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遺產T

臨近姚劉氏的生辰,但御賜的洛陽姚府中依然一片素淨。今年是姚大都督去世的第一年,姚家帶孝不能擺宴奏樂,但姚元崇收到了十二孃的飛鴿傳書,知道了武后的旨意,姚家好歹得準備一番。

當十二孃奉旨帶着幾個宮女來到姚府頒佈賞賜時,姚劉氏穿了一件黑底紫邊的袍服,頭髮梳的光潔整齊,沒有一縷亂髮,面容沉靜的帶着兩個兒子站在前廳迎接。

因是代表武后而來,十二孃忍着不適的感覺,生生受了三人幾拜,頒了賞賜,說了恭賀的話語後,姚劉氏謝恩說道:“未亡人姚劉氏叩謝皇后娘娘千歲千千歲。”

話音剛落,十二孃急忙上前扶起姚夫人,姚元崇也從後攙扶,兩人目光一觸即閃,微微有些羞怯。

姚元景從十二孃進府的那一刻,一直盯着她看,直到這時,才雀躍的喊道:“芸姐姐,真的是你!”說着,還上去拉十二孃的手。

姚夫人連忙阻止道:“元景,不得對女史無禮!”

十二孃說道:“無妨的,我與元景多日未見,甚爲想念。”

姚夫人很疑惑,姚元崇在旁說道:“娘,高女史是我在長安的好友,元景在長安時,也多蒙她照顧,就是我對您說起過的那一位姑娘。”

姚夫人恍然大悟,兒子對他說過一些事,家中掛的一副夏簾就是這個姑娘送的,想清了這層關係,姚夫人轉瞬有些不知所措。

姚元崇自然而然的接手。對十二孃說:“既然出宮來我家做客,又是我孃的生辰。你好歹留下吃頓飯。只是尚在重孝期,什麼也沒有準備。只有粗茶淡飯,你將就入席吃一些吧。”

十二孃自不會嫌棄,含笑點頭說:“那就叨擾了。”說完從袖中掏出一個半尺長的盒子,說:“這是我給夫人的一點心意。”

劉氏更爲慌張,不知收還是不收,姚元崇在旁輕聲說道:“娘,十二孃的一點心意,你便收下吧。”

劉氏見兒子與這位女史一點也不生分,又想起他之前對自己說過有位心儀的姑娘在長安與他們多有照拂。便覺得兩人已到了私定終身的地步。她向來是以兒子爲傲的,況姚元崇從小到大,在大事上從沒有馬虎過,便相信兒子的選擇,接過了十二孃的禮物。

禮盒入手十分沉澱,劉氏又有些後悔,可不待她說什麼,三個孩子已伴着她往內廳走去。

十二孃早在聽姚元崇講起家裡的事情時,就猜測他母親是個柔弱且無注意的婦人。今日看來,果然是標準的古代好女人——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幸而姚元崇是個好樣的,不然他們日子怎麼過?

三人一路往內院走去。讓十二孃有些意外的是,姚府內廳中有客,有她認識的瑤臺坊主白老闆。其餘近十人全是她沒見過面的陌生男人。

白坊主臉上依然是常年不變的微笑,如沐春風般的說:“高女史。許久不見了。”

十二孃回禮道:“白坊主近來可好?”

經姚元崇介紹,這些客人中。有姚都督的舊部,有天南海北的商人,亦有未有名氣的讀書人,真可謂是大雜燴。

衆人聽說她是代表武后前來的女史,對她頗爲恭敬,一一見禮過後,依次入席。

席間無歌無酒,是一頓家常便飯,姚元崇在席間與這些“叔叔、伯伯”交談甚歡,氛圍頗爲熱絡。大家多是爲了照顧姚家遺孀而來,紛紛表示若姚家母子有什麼需求,他們絕無二話,但看武后在姚都督去世後,依然如此器重姚家,心中放心幾分,眼神中也多了幾分思量。

飯後衆人去客院小憩,姚元崇送母親回房後,邀十二孃去書房說話。

姚元崇的臉上帶着幾絲雀躍,眼中的彷彿灼燒着火焰。十二孃看他這般,覺得不止是因爲自己前來的緣故,知曉他必有其他要事跟自己講。

果然,姚元崇關上門,帶着一些興奮說:“十二孃,你看到了嗎,今天的這些客人都是我父親的屬下,也是他留給我的‘遺產’!今日有你代替皇后前來,他們心中有主,定會像支持父親一樣支持我了。”

十二孃聽他這話,有些迷糊,卻也猜到了大半。姚都督身爲大都統,生前怎會沒有一點自己的勢力?武后對姚家遺孀這樣照顧,也必定是想繼續利用姚家的勢力。

姚元崇說道:“我家裡的那些事,你也知道幾分,我並不瞞你。父親去世前,留有幾封手書,信中署名我爲姚家下一代家主。但兄弟欺我年幼,說我克父,又有族中叔伯爲倚仗,拒不承認父親的遺書。我不想與他們爲家事而爭,只想把父親留下的家業守住。姚家的家業不是陝州的那百間房千畝地,而是今日宴廳中坐的這些人!”

姚元崇說的有些激動,走了幾步,坐到十二孃身邊繼續說:“自父親去世,我就開始聯繫父親麾下的衆人,雖然大家都認同父親的遺書,但因我無功無名,他們不太相信我能繼續帶領他們,有些人在另謀出路,我都是知道的。可今日你代替皇后前來,你看到沒有?他們的神情都變了!”

雖然是普通的生辰賞賜,但昭示了武后對他的支持,得到了這個最大的倚仗,姚家舊屬又有何可擔心?

十二孃說道:“你即已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日後必定能夠帶領他們作出一番業績,讓他們對你臣服。”

姚元崇抿嘴笑着說:“有了他們的支持,姚家定然能夠繼續光耀門楣,我和母親迴歸陝州祖宅的那一天,也不會太遠。”他看着十二孃,眼中迸出火花,一字一句的說:“待那時,我必將風風光光的迎娶你過門!”

十二孃微微擡起下顎,忍着心中的歡喜,說:“我嫁不嫁還不一定呢,看你的表現咯!”

這句話卻讓姚元崇急了,忙說:“十二孃,誓言猶然在耳,你必定是要嫁給我的!”

看他焦急的樣,十二孃知道自己“輕浮”了,在姚元崇心中,感情之事不是能當作兒戲來說的。

“知道了,還有好幾年的事,你現在掛在嘴邊說什麼!”

姚元崇看十二孃不好意思了,吃吃的笑了幾聲,也覺得自己太焦急孟浪了。

十二孃雖是信任他,但在今天知道了很多內幕之後,有些顧慮的問道:“姚家……一直以來在爲皇后做什麼事?”

姚元崇沉思了幾分,認真的說:“明的暗的,好的壞的都有,我現在涉世尚淺,皇后用我次數也不多,一時半會兒我也不能妄言。不過父親對我說過,皇后此人胸懷大志,不同於尋常之人,她身在後位,於唐有利也有弊。若有良臣輔佐,她可造唐之盛世,若有奸佞當道,則必亂我唐江山。父親直到死時,任在叮囑我這一點,要我辨明時勢,將來做個賢臣。”

他既然已有這個信念,十二孃就不用多說什麼,只鼓勵並確定的說道:“你一定可以的!”

姚元崇聽她這般說,更多了幾分自信,看到她的微笑,便覺得整個世界都在眼前,有說不出的篤定和安心。

按照皇上和皇后往年的習慣,秋至之後就要回長安,但今年因皇上的病情好轉,他認爲與白馬寺的福佑和洛陽的風水有關,所以決定就在洛陽過年。

此消息一經傳回長安,許多事情就發生了變化。王孫公侯、朝廷重臣過年要進宮朝拜,皇上既然在洛陽過年,那麼他們也得準備在洛陽小住,紛紛收拾起自家在洛陽的別業,以待年關。

而留守長安的太子李弘也寫了奏摺來,請示過年的安排。

在衆人以爲太子也將到洛陽宮過年時,武后向李治請示,說她最近身體疲憊,想把所有政事都交給太子打理。

高宗驚訝不已,他見武后處理政事如魚得水,朝臣中的反對聲越來越大,他本就在爲此事擔憂,豈料武后主動放棄一切,他欣喜都來不及,又怎會拒絕?

一封聖旨傳回長安,太子李弘從形式到實質開始監國,而李治和武后則在洛陽修養,時常開宴擺酒,忽然之間過的異常輕鬆。

可十二孃作爲武后的貼身女官,她知道每晚武后臨睡前,都會翻閱宮外傳來的信息,長安發生的每一件事,都逃不過她的掌控,而爲她蒐集信息的人,絕大部分來自於姚家的人脈。

不論是武后要給姚家下令,還是姚元崇要呈遞消息上來,都是十二孃作爲中間人轉達。這一來二去,宮中的人見十二孃成了武后最信任的人,對她越發客氣,平時的言語中也帶着討好,或是些許好奇的打探。

因宮人待她的異狀,讓十二孃越來越不願意跟他們多說話,每次只是淡淡的笑着,卻不言不語,只有在七娘或者馨娘面前,她纔會多言幾句。

悄然到了冬季,洛陽下了大雪。因李治不能見風,帝后招了沛王和英王到宮中作陪,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聚着,不談國事,十分之難得。

沛王、英王向帝后二人說着洛陽城中的事,房玉馨在旁親自伺候茶水,十二孃跟在旁邊幫忙。兩人走到茶房去添熱水時,房玉馨輕聲說道:“師傅和嘉娘都來洛陽了,你知道嗎?”

十二孃之前沒想到她們,聽馨娘這麼一說,曹神醫要伴駕留在洛陽,那曹家人自然是要來洛陽過年了。

“哦?幾時來的,你見過嘉娘了?”十二孃問道。

.(。)

第4節 羊皮書第16節 晚宴第10節 赴宴第7節 姐妹第81節 選擇第160章 水深火熱T第169章 用心T第72節 見機第57節 送書第99節 賣花第7節 姐妹第71節 重九第65節 私會第145章 郊遊T第14節 誤會第7節 姐妹第2節 高家孤女第20節 請帖第98節 賣花第134章 信任T第48節 波羅球第41節 拜師第21節 請帖第13節 誤會第57節 送書第60節 瑤臺第66節 私會第61節 瑤臺第60節 瑤臺第30節 閨秀第158章 約見T第139章 進宮第一百二五章 思春第17節 晚宴第71節 重九第31節 少年第40節 拜師第34節 少年第76節 行事第一百二四章 消息第71節 重九第38節 生辰第160章 水深火熱T第4節 羊皮書第61節 瑤臺第60節 瑤臺第75節 行事第一百一九章 喜事第87節 曲江池第71節 重九第107章 新生第103章 冊封第58節 送書第104章 驚鴻第92節 婚事第174章 希望第19節 請帖上架感言第10節 赴宴第141章 翩若驚鴻T第83節 拜年第139章 進宮第51節 灼華第一百二四章 消息第96節 婚事第4節 羊皮書六十八節 重九1/4第81節 選擇第105章 新同窗第27節 劉府第81節 選擇第147章 拒絕T第25節 劉府第171章 遺產T第39節 生辰第94節 婚事第72節 見機第78節 選擇第27節 劉府第74節 見機第20節 請帖第53節 灼華第23節 小懲第138章 暫歸第27節 劉府第104章 驚鴻第27節 劉府第16節 晚宴第3節 高家孤女第29節 閨秀第71節 重九第133章 表白T關於稱呼方式的一點說明第一百一五章 橫禍2第一百二八章 信鴿第41節 拜師第12節 赴宴第9節 姐妹第一百一二章 人命六十八節 重九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