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俱靜

“大哥,這一綱是給現錢?”

“是滿綱還是小綱?”

“滿綱,整五十匹挽馬。”

張沔攤開賬本,給張滄掃了一眼,接着道,“這一綱都是褒信縣的人,那地界馬騾甚多,離着潁州近,時常往來汝水、淮水一帶。”

“二郎這般說話,莫不是瞧着有甚端倪?”

“這一綱的把頭,興許進過山。”

他們是少年郎不假,但各種“妖魔鬼怪”當真是沒少見。武漢的大牢裡頭,形形色色的悍匪不計其數,山匪、水盜、湖盜、飛毛腿……你能想得到的各種偷雞摸狗奇形怪狀都有。

和張滄不同,張沔的記性極好,又在曹憲、李善那裡聽過課,雖然做不到和李善一樣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但卻也是“一目所至,俱下七行”。

江湖人的各種習性、風格,他心中有數的很。

再一個,他也不是全靠腦補,帶着卓氏的老兵前去探過風,兩相印證,這才確定這一綱的褒信馬隊有點小問題。

所謂“綱”,就是五十匹馬的牲口隊伍,就稱作“綱”。一綱就是五十匹馬,江南則是十條船爲一綱。關中比較實誠,一萬石糧食稱作一綱。

張滄剛纔問張沔是滿綱還是小綱,其中滿綱的意思就是十足的五十匹馬,不摻假,不少一匹。小綱就是少於五十匹,沒有實數,但記賬的時候,還是算作一綱。

而張沔跟張滄說“進過山”,就是指落草爲寇過,而且是在山嶺要道廝混。這些悍匪的特徵極爲明顯,外八字、駝背、虎口老繭極厚、腳底板幾無紋理、箭術好、短兵厲害……

單獨拿一個出來不算什麼,全都沾着點,那必定是山中老匪,經年的無本買賣大行家。

“盯着就是,無妨。”

倒不是說張滄自負,而是他們從來不是一綱一綱的上路,從淮水出發,就要在汝陽集中。看似路途不遠,但馬不比人,人的耐力極好,馬的耐力是遠遠不如人,走一段路就要休息,不然就要垮。

神駿之所以是神駿,就是因爲好馬太少,像武漢這樣大規模定向培育某種專用用途馬匹的地方,本就會少數。

漢朝不是沒有養馬場養馬監,但最終發現,好馬的培育率還不如攔路搶劫呢。這就是後來爲什麼明明漢朝馬場無數,馬匹保佑數量極爲恐怖,可還是要去搶劫各種寶馬原產地。

武漢這些年培育的重頭戲,不是什麼衝鋒用的神駿,這種數量本來也少,大多都是“黑風騮”的種。“金山追風”和“夜飛電”出好馬後代的概率也不怎麼樣。

挽乘兩用馬纔是重頭戲,數量容易上去不說,還好養活。

揚子江兩岸新興的各種馬場,大多都是武漢培育出來的兩用馬。

比如現在褒信人入夥的馬隊,用的就是武漢所出五歲馬或者七歲馬。吃苦耐勞的能力,跟川馬、滇馬一個級別,對精料消耗,又處於漠北馬這個水平,對普通家庭來說,相當的經濟實用。

只是這種馬想要跟河北馬匪一樣到處浪,那就沒戲,張滄最不懼的,就是這種次等騎士。正要是比拼耐力,他長跑起來,這些馬全都累死,他還能再跑個十幾里路。

更何況,卓氏又來了一批老兵,常年跟羌人打交道,自是有好馬跟從,卓氏也捨得這個錢,偌大產業,股份還不少,哪能鬆手。

這光景一綱有個三四個老兵騎手,兩班交替就能保證全程無憂。

“可要探探口風?尋幾個淮南的遊俠兒過來試探試探,若是想要偷偷做無本買賣的,咱們提前做了他們。”

張沔將賬本一合,如是跟張滄建議着。

“就先讓人查查看,若是手中冤魂多的,直接做了,把他們這一綱的牲口都搶了。然後分給新息本地人。”

“好。”

褒信縣遠不如新息縣和新蔡縣富裕,自來鄉野就是有捧高踩低的習性,連武漢尚且不能免俗,這豫州地界,自然也是如此。

對新息縣和新蔡縣來說,褒信縣是典型的土鱉,素來瞧不上。

而在褒信縣混江湖飯的人來說,新息縣和新蔡縣就是“提款機”,沒錢了,就找新息縣和新蔡縣的棒槌拿一點就是。

“豫南物流”人員駁雜,但總體來說,還是處在淮水之畔或者大別山區的州縣鄉黨。上溯千幾百年,一個豫州之地,曾經擁有一十三國。它們有的被楚國滅亡,有的被晉國吞併,歷經春秋戰國,是典型的南北交匯之地。

爲什麼中國的南北分界在這裡?除了老天爺不小心一根手指頭在中原大地劃了一條淮河出來,還有老祖宗們爲了爭地盤,在這地界殺了不知道多少年殺出來的。

退避三舍、朝秦暮楚、問鼎中原……不打怎麼知道地盤在哪裡,對不對?

“哥哥,俺們從壽春迴轉這苦哈哈的地界,是爲了甚?真要做上一票大的?豫州不比別處,這地界不好藏。”

“俺不知道麼?”

新息縣的臨河大通鋪一號樓,夾雜着壽州口音,又帶着點褒信土話的漢子們正圍着鐵鍋吃水煮魚。物流行有點闊氣,給賣氣力的好漢們一人一把辣椒殼子,這水煮魚吃起來就甚是發汗合口。

粗壯黝黑的手指佈滿了裂痕老繭,手中連掌紋都沒有,更不要說是指紋,常年在山裡行走,攀爬岩石磨掉幾乎所有紋理。

爲首的矮壯漢子大馬八叉地坐着,手肘擱在大腿上,指頭捏着一隻小小的酒杯,另外一隻手拿着筷子,嘴角還掛着一點點辣椒皮的紅色痕跡。

嘆了口氣,這矮壯漢子收好自己的羅圈腿,盤在一起交疊着,揚了揚下巴,問正在胡吃海喝的一個年輕小郎:“大哥,你也不小了,還在揚州讀過書,你尋思着,這買賣做得麼?”

“來都來了,不做不是虧麼?”

“不做還能賺個辛苦錢,做了就是換命錢。”

“那張大郎能有三頭六臂?殺了一個‘寶龜如來’罷了,俺們在壽州行走,死了的土匪還少了?”

小哥一臉的不服,江湖上突然就冒出來個新人,不但名震淮水,還做了豫州道上的“大龍頭”,真是讓人不快。

憑什麼啊?

而且這條過江猛龍,才幾個自己人?眼下用的不還是豫州地界的鄉黨?這要是要弄不過他,不如死了算了。

“那就做這一票,明日咱們這一綱就要去汝陽,過慎水咱們就下手,讓隊伍到不了汶港!”

矮壯漢子似是有了信心,一咬牙,猛地把酒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正要咂摸一下酒味,卻聽外頭傳來一聲慘叫,不多時,就有個趴在地上的漢子渾身是血往大通鋪裡面爬。

“大、大、大……跑……”

噗!

一刀從後背扎入,將人徹底扎的死透了之後,刀身還攪合了一下,這才抽刀在手,用一塊抹布把刀身擦了乾淨。

“過甚麼慎水,我看這晚上也不用過了,是不?褒大當家的?”

“老七——”

矮壯漢子睚眥欲裂,一聲怒吼,“驢日的!狗雜種!老子宰了……”

咻咻!

嘭嘭!

兩枚鋼釘也似的弩箭直接射爆腦袋,一枚紮在面門上,因爲箭頭擦着骨頭打了個彎兒,戳着眼球又透了出來,整個面門極爲慘烈詭異。

另外一枚則是戳在胸口,血窟窿已經開始往外滋血。

“阿大——”

給老爹下決心的少年雙目圓瞪,根本沒想到劇變來得這麼快,大通鋪內一陣鬨鬧,卻見幾個老漢出列,從門口排成一線,兩個刀盾手,兩個槍手,超前走兩步,後面槍手就開始戳。

三兩下,堵在裡面的漢子就被戳死一半,那少年想要衝過來,直接被張滄一箭射爆腦袋,箭矢沒有對穿而過,不過因爲力道太大,箭桿居然被震斷了。

幾個呼吸,整個大通鋪都安靜了下來,這時張滄纔出去笑呵呵道:“明府,幸不辱命,這幾個藏匿在此的盜匪,已經伏誅。”

一言既出,四方俱靜。

第七章 大舞臺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二十八章 歸去第一章 共識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三十一章 前程難料第四十章 自發性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三十五章 “考察”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八十八章 口嫌體正第五十章 家生子第九十八章 貝州第九章 無奈第十六章 荒誕時代第三十六章 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聽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十四章 吃“韭皇”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七十七章 貞觀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一章 氣象萬千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六十三章 雙壁才女第十二章 人物第九十章 宰第二十六章 這個破遊戲第七章 李白你居然算計我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六十章 意外之外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五十三章 迷之尷尬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六十章 風流瀟灑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一章 微妙的變化第八十章 想開點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四十七章 張德的七夕(第一更)第三章 三觀問題第二十四章 刷新認知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十四章 良人第二十九章 請客吃飯第十章 衆犬第七十章 非凡品質第三章 三觀問題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十二章 亂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八十五章 有教無類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二章 簡單答覆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二十章 由頭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二章 胡漢三的威力第七十四章 明則第七章 至漢水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七章 總督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九十八章 三震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七十五章 日天的眼神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十章 這是祥瑞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七十八章 溜鬚第七十五章 生態鏈第四章 俺脫第三十二章 認清自己第三十章 食肉動物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八十章 想開點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七章 予其誓第五十二章 那時長安少年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六十一章 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