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無忌,我想去隴西,去找張文遠!

“朕不喜得隴南八百里地,喜得張文遠也!”

太極宮,接到唐儉奏報的李淵大喜,撫須對着殿中重臣們大笑道。

“朕要重賞張文遠,重重的賞!”

李淵看着那份簽上了慕容伏允名字的盟書,無比的舒坦啊。一個張文遠,就打的慕容伏允斷手斷腳了。看來吐谷渾也不過如此,之前也完全是趁人之危。

“諸卿,朕欲就勢征討吐谷渾,如何?”

李淵這話一出,宰相尚書們都收起了笑容。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打仗,那是相當嚴肅的事情,必須得有全面的謀劃和準備,不是說要打就能打的。那樣輕易的做出決定,絕不是什麼好事。

之前宰相們都已經達成一致,認爲應當攘外必先安內。得一步步來,國家的戰略都已經做出來了,也都在圍繞着這一計劃進行着。現在皇帝突然說要打吐谷渾,那麼一切都可能打亂部署。

宰相們並不喜歡這樣。

“陛下,不可。吐谷渾確實實力一般,可我們所憂者非吐谷渾,而是突厥也。突厥一日未平,吐谷渾就一日未宜輕動。眼下張文遠已經斷吐谷渾一臂,迫吐谷渾求和。這是好事,我們應當順勢接受這和議內容,然後和親互盟。西南安定,朝廷纔有精力全面準備對付突厥啊。突厥乃心腹之患,吐谷渾不過疥癬之疾而已,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裴寂堅持反對皇帝這種心血來潮就要臨時改動原定計劃的念頭。

陳叔達等也認爲應當見好就收,先和吐谷渾簽署了這和議,讓西南安定。

“請陛下籤署盟約,然後詔令張文遠勿再與吐谷渾交兵!”

李淵有些遺憾的嘆了口氣,“罷,那就如諸卿所請,簽署這議和盟約,然後送公主去青海。”

雖然有些遺憾,但張的出色表現,依然是這次迫使吐谷渾妥協退讓的最大功臣,尤其是拓邊八百里,這份功績,相當了得。

如此功臣,當然得賞。

“晉張爲武安縣開國公,加張文遠真食封二百戶,通前共五百戶真食邑,每戶皆給七丁上限,晉上柱國,加光祿大夫!”

“張的奏摺怎麼還沒有到?”李淵看過了唐儉的奏報,看過了羅藝的奏報,但他現在最想看的還是張親自上的奏報。他非常想知道,張這一路上是如何率領七千騎就一路南下,最後還聯絡上了白狼等三小國,最後把冶利部打的分崩離兮的。

今年的日子有些苦,又是突厥入侵又是江淮叛亂,還有吐谷渾趁火打劫,樑師都等不肯臣服,老大老二還內鬥的厲害。

如今連宮裡的女人們都參合進去了,一天到晚,就沒有個清靜舒坦的時候。

現在就全指望着張打吐谷渾人的事情舒坦一下了。

“估計張文遠還未班師。”

“你們說如今隴西事了,朕是否應當把張文遠調回京來?畢竟他是一文官,還是朕的翰林學士,讓他常駐邊關,未免不是優待功臣之法。”

封德彝問皇帝,“陛下欲召張文遠回京,是欲讓其回東宮嗎?”

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誰都知道太子容不得張文遠,上次還要彈劾張文遠呢。結果惹得皇帝當衆說出了要換儲的話,這更讓太子容不得張文遠了。

張文遠身上還有個太子賓客之職,若回京,這要是去東宮,豈不是很尷尬。

李淵撫着須,有些無奈。

“朕觀文遠,允文允武,尤其是眼光長遠,看問題很透徹,你們看,讓文遠入中書或者門下做個侍郎如何?”

侍郎是門下和中書省的次官,在唐代,從中央到地方,各個衙門裡的官員,都分爲四等。由上至下爲長官、通判、判官、主典。

這四等官制下,長官就是負主管責任的長,通判則是負分管責任的副長官,判官是負主辦責任,主典就是負責對檢請之責。

就比如朝廷的中書省,中書令是長官,中書侍郎是分管的負長官,而中書舍人,是判官,負責主辦責任。

中書省做爲三省之一,他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負責詔書起草和參議章表。

這其實就是個紅頭文件的地方,若跟米國比,類似於立法機構了。

尚書令雖是主官,但在實際的工作中,負責詔書起草和參議章表工作的卻是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六人,分別對應尚書省的六部。他們起草詔書和參議表章,基本上也是按尚書省六部的工作性質劃分的。

中書令和中書侍郎,負責的是對判事的中書舍人的工作進行審查。

中書省的主要工作,其實是由中書舍人在做,而中書省由副長官中書侍郎在管。

不管是中書的中書侍郎,還是門下省的黃門侍郎其實都相當重要,當上侍郎,下一步就是拜相了。

幾個宰相和那些尚書們,都想不到皇帝要把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提拔入三省中,還是侍郎。

“陛下,張文遠在隴右不過半年有餘,已經將隴右治理的井井有條,功績着著,升官晉爵都是應當,然而現在隴右還需要張文遠鎮守。”

秦王府。

李世民這段時間很低調,其實他想高調也高調不起來。

皇帝上次說了一嘴要換儲,然後對他越的雪藏了。他現在是天策上將、尚書令、京畿道大都督、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一個個的職位都是頂級,可其實皇帝卻根本不叫他參與國事,除了天策府,其它各衙,他都插不進手。不論是尚書省還是雍州牧,他都只是掛名而已。

皇帝議事,根本不召他。

如今他也搬出了皇宮,皇帝無詔,他都見不到皇帝的面。而皇帝此前讓他們把軍隊交出,解散左右護軍府後,李世民在這長安城中,僅剩下了一千帳內和親事。

苦悶。

呆在長安,跟坐牢一樣。

習慣了統帥千軍萬馬,如果困坐長安,每日裡只能跟自己府裡的幾今人下下棋寫寫字,這種感覺可是相當痛苦的。

“張三又立大功,已經晉升爲武安縣公了!”

“這小子倒是在隴右痛快。”

李世民有些漫不經心的移動棋子,今天他又向皇帝上了道奏摺,請求出兵去征討朔方的樑師都,可惜如石泥入水。

“張文遠平隴西,李藥師定江淮,李世績鎮河東,此三將,如今最耀眼啊!”房玄齡也笑着感嘆。

李世民笑笑,“軍神、戰神、兵神,這我也知道。”

“哈哈哈。”

兩人一起笑。

“還有左右武神呢。”長孫無忌在一邊道。

“玄齡,無忌,我想要離開長安。”李世民道。

“可殿下請求出徵朔方,陛下並未同意。”

“找個什麼理由,只要離開長安就好。”

李世民這話讓房玄齡吃了一驚,“離開之後呢?”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李世民回答。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互視了一眼,猜出了李世民的一些想法。

“文遠不是說在京中最好?”

李世民卻是搖了搖頭,“我思來想去,怎麼也不覺得在京中有什麼機會。陛下不可能真會換儲立我爲太子,而若要起事,只憑王府一千人,根本沒有希望。”

長安城裡各方的實力,現在李世民是最弱的。

李淵有元從禁軍,還有各衛府番上的府兵,加上各衛的內衛,這都是皇帝的人。而太子的衛率雖然也都是駐於京畿,可太子還有內衛,他還有一支兩千人的長林軍,加起來起碼有不下於三千人馬在東宮。

若再加上齊王的一千人馬。

東宮的實力強勁,李世民那千把人根本拿不下東宮。至於皇宮,更沒機會。

他也收買過一些軍官,但大唐的宮禁戍衛制度很特別,先是分成了內外衛。

十二衛外府兵每衛都有士兵輪流番衛,這些番上的兵一般都只在京輪值一個月時間,然後就換另一批。而內衛,也就是親勳翊雖長在京師,可也一樣是分班輪替。

這麼多軍隊,不停的輪換,導致李世民根本無法保證他能收買到足夠的人。

就如一個玄武門,這是進入皇宮中最便捷的宮門,不必如南門一樣,還得經過宮城經過外朝,一道道宮門。

玄武門進去,就能直入大內。

但想進玄武門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先,在玄武門的外圍,駐有皇帝的元從禁軍。這支兵馬是並不隸屬於十二衛的,這是皇帝的私兵。總數三萬,也一樣在長安邊上分了地,他們也輪番拱衛。就分駐於皇宮外不遠的各處。

這些人是很難收買的。

而就算可以繞過這一關,那麼到了玄武門外,還要面臨的是十二衛中輪值在玄武門外當值的外府兵,一般玄武門外駐紮的是兩千士兵。

各衛外府兵輪流來把守,每次都是兩衛的左右屯衛兵。每衛各一千,這兩衛府兵其實還有互相監督的作用。

收買其中一衛領兵將領還不行,你收買兩衛的領兵將領。

而這玄武門外的兩營兵,卻又是一月就一換,這次是這兩千,下次可能就是來自兩衛的另兩千了,輪換的名單一般人都很難知道。

經過這兩營衛府外府兵,才能到達玄武門。

玄武門還有一支兵把守。

是內衛。

十二衛都有內衛,其中左右衛有親勳翊五府三衛,數量最多。其餘十衛,只有左右翊衛。每個衛都有專門的中郎將府,管理這些內衛。

玄武門就也有十二衛的內衛輪流把守。

每次都是兩個衛的內衛當值。

然後還有左右監門衛的人負責監督。左右監門衛是唐朝不統兵的衛,每衛只有百餘官吏,專門負責掌握門禁的,左監門中郎將負責管進,右監門中郎將負責管出。

每天得有他們的鑰匙、門符,才能開啓城門。平時內衛把守着玄武門,還有監門衛的官吏監督着。

然後就算這關也過了。

可皇宮之中也還有侍衛,是千牛衛的帶刀侍衛。

總之,想要帶兵進入到皇宮,到達皇帝的身邊,幾乎是沒有可能。

一道又一道的關卡,各不相統的一支支兵馬,想把這些人全都收買了,簡直比登天還難。

李世民對此很絕望,東宮兵強馬壯,打不過去,皇帝更是守衛森嚴!

他留在京師毫無機會,還不如想辦法外出。

“我想去隴西!去張文遠那裡!”李世民道。(未完待續。)

第723章 預留退路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442章 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第455章 龍武--突然的分手第1324章 密謀第775章 六扇門第1525章 朕也不想殺承乾第953章 感謝木屋古鐘萬賞!第695章 虯髯客出手第308章 從軍行第1403章 大憲章第902章第435章 勸進第1132章 猛龍過江第283章 座師第1592章 麗質第978章 搞事情第1040章 弒君第1356章 風雨欲來啊第1349章 一石二鳥第1064章 小辣椒第217章 開天闢地第621章 新太子-黨第1109章 天子詔第930章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第462章 有生擒李超者,封開國侯第184章 夫妻賭約第1450章 監視第748章 第二可汗第1443章 飛騎第1536章 巍巍帝都前,長跪不肯起第1514章 保守第819章 朕也想試試第281章 張超的三把尖刀第621章 新太子-黨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146章 招降使第308章 從軍行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七十四章 溫泉水滑洗凝脂第767章 野豬皮第437章 居功自傲第874章 無敵第764章 鳳凰城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711章 微服第427章 指腹爲婚第1452章 三足鼎立第1251章 脫離父子關係第1383章 石見銀山第317章 三國演義第888章 泣血明誓第708章 龍王的饋贈第1369章 出手第230章 東宮內戰第1396章 請陛下退位第541章 腳踏式打禾機第999章 勤王詔第1085章 會長第194章 三天三夜第1372章 張超的七寸第1333章 廢君者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872章 還是太年輕第122章 三朵金花第182章 當家娘子第四十三章 風雲聚會第560章 李超將要造反第961章第1490章 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第1206章 十二天王第1545章 貶爲庶人第124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1529章 龍生龍,鳳生鳳第717章 喜事連連第1565章 李世民西征第1058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998章 長孫皇后第616章 老王第668章 棋差一招第297章 多收一兩石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來越像李超了第331章 去洮州第240章 吃飯、睡覺、打王永安第421章 長安亂第530章 趙國公府的臉面第904章第1468章 殺功臣第1245章 自裁謝罪第268章 灞上鷹碰上長安狼第769章 小魚兒大魚兒第1120章 鯨吞虎噬第903章 十三太保第247章 壓歲錢、采薇第1455章 寵幸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