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

欽命徵稅司衙門業務鋪開極快,畢竟早先的“厘金大使”已經有過一段實習期,熟練工多不勝數,只摘選一些精幹人員,湊起來扔到洛陽,那也是不得了的勢力。

這光景,大理寺、刑部還專門授予了欽命徵稅司一些特定條件下的執法權力。比如說,有人偷稅漏稅落跑,可以逮捕,緝拿歸案,且不經有司處置,由欽命徵稅司衙門調劑有司提刑官吏,聯合偵破。

再比如嚴重一些的,有些不法商販狡詐劣商,他們不但偷稅漏稅,還煽動民情甚至直接暴力抗稅,那麼,欽命徵稅司衙門,具備“就地正法”的權力!

改頭換面的軍器監,如今成了將作監,將作監貞觀十七年的新制精鋼戰刀,連羽林軍的軍官都還沒有做到人手一把,欽命徵稅司三百多“一線”業務員,那是人手一把。

除此之外,還配套貞觀十四年造橫刀作爲補充。手弩、腳踏弩、車弩、船弩、八年造大船、船用投石機……一應俱全。

甲冑更是一人三甲,除鋼製胸甲之外,還有魚鱗甲和皮甲各一套。皮甲乃是犀牛皮鞣製,又用鯨鬚橫豎交織作爲內襯,份量不重,卻當真是不懼刀砍劍刺火燒水泡。

又有河套大河工坊配種成功的河套馬,這種選育成功的新馬,和原先的河套馬大大不同,它既有漠北馬耐寒耐粗糧的耐受性,又具備青海馬的氣力,在長距離奔跑和短距離衝刺,都有不錯的表現。儘管各項都不是最好,但都屬於優良。

因爲新河套馬選育成功是在貞觀十六年,在民部兵部聯合報備爲“十六年黃河馬”,又稱“十六黃”。

目前包括種馬在內,存欄數量不過區區七百,而內府一口氣贖買六百多匹。基本上只留下了種馬、母馬和馬駒,爲的就是保證欽命徵稅司的業務員能夠做到一人雙馬。

爲此,欽命徵稅司衙門,還有專門的養馬局,是有正式朝廷編制的,設有局令、局丞,更有二十幾個流外官位子。

也正是因爲有正式編制,欽命徵稅司衙門從河套、河北、漠南、漠北,招募有名的馬伕、相馬師,幾無難度。

除此之外,欽命徵稅司還有自己的營造局、工作局、物流局、審計局、講習局……門類涉及工程設計、生產製造、物流運輸、審計統計、教育學習等等。

可以說是完全獨立於外朝內廷之外,有識之士一眼便能看出,長期以往,欽命徵稅司根本就是“獨立王國”,乃是大唐朝廷的又一個大山頭。

“左手羽林軍,右手徵稅司。嘿……”

很久沒有敘舊的“房謀杜斷”,難得湊在了一塊兒喝酒。杜荷和房俊帶着各自的幫閒小弟在那裡耍錢,難得他們老子也不阻攔,還看他們拍桌子吆喝。

“克明,你……不怪老夫吧。”

“又甚麼怪不怪的。”

杜如晦捻起一顆酥香蠶豆,搓去上面脆脆的外殼,露出裡面酥脆無比的豆瓣,塞到嘴裡咀嚼了一會兒,拿起瓷質酒杯,嘬了一口偏香甜的桂花酒,“你我……”

來回在房喬和自己之間比劃,“你我,也只是明哲保身罷了。再如何,我在河南幾年,攢的家底也比你多啊。”

聽到杜如晦的自嘲,房玄齡笑出了聲來,“克明倒是看得開。”

“不是看得開,是某……看不懂啊。”

拿起碟子中的一塊風乾牛肉,是犛牛肉的,盯着好一會兒,杜如晦一邊撕着肉乾,一邊道,“自貞觀十四年之後,行刺皇族的事件多不勝數,連太極宮都有執戟士欲行刺皇帝……聞所未聞,前古未有。可是,自貞觀三年之後,天下農戶造反者,越發少了。”

不管多麼太平的年月,都會有局部地區天災人禍,那麼發生“揭竿而起”,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便是楊堅在位時,中原核心地區,也是有過幾百人乃至幾千人的小叛亂。

這對天王級的大佬而言,他們縱觀歷史,就會覺得這實屬正常,屬於常識。

但是,也不知道是哪一年,或許是貞觀十二年,又或許是貞觀八年,關中及中原等核心地區的泥腿子造反,基本上可以說是銷聲匿跡。

哪怕是在貞觀十四年十五年還發生過很大的洪澇災害,然而大災之後不僅沒有大疫,也沒有大變。

整個中原出現最厲害的謀反,便是“鉅野暴動”,而主體,卻不是農戶……

房玄齡的總結,是大量運河、官道、新式道路、軌道的推廣和修建,提高了平叛速度的同時,也是能夠在特殊時期,加快賑災。

作爲宰輔,房玄齡本身就主持過河東、河北、河南諸地官倉修建,除了官倉之外,還有隸屬內府的特殊“內帑”糧倉。不但要起到平抑物價作用的“常平倉”能力,還要成爲“救災倉”。

而發達的水運、海運、陸運甚至是新式的車隊、馬幫、駝隊,都讓中原核心地區能夠在三天之內獲得最近的補給。

除此之外,房玄齡也不得不承認,如長安、洛陽,因爲京洛板軌、京洛弛道的存在,兩京的工商業極爲發達,大量的人口是充斥在非農行業中的。尤其是現在的洛陽,周邊地區的田畝,只有極少部分還是攤派到丁口上的小門小戶。

天子腳下的“永業田”,對小門小戶來說,不是大戶的吞併導致名存實亡。而是小門小戶自己,願意將“永業田”掛租出去,然後自己投身到非農行業中謀生。儘管朝廷三令五申要嚴懲私租“永業田”的行爲,但這種行爲,藉口解釋多不勝數,一句“都是朋友過來在地裡幫把手”,便是無懈可擊。

原本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打算整飭一下“土地兼併”,但這一次,天子腳下的土地,豪強勳貴巧取豪奪的少,百姓農戶自己“投獻”的多,如之奈何啊。

這也是爲什麼杜如晦感慨看不懂的地方,但是,杜如晦自己也承認,相較於農戶分散到鄉里市鎮,丁口集中在城池坊市,不管發生什麼,處理起來都是相對集中相對迅速。

福禍相依,好壞參半,但作爲宰輔,哪怕是過氣宰輔,杜如晦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居高臨下總攬全局。

他個人覺得,這是好事,儘管他還沒有摸索清楚,爲什麼會如此,但好多於壞,優大於劣,那麼此事就可爲。

不管這件事情的出發點,可能僅僅是帝王爲了滿足個人私慾,但只要結果是好的,作爲國家的治理者之一,他的職業素養不問過程,只問結果。

第八十八章 難論輸贏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第十五章 想做官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八章 變動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八十七章 求人辦事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十二章 茶會第四十九章 爭食之相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二章 賊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四十六章 手第三十九章 談感情第三十二章 暗鬥第十九章 再嘆娶妻娶賢第三十幾章 怪癖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十五章 張德取字(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雪裡寒梅第七十七章 錢太多第八十三章 推舉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三十章 約談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二十一章 後路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十六章 熬第十七章 半日閒第二章 文教盛事第七十三章 勤奮好學李思摩(票!)第五十一章 初具規模的市場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七章 前程似錦第五十九章 當年心情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五章 需求第四十六章 運數所至第十一章 大開發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八十四章 溫文爾雅第三十四章 做文章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六十九章 人和第九十九章 成長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二十一章 取悅之道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六十一章 反抗的小妞們(第三更)第七十九章 需要思考的鑽被窩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裡第九十四章 過時第二十五章 無言第四十一章 淮揚新風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三十一章 再生父母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六十七章 怎麼看第三十二章 勝第二十八章 一視同仁(第一更)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五十章 家生子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三十一章 告於皇天后土第八十章 農墾局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八十八章 性質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十章 衆犬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五十四章 相當粗暴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四十四章 福澤幾代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七十九章 老國公尋歡又作樂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五十四章 老頭樂第十四章 飛揚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五十三章 久違的出場(二更)第十九章 溫文爾雅第九十章 演技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三十五章 靈醒做事第六章 極品飛馬1第八十四章 跟我學作詩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四十六章 手第五十幾章 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