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黑金黑裝備

也不知道爲什麼,京城的宴會陡然間就多了起來,饒是主持弘文館的李泰,一時間也有些吃不準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行情。

“駙馬不去魏王的‘洛神宴’麼?”

“之前問他借了一卷《揚子江·武漢注》,還沒看完,宴會不去也罷。”

作爲書蟲,王敬直對與會賦詩素來不感興趣,尚公主之後,更是樂得清閒。雖說也時常被調用弘文館做個臨時“秘書郎”,可皇帝、魏王那裡的差事,揚名的也輪不到他,辛苦的用不上他,跟家裡也沒什麼區別。

“弘文館的水經、地理多了麼?”

“十四年就降旨放寬了輿圖收藏,如今腰纏萬貫的遊客多的是,這二年江陰佬最愛出遊,也不知道怎地。”

正說着,王敬直忽地擡頭看着妻子,“公主是想去‘洛神宴’?”

南平公主點點頭,只是有些猶豫:“妾只是聽說有長安來的都知唱新詩,如今雖說長短句唱的多了,可到底還是唱詩有些意思。”

“這京城哪有甚麼佳作,公主若是想要洗眼,我修書一封去揚州就是。這天下半數的佳作,就存在那裡。”

“誰?”

“李奉誡啊。”

王敬直笑了笑,“公主大約是不知曉‘忠義社’的故事吧?這其中舊聞,想來如今知道的人也不多,只怕魏王那裡,也沒幾個曉得跟腳的。”

見丈夫說的很神秘,南平公主於是好奇地問道:“怎麼和‘忠義社’有了干係?”

“此事不太方便說出去,公主附耳過來。”

南平公主看了一眼四周的奴婢,然後湊了耳朵過去,王敬直於是小聲地嘀咕開來,只看見南平公主杏眼圓瞪,一驚一乍好一會兒,這才猛地擡頭盯着王敬直:“這……這怎可能?這天下怎會有這種事情?”

“哈哈,公主不知道吧?說出去,也未必有幾個人信,可當年曲江文會,着實震懾四方的。陛下、皇后還有太子,當年都是親歷。後來屈突詮、程處弼這些個,吃了陛下懲罰,好在都是有驚無險,算是雷聲大雨點小吧。”

回想起來,王敬直又道,“就說那‘提攜玉龍爲君死’,還有那句‘驀然回首’,嘿,說出來怕嚇着公主。”

“鄒國公也事涉其中?”

“多着呢。你當長孫伯舒沒有?還是說吳王沒有?親王公孫,大臣名門,多有牽扯,連當年長安城西的富戶子弟,都有掏了錢的。這事情,曲江文會之後,那可是諱莫如深好些年,也是遷都之前兩年,事情淡了,這才又開始提起。”

說到這裡,王敬直便道,“若是公主不信,明日隨我去母親大人那裡就是。”

“大人隱居城南,當真要去打擾麼?”

“這有甚麼,公主去了,便能見着當年我求來的二十幾首佳作,保證沒在市面上聽過。估摸着,也只有舊年長安平康坊的都知還能記得怎麼唱。”

“阿郎是如何得來的?”

“問我一哥哥求來的……公主不必刨根問底,明日去了,管保眼福。”

南平公主一愣,心中暗暗驚呼:還真是難以置信。

原本還很熱切追捧的“洛神宴”,此時再去尋思,竟是也沒什麼趣味,還沒有丈夫提到的故事令人神往。

二十年長安少年郎,當年“忠義社”中,必是別有風貌。

“洛神宴”還是開了的,魏王李泰主持宴會,各色名流豪門世家,在洛陽城只要有個窩的,都入席亮相。這是遷都之後逐漸名聲大噪的宴會,一張“洛神宴”的請柬,在如今的洛陽,就是臉面,就是身份,就是社會地位的象徵。

拿到請柬的,纔是真正的名流豪門英才人傑。

至於是不是朝廷之外在野之人的炒作,或者是不是有人想要投機魏王李泰,這些已經不重要,反正魏王辦這個宴會,不但不虧,還大有進賬。

“聽說冉仁才居然又在皇后面前趴着了?”

“每次冉氏一趴,就是金山銀海啊,這一趟,也不知道是盯上了甚麼。”

“冉氏還能盯上甚麼?不就是蜀錦發賣麼?”

“再如何發賣,還能趴兩回不成?我看啊,未必!”

“也不知道魏王知不知道根底。”

“晉王殿下當日在場,興許會告訴魏王?”

宴會上,各分區域各分團體,只是時不時地傳說冉氏在皇后面前的又一趴,這多少還是讓李泰有些訝異。

如今的京城,和當年在長安城不一樣,對金銀銅鐵的氣味,越來越敏感了。

都是歷練出來的狗鼻子啊。

“治弟,你是說冉氏想要求個安撫劍南的差事?”

“說是說劍南,但冉氏提到了小婆羅國和大秦婆羅國,想來,還不止。”

“劍南之南,可就是六詔了。”

“那等蠻夷之地,多是舊年諸葛武侯驅逐之後裔,窮山惡水,能有個甚麼好處?”

“遼東同樣窮山惡水,如今不也是地動山搖?”

兄弟二人說罷,李泰目光閃爍:“治弟,你說有沒有可能,冉氏在西南發現了甚麼?有類遼東煤鐵金銀?”

“兄長的意思是,冉氏想要瞞天過海?”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區區茶馬道,那是需要數代經營。憑冉氏的胃口,豈會爲了這細水長流,謀求天使?”

“弟時常翻閱新制地理志,其中有句話,深以爲然。”李治頓了頓,然後道,“中國廣大,然則少金銀銅鐵,而番邦反之……”

這樣的認知,歷朝歷代都是有的,尤其是金銀銅,簡直是缺的蛋疼。可是這幾年,李治和李泰也不知道是貞觀幾年開始,大約就是李思摩把豐州銀礦送給李麗質開始,陸續就在番邦找到了易開採儲量大的金銀銅鐵礦。

有鑑於此,李泰不得不懷疑,是不是冉氏在西南,找到了大金礦,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治弟所言,某深以爲然。若是能探究冉氏虛實,倘若真有巨礦富礦……”

李泰心中琢磨,自然是上稟皇帝,換個實實在在的功勞戴在頭上。

而此時在武漢,張德被長孫無忌叫過去開會,李道宗還派了親信過來一起討論,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黑掉冉氏在西南發現的銅礦。

爲什麼要黑?

因爲量大,巨好開採。

第七十幾章 他不能死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二十一章 總制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七十章 秉持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八十二章 學業霸業第三十八章 有的忙第三章 拜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五十六章 爲了煎餅果子(第一更)第四十七章 封建和建設第七十七章 貞觀第四十四章 輾轉反側張叔叔(求推薦票)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九十六章 清濁難分第八十八章 讓利第四十五章 人傑第十一章 備份第九十章 眼界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四十四章 面聖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七章 國朝福利第六十七章 唱賣第三章 閃了腰第七十章 戰慄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六十三章 點到爲止第十六章 大禮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五十四章 相當粗暴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計我第八十章 幫閒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四章 招降納叛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七十章 不同的鳥兒們第二十四章 不同凡響第二十一章 取悅之道第六十五章 一點小偏差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一章 共識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七十七章 牌桌會議第三十三章 開導第三十二章 餿主意第二十一章 總制第十二章 門路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四十五章 結果註定第七十二章 爲兄長考慮第一章 王師第六十七章 怎麼看第七十九章 暴發戶們第九十章 壯志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三十八章 功勞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九十三章 人瑞之斷第八十八章 性質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七十五章 生態鏈第十二章 門路第二十三章 都是扯虎皮第九章 赴宴第九十三章 人瑞之斷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三十二章 法不傳六耳第六十八章 封王第六十九章 進取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十九章 數學第九十九章 抵臨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九章 和藹可親的狼人第七十二章 翅膀一扇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七十六章 質變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五十三章 久違的出場(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