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星漢燦爛

京城新南市“天上人間”,秋收之後,“天上人間”就比以往更加熱鬧。來這裡聚集的農官數量漸增,而且和別處的農官不同,直隸近畿的農官地位都不低,搞不好就會碰上一個“稼穡令”,是皇帝特聘的技術官僚。

這些個“稼穡令”按照徵辟的性質,在品階上,散官最少都是八品。吏部不給誰面子,也不會給皇帝面子,上了七品,穩穩的就能外放做“百里侯”,和兩京那些買醉的“選人”比起來,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老兄,你跟郟城令源公有舊?”

“是有淵源,他母舅有一支絕嗣,便從他母親這裡過繼一子,以承家業。早先並非姓源,以源氏的身份,哪有資格恁般暢通無阻升官?除了有張公支持之外,還因爲其生父乃是地方世族,頗有一些財力。”

“竟還有這等故事?”

“都是這般過來的,若非那點家當,豈能讓他這般舒服。”

說話間,問話的人給對面倒了一杯酒,又問道:“那老兄在郟城那裡,消息應該是暢通的?”

“總能耳聞一些故事,真假就不知道了。”

“小弟也就不遮遮掩掩,今日是有一事特來請教。”

“但說無妨。”

那問話的人壓低了聲音,湊了過去咬耳問道,“哥哥,聽說郟城的座談會上,來了一支人馬,是武漢甚麼銀行的?”

“銀行?是錢號吧?”

“不,是銀行。”

“銀行……”

喃喃唸叨了一聲,跟源寶有關係的那人也是眉頭微皺,“實不相瞞,我是聽說過一事,‘忠義社’牽頭,曾經搞了一個漢陽錢號。不過去年開始,這錢號就關張了,倒不是說不賺錢,只說是另有經營。若正如老弟所言有個甚麼銀行,必和此錢號有關。”

“‘忠義社’?”

“不錯。”

“若如此,當去長安打聽一番,京城中雖有‘忠義社’的物業,卻鮮見貴人行走。”

“老弟緣何打聽這個?”

“哥哥有所不知,這光景有幾個縣的縣丞、主薄前往郟城縣洽談事宜,都道是甚麼銀行的人出來談判,江漢觀察使府的人,反而是與會陪同。”

“噢?還有這等事情?”

兩人說話間,隔着一道門板,就聽有人敲門。

篤篤篤。

門打開之後,外間有個綠袍小官,頭戴鑲玉撲頭,腳踩膠底皁靴,腰間還掛着一枚上等玉佩,顯然不是普通家世。

只聽這人拱手告罪:“非是小弟無禮,適才聽聞二位議論‘星漢銀行’,這纔過來叨擾。”

“星漢銀行?”

“是叫星漢銀行麼?”

“兄弟進來說話。”

一人連忙邀着綠袍小官進來,到了門口,又跟站在外面等候的跑堂道,“小哥再叫一副碗筷過來,切兩碟牛肉,再來一壺‘桃花釀’。”

“客人少待,小的這就去安排。”

“勞煩。”

說罷,摸了一把銅錢,那跑堂小哥連忙雙手一捧,嘩啦啦的開元通寶就落在了小廝手中。

“多謝客人打賞。”

小廝很是高興,連連點頭哈腰,將銅錢揣到懷中,忙不迭地過去大堂傳達。

“星漢銀行……亦是取名漢水?”

“自是因爲漢水。”

綠袍小官說罷,也沒有打馬虎眼,直接道,“這幾日都在傳言,汝州那條修通魯陽關的新路,一應開支,都會從這個星漢銀行過賬。”

“噢?這銀行又不是官府,不怕汝州賴賬?”

“聽說參股星漢銀行的,除了‘忠義社’一應豪雄之外,還有江夏王、李交州之子、丹陽郡公之子、蔣王、琅琊公主府、長樂公主府、吳王……”

話都沒有說完,之前在那裡討論的兩人已經目瞪口呆,這“星漢銀行”固然不是官府,但賴他們的賬……感覺還不如賴官府的賬。

至少官府這裡還能燒個賬冊殺個人什麼的,最後嚴刑拷打幾個倒黴蛋,破爛事情就能對付過去。

人死債消嘛。

可瞧現在“星漢銀行”的尿性,怕不是星漢燦爛……要債要得你渾身燦爛。

要給“星漢銀行”背書,靠權貴自覺,完全沒有卵用。必須要有成文法律的貴族共識,那麼僅僅靠江漢觀察使府這個層面,那是不夠的。

當然最好的情況,肯定是朝廷背書,吏部、民部、刑部、工部、教育部、大理寺、內府等衙門一起前頭,在這個政府框架下,推動某個法律的成文成例。沒有達成共識,也就是建立一個普遍貴族巨頭都認可的遊戲規則,單獨成立一個金融機構,並沒有什麼意義。

因爲這樣的機構,可以因人一言而起,也能因人一言而廢。

參加遊戲的玩家,必須都願意遵守這個規則,遊戲才能玩得下去。

那麼,即便有玩家要開掛,其餘玩家在遭受損失的時候,也能喊GM出來清場。

只不過,朝廷固然願意給這個銀行背書,但更大的意願,是把武漢官商集團的錢,揣到自己的口袋裡。

麻桿打狼兩頭怕,政府層面無法上升到最高,自然只能退而求其次。

張德爲湖北總督,至少在行中書省這個層面上,如此大規模的地方法律法規建設,已經可以在省內自己玩起來。

省內有不願意遵守遊戲規則的,自然會有爲其背書的政府出手,暴力鎮殺,橫推三千里。

而且毫無疑問的是,這不是一個省的事情,江西、江淮、江東、湖南、湖北再加一個略有殘缺的福建,六省之地,差不多囊括了整個揚子江中下游流域。其涵蓋的人口、經濟實力,甩開其他地區單幹,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更何況,不管哪個行省,都有基礎建設、招商引資的意願、需求。那麼,除了地方政府之間聯合提供統一的平臺之外,也要有相對統一的金融工具或者金融機構。

揚子江南北那麼多的礦產資源,如果沒到一地,都需要權貴巨頭一家一家地慢慢消磨,實在是太過消費精力。

而通過“星漢銀行”,就可以統一投資,不管是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都可以同時進行。相較單獨一家一姓的風險,有了“星漢銀行”,顯而易見只要不是全家作死舉族暴斃,很長一段時間中,都能背靠大樹好乘涼。

“那這‘星漢銀行’,豈非龐然大物?”

“自是如此。”

吃酒的三人都是感慨無比,如果各州縣尋找投資,都是走“星漢銀行”,那這個錢號,還真是龐大如星漢一般。

“那……諸如郟城縣欲建瓷窯、磚窯、水泥廠等工坊,總不能就喊一聲‘錢來’,這‘星漢銀行’,就把錢掏出來吧。”

後來的綠袍小官也是有些尷尬:“這……小弟就不甚瞭解,只是聽說,郟城縣用了甚麼抵押,武漢那邊有專門審覈的官吏文員。是不是‘星漢銀行’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郟城縣縣令沒有之前那般意氣風發就是了。”

“哥哥,你和源縣令有舊,可知詳情?”

“噢?兄臺和源縣令還有這般淵源?”

“淵源談不上……”

那人擺擺手,略有所思,“說起來,十九郎孃舅家中,雖說還是快活,的確這幾日也有些收斂。莫不是真的出了變故,這武漢投資的事體,因‘星漢銀行’而出了變化?”

“卻有這般可能,若是早先談判,怕是江漢觀察使府的人。張江漢同源氏頗有一番交情,再者,如今汝州英雄雲集,也是當初郟城縣談出了大好處。不拘瓷窯、磚窯、水泥等等工坊,都是利潤頗豐。後來劉汝州又跟張江漢會面,便敲定了貫穿汝州南北弛道的投資事宜……”

綠袍小官語氣略微猶疑,有點暗示武漢人挖坑的意思。

只不過,即便武漢人的確是挖了坑,可這個坑也是相當的漂亮。對大多數的州縣官吏而言,簡直毫無抗拒力。

即便現在出現了“星漢銀行”這個特殊的變數,或許會成文成例拿出地方資產進行抵押,一旦投資出現大變化,比如說毀滅性的失敗,那仕途就算是徹底完蛋。

不過對有些州縣的官僚們而言,眼下受着老世族的制約,已經是不是仕途完蛋,而是人生完蛋,哪裡還管得了那麼許多。

只要拿到“星漢銀行”的錢,又有武漢的技術支持,再慘還能慘到哪裡去?

“事情很快就會明朗,張樑豐不日就要抵京,到時候,甚麼事體,都要見個分曉。”

“不錯……”

三人若有所思,只是畢竟互相併非是交心之人,言語上略作奉承,喝了一巡酒之後,各自找了個理由,這便散夥,急匆匆地離開了“天上人間”。

第六十七章 彩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四十二章 東南形勝第三十章 何落於人後第六十一章 領會精神第九十二章 雙贏之法第四十七章 來客吃什麼第四章 靈前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過路費第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長安城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四十二章 大明宮第八十七章 手藝好第五十七章 棉布(第二更)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腦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四十六章 娶對老婆第七章 前程似錦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九十九章 衝殺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九章 爭食之相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五十一章 量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七十七章 涼州行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四十七章 所要何物第十章 進一步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四十九章 爭食之相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十二章 春天要騎馬(一更)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第六十三章 雙壁才女第七十九章 經驗第五十三章 杜斬仙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一章 一個聲音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七十六章 狂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三十七章 小行會第一章 一隻唐朝的工科狗第八十四章 女郎不凡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八章 人地論第五十八章 雅事第九十七章 方向問題第五十三章 不罷休第十七章 馬爾薩斯第四十四章 福澤幾代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三十五章 星漢燦爛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三十六章 雛形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十四章 野性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五十二章 祖孫閒談第三十一章 誰是張小乙(求推薦票)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九十五章 觀滄海第十七章 瘋狂的選擇第六十二章 毀的徹底第五十六章 燒烤現形記第五十九章 大縣令第八十四章 江湖險惡第七十章 你大爺第三十二章 鄭大娘子的焦慮第三十四章 慫恿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十八章 拆分江南第二十四章 幸福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三十二章 重器第三十九章 萬里海角第二十章 玩火第十一章 備份第十四章 飛揚第三十六章 有活力社會團體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十三章 大哥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