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殺人有賞

北樊城,南襄陽。『天

籟小說

兩座城池一北一南扼守着漢江中游,兩城的雁翅城直抵江邊,隔江呼應。船隊靠近襄陽碼頭,李心情也越的複雜。

歷史上,襄樊兩城失守三年後,蒙古大軍就攻破了臨安,謝太后和宋恭帝就成了蒙古人的階下囚。又三年後,蒙古軍在崖山一戰中徹底滅亡南宋,6秀夫揹着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投海殉國。

再堅固的城池,也無法拯救腐朽的帝國。就如歐洲最堅不可摧的君士坦丁堡一樣被土耳其人攻破,千年拜占庭滅亡一樣。

“老師,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

太子承乾回答李。

結果這個回答卻只得到了李的一個白眼,帝國存亡,固然不可能全靠堅險,但更不可能只靠一個德字。

德與險都得兼顧,缺一不行。

而儒家過份的強調在德不在險的論調,其實根本就是偏了。真要有德就行了,那還修什麼武備?換一句話說,面對一個強盜,光靠嘴就能說的他棄惡從善嗎?

儒者們說這句話的時候,聽聽就好,當皇帝的人如果真的信了,那纔是無可救藥了。當然,也不能一味迷信堅險,再堅不可摧的城池也會被攻破,再險的天塹都能跨越。

關中有四塞之險,可立都關中的王朝,照樣滅亡。金陵有長江天險,可立都江南的朝廷一樣短命。

只不過有了險,對於王朝存續肯定有極大的幫助。不然還修什麼城池,養什麼軍隊。德和險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長安。

整整兩個月都沒有下過雨了,李世民憂心如焚,嘴上都急起了大泡。御醫請李世民安心休養,可李世民哪裡能放的下。

“朕要祈雨!”

政事堂上,李世民看着那無數的旱情報告,無可奈何的說道。其實李世民很清楚,光靠祈求是祈不來雨的,可旱情如此嚴重,甚至不少地主出現蝗災,天下百姓都在說這是上天的懲罰警告,李世民也需要做個姿態來安慰天下百姓民心。

“朕還要下罪已詔!”

李世民眼睛通紅,這話他十分不想說,可現在情形不說也不行了。

“陛下,天下大旱,久雨不至,那是人臣之失職,臣身爲宰相,請求辭職!”

皇帝都說出下罪已詔這話了,尚書左僕射蕭瑀也坐不住了,如果真有蒼天示警懲罰,那也應當是先由宰相來擔責,沒有一來就讓皇帝擔責的。

“臣失臣,請辭!”尚書右僕射陳叔達也請求辭職。

“是朕失職。”李世民嘆道。

蕭瑀和陳叔達連連請辭,在出現重大災情的時候,宰相請辭,這也算是個慣例。就好比後世出了特別大事後,有的內閣總理辭職或者內閣解散一樣。不過這種辭職,一般去相之後,用不了多久還是能再恢復的。

當然,也有宰相政敵藉機把宰相拉下臺的。

因生災民,導致人民受到傷害,作爲政府腦的宰相居然要引咎辭職,在後世人看來,可能有點奇怪,難以理解。但古人相信天人感應,認爲天災是上蒼對人間執政的警告,陰陽不和,責在宰相。

天災降臨,宰相難辭其咎,當然就需要辭職。

從另一方面來說,遇到災情,換一個宰相,甚至把宰相班子都換了,也能暫時的轉移下視線,甚至新宰相上臺後,能更加積極的救災等。

若是災情連連,宰相換了後都不能解決,到時連皇帝都得下罪已詔。

就算蕭瑀、陳叔達兩個僕射不請辭,御史臺的言官們用口水都能噴死他們。不論他們想不想走,遇到這樣重大的災情,他們都只能先下臺,除非皇帝真的堅持不讓他們辭職。

侍中楊恭仁和中書令高士廉也請辭。

最終李世民接受了蕭瑀和陳叔達二人的辭呈,沒同意楊恭仁和高士廉的請辭,更沒同意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辭職。

朝中宰相不可能都去職,都走了,這朝廷也得亂。

“蕭瑀出任河南宣撫使,加平章事。陳叔達出任河北宣撫使,加平章事!”

“房玄齡升尚書左僕射,杜如晦升尚書右僕射!”

朝中十相,裴寂、封德綸早被架空旁落,不能視事。李和長孫無忌又先後出任地方,如今蕭瑀和陳叔達也再出任地方,朝中便只剩下了四相。

左僕射房玄齡、右僕射杜如晦、侍中楊恭仁、中書令高士廉。

其餘的六人雖然還掛着三公、平章事銜,但實際上已經離開政事堂了。

李世民嘆息,這次罷了兩相,可旱情肯定還會持續的,明年還會更嚴重,到時又怎麼辦?再罷誰?

“兩位相國到了河南河北地方,一定要加緊防災。時間越來越緊迫了,非常之事,可以行非常之事。”李世民交待。接受兩位宰相辭呈後,李世民直接把兩人安排到了河北河南去,這是明年的重災區,有這兩位宰相去鎮守主持,李世民也比較放心。

“李文遠初到山南,就殺了十三人,可效果卻異常的好。如今山南地區,大戶糧商們踊躍和買糧食,局面一下子打開來了。據報,短短時間,李文遠已經和買到了五百多萬石糧食,成績喜人啊。”

說到李在山南殺人,李世民有的只是讚歎而無其它。

只殺了區區十三人,就換來了五百萬石糧食,值,太值了。

現在李世民爲預防災情都快被逼瘋了,別說殺十三人就換來五百萬石糧,真逼急了,殺一百三十人,一千三百人,他都會殺的。

當初李還在京城的時候,上防災摺子的時候就說了,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要向大戶和買糧食,以救災穩定局勢爲第一。當時大家聽了,只覺得李敢說。

可李一到山南,就殺了十三人,把一個數百年大族連根拔起,又把其餘十二族打殘,這份雷霆之勢,這果決,連事後剛接到消息的李世民和宰相們也震驚不已。

可接着山南局面打開之快,也讓李世民他們驚訝萬分的。

“請陛下放心,有李文遠珠玉在前,臣到了地方之後,定然也不會猶豫的。若是中原地方敢有人不配合朝廷防災救災,老臣也會狠下殺手!”

李殺人效果這麼好,蕭瑀和陳叔達兩個宰相,也是早堅定了行非常之事的心了。

“嗯,局勢如此,跟他們講不得客氣了。此外,你們也要想盡辦法收集儲備糧食。李在山南,已經讓所有人打魚捕獵曬肉乾,採挖野菜曬乾備荒,甚至都各地百姓多養雞養鴨養豬羊等,你們也可以效仿,只要是能增加糧食儲備,一切都可以嘗試!”

“臣等明白!”

“給山南李降旨,加封李實封二百戶,特賜李第三子上洛縣開國男爵位!”

雙倍月票開始了,求月票啊!距離前一名,只差百多票了!(未完待續。)

第五十三章 黑野豬第1228章 反了第515章 又是這個李超第629章 小姐姐第250章 空手套白狼第1331章 帝王心第1376章 萬不得已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333章 失算第993章 勤王第466章 打土豪分田地第218章 入學贊助費第211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1172章 征服第1010章 忠義無雙武士彠第231章 私了第1082章 君臣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889章 亮劍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3上門第303章 大唐半月談第八十八章 初次遇見第773章 胭脂馬第884章 夜襲第1351章 國公府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220章 羽林軍將第1435章 捅破天第241章 探監第七章 子憑父貴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396章 棄太子第626章 太子仁慈第549章 漢京第869章 爲中國復子弟之仇第1451章 皇帝采邑第508章 大麻煩第574章 咬人的狗第1268章 武才人第513章 蕭皇后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1084章 李超的密謀第1362章 懶王第830章 御駕親臨第804章 灰姑娘第1258章 一刀一個皇帝兒第613章 霸王硬上弓第1044章 喋血深宮第213章 白鹿鄉第一名士第601章 蝗蟲換糧食第468章 李超這是欺君罔上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169章 糞土重於萬戶侯第六章 升職授勳第699章 好吃不過餃子第1364章 唐騎踏破第1164章 過堂第504章 糾糾武夫、公侯干城第694章 等一下第1518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344章 太子一意孤行第563章 還反了他李超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三十四章 再賺崔家一筆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四十章 崩盤第262章 版權第七十五章 赦免第1226章 哥羅富沙第八十七章 大舅子,咱們講道理第1299章 削藩第622章 洞若觀火第1411章 國相第1021章 會獵於吳第1537章 讓他跪第1220章 三皇同盟第625章 殺雞!第603章 是親生的嗎?第557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122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870章 王牌第1219章 外放第979章 當槍使第一章 武德四年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1495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七十八章 組團第1102章 一份大禮第1125章 三十如狼第226章 開盤口第1322章 二十年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科技第1146章 氏族志第一百零八章 女當家第七百三十章 別咬第960章第1496章 藩鎮第576章 母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