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彎弓射賢王(下

要說起來,身爲東川都押牙陳儒最初還是堅決貫徹了來自宋浩的部署,不但成功襲擊了好幾個射洪城下游的市鎮、渡口和碼頭,將其焚掠一空還就地取材的在江面上水流折緩處,用沉船和下木樁構築了多處的淺灘障礙之所。

期間被從附近村邑之中驅趕而來的男女老幼,浸泡在冰冷猶有殘餘冰雪的將水中,亦是前赴後繼的凍死、病死、淹死或是被重走了不知凡幾。然而他這一番苦心的佈置和有限的想象力,卻沒有能夠擋住隨着即將開春上漲的訊流,而沿江而上的太平軍船隊。

雖然他已經變相清理和驅逐了沿江可以提供拉縴的人力和畜力,卻是沒想到太平賊有可以依靠水輪自走的車船,更沒想到那些粗粗布置的水面和水下障礙物,根本沒有能夠對這些車船造成什麼妨礙,就已經被用幾根船頭延伸的杆子給提前探知出來。

然後,許多輕快小船靠上去作業若干,一聲轟鳴和噴濺老高的浪花、無數死魚翻滾之後,隨着水流飄去的大片殘渣,江上就重新變成了一片寬闊坦途;而他籍此在江邊所設置的埋伏也就成爲了一場笑話。車船上的幾門炮子齊齊轟打過來,被按在地上的馬匹現行受了驚,然後人也掩藏不住了。

而碼頭和渡口被搗毀了也沒有什麼用處,這些車船很快就能用放下的小舟和拖運駁船上的物料,很快在岸邊構建出一個建議的登岸地點來。而陳儒麾下都是東川比較稀罕的騎兵,卻是沒法越過江面去衝擊對方的,在籍此三番吃了虧之後也只能轉入內陸活動了。

於是他們退而求其次的開始用刀劍弓槍,來清算那些地方上“附賊”“從賊”的頑夫愚民。一時間真正的賊黨沒找到多少,倒是將那些自認爲世代服從官府的良善之民,而與外來太平賊沒有多少瓜葛,也不會又有什麼事情,而不願背井離鄉暫避一時的人們,給順手殺了個人頭滾滾。

然而,當蟄伏於射洪城內的賊軍得到後續補充而開始主動出擊之後,他們依靠燒殺擄掠建銀所維繫的好日子也到了頭了。在一次接着一次被埋伏和截擊,又仗着馬力和熟悉地形,勉強掙逃而出的損兵折將之下,讓陳儒嗅到了某種危機和大難臨頭的意味。

所以,他最後在來自後方的源源不斷輸送而來的賊軍,形成最終包圍之前拋棄了利於平地奔馳的坐騎,還有那些發動和聚附起來的土團鄉兵們,帶着最後的八百十人鑽進了射洪城以東的山林之中,纔算是擺脫了初來乍到尚且不熟悉地形的賊軍騎兵追擊。

只是,當陳儒等人沿着山中的獵道走出來,並且得以步行回到州城郪縣的時候,身邊能夠繼續跟隨的也就剩下最後二十多號人了。相比當初千騎縱橫往來的意氣風發,可謂是悽慘和落魄到了極點。

但是,由他帶來的關於與那些賊軍接戰和遭遇當中,所獲的關於地方上訊息,還是讓宋浩不得不重視起來,而暫且放過了追究其責的打算。因爲,那些賊軍在射洪等地方上,已經不是簡單抄掠大戶和富室,或是鼓動和招募那些貧戶、窮家,爲之驅從和協力。

而是在抄沒了那些鄉土豪姓大戶和胥吏、官紳之後,又分派人手開始正兒八經的就近丈量土地和清查戶口,並且讓那些窮棒子當中自行推選村頭、里正之人,又從中委任了許多臨時協辦的吏員;根本就是一副摒棄了舊有鄉班士紳制度,而另起爐竈的長遠治理打算。

如果真讓賊軍這些明顯想要反客爲主的圖謀和手段得逞了,就此掌握了地方的錢糧和丁役而站穩腳跟下來;那就意味着大唐官府治下的天翻地覆,和敵我實力對比的進一步彼消此漲;就算日後那些逃到州城裡的官紳、胥吏們還有機會重回鄉土的話,也未必能夠繼續討得好了去。

想到這裡,宋浩卻是愈發的痛心和棘手起來,只恨自己當初在尚且佔有優勢和上風之際,出於保全實力計而未能派出更多的敵後騷擾和牽制的人馬,讓這些賊軍輕易的摧殘和掌握了地方的局面。

隨即,他又對着身邊的朱敬枚決然到:

“還請監院讓人告訴行在那頭,東川軍此番自顧無暇是去不了!非但如此,我還要更多的援軍和輸送;不然賊勢一旦突破我東川地界,難道僅有一道鹿頭關之隔的西川境內,就能獨善其身討得好去麼?”

而作爲渝州別遣軍的正將鍾翼,也在隔着一道江水的南岸土丘上,隱隱與之遙想對望,而用一副風磨銅的千里鏡,仔細打量着郪縣(今四川省三臺縣)城上下的佈置和格局。

這是一座位於江流折轉處的臺地上,少有厚實夯土又包裹着大量碎石貼牆的較大城池;光是南面視野當中城牆部分就有約三四里寬;除了西北、西南向折轉而過的涪江干流之外,又有從城南牆下繞過的支流郪江,郪縣也因此得名。

也因爲自古涪江水運極便,以相對於陸路便捷、通達的交通方式,而商貿往來如織。船隻逆流而上可行至綿陽、江油的西川腹地,順流而下至射洪、遂寧、合川、渝州等峽江水道。這裡又是凱江入涪江的匯合口,船隻向西逆上而行達中江。

故三臺自開埠以來就是蜀中貨物的集散中心和重要中轉地。號稱“左帶涪水,右挾中江,居水陸之要衝,爲劍南都會“。也因此聚附了大量的土客人口和財力列爲上州,自乾元以後又充當劍南東川節度使治所。

最盛時梓州有戶六萬一千八百二十四,口二十四萬六千六百五十二。其中最精華的三成都匯聚於州城郪縣之內;故而郪縣也是一度比肩成都的,蜀地第二繁華望要大邑所在。

而郪縣東、南兩面都是臨水面江的天然險要。只有丘陵遍佈的北面和西面的陸地,纔有可以作爲施展開兵力和進行圍城作業的傳統意義上的開闊地形。然而這裡卻是分佈大片水稻田,雖然已經被清野堅壁過,但是田裡的積水和淤泥也是不小的妨礙。

而作爲唯一一條南北向穿過城東狹窄臨江地帶的官道和陸上商路,幾乎就是毫無遮掩的暴露在來自城牆,居高臨下投石射箭之類打擊的威脅之下,而隨時隨地就可以將其輕易的截斷。就連江邊原本看起來品位繁密的城下坊和碼頭也被焚燬,而不給太平軍水營從容登岸的靠近機會。

郪縣的城牆也不像是渝州別遣軍之前攻打過的那些城池一般;因爲地處相對太平的內陸腹地,除了少許土蠻和私販子之外,就再沒有什麼想要的威脅;因此難免年久失修或是防務弛廢的狀況,只有一些捕盜兵和稅吏在維持着局面。

而根據鍾翼所觀察到的,這種土石鑲嵌膠合緊密的城牆結構,也不是輕鬆地幾輪炮轟就能咱出個足夠大的開口來的;更何況城牆上似乎在今年還被修繕過,城門內疑似加築了內圍的小甕城,隱約還有石砲和車弩的影子,而尤顯得城頭上的物料準備從足。

不過,就算是這些迫在眉睫的困難和險阻,也不能動搖多少他就此克敵制勝、興兵破局、長驅入蜀;以爲關內戰局的牽制和騷擾的決心和意志。畢竟,如今天下的局勢走向已然很是分明瞭,剩下來就是他們這些將帥如何以較少的代價和漂亮的戰術運用,給那位大都督江上一份滿意度額大元。

而從當初那個福建觀察使路的侯官鎮配下的一名雙槍小校,到如今已經時獨領一路的偏師統將。鍾翼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也得到了足夠的閱歷和見識,更是數度籍着離職和轉任短暫的進修過,而在眼界和格局、城府上,慢慢的越發成熟和穩健的長進起來了。

因此在不經意的太平軍徵拓天下的進程之間,他就已然和那位舊朝進士及第、蘇州從事、毗陵副使出身的督學總監皮日休,在舊日降官中的地位一樣;隱隱代表着源自舊日官軍的降人羣體,在太平軍這個新體系當中的最高上限和某種風向標所在。

“就地立營修復渡口,向水軍方面申請更多的戰術支援,搶佔東面對岸河灘上的市鎮以爲策應。再以搭建新的浮橋爲突破口和水面依託,向城北的東岸延伸。。。”

隨後,鍾翼就已然有所決意的下令道:

“正將,看來我們要在這裡打上一場頗費時日的苦戰了。”

在旁的故舊兼部下,不由開聲問道:

“不,我們無需再次死磕硬碰這般嚴陣以待的大城堅壘,只要集齊足夠的舟船載具,直接從江上迂迴繞過去就好了。。至少在水面上,那些守軍還奈何不得的。。”

鍾翼卻是毫不猶豫的搖頭道:

“若是城內之敵無動於衷,我們就自取上游綿州的綿陽、江油等地,伺機襲奪取西川的門戶鹿頭關;若是城內之敵按奈不住出來攔截和迎戰,那就正在我軍回身決戰的水路合擊之下”

“既然涪江水道已經恢復了全城通航,我軍也水陸並進到了這郪縣城下,那也意味着對陣戰略主動權已經在我軍的手中了。敵軍最大的錯失,就是顯然低估了我軍在峽江水道的通航能力和負載上限。。。”

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二百章 雨覆5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漸變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各般心思三第908章 虎竹救邊急(續第754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續二第958章 旌旗颯凋傷。第1021章 分兵救朔方(續二第六百零二章 浙東飛雨過江來(中第810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定第十九章,活着不容易啊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866章 駑馬徘徊鳴(中)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續二第二百零九章 交州4第704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續二第1028章 虜陣精且強(中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734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八十四章 心事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碰撞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定3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九十九章 信生(沒興趣者跳過好了第四百零三章 候烽河外暗(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當歸2第793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給大家提前拜年了。第二百八十章 過嶺(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817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第四百七十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意想(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輕伏(上第970章 征衣卷天霜(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惟德被生民(續)第897章 羽書速驚電(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第766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中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戰尤翻飛(下第930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一百零二章 城欲催(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六)前章序號錯了,這裡倒回來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711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中)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777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書中竟何如(中)這章算昨天的第663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亂變2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五百一十六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下第972章 揮刃斬樓蘭第三百五十五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中第865章 駑馬徘徊鳴(4000字,真不容易)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894章 胡星曜精芒(續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798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第四百零十一章 猶記登壇日(下)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757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續第674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中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一百零八章 白日第三百零四章 前路各用心(上第839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二)第950章 開營紫塞傍(下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招遠第682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活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921章 按劍心飛揚(續)第二十五章 變化(中)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而功施社稷(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