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開始殺人

“陛下,臣以爲,對於這些作亂的饑民,得剿撫並用。天 』 籟『小說不能一味強硬的剿,也不能一味寬撫招安。饑民做亂,那是因爲食不果腹,餓的沒辦法了才搶劫作亂的,因此可以說,其實朝廷負有部份責任,他們也算是事有起因,朝廷不能一味的剿殺。”

“但同時,許多饑民一旦做亂,他們就不僅是爲了搶口吃的,他們甚至會迅的變成強盜、劫匪,甚至無惡不作,殺人搶劫等等惡行,甚至會有人有更壞的心思。而如果僅僅是招撫還不夠的。”

“臣認爲,當剿撫並用,先,朝廷當招安做亂饑民,給他們救濟糧,把青壯調動修新京,或者是維修水利疏通河道等,總之給他們一個以工代賑,能用力氣賺到飯吃的事做。再其次,對於那些做亂的饑民領,絕不能留情,那些帶頭者,必須嚴懲,抓一個殺一個,這樣從者不究,只追惡,那麼也會狠狠的震懾饑民。”

“當然,事情的關鍵,不在於剿或撫,還是在於糧食。如果能吃包飽飯,哪怕是半飽,百姓也不會鋌而走險,甘冒殺頭之罪去作亂的。”

李世民聽了,心情很沉重,李的話說到了點子上。其實朝中君臣宰相們,又哪個看不到這一點呢。

但問題還是那個,哪來那麼多糧食。

李世民來問李剿撫,真正就是要問李,如何弄糧食。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其實李也沒太多的好辦法,該想的辦法都想了,什麼捕蝗蟲挖野菜捕魚打獵,什麼遷移百姓離開災區,什麼對口安置。什麼以工代賑,什麼糧票定量供應,朝廷直接控制糧食交易等等。

這些辦法,確實有效,但要完全解決眼前的問題,還不夠。

1942年,河南111個縣有96個縣受災,其中嚴重的有39個縣,愛災人數一千二百萬人。當時,整個河南三千萬人口,在這場大饑荒中,有差不多三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饑荒引起的疾病,還有三百萬人逃離河南。

三千萬人死了三百萬,也是因爲乾旱和蝗災導致的饑荒。

大唐的河南道,包括了後世的山東,人口是肯定沒有後世那麼多的,但河南做爲這時代人口密度最大的中原地區,人口依然極多,加上河北、河東、關中、山南、淮南等受災區,大唐最精華的地區,災情嚴重。

各種救災辦法後,撤走了許多人,可留在災區的人依然很多。

朝廷一直在往災區運糧,可冬季到來,北方許多地方開始河流結冰,讓本就不達的交通運輸更顯艱難。

別說現在各地其實糧食也不多,就是有糧食,可也很難運進去。

楊廣當年徵高句麗,運一石糧到遼東,路上耕費的去了七石。這個時代遠距離運輸糧食,非常的艱難。冬季,北方更基本上無法運糧。

“如今幾道的災區,至少還有一千萬災民,如果無法緩解眼下的情況······”李世民說到這裡,停頓了一會,許久才道,“按玄齡和如晦他們的估算,如果我們不能馬上改善眼前的處境,那麼明年饑荒更加厲害的情況下,起碼會有一到兩成的災民餓死。”

千萬災民,一到兩成,那就是一兩百萬人會餓死。

這個聽了後讓人毛骨悚然的數字。

但李不會認爲這是危言聳聽,在古代,抗災能力更弱,抗饑荒的能力也越的弱。其實古代戰亂年代人口大減,往往直接死於戰爭的人口並不算多,更多的都是死於因戰亂而導致的饑荒。

三國、晉末等大戰亂時間,人口動不動就銳減上千萬人,除掉有些人做了隱戶逃丁外,死的人也確實多,而這其中絕大多數,就都是死於戰時的饑荒。

大唐剛剛立國,天下剛一統。尤其是中原地區,那更是在隋末時徹底打爛了的地方,民無積蓄,官方無存儲,遇到大災,只能依靠朝廷。

如果朝廷救濟不力,那要麼餓死,要麼造反。

餓死一百萬人,那真是白骨累累,百里無雞鳴。

這對於朝廷來說,這不光是餓死人的問題,事情若真到了那般嚴重的地步,那時無數餓的嗷嗷叫的饑民,可就會如滔天洪水,或者燎原的星火,淹沒一切,焚盡一切。

隋朝怎麼亡的?

大業末,無數饑民四起,紛紛揭竿造反,天下動盪。隋軍確實強悍,可再強悍也撲不滅無數的叛亂,撲滅一處,又起數十處。

造反被剿是掉腦袋,可沒飯吃也是死,造反還起碼能吃幾頓飽飯再死呢。

饑民們若是不怕死了,那誰撲的滅?最後雖然代替隋朝的是關隴貴族的李家,但真正埋葬隋朝的卻是那些饑民們。

李世民是經歷過隋末大動亂的人,他非常擔憂大唐也遇到這樣的結果。

“文遠,朕需要你馬上給朕一個辦法,一個解決之法,如何不想一二百萬人,如何不讓朕的貞觀元年,變的饑民四起,烽煙處處。”

李嘆息一聲。

緩緩道,“陛下,眼下的情況,想不餓死人是不可能的了,如今我們只能考慮一件事情了,究竟餓死多少,餓死誰!”

這番話無比的殘酷,可李世民和李無法逃避,只能直面這些殘酷的事實,然後做出殘酷的決定。

“現在的情況,我們只有兩個辦法,一,向地主富戶們繼續借糧,或者說直接徵糧,讓他們把糧食都拿出來,只給他們留下口糧。這樣,朝廷就能籌集到儘可能多的糧食,本就不多的糧食也能最大化利用。”

李世民聽了點點頭,這也是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了,向富戶這樣借糧,跟搶沒區別,但現在都火燒眉毛了,不徵富戶們的糧,也沒其它辦法。

“那第二個辦法呢?”

“第二個辦法,調整下糧食供應。優先保證青壯們的救濟糧供應,減少婦孺孩童們的供給量。”

青壯是最容易造反的,所以朝廷纔要把青壯都想辦法都集中起來以工代賑,讓他們在官府的監督下幹活,給他們糧食。但糧食有限,如果想讓大家都吃飽,不現實。

哪怕讓大家都半飽,現在都難了。

現在只能進一步的降低糧食供給量,青壯們要減少,而老弱婦女要減少的更多。

這樣做,很可能會讓這些老弱更容易餓死,非常殘酷。但就跟許多地方的風俗一樣,老人年老之後,就會自己進山。進山,其實就是到山上去等死。

“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給老弱們一點糧食,然後讓他們自謀出路,許他們離開家鄉,去外地就食。”李道。

這個所謂就食,其實就是乞討,但如今是大饑荒,災區上千裡,去如能要到飯吃?自謀生路,其實就是放棄他們了。

“容朕再考慮考慮!”

李世民無法下這樣的決心,這樣的旨意一下,同樣是餓死人,但卻是朝廷有選擇的餓死人。也許這樣餓死的人會更少些,活下來的還會是青壯,但李世民難以決斷。(未完待續。)

第1394章 何不代唐第466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538章 行行出狀元第1058章 異姓王第1008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350章 脫劍膝前橫第80章 請酒第1578章 老朋友第1089章 李超、虯髯客第1429章 女王第1532章 禮不伐喪第808章 趙國公領左右護軍營第1597章 待價而沽第910章 再次感謝墨翠黨盟主的兩萬賞!第1133章 杯酒釋兵權第一百五十七章 衣錦還鄉第233章 鬧大了第881章 監國攝政第1320章 長孫無忌的擔憂第1525章 朕也不想殺承乾第265章 黜陟大使第636章 白條第857章 老匹夫第625章 殺雞!第1080章 漲薪十倍第1270章 崩盤第884章 夜襲第1099章 虎視琉求,橫制千里第512章 中了五百萬第887章 雞飛蛋打第1511章 殺第605章 殺富第1169章 骯髒的py交易第407章 反攻倒算第746章 三百里封地第320章 待我君臨天下,許你世代榮華!第1423章 閹人僱傭軍第793章 天意第960章第1230章 程咬金的態度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968章 睡不着的皇帝第1411章 國相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1330章 等額本息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680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第1386章 李世民第1388章 張家又在搞什麼陰謀第732章 貞觀元年第347章 講武第464章 看看這是什麼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第1111章 直搗黃龍第1054章 罷撤第1533章 秦瓊、李靖第202章 贖身第1464章 大華夢第741章 鹽債第259章 學士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1053章 困龍昇天 第六章!第996章 皇帝已死第五十五章 猴兒酒第1255章 亡天下第1468章 殺功臣第476章 大手筆第799章 裂土分茅第四十二章 義薄雲天張三郎第1073章 放虎歸山第983章 背後的阻擊第1559章 拉媒第1004章 何不自立第1315章 太上皇后第170章 人無我有第570章 老哥似乎有故事啊第773章 胭脂馬第1036章 霸王卸甲第520章 生男還是生女第1464章 大華夢第1287章 安國趙王、天策上將第685章 福利第1591章 越獄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266章 開張吃三年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1583章 懦夫第1296章 擅權第773章 胭脂馬第1403章 大憲章第1223章 事泄第214章 開山立派第1146章 氏族志第九十一章 秦王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306章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第1030章 廢帝第614章 賣爵第531章 惡僧第988章 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