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變換

“只佔據形勢,我看是不行的。過去炎漢不行,現在兵鋒厲害,但將來也是不行的。我也不怕有人去洛陽告狀,說我攻訐朝政,或是誹謗軍事。倘使有小人的,說我嘴上沒有這樣說,心裡卻這樣想的,那我也認了。就當說我‘腹誹’好了,我肚子裡想的,便是這事體,靠佔據形勢靠兵甲厲害,是萬萬不行且萬萬不能的……”

揚州的李奉誡說話風格,越來越有了某種土狗的調調,要是江陰常州來的人,倒也熟悉,可若是本地人,便覺得這說話,儼然就是田間的泥腿子,委實有些俗不可耐。

但李奉誡也不是一般人,他在揚州辦報,混了一個“儒皮法骨”的諢號,可比什麼將仕郎、文林郎狠辣多了。

有些京城來的老大文人,便看他不順眼,時常在報紙上打嘴炮。這光景的揚州治所,順着運河南北,但凡有點小錢的人家,都能供養子孫去讀書識字,於是報紙便能賣得出去。

李奉誡的報紙,屬於大報,能一天賣個一千五百多份,實打實的銷量。縱然有賣不出去的,也會被人夾帶了,拿到別處去賣,當作教材文書,也能給下縣的官吏們開開眼,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何等的霸道。

和《武漢晚報》這種日銷五千的頂級大報比不上,但李奉誡的“法治與社會”,還是相當的帶感,擁躉多且不說,還都深入實務,務虛者甚少,也算是一大奇觀。

“李廣陵之意,是說南海諸事,效仿炎漢西域都護府,是大大的不妥麼?”

儘管李奉誡諢號“儒皮法骨”,可他卻自號“廣陵散人”,大約是“反差萌”,反正淮揚一帶的小迷妹們對李奉誡這個大叔那是相當的追捧。

想要投奔李奉誡做妾的清白女郎,並不在少數,堪稱貞觀十七年以來揚州奇景。

“到了那邊地頭,漢人少胡人多,且不說只置軍府,縱然羈縻置縣,春華秋實又能收幾個銅錢?錢糧還不是要中國出?既然說到炎漢西域,那便是關中自來富庶,倘使沒了關中,這西北的事業,如何能支撐?一石糧秣,到了西域,能剩個三十斤,那是老天保佑。這虧本的事業,強如漢朝,尚且力有不逮……”

言罷,李奉誡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後看着與座衆人,“交州、歡州、愛州,興許還要算上真臘、驃國、佛齊國之類,總之是南海的番邦小國。但和西域,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南海走的船,西域跑的是馬,再加上駱駝,也就是這般了。”

“形勢在我時,固然無往不利。可誰能保證恆強不衰?有道是未勝先言敗,南海的事業,未必全然就是大政。在座的諸君,我也不問來歷,總之,都願海波平。有此願望,只因中國乃諸夏之後。彼處胡人蠻夷多了,漢人少了,那隻能一時威風,至多就是域外番邦的苻堅,也不消三五十年,旋即就人走茶涼。”

衆人聽的真切,便有人問道:“李廣陵之言,便是說到了要緊處,也是說到了根本。丁口多寡,甚爲要緊。只是……”

“久居域外,移風易俗,只怕那時也不見得心向中國。”

“這便是另外要緊的地方,可是,倘若漢少胡多,又哪來這等心思?有了根本,這斷續而來的,有事業,自然也有障礙。只是多寡罷了。”

一些人微微點頭,顯然是認可李奉誡的觀點。想要不出現趙佗二世或者林胡之流,那都是後話,是行成勢力之後的事情。道路崎嶇固然是讓人厭煩,可也得先有了路,才能去談這個路是平坦還是崎嶇。

如果一開始就琢磨着這條路難走,卻不想路還有沒有,便是顛倒了根本。

“常言人離鄉賤,想來到了南海到了西域,更是如此。只是,如今中國強而番邦弱,到彼處,便不見得賤,反是處處得利,只消一顆英雄膽罷了。”

衆人聽了,更是點頭,自從大大提高了“瘴痢”環境下的存活率,南進開發的中小家族的勇氣也是隨之而水漲船高。只是步子不大,都是穩紮穩打,反而是長了見識的泥腿子,或者識字的庶民子弟,更加具備搏命的氣概,東海南海的草莽英雄頻頻出現,除了王萬歲、單道真這種活生生的偶像,更有現實的利益干係。

不過自從“以奴換奴”的消息傳出來,加上《摩訶耶那提婆奴手札》各地印刷出版,對於天竺動盪高達國頻繁失地,琢磨從中牟利的狠人,並不在少數。

“人多力量大,人多就是好事。所以不但朝廷要鼓勵生產,任何中國人家,都要鼓勵生產。不但要生的多,更要活得多。在中國是如此,在域外更是要如此。”說着,李奉誡更是舉了一個例子,“李交州爲人淡泊名利,行事卻是務實。貞觀十五年,廣州去交州,到交州,多半還是看見漢胡混雜,交州蠻在河口時常可見。不過兩年,如今廣州人再去交州,便不覺如何怪異,只以爲同爲中國腹心,不見區分。我也不說二十年五十年,五年之內,李交州治下,漢多胡少,必成定局。”

李交州?

好些人一開始沒反應過來,等互相打問之後,才知道說的是李道興。有牽扯其中行市的,並非是揚州本地人,反而是建州、泉州人士。稍作解釋,衆人這才大爲驚訝,萬萬沒想到李道興這個廢柴,居然幹了恁大事業,還很低調。

“這李道興居然這般狠?”

“以前也不狠的,貞觀十五年之前,也是安撫爲主。只是十四年造大船出來後,乘船南下的江南刀客多不勝數,便改了面目。交州治所百里之內,大小蠻洞獠寨二百六七十,盡數拔除。你當跑去儋州、崖州修大堤挖礦的……是本地人不成?”

“嘶……”

“江南刀客都是窮漢,河北刀客還能討生活,江南刀客能騎馬的少,操船的反而多,家裡寒酸,便是想要娶妻,還不如桑農。到了交州,橫豎在家中也沒甚物業,反倒是搏命搏了一塊交州地出來,屋裡塞個交州小娘,難不成江南鄉黨隔着千里萬里,還能知道不成?也就保住了一點臉面……反正,也不會迴轉江南老家就是了。”

“你是說李道興拿女子爲犒賞?這……這不怕……”

有人小心地朝上指了指。

“怕什麼?原太子左庶子也這麼幹,要死也是杜正倫先死。你當李道興是豚彘腦袋不成?”

“……”

這一刻,很微妙的,《法治與社會》改頭換面,儼然一副《人口與社會》的樣子。

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五十三章 知己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九章 赴宴第四章 喝湯第六十四章 事發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九十九章 說客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四十三章 隨便收徒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十四章 新玩法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九十六章 內海第四十七章 傳說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第六十章 令人感動第九十二章 雙贏之法第六十三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張叔叔第二十七章 例外第八十三章 工程熱潮第四十七章 良心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八十三章 推舉第八章 接風第七十八章 遠西風雲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二十章 同人不同命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十章 瞬間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三十七章 強行裝逼第四十九章 藝術生(推薦票)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八十五章 有教無類第三十九章 需求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二十九章 不需要牛頓第七十七章 荒誕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七十二章 富礦(推薦票!)第十四章 野性第九十九章 開道第二十四章 公道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八十章 有恃無恐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一章 一個聲音第六十六章 賢王不閒第七章 羞愧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九十一章 生路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三十章 深挖第九十一章 年關將至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四十八章 陰差陽錯第五十幾章 杜斷第八十二章 銳意進取之氣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三十六章 追求數量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八十八章 讓利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二十五章 藏得深第九十章 前瞻第三十五章 不簡單第十八章 取名秦懷道第七十三章 調查第二十八章 還有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十九章 春意難言(遲到的第五更)第六章 “責任感”之外第九十二章 春雨春雷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三十六章 震驚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九十二章 營救之人第七十八章 塞北義商第三十章 單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