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誓師大會

整軍出征不是說句話那麼簡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用在所有的戰爭都不爲過。

高昌,位於吐魯番東一百里左右,周圍有聲名顯赫的火焰山,當然,在大唐,火焰山還不叫火焰山。大唐對高昌作戰,經過羣臣商議,決定任命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隴右駐軍,征討高昌。

直到冬月初,也就是秦軒提議征討高昌兩月之後,李世民在長安爲侯君集踐行,也就是誓師大會,帝都長安除了鎮守京都的千牛衛之外,就再無軍隊,時任禮部尚書的侯君集,也只能率領三千大唐陌刀兵準備啓程。

長安城東,三十里處。

戰馬長嘶,三千精銳兒郎整齊劃一,擡頭挺胸布成一個方陣。一方臨時搭建的點將臺上,李世民身穿錦繡長袍,英武不凡的臉上,洋溢着心潮澎湃的熱血。眼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陌刀兵,可是李世民當初提議並全權負責籌建的,這都是李世民戎馬半生的見證。

李世民伸手撩了一下長袍下襬,向前一步,自東向西環視三千陌刀兵,深舒一口氣,伸手向前一頓,然後鼓舞地大聲說道:“衆將士聽令!”

“喝!喝!喝……”三千男子漢,齊聲高呼,手中宣示着榮譽的陌刀也一次次向前揮舞。

僅僅是幾次大喝,就讓一旁的秦軒有些激動,心中藏匿的男兒本色,也慢慢從心底最深處涌上心頭。望着三千魁梧的將士,秦軒突然感覺自己也熱血澎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也有戰場殺敵的渴望。

李世民沒有注意秦軒,也沒有注意身邊的文武大臣。在此刻,李世民心中唯一的心思,就是爲眼前大唐的將士鼓舞,打氣。雙手向上一伸,微微一頓。原本大喝的陌刀兵猝然收起陌刀,停止呼喊。

如此訓練有素的精兵,讓李世民甚爲滿意,嘴角微彎,開口道:“唐之將士聽令,高昌小國,曲文泰朝秦暮楚,背義忘恩。非逆朕意,又通西厥,擾我邊境,殺我百姓,此不仁者,朕豈容以留於世,朕欲行天,出征高昌。以安邊境,以警世忠之人。”

微微一頓,李世民接着出言問道:“衆將士。汝等說來,此等逆賊,該當如何?”

“殺!殺!殺……”又是一陣響徹天地的怒喊,只不過比之前多了一份血腥,多了一份憤怒。

李世民伸手向前一頓,側目沉聲而道:“侯君集聽令!”

一旁早已換上一身金燦燦的盔甲的侯君集。雙手抱拳,向前一頓,單膝下跪,眉宇間異常嚴肅,高聲道:“臣在!”

“朕封你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統領此次征討西昌大軍,此番征討,如若不成,提頭來見!”李世民伸手一擺,便有人捧着一個木案,案上一塊紅布迎風飄展,紅綢布之上,半塊虎符靜靜的放在上面,一旁還有一把鑲嵌着寶石的佩劍。

侯君集面色凝重,倒不是因爲對高昌作戰的膽怯,而是因爲此行的重要,不容得侯君集馬虎。

其實這裡還有一點要說明,爲什麼李世民會在誓師大會之前,就要選定主將,主要是擔心誓師大會途中,若是出現主將膽怯退縮之意,于軍心可是又十分大的影響。

侯君集並沒有上前接過木案,並不是侯君集就膽怯。只見侯君集伸手一招,便有一名親衛上前,弓着腰,將木案接過。

李世民我我點了點頭,接着又沉聲而道:“秦軒聽令!”

秦軒還有些熱血沸騰,聽到李世民之言,當即出列,單膝下跪道:“臣在!”

“朕封你爲此次征討高昌之戰的監軍,協助侯君集征討高昌!”

“臣遵旨,不破高昌,誓不還朝!”秦軒已經被如此熱血的一面給感染,竟然當場立下了口頭軍令狀!

點將臺下的三千虎狼之師,聽到秦軒高昂之言,當即附和道:“不破高昌,誓不還朝!不破高昌,誓不還朝!不破高昌,誓不還朝……”

聲音高昂,而又不乏英武之氣,傳至周圍山間,迴旋不停。

看見秦軒如此作爲,李世民心中着實對秦軒刮目相看,更是有一絲欣慰在心間涌起。微微點了點頭,便轉頭向後退去,坐在正中的龍椅之上。

侯君集畢竟征戰數次,豈能不知道此時,應該自己開口鼓舞軍心,當即向已經正襟危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施了一禮。緊接着便回頭衝三千虎狼之師,大聲而道:“衆兒郎,秦監軍之言,便是本將之意,不破高昌,誓不還朝!”

雖然侯君集是大唐吏部尚書,算是文官,但是侯君集在鼓舞軍心上,就不如秦軒了,秦軒剛纔順嘴一說的話,讓侯君集原本準備好的發言稿,不好意思拿出來了,只能重複着秦軒剛纔的話語。

氣氛被侯君集又一次點燃,三千虎狼之師也更加熱血,侯君集突然想到秦軒剛纔的話,對鼓舞軍心,效果十分明顯,便伸手示意道:“下面,請秦監軍!”

侯君集並沒有說請秦軒幹什麼,但是在場的將士,包括身後的官員,李世民,都明白侯君集的意思。秦軒自然也明白,也許是秦軒早有準備,只見秦軒向前邁了兩步,開口道:“宏林、慶瑞,將桌案擺上來!”

秦軒突然這麼一做,令毫不知情的李世民等人都不禁來了興趣,當然,他們可不認爲秦軒會做出什麼異常的舉動,懂認爲秦軒這麼做,一定有什麼目的。

身穿千牛衛鎧甲的邢宏林和李慶瑞二人,擡着一張平常飲酒的桌几,放在秦軒面前,便向秦軒施了一禮,然後回到秦軒身後,分列兩邊而立。

秦軒向前邁了一步。厲聲而道:“自徵,上銅錢!”

李世民等人看見秦軒又是擺出一張桌几。又是要上銅錢,雖然不明白,但是卻十分好奇,目光直勾勾的盯着秦軒,生怕錯過什麼好戲。

站在點將臺下的李自徵。捧着一張木案,慢慢走了上來。秦軒也沒有和李自徵說話,而是對着三軍將士開口道:“本官身爲文官,卻被陛下封爲此次征討高昌的監軍,雖然有些擔心,擔心自己做不好,拖了三軍將士的後腿!”

聽到秦軒說這話,李世民的眉頭不禁蹙起了。心中更是不住的腹誹着秦軒:“這個秦軒。三軍將士出征在即,說這些影響軍心的話,豈不是在擾亂軍心麼?”

正在李世民暗自腹誹的時候,秦軒接着話鋒一轉,大聲喝道:“但是,本官不會退縮,爲國出征,此乃吾等光榮!”

三軍將士原本還有些詫異秦軒的話。待聽到此舉,瞬間原本的不明所以,便變成一聲聲竭斯底裡的叫喊聲:“爲國爭光。吾等光榮!爲國爭光,吾等光榮!爲國爭光,吾等光榮……”

看見三軍的氣勢,被秦軒有一次碰到最高峰,李世民原本緊蹙的眉頭,徐徐舒展開來。再看向秦軒,滿眼都是欣慰,都是欣賞,都是一種認同的意思。

秦軒伸手向前一頓,接着說道:“出征高昌,本官與三軍將士一樣,都是爲勝利而戰!但是,勝敗之說,除了上天,再無人知曉!”

李世民等人又皺起眉頭,不過,李世民卻依舊相信秦軒一定還有後話,一定不會就這麼讓軍心降低。

果然,秦軒沒有讓李世民失望,看着三軍將士有些低沉,秦軒接着大聲說道:“三軍將士,稍安勿躁,本官既然說了,既然上天知道此次西征高昌勝敗,那麼本官便在三軍將士面前,行九九問天卦!”

說到此處,秦軒嘴角微微一笑,接着說道:“也許,衆將士還不知道,本官曾與得道高僧修習過道法,對於問卦之術,甚爲了解!”

三軍將士聞聽此言,無不伸長脖子看向秦軒,不管是對秦軒剛纔說的九九問天卦的好奇,還是對此次西征高昌勝敗的好奇,總之是所有人的興趣都被秦軒提起來了。

秦軒看見事情完全依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嘴角浮現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自徵,上問天銅錢!”

李自徵聞聽此言,急忙捧着木案想秦軒走去。秦軒側目看了三軍將士一眼,接着說道:“爲了讓三軍將士看的明白,本官便用最簡單的方式問天!”

說話間,秦軒伸手指着李自徵手中的木案,接着開口道:“此木案之上,有本官灌輸道法七七四十九天銅錢,銅錢總共九九八十一枚!等會,本官會將這九九八十一枚銅錢,灑向桌几,若是‘開元通寶’朝上,那麼說明上天在告訴本官與衆位將士,此次西征高昌一定會大勝!”

秦軒話音剛落,身後的文武官員,包括李世民都不禁蹙起眉頭,他們的心中可是清清楚楚的知道,此時的銅錢,只有一面是開元通寶四個字,另一面不是代表時間的字,就是一些特殊意義的符號。那麼要讓九九八十一枚銅錢,開元通寶四個字都面朝上的可能實在是太低。

點將臺下的三千陌刀兵也是這麼認爲,他們也都瞪大眼珠,盯着這個新上任的監軍。

周圍官員、將士詫異的目光,秦軒更不沒有理會,伸出右手,徐徐向李自徵捧起的木案而去。李世民雖然對秦軒很信任,可是他也知道要讓九九八十一枚銅錢,全部是開元通寶朝上的可能有多低。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秦軒從木案上抓起一把銅錢,向桌几散去。待銅錢靜止,包括李世民在內的點將臺上的人,都向桌几邁了幾步,待看到桌几上的銅錢全是開元通寶朝上,無不瞪大眼珠,心中也莫名的生出一絲欣喜。

秦軒絲毫沒有在意周圍的官員。包括李世民,而是一把有一把的將木案上的銅錢,灑向桌几,待九九八十一枚銅錢全部撒到桌几,並且靜止之後,所有人的臉色都浮現出一絲無以言表的欣喜。

秦軒深舒一口氣,大喝道:“上天已經昭示,慶瑞、宏林,擡起桌几,讓衆將士都看上一看!”突然,秦軒好像想到什麼,表情異常凝重道:“慶瑞、宏林,此九九八十一枚銅錢,切勿觸摸,否則上天不悅,卦象便會不靈!”

李慶瑞和邢宏林,抱拳而道:“是,大人!”

三軍將士,看見李慶瑞和邢宏林擡起的桌几,尤其是桌几上,全部是開元通寶朝上的畫面。冷峻的臉上,都不由得浮現出一絲絲欣喜。

待所有將士都看完之後,便響起更加嘹亮的呼喊聲:“必勝!必勝!必勝……”

秦軒見自己的雕蟲小技已然奏效,心中原本的擔心也瞬時煙消雲散。待三軍將士呼喊片刻,秦軒生出雙手向前一頓,接着說道:“三軍將士,此乃上天庇護我大唐,此乃陛下施以仁政,上天對陛下的賜福,此乃我大唐從此國力日益強大的見證!”

突然,秦軒停止說話,轉頭,對着李世民跪地拜道:“恭祝吾皇,天下之子,陛下萬歲!”

場面微微一頓,緊接着,周圍官員,包括臺下三軍將士齊齊下跪,對着李世民大聲呼道:“恭祝吾皇,天下之子,陛下萬歲!恭祝吾皇,天下之子,陛下萬歲!恭祝吾皇,天下之子,陛下萬歲……”

李世民被秦軒這麼一搞,還有些發愣,知道身邊的馮公公提醒,纔回過神來,先是欣慰的看了秦軒一眼,隨即起身,伸手向前一頓,大聲而道:“衆卿平身!”

待三軍將士和臺上官員齊齊起身,李世民接着又開口道:“此次西征高昌,上天已然昭示,勝局已定,三軍即可出征!”

“喝!喝!喝……”

待三軍將士停止呼喊,秦軒又恰逢其時的大聲呼道:“陛下,此九九八十一枚問天銅錢,臣獻於陛下,以保我大唐千秋鼎盛!”

聞聽此言,李世民心中更加激動,原本就想將秦軒的銅錢收入囊中,卻不料,秦軒自己獻於自己,嘴角微彎,開口道:“好,秦愛卿將問天銅錢收起,朕便帶回宮中珍藏!”

“”

第115章 暗中定計第189章 連環之計(四)第2章 唐朝有親第89章 被人懷疑第51章 巫山之行第44章 幡然醒悟第101章 有間密室第71章 賬簿之事第56章 被人打臉第99章 全部擒獲第159章 暗中調查第64章 長史推脫第22章 折道平陽第95章 校場點兵第162章 買處院子第71章 賬簿之事第123章 擒獲黑影第147章 回家真好第43章 只如初見第121章 秦軒失算第128章 龍脈之事第139章 歪打正着第4章 縣城命案第35章 一信驚人第110章 太宗陽謀第14章 離開廣陵第61章 崔家命案第106章 武家次女第66章 出乎意料第92章 西山青煙第81章 案件告破第140章 吃喝嫖賭第117章 明風道長第149章 小瞧古人第201章 夫妻上陣第192章 連環之計(七)第34章 瞞天過海第15章 水妖佔宅第14章 離開廣陵第135章 孟家背景第20章 自投羅網第156章 厚禮之事第52章 始料未及第2章 唐朝有親第43章 只如初見第86章 結識葉樂第86章 結識葉樂第47章 有人鬧事第95章 校場點兵第21章 絕處逢生第146章 秦軒之言第161章 古怪物件第3章 秦軒教侄第148章 貪心談心第103章 鹽事終了第7章 互生情愫第35章 一信驚人第33章 節外生枝第206章 離開大唐第138章 慶瑞認親第124章 明覺道長第199章 雙方家長第54章 攤上事了第139章 歪打正着第96章 營救葉樂第55章 三個酒鬼第2章 唐朝有親第121章 秦軒失算第74章 賀府之行第115章 暗中定計第206章 離開大唐第110章 太宗陽謀第91章 一道密旨第4章 縣城命案第1章 不知是客第75章 蔣家出招第87章 葉樂相助第138章 慶瑞認親第103章 鹽事終了第27章 誰在吃醋第66章 出乎意料第62章 跟着調查第71章 賬簿之事第101章 有間密室第93章 鹽幫老巢第13章 終於結案第121章 秦軒失算第126章 舊事重提第149章 小瞧古人第97章 營救成功第126章 舊事重提第111章 巡視成都第15章 水妖佔宅第3章 秦軒教侄第117章 明風道長第49章 古人跟風第7章 互生情愫第171章 那下璃茉(七)第78章 河堤之事第186章 連環之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