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

恐嚇張德當然只是作弄,實在是回憶當初在閨房中的羞恥姿勢,蕭姝就恨的牙癢癢。縱然正如張德所言是一個誤會,可這個誤會真的讓閨中少女難以釋懷。

酒宴無酒,蕭姝本也不太好招待張德,只是在中廳說了一會兒話,蕭姝又正式地告訴了張德自家大人的近況,又給了一封蕭鏗的書信,這才互相道別。

回到園邸,老張思忖近來的變化,心道還是自己引起的變數。按照道理,李道宗這貨絕無可能這麼早就混上頂配然後等死。

朝廷在挺過貞觀一二三年的糧食危機之後,很快就通過專賣榷場的極大獲利填補了在財政上的虧空。

從貞觀四年開始,朝廷稅賦依然沒有變化,維持在兩百萬貫上下。但是在分潤白糖出口和內銷的產出上,直接跨過了捉襟見肘的窘迫,並且伴隨大河工坊的建設,毛紡、麻紡、繅絲、精緻陶器、漆器、木製傢俱等批量生產手工業的獲利,在貞觀七年的時候,朝廷在稅賦之外的總餘額約七百萬貫。

這個七百萬貫,是“朝”加“廷”的總餘額,皇家內帑當時也計入其中的。給太上皇新修宮苑的錢,就是從這裡出。

然後貞觀八年分賬拆解,“朝”和“廷”就分家各國各的,內廷不再從外朝支出稅賦來爲自己服務,外朝也不從內廷提留各物產發賣獲利。

當然賬目還是清楚的,一套班子兩個機構,皇帝手下的陰陽人死太監,目前只有監督權,哪怕是內府令也只能乾瞪眼。

不過外朝也不敢黑皇帝的錢,至少在李世民還活着的時候,肯定是不敢黑的。

正因爲有這樣的底氣,皇帝大臣們對於大動干戈並不抗拒。甚至十二衛的軍頭們可以很霸氣地怒吼一聲:老子不問敵人是誰!老子只想問,它們在哪兒?!

皇帝比軍頭們更加霸氣,因爲他有個好老婆,兒子的東宮對外榷場盈利,全部被攥在手中。女兒的東關窯場更加不用說了,月盈利都在十五萬貫以上,冒險東來的胡商已經有兩三千人專門做這個生意。

再加上安利號的化妝品生意,刨去李芷兒、李淵、李蔻的股份,皇后一個月照樣能進賬兩萬貫左右。

而安利號早先通過先收定金的手段,純現金的話,李芷兒一個人就能拿出五十萬匹絹,實打實的足額絹。織死關中的織女都沒辦法湊出來這麼多,而這麼多絲絹,長孫皇后還具有一半的調撥權利。

大唐太宗家的夫妻店,絕對算得上史上最牛夫妻店,也難怪隨時想着把神洲大街上的同行們全部給擠死。

工科狗扇動的小翅膀,一不小心,改變了太多東西。

比如說,李董現在可能對遠房宗室不會太上心了。李道宗之流,恐怕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只能夠養老,然後混吃等死。

戰功和他們,現在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

這個可能性就是西征失敗,李董的鐵桿小弟全部戰死,那麼到時候,撐起家業還得需要本家兄弟。

可惜,因爲工科狗的緣故,這個可能性低的令人髮指。

毛紡業、製革業、糧食業、軍旗製造、運輸業……工科狗改造的東西很多,並且不僅僅是讓人只是學會了怎麼使用。

爲了從皇帝和世家手中偷取那麼一點點教育權,華潤系中接受他同步知識系統的大唐少年,總數也在今年開春之前突破了兩千人。

這兩千人的質量未必如何,還囊括了諸如農家賈氏、醫家巢氏等工學之外的人才。真正讓張德高興的不是自己嫡系的千把人,而是“忠義社”中那些新貴家族的二三子們,爲了將來不成爲家族長子嫡孫榮耀的墊腳石,他們同樣在謀出路。

以程處弼爲例,他是沒可能接程咬金的世襲頭銜,但是爲了搏出路,首先他進入了軍隊體系,這是提升自身社會地位的最快方式;其次他跟隨張德置辦物業,釣魚臺附近的碾米作坊,就是他自己的,和程咬金無關,這一點是程咬金自己對外承認的;最後程處弼收買贖買的奴婢僕役,擇聰慧年幼着在張德的講堂裡學習,這就是爲自己的後代在謀出路了。

除開這些新貴家族的二三子,還有失勢強人家族的子弟,同樣是藉着“忠義社”這個平臺來維持家族的榮耀和體面,典型就是屈突詮,他不僅僅是家中行二的問題,更是屬於失勢家族,在京中幾無後臺。

屈突詮的唯一靠山,不是他大哥,而是張德。

最後一種,是張德最看重的,那就是志同道合之輩。

目前止李奉誡一人。

此時此刻的李奉誡,因爲眼界的極大提升,已經不拘泥於一時的仕途提升,亦或是一時的家財累計,他並不知道張德的想法,但能感覺到張德和華潤系給社會帶來的改變。

這不是糧食今年大豐收的量變,而是在這個以農爲本的社會中,連農民都可以開始浪費糧食不皺眉頭……

張德自忖帶來的改變會發生碰撞,但他並不喜歡這種碰撞讓自己難受。尤其是,當他打算打造全國最大工地的時候,特麼的李道宗跑到江對岸做王爺。

簡直日了狗了。

漢陽縣乃是沔州治所,又是南北交匯之地,往來客商極多,甚至比較開放願意來漢人縣城做生意的獠人也不少。

整個縣城有和平的熱鬧,也有激烈的衝突,但正是這種熱鬧和衝突,才帶來了繁榮,帶來了機遇。

在去過朝廷的官辦造船廠和保利營造的船塢後,張德對今年新制糧船的數量有了底氣,於是寫了一封報告,快遞給了工部。

主要工作忙完之後,老張便招呼了人去漢陽縣朱雀大街臨街的一處酒樓,準備商討一下,怎麼讓漢陰鎮將李嘉欣一次性幹翻附近的幾股水盜。

只是沒想到的是,老張帶着小弟們剛剛落座,就來了一窩典型性紈絝,叫囂着要包場……有貴人要在樓上欣賞江景。

哈?

你特麼在逗我?在縣城裡面欣賞江景?

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八十三章 憋悶第五十四章 信心第四十二章 門路第三十六章 王福疇之思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八章 故人第四十九章 爭食之相第六十六章 難也不難第九章 無奈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三十九章 搞事!搞事!第七十七章 花錢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懷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四章 大驚喜第三十章 進學(求推薦票)第六十二章 開闊眼界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九十二章 營救之人第三十章 生活哲學1第三十章 深挖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九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三章 千里駒第三十二章 喜劇葬禮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八十四章 多年結果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六十六章 南行之利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謀第四章 俺脫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六十四章 事發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十二章 養豬縣令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八章 狂歡和震驚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五十三章 苟富貴第四十二章 門路第十一章 看透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六章 張郎第五十幾章 一窩能生十幾個第四十五章 活靈活現第三十三章 如狼似虎第一章 站街女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九十七章 積德種樹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二十一章 就是這麼直接第二十四章 氣死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魚第九十二章 雪裡寒梅第八章 拿下(我只是想要點票)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七十二章 辦事第十八章 投資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九十三章 要領會精神第八十五章 激動的楊都督(二更求票)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四十九章 行動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謀第六十三章 機遇第五十二章 人在江湖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四十七章 聯繫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六十一章 瞧着眼熟第四章 喝湯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七章 命令與征服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第三十二章 法不傳六耳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十九章 黑金黑裝備第五章 關係網第八十一章 友好會談第二十五章 又來?第三十章 深挖第四十三章 很合理的要求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六十章 安心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