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

“爰採葑矣?沬之東矣。雲誰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河西良田邊,手握鋤頭的賈家子弟教着突厥民如何唱歌如何種地。半個月蘿蔔就開始出苗,賈家的人教着懷遠城的草原遺民如何間苗,如何除草,倒是完全不嫌棄突厥人契丹人蠢的跟牲口一樣。

和大多數農民不同,賈氏要文藝的多。田邊唱的那首詩,其中所說的葑,就是蘿蔔最早的記載。

當然也不是賈家人一定要跟蘿蔔過不去,而是北魏之前,中原對白菜啊蘿蔔啊油菜啊,統稱“菘”。直到科學型德魯伊賈思勰的出現,纔在《齊民要術》中對這些雜七雜八的蔬菜進行分類。

蘿蔔古稱特別多,但賈氏獨愛“蔓菁”一詞,沒有爲什麼,就因爲好聽。

再說了,你要是跟北里唱歌的姐妹兒,說這特麼是土蘿蔔,誰特麼還跟你扯淡?你要說是“蔓菁”,那就高大上了不是?

總之,藝術生在泡妞這方面,幾千年來都具有領先優勢。

所以,作爲農科生,賈家的人是很有想法的。

“大郎,你怎地也在這裡?”

張德本來是過來改良農具的,因爲老瘋狗做生意很成功,弄來的牛讓範紹增都閉了嘴,於是乎,如何把牛兒們用上,就是個問題。

然後老張琢磨來琢磨去,索性做了一套輪式重犁,賈氏子弟頓時驚爲天人,覺得老張忒特麼有種地的天賦了。

“聽說硝土化水,能得上等底肥,我等便是過來試試。”

賈家子弟中,對種地最上心的,就是眼前這個名叫賈飛的。雖然才十三歲,可是對農事當真是一絲不苟,居然還有農業日誌,屌的沒朋友。

“補肥尚早,不必着急吧。”

張德有些好奇地問賈飛。

賈飛有些羞澀道:“只是想種些花兒。”

臥槽,這特麼是發春啊,騷年,悠着點,一定要學習老衲這種坐懷不亂的精神,在身體發育完全之前,怎麼可以隨便亂搞男女關係呢?

“此等雅緻之事,必引長安少女追捧。大郎,多多努力。”

“我會的。”

賈飛一臉的高興,種花是雅事,誰都這麼說。再說了,那些突厥小娘,多喜歡花花草草啊。比起長安的小娘,可省錢了。

正興奮着,不遠處正趕着四頭牛拖拽重犁的另外一個子弟喊道:“賈君鵬,你娘喊你回家吃飯!”

“哎,這就來!”

賈飛,字君鵬。因爲某些原因,老張從來沒叫過他的字,主要是會讓老張有點小傷感。

輪式重犁試驗田效果還不錯,翻地效率比以往手段,強了十倍都不止。又因爲大量人力要用在礦山和工坊,張德琢磨着是不是把翻鬥也搞出來,撒種子就省時省力了。

提高單位畝產的最好方式,永遠是技術手段啊。什麼土豆紅薯玉米……除了勉強活着續命,消耗大頭還是在工業生產。

對於高產作物,種芋頭茨菰都比土豆紅薯強,至少好吃不是?再說了,賈思勰早有論斷,要想渡過饑荒,有十畝地就種一畝芋頭,然後就能續命了。

然而《齊民要術》很快就成了廁紙,最多就是被皇帝們當做裝逼的法寶,可惜從來沒有放過大招。

因爲開發河套的緣故,糧食自給率雖然還不能完全滿足,但也有兩三成糧食產出是本地的。供應老瘋狗在草原做生意,完全沒問題。

就是讓老張蛋疼的是,老瘋狗最近要印刷一些小紙片,特意叮囑,一定要精美不說,還要難以仿製。

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老瘋狗印的東西。

瀚海公主府起先就是個大帳篷,反正阿史德銀楚也就住了幾年,然後去了一趟長安,見了爸爸李世民,就再也不想回草原了。

這也正常,放一千五百年後,“北漂”那就不是個詞,而是社會現象。

貞觀年的大唐也不是多麼富,但幸福是比出來的。比起草原上吃頓好的全靠長生天,長安特麼就是長生天。

要不是有“操之哥哥”在懷遠,漂釀的小公舉早騎着小母馬跑長安去了。小公舉又不是傻妞,這個哥哥優點還是很多的。比如長的英俊,雖然不如他叔叔;比如身手不凡,雖然不如他老僕;比如有錢任性,雖然不如他老闆。

銀楚又不能嫁給張公謹、坦叔和李爸爸,那當然是挑總體來說都很優質的操之哥哥嘍。

奈何操之哥哥白取了這個字,整個八月就差把褻褲都脫了,然而操之哥哥還是沒有操她。

太遺憾了。

所以銀楚內心是挺憂鬱的,所以她連瀚海公主府長什麼樣都忘了,所以李思摩叔叔跟她說要修個大房子,她也無所謂。

然後李思摩叔叔搞了個小城鎮,取名“瀚海城”,牌匾上的字,是李董提的。

瀚海城不大,但保利營造的人挖坑能力不錯,城外挖了三條壕溝,別說騎兵衝鋒了,你就是步兵衝鋒也是沒卵用。

然後城牆也是各種切面斜面,上面放着大車避震改造的硬弩。從空中俯瞰,就是個五角星,特有魔法陣的感覺。

老瘋狗就窩裡面,對一羣被操的生活不能自理的鐵勒小部落頭子們施法:“本王給了有些人機會,但是他們冥頑不靈,依然選擇反抗中國。本王是那麼好惹的嗎?欠了本王的!自己還回來!吃了本王的,給我吐出來!看見這些儀仗了嗎?誰跟着中國走,願意給天可汗陛下盡忠,誰就跟着本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

鬼知道他從哪兒弄來的鼓纛,蘇烈在瀚海城已經徹底放棄了治療。懷遠郡王一陣一陣弄點花樣出來,搞的人不要不要的。

鼓纛啊,沒皇帝御賜,那就是個屁!這是中央王朝對四夷的官方認真,比出圈豬仔屁股上燙的印記還要硬氣。

所以,蘇烈不由得懷疑,懷遠郡王是不是從皇帝陛下那裡得到了什麼密旨。但是蘇烈又不敢腹誹聖上,皇帝那麼偉大光明正確,怎麼可能做這種丟人現眼的小動作?

“英明的郡王啊,我們都願意爲天可汗陛下去死啊。我們的血液,也願意爲天可汗陛下流乾啊。爲了證明我們的忠誠,我們願意發動我們的族人,去修建一條通往漠南的道路,我們願意命名爲天可汗大道啊。”

“英明的郡王啊,我們都很想離開薛延陀的掌控,掙脫夷男的魔爪,可是英明的郡王啊,天可汗的鞭子,什麼時候才能抽到那個魔頭的身上。離開了鐵勒族人,我們又該如何活命呢?我們沒有了糧食,這個冬天又該如何度過呢?”

“英明的郡王啊,我們誠心誠意爲天可汗陛下去征戰,長生天的盡頭在哪裡,我們的馬兒就衝往哪裡。我們的勇士會不斷前進,哪怕是太陽落下的地方。可是,再勇敢的戰士,沒有了糧食,我們該怎麼繼續戰鬥呢?”

馬屁拍完了之後,老瘋狗邪邪一笑,抹着鬍鬚很是不屑:“糧食,算個甚!”

他拍了拍案桌上的一疊精美紙張,得意道:“看到這些東西了嗎?這叫宣紙!天可汗陛下御賜之物!知道上面印的是什麼嗎?想你們也不識字,一羣廢物。”

李思摩一臉倨傲:“本王是天可汗陛下的忠犬,你們跟着本王走,還怕餓死?各部把人頭報上來,這個月要多少糧食,拿着這些糧票,去蘇將軍那裡領。”

“憑此物,就能領到糧食?”

“本王不需要說第二遍。”

“是是是,多謝郡王多謝郡王,多謝蘇將軍,多謝蘇將軍……”

然後一羣鐵勒小部落首領,拿着糧票,去蘇烈的軍帳領糧食。

他們最近學到了一個詞,叫紀律。

所以,他們是拿着糧票,排隊領糧食。

第八十一章 驚人業績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八十四章 文化人第二十八章 簡在帝心第三十一章 烘爐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八十六章 鐵面方能無私第七十一章 研究偏差第六十三章 輕鬆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九十二章 雪裡寒梅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九十四章 二次問對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七章 總督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九十三章 “一視同仁”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五十章 定局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十章 物流業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七十三章 過路費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十五章 幫襯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三十三章 煩悶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二十章 同人不同命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一個誤會第六十六章 難也不難第十二章 振作家門第十章 歪腦筋第六十九章 薛書記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七十四章 明則第三十七章 子又曰第三十二章 法不傳六耳第五十章 家生子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七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六十六章 亡國之兆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十四章 壯膽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五十二章 人在江湖第七章 予其誓第四十一章 吃麪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四十一章 時代變化第八十一章 黑鍋難背第九十二章 二郎第七十三章 楊六郎的差事第十四章 都是壞種第九章 喜事第八十六章 煩心事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十三章 武氏女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六十六章 所付幾何第七十三章 戲言不戲第四十章 探底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三十六章 衛公人情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十二章 衝突第七十七章 荒誕第三十四章 仗劍第三十四章 盼國強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八十章 有恃無恐第九章 櫻桃第三十章 進學(求推薦票)第三十七章 不殺第七十八章 進京打牌第五十三章 不罷休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七十章 面面相覷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三十三章 胡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