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

大唐的官員除了有職田外,原來五品以上官員還有官人永業田,而且數量還很多。但五品以下原來是沒有的,可現在官差來授田,老爹這個從九品下居然也有兩百畝的官人永業田。

“今年朝廷先後平定了中原和江南各地,天大的好事咧,陛下大開恩賜,下詔所有官員都授分永業田,五品以下也都有咧。”

里正笑着跟張解釋。

不過雖說如此,張還是看到了些不尋常之處。比如說朝廷授田,從來就沒有足授這一說的,所謂一丁授田百畝不過是上限。寬鄉授的多些,狹鄉授的少些,還得把原來自有的私田算在這田額之內。

比如老爹此前本應授一百畝地,但最終就只授了三十畝,二十畝永業田,十畝口分田。那十畝口分田,是不能買賣的,除非是要遷去那些寬鄉,比如邊疆荒僻之地,朝廷就許你賣口分田,又或者你窮到連埋葬父母的錢都出不起了,那也允許你賣掉一些口分田籌錢。除此情況,你敢賣口分田,那就得笞刑,甚至徒刑,去勞改。

可現在官差拿來的授田單子上卻是一畝沒有打折。

本來勳田和官人永業田是不疊加的,只能選最多的那個上限。老爹勳田額是六十畝,官人永業田額是二百畝,因此老爹最多隻能授二百畝,而不是二百六十畝。甚至在狹鄉,一半可能都授不到,或者老爹的永業田可能得分到河南或者山南去。

可現在,居然是足授,還是疊加的。

張馬上想到,估計是秦瓊他們背後出了力。畢竟他們可是國公爺,開國新貴,這對他們來說只是點小問題。

六十畝勳田、二百畝官人永業田、八十畝職田,另外還給老爹補上之前不足的七十畝口分田,又有給張的二十畝永業田和八十畝口分地。

這一次,張父子竟然得授五百一十畝地,一點折扣沒有打。

簡直難以相信。

加上老爹原來分的三十畝地,張家一下子就擁有五百四十畝地了。

五百多畝啊,張家一下子就成爲一個不小的地主了。

五百四十畝地,其中可以世代子孫相襲的有六十畝勳田、二百畝官人永業田,父子倆的四十畝永業田,整整三百畝。另外一百六十畝口分田,八十畝職田,這些將來是不能傳襲的。

不過張想,這張家溝有這麼多地?

張家溝肯定沒這麼多地。

不過白鹿鄉上倒是有,朝廷在白鹿鄉本來就有好幾個官莊,不少官田都是抄沒前朝的一些田產。現在從裡面劃出來四百多畝,倒不算什麼難事。

不過四百多畝地也沒有盡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好幾個莊子裡。最大的一塊有一百畝地,其餘的都是幾十畝一塊,甚至好幾塊地都只有五畝十畝的,加起來足有十三塊地。

地比較分散,不太利於集中耕種。不過這麼多地張家也種不了,最終還是得分散出租給百姓佃種,倒問題不大。

好歹最小一塊也有五畝,總比普通百姓幾分幾分的一塊地要好些,最少五畝一塊,那樣打水井啊,修溝渠啊,都還算方便,容易集中灌溉,甚至要施肥什麼的也方便的多。

官差們帶着爺倆一塊地一塊地的去確認,到了地頭,還要仔細的量過。這些地都有地界,基本上都是用石立的界碑,寫明地主的名字。

量完一塊地,確認畝數沒錯後,官差把地契交給老爹,讓他簽名畫押。

“好了,這塊地以後就是張老哥的了。”

老爹很珍重的把地契交給了張收好,然後扛着鋤頭走到界碑前。

“三郎,過來一起換界碑。”

田埂上,那塊界碑已經立了多年,風吹雨打都變了顏色。碑邊上,也早長滿了馬鞭草,張一鋤鋤的挖下去,深感艱難。

可老爹卻挖的很高興,一鋤鋤揮的很用力。

界石終於挖了出來,老爹先插了一根木樁進去。

這是暫時的新界碑,趕明兒還得請石匠來,打幾塊新界碑,還要在界碑上寫上地主的名字,並且詳細標明這塊地的大小方位等等。

一塊地,不止一塊界碑,每個方向都有好幾塊。就是這幾塊界碑,把一塊塊地分隔出來,有了這界碑立在那裡,就不怕相鄰的田主糾紛了,有了界碑,誰也不能挖走別人一寸地。

簡易的界樁立下,從此起,這塊地就是張家的了。

田裡此時還種着麥子,麥苗如韭菜似的一點青綠,這是冬小麥,從九月種下,要渡過一個寒冬到明年五月才收。

按慣例,這地裡的最後一薦莊稼還是原田主的,得等收完這薦後,地纔算正式交接到張家手裡。

“等明年夏天收完這薦麥子,咱先種一薦大豆。種豆能養田咧!”

老爹雖是個打了一輩子仗的老府兵,但說起種地卻絲毫不陌生。關中乾旱少雨,因此以種麥粟爲主。主要還是實行兩年三熟,種一季麥再種一季豆,接着種麥或粟。這樣能夠讓土地恢復肥力,同時因爲大家現,種一季豆子還能讓土地增肥。

兩年三熟,這是關中地區比較先進的耕種法。和南方少數地方的一年雙季相似,都是提高產量的好辦法。

幾名官差也在一邊笑看着,看到老爹分到這麼多田,他們很是羨慕。尤其是老爹父子居然能夠分到足數的田地,甚至連之前不足的田都還補下來,這讓這些百里侯心裡明白,張家不簡單。

甚至在里正有心的無意漏嘴下,縣裡鄉里不少人都知道,老爹不但新升了九品,而且原來居然與長安城裡好幾位國公都是老熟人。特別是老鐵槍的這個收嗣的兒子,居然還認了翼國公秦瓊做義父。

人都喜歡錦上添花,張家的地位,現在在寧民縣裡那是節節高升,更別說在白鹿鄉這十里方圓,更是成了豪門大戶了。

“恭喜老哥哥了,有了這地,以後子孫傳承,世代享福嘍!”

張很適時的給每個官差遞上了一串錢,沉沉的一串錢百文,不算很多,但對於幾個小吏來說,也是不錯的油水了。

“按慣例,有幾句話我們要交待下老哥。你的這八十畝職田,可以隨意出租,也可以自種。但如果出租,按朝廷法令,佃租每畝不得高於六鬥,六鬥以下就沒事。”

“至於你家的其它永業田、勳田則不在此列,但一般還是不要高於六鬥畝租。”

李家奪天下,給那些幫他們打天下的功臣將士們封爵分地,讓那些開國貴人們都成了一方大地主。李唐用這種方式,迅的在穩固着他們的王朝。

就如眼下,李淵給所有原本不分永業田的五品以下官員,也分田了。只要當上李家的官,就能分田,哪怕是個九品,也有二百畝田,這樣的福利,無疑會讓李家迅獲得天下官員擁擠。

李唐對於他們分封的這些勳貴們,也有一些要求限制,比如說那些有爵位有真封食邑的,每戶收多少租,也有詳細要求。就連他們分到的田地出租,也做了一個畝收租不得高於六斗的限制。

畝租不得高於六鬥,其實這個限制很寬。關中地區,平均畝產也就一畝左右,好的田可能達到兩石,但多數田地都是在一石左右,畝收租六鬥,這意味着地主跟佃農就是****開了。

地主們不用耕種,坐着就能收六成田獲,真是很爽。當然最爽的還在於,這些勳貴官員們還都是不課戶。

他們的田是不用向朝廷交租的。

現在張家也成了這些特權階層的一員了,也成了官僚地主們的一份子,是不課戶。

怪不得人都想當官,在隋唐這個時代,當官確實太爽了。各種特權,甚至一人當上官後,子孫都有機會繼續當官。他們可以門蔭入仕,就如張,老爹雖只是個從九品,可他卻有資格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帳內。

按制,諸王府、公主府,王公以下文武職事官三品以上帶勳者,皆給帳內、親事。充當親事者限六七品子弟,帳內者限**品子弟,年齡限十八歲以上。

這些帳內親事,就是由六七**品的子弟充任,也稱爲品子。他們充任帳內親事是十年一期,一年裡服役一定時期。只要表現的好,不用役滿就能提拔授官入仕,就算一般平常者,役滿十年也基本上能混上個低級官職,只有少數非常差的纔可能役滿十年都當不了官,只能去當個吏之類的。

帳內和親事其實和親勳翊五府類似,親勳翊衛稱爲內軍,就都是由高級官員子弟充任,親勳翊也合稱爲三衛,能夠選入這三衛的,都是高級勳貴子弟,一進去就有品級。親衛是正七品,勳衛是從七品,翊衛是正八品。這三衛五府,總共有編四千多人。

這近五千個編制,其實就都是給那些高級高員和勳貴子弟留的,是一種福利,憑門蔭入仕的途徑。

二品、三品子,補親衛;

二品曾孫、三品孫、四品子、職事官五品及孫、勳官三品以上有封爵者及國公之子,補勳衛及太子左右率府親衛;

四品孫、五品及上柱國之子,補翊衛及率府勳衛;

勳官二品及縣男以上或散官五品以上子孫,補諸衛及率府翊衛。

如張這種低級官員的子弟,則可以去做帳內、親事,然後得機會入仕。

說來,能在唐朝當個官確實很好,一人當官,家族幾代得益啊。

看着老爹當個從九品小隊副,居然就能有這麼多好處,張都不由的有些心動了。

第723章 預留退路第1227章 太子謀反第1017章 擁兵自重第536章 勿忘初心第647章 唯獨你不行第622章 洞若觀火第424章 逼宮第227章 過河卒第478章 意想不到的會面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255章 西天取經第861章 燕雲節度使第446章 參奏李超第1574章 孝莊第343章 回長安第1372章 張超的七寸第867章 志願軍第1205章 李家坡第105章 徵召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638章 殺人有賞第1284章 迎太子第721章 御駕親征第1476章 皇子犯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幽會第118章 嫁妝第375章 騎虎難下第482章 尚書左僕射、和順郡王第370章 拜見大人第1364章 唐騎踏破第727章 家祭第1248章 喪子之痛第1435章 捅破天第1479章 戰列線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第1107章 攻守同盟第1213章 武裝起來第700章 李家的殖民地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426章 選秀第602章 救災餅第1543章 一箭雙鵰飛虎子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1136章 征服第六章 升職授勳第1504章 雙頭鷹第1330章 等額本息第212章 胡姬第968章 睡不着的皇帝第1233章 北伐第850章 廢奴第793章 天意第1354章 天子血詔第593章 四猛八大錘第994章 誰是敵,誰是友!第1396章 請陛下退位第554章 做武媚孃的公公第1009章 刀刀見血第786章 鐵血宰相李文遠第891章 千里救夫第1120章 鯨吞虎噬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467章 八百里加急第907章第552章 武媚娘第1388章 張家又在搞什麼陰謀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1530章 中華幸甚第1511章 殺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066章 紈絝第381章 女兒國第915章第812章 匹夫之勇,勇而無謀第878章 窮追不捨第1460章 李世民第315章 剁手第1015章 興唐九王第1152章 朕開了一個壞頭第754章 李靖第611章 步行水上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714章 富戶大逃離第1021章 會獵於吳第944章 李超是不是傻?第477章 二把手第720章 降唐第1494章 魏徵第1131章 飛醋第1521章 皈依我華第203章 納妾第1066章 紈絝第956章第105章 徵召第1164章 過堂第786章 鐵血宰相李文遠第894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530章 中華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