊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1053章 俱爲臣妾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621章 金蟬脫殼圍不住第539章 狼尾山下金狼汗第319章 造孽啊,行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