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太子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越王府。

承乾滿臉笑容的上門,一進門他就把一個箱子給李超。

“這是什麼?”

“是陛下給太師還的錢。”

打開箱子,裡面全是一疊疊的金券。金券十分嶄新,還散發着油墨香味。

“太師,一共八百萬,後面還有好多箱。先前向太師借的錢,再加上陛下特別賞賜的,都在這。”

全是大額的金券,一張一百文,一疊百張十貫,一箱子是一千疊共一萬貫。八百萬貫,整整裝了八百個箱子。

這還是紙鈔,若是換成銅錢,得堆滿李家的院子。

李世民確實大方,不但把先前欠的幾百萬都給還了,甚至還又賞了大筆錢。不過看着這些紙鈔,尤其都是新鈔,李超卻不由的微微皺了眉毛。

皇帝不會是直接開動印鈔機給自己印了八百萬貫吧?

“朝廷現在有這麼多錢嗎?”李超問。

承乾笑了,“父皇說太師見到這些錢,肯定會擔心是胡亂加印的。陛下讓太師不用擔心,這些錢都是能夠隨時在銀行兌現的。朝廷用錢的地方雖多,但現在卻不缺錢。”

他這麼一說,李超倒是馬上想起來,朝廷現在確實有錢。上次動亂,朝廷損失很大,調動那麼多軍隊,開支也大,事後賞賜又多。但皇帝事後雷霆清洗,趁機清洗了無數勳戚官僚士族大地主大商人,是真的一洗到底,殺人流放抄家。

抄沒的財產,相當的驚人,那些財產處置後相當於朝廷十年以上的年財政收入。正是有了這筆錢,皇帝才能這麼豪氣的給李超還錢。 шωш.tt kan.c o

“不過上次抄沒的財產中,大部份都是田產、商鋪、宅第、工坊這些啊,現金也不多的。”李超道。

“但也不少的,而且商鋪、宅第、田產、工坊這些也都在陸續發賣之中。”

“那我就收下這些錢了。”

李超打定主意,回頭就讓管家拿這八百萬金券,卻收購朝廷發賣的罪犯家產,商鋪、宅第、莊園、地坊,奴隸,有什麼買什麼,反正這紙鈔李超是不太相信的。

實在是數量太多了,八百萬貫啊。

要說起來,大唐現在的紙鈔流通的很繁榮。

李超開的好頭,尤其是嚴格的控制紙鈔的發行量,並保證了李記寶鈔的信用後,百姓紛紛接受寶鈔,畢竟寶鈔使用是那麼的方便。

李記寶鈔防僞性能高,而且許用便捷,這就好比後世的手機支付一樣,太方便了,誰都願意用。

朝廷設立銀行,也開始做存貸業務,併發行了紙鈔金券之後,一開始遠不如李記的寶鈔。但畢竟也是紙鈔,又是朝廷所發,在紙鈔已被大家接受的情況下,金券的推廣很快。

尤其朝廷推行金券比李記更方便,他們印刷了金券之後,直接給官吏們發放俸祿,給將士們發放薪水,甚至官府、宮廷採購的時候,也用金券。雖然發放俸祿、薪水和採購的時候,只是部份用金券替代,但也是相當量大。

好在李世民還是比較聽取李超建議的,沒搞只出不進。

如今新的兩稅法推行,夏稅徵錢,百姓既可以交錢,也可以交鈔。官府不拒絕以鈔納稅,而且沒有折扣這些。正因此,百姓們現在對鈔很喜歡,買賣交易方便,而且納稅也方便。

如今中央銀行委託李記的印鈔廠印刷金券,然後發放俸祿薪水、政府採購用出去,金券在市場流通,最後又以稅收的形式收上來。

這是一個很健康的模式。

不過李超一直比較擔心的是皇帝和朝廷的節操,萬一皇帝缺錢,他會堅守自己的底線,不去超發紙幣?李超覺得這個很難,也許李世民眼光較遠些,不會亂來,但以後的事情誰說的定。

他們可不比李記,李記不敢亂來,有朝廷監管着,可誰來監管朝廷。

好在這次朝廷大清洗,發了一筆橫財,李世民現在府庫充盈,倒暫時不用擔心這些了。

但李超依然不打算留着這些金券,金券本身又不值分文,因此還是購買朝廷的那些實物財產比較划算,哪怕買些礦山,也不怕砸手裡。

承乾卻對金券讚歎不已。

“金券真是好東西,如今朝廷印發金券,銅錢金銀存於左藏庫中,平時發俸祿薪水也方便的多了,地方上的夏稅,直接押鈔入京,也大大節省運輸上的麻煩。”

李超笑着點頭。

大唐以前因爲缺銅,導致錢荒,一直只能是錢帛兼行,甚至布匹、糧食也充當着實物貨幣,這對於商品經濟來說,當然是極大的阻礙。而如今推行的紙鈔,雖然還不是直接的信用貨幣,但起碼在慢慢的改變着錢荒的問題。

畢竟大唐的實體經濟問題還是很高的,以前只不過是缺少足夠的貨幣量來匹配這個經濟總量,於是纔出現各種錢荒導致的問題。

錢鈔發俸祿薪水、官府採購,同時朝廷徵稅稅賦收鈔,這對整個經濟來說,都是巨大的提升。

尤其是百姓納稅用鈔,這一條,更是巨大的進步。以前百姓繳納實物,是非常麻煩的。因爲各地的百姓,種植的東西不同,有種粟有種麥有種稻,這就得有不同的徵收標準。再一個,各種糧食徵收時,也麻煩,百姓得把自家的糧運去官府繳納,而官府在徵糧的時候,不免又會憑白增加許多火耗,最終又增加了百姓負擔。

而現在不同了,百姓直接拿着鈔到官府交稅就好了,稅率明白的公示,糧鈔轉換也都早公示了,按着那公示的數目交就好,不用再擔心衙役以乾溼啊斗量的時候多少等問題多收糧食。

過去,過方上的衙役是沒有朝廷的俸祿的,甚至地方官員都沒有直接的俸祿可拿,官員們靠職田、公廨田來做俸祿和辦公經費,至於吏員衙役,吏員們靠的是公廨田的錢,以及地方上的一些加派、徵稅火耗。至於衙役,則大多是一種役,他們是服役的,更沒錢。

正是因爲這種制度,才導致了地方上的腐敗,因爲他們也要生存,朝廷不管,他們手裡又有權,當然就自己動手拿了。

而現在,朝廷已經把吏員正式納入了公務員的體系,他們有了薪水。其薪水,由地方官府支付。地方官員俸祿,由朝廷財政直接發給。

如今朝廷徵稅,地方稅收不再全部押解入京,再由中央調拔地方,而是實行三分之一留州,三分之一繳道,三分之一上供中央的新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的是地方上也有財權,保證地方上能供養官吏,保證地方上不再攤派加收各種費用,減輕百姓負擔。

當然,有些稅種,則是完全上繳朝廷的,比如關稅、各種專賣稅。地方上能分到的稅,主要還是兩稅的地稅和戶稅,以及一些工商稅收。

這一套其實有模仿後世國稅地稅分家之意,也正是李超最先提出來的。

“朝廷下一步就是徹底不再徵收實物稅了。”

李超說道,現在朝廷是夏稅徵錢,秋稅徵物。但徵收實物還是比較麻煩的,一來耗費的人力大,二來容易出現擾民以及貪腐的問題。

“朝廷不徵實物,那如何保證糟糧呢?”

大唐吃官家飯的人還是很多的,這部分人朝廷是要發口糧的,包括官、吏、軍隊士兵以及宮廷人員等,數量還很龐大,哪怕大唐的府兵不需要朝廷發糧餉,但現在禁軍常備軍已經達到了八萬人馬。

光這八萬常備軍就不少了,何況邊疆上現在也常駐軍隊,是由府兵和禁軍輪流戍守,這些守邊的士兵也是得由朝廷提供糧餉的。而一旦打仗,需要的糧食更多。

甚至官吏們除了發糧,還得髮絲綢布匹綿等實物。

過去,這些都是朝廷從地方徵收的實物中拿出來的。現在李超說朝廷以後要全面取消徵收實物,那這些怎麼來。

“市場經濟嘛。”李超笑道,“朝廷徵稅納錢,收了錢就可以直接採購。需要什麼就買什麼,需要糧食就採購糧食,向糧商們發出通知,讓他們來競標。開價最低的商人得標,再由他們自己把糧食運到朝廷指定地點,這不挺好嗎?”

“可,可糧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太子想反駁,又找不到什麼好理由。

李超笑着道,“糧食確實是國家的戰略物資,因此我們要加強監管,比如制訂好糧食保護價格,不讓糧商們聯手打壓糧價,傷害農民。同時,朝廷也可以制訂一個最高價,防止糧商哄擡物價,以傷害城鎮中購買的百姓。”

“當然,糧食這麼重要的物資,朝廷的常平倉也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每年以平價購入糧食儲備起來。朝廷應當在全國各地,特別是一些交通要地,設立大型糧食倉庫,以儲備糧食,並制訂一整套儲備糧戰爭、災荒之時的調拔、發放流程,這樣,各地平時存儲糧食,一旦戰爭或災荒出現,地方倉庫不須要再層層上報審覈,就能直接照預定流程調拔、發放糧食。”

隋末之時,朝廷各地的糧倉裡儲存了許多糧食,可卻就是不放糧,結果饑民四起,甚至有些倉庫的糧食到了大唐貞觀之時都還有陳糧。

這就是糧食制度的不合理。

隋朝每年徵糧,徵收的糧食一部份運往京城,剩下的也都集中在了運河兩岸的幾座大型糧倉中。這種做法,並不算好。

朝廷手裡確實有糧了,可地方上卻空虛,百姓手裡沒糧,地方州縣也沒糧,百姓的義倉也根本沒多久糧。結果就是一旦發現災害,地方糧食不足,而那些大倉又得層層上報朝廷,最終錯過最佳救災時機。

李超希望朝廷能夠有一套全新的糧食徵收和儲備機制。

第894章第916章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673章 陛下多慮了第362章 要有前戲第862章 釜底抽薪第1471章 剪羊毛第1078章 大前門第二十一章 五陵少年金市東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1044章 喋血深宮第1030章 廢帝第298章 暴卒長安第1586章 僱傭軍第359章 分紅第642章 法不責衆第1068章 安西四鎮第212章 胡姬第638章 殺人有賞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1468章 殺功臣第1016章 孽畜第529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王朝短命中第1277章 陷阱第986章 不奉詔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790章 自污第1377章 發難第859章 讓賢第486章 金狼第1228章 反了第1066章 紈絝第100章 大水牛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506章 飛鴿密奏第1307章 中風第285章 張家鎮第447章 頡利又搞事第280章 科舉主考武安伯第1035章 大清洗第421章 長安亂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1248章 喪子之痛第七百三十章 別咬第1486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873章 叩宮門第1266章 逼宮第1263章 張若華第四十七章 好地主第653章 夜郎第1392章 左派、右派第856章 身份第1344章 變天第822章 內遷趙國第1482章 墜入地獄第754章 李靖第1556章 眼淚都下來了第574章 咬人的狗第554章 做武媚孃的公公第840章 五軍第539章 軟腳蟹第838章 八十萬唐軍第553章 翻臉無情第968章 睡不着的皇帝第1314章 得十錢而不死第803章 五百里封邑第528章 文遠,你來當講武堂校長第802章 趙國第992章 轉移家眷第一百二十五章 不約而同第1001章 李超的勤王軍第1553章 冰山上的來客第105章 徵召第928章 感謝書友1611的萬賞!第1037章 滿門抄斬第1123章 致命一擊第449章 龍武——遷都、分封第789章 坑殺第559章 實在喝不下了第1425章 試練第842章 第二個瘋子第370章 拜見大人第1315章 太上皇后第1484章 聖天子第1388章 張家又在搞什麼陰謀第1438章 徐惠第六十一章 VIP體驗第324章 孤要殺了張三第290章 不愛紅妝愛武裝第352章 洮州牙兵第328章 柱國、武安縣開國侯第1474章 版圖第908章 感謝二狗狗娃的萬賞!第192章 心機姑娘第784章 入吾彀中第三十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1331章 帝王心第891章 千里救夫第860章 最壞的時代,也將是最好的時代第1451章 皇帝采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