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列卒赤山下(續)

“混賬東西,聖上龍體有恙正當靜養,怎可輕易滋擾!”

李文革破口大罵的同時卻是心中一沉,哪怕身後有着諸多刀槍弓弩以對的內禁衛士和仗前班,也不能給他帶來多少依仗和安全感。因爲,如今跟隨前來逼宮的宦臣,卻是比他想象的還要更多一些。

除了代表着老宦世家羣體把持的樞密院,和外鎮監軍院一系的宋道弼、景務修、劉季述等人之外,還有源自新宦中人的樞密籤事王彥範、薛齊偓等內要宦官,俱在壽王身後站在了一起。但是他還是硬着頭皮繼續嚴詞歷斥道:

“聖上一貫恩重如山,爾輩就是如此鼓譟大內以爲回報的麼。。還不速速退下各自歸位,莫要繼續自誤自害,爲別有用心之人所逞了。。”

李文革一番如此義正言辭的強硬態度之下,就算是在那些羣宦之中也不免積威所致,而有所面面相覦的動搖和猶疑了起來。然而,一直沒有說話和表態的壽王卻是失聲呦哭了起來:

“都是孤的錯失!多日未見皇兄,心慮病患憂急,卻始終不得探視和侍奉當面!纔有今日之事,若是因此擾動了聖上的清淨,孤真是萬死莫辭了啊!!”

壽王突然情之所動、有感而發這一番哭庭,卻是讓那些有所動搖和混亂的羣宦和外臣,再度變得堅定和決然起來。而紛紛連聲勸慰道:

“大王與聖上不過是手足之情,心念骨肉至親,何過之有。”

“。。只是如今爲小人妨礙,才隔絕內外以爲專權。”

“。我輩誓當戳力於駕前分說當明,勿使不爲鄙薄小人所逞纔是啊!!1”

“大王真是好。。個。。。手足之情啊!!!”

李文革聞言卻是幾乎要肺腑氣炸了一般的,身爲田陳之亂當中負責善後的當事人之一,他怎麼會不知道聖上是怎麼看待和處置那幾位血親手足的?,可是此時此刻面對壽王的凜然之言,卻又說不出更多話來駁斥和威嚇,而只能低聲緩氣道:

“難道大王就不能好好的遞奏於內,而興師動衆如斯,又是抱了什麼心思。。”

然而李文革倉促之間這麼一退讓和示弱,卻已然正中對面的下懷,而當即有人迫不及待高聲叫囂起來:

“怎敢勞駕恁大貂當啊!就連天家至親想要問安於上,都要先賄進於您啊!!”

“若是大王僅以孤身犯險,怕不是被大貂當給陰害了不成?”

“內外早已經久苦大貂當爾,如今正當其時撥亂反正了。。”

“李文革,還不快免冠脫袍跪地待罪!殿前子弟爲其所矇蔽,難道想要死無餘類呼?”

隨着這些攪亂渾水的話語既出,頓時當場就陷入了對於李文革七嘴八舌指責和質地的聲囂當中,而徹底壓過了他聲嘶力竭的呵斥和辯說聲。然而更讓他驚駭的是,身後少許內宦當中其中最爲年長的中散大夫、內府局丞吳承泌也走了出來,卻是帶了一小半人徐徐然退到了一邊去了。

“你。。爲何。。。也。。”

李文革不由又驚又怒質問道:要知道這位吳承泌也算是羣宦之中素有賢名和潔身自好之輩,更是在當初田陳之亂當中出手阻擋過派來刺客的李文革恩人。

“天子要勵精圖治,而收復兩京自然是天大的好事。然而又整頓內外,嚴厲限制內外臣結交往來,罷廢宣索諸事而屢屢改任觀軍使,卻是要置我輩於何地?”

然而側對着李文革的吳承泌,卻是用稍遠一點就聽不清的低聲嘆息道。

“我輩以殘缺之身不惜一路追隨、投奔行在而來,難道就是爲了重蹈仇氏、吳氏的覆轍?蠶室兄,還因循舊例待人退開吧!至少不用在宮闈見血了。。”

下一刻,他的話就再也沒法說下去了,因爲一柄短刀插在了他的心眼上了而頹然仆倒。而親手殺死了自己恩人的李文革,狹長的眼眸一下子收縮了起來,而乾瘦的身軀卻變得挺拔了不少:

“既然爾輩一心要驚犯聖駕,那也莫怪我不念舊情了。。殿前子弟!拱衛君父而捨身報效,就在眼前了。。。。”

“這就對了,帝位繼立,又怎麼可能不殺人流血呢?諸位還在妄想什麼!等那姓李的逃出去再生變亂麼?”

而在臺階之下,冷眼旁觀的早已經不耐煩的左護軍使周寶,有些憤慨和齒冷對着左右振臂道:說實話,他實在有些看不上這些僅憑鬧劇一般的口舌之利,就指望能完成一場宮變的內臣;相比一言不合就興兵以對,大開殺戒剪除異己的田令孜和他那位弟弟陳敬瑄,實在是相去甚遠、判若雲泥了。

然後在場諸爲重臣、內宦才如夢初醒的紛紛叫囂和擾動起來,而各自呼喚着人馬向着永安宮所在的高臺之上,亂哄哄的攻殺過去。而周寶則是乘勢帶人來到了,滿臉悲痛與無奈的壽王身旁,將其左右圍攏個水泄不通的團團保護了起來。

自然了,對他而言參與這場宮變之謀的動機也很簡單。周寶來自就是天下相對繁華富庶的鎮海(浙西)節衙之地,習慣了天下財賦重地笙歌達旦的聲色享受;哪怕到了劍川之地依舊不改多少。然而,他在護軍使任上的進項雖然不少,但是各種迎送結交遊宴作樂的花銷更多。

此外,還要時不時的繼續籠絡和恩結手下追隨而來的後樓都子弟。所以,哪怕他當初從從丹徒乘船出逃時,所帶出來的那兩船細軟財貨在路上各種打點已然花了一半;然後到了蜀地又繼續坐吃山空數年下來,眼見得就要難以爲繼了。

所以在欲塹難填之下,他已然顧不上朝廷和行在的將來會如何了;反正相比正當花甲而尚有壯力的另一位護軍使劉巨容,他已經是耄耋之年而沒剩下多少歲月可活了。卻還有什麼比親自參與帝位的擁立繼替,更能夠謀取榮華富貴的機會呢?

是以,當楊復光的養子兼派駐蜀都的代表,行在監門大使楊守亮,帶着掌握禁內機要的尚藥局馬垂綸找上門來之後,就與他一拍即合定下來了這個擁立大計。然後,爲了穩妥起見,周寶又親自引見了當值政事堂的學士領班,與自己一貫親厚的兵部侍郎、知制誥的鄭紹業;當面曉以利害而籠絡爲同謀。

如今在鄭紹業的配合之下,他們裡應外合幽禁了宿留宮中的宰相鄭昌圖、張浚,僕射杜讓能、裴澈、韋昭度;自此掌握了中書門下的發榜和堂帖、制誥和封駁大權。又騙來毫無防備的劉巨容,將其封困在了玄英樓內,而解除了他親率的飛棹衛士武裝;就此全權掌握了行在禁內九營剩下未滿編的四營。

而行在監門大使楊守亮麾下,更是節制了以少許散關行營士卒爲主幹,招募成都府境內流亡青壯所重建的成都團結兵十營。雖然城外尚有若干營正在操訓和編練當中的神策新軍,但是隻要諸門一關,羣龍無首的此輩也就無可奈何了。

原本成都府境內,尚有西川節度使高仁厚的節衙護軍和牙兵;和重新收攏自雅、丹各州境內的羌騎義從。但如今都已然相繼徵調北上入關,或是臨時抽調去支援東川了。剩下的那點人也只夠看護節衙本身而已;可謂是最爲空虛之際。因此,就算這位正引兵在外督導糧道的高僕射,素來以智勇權謀著稱也無濟於事了。

此外,在成都府周邊又有楊復恭的諸養子坐鎮;比如天威營使楊守立,西山軍塞使楊守信,龍劍軍使(守捉使)楊守貞,武定軍使(閬利防禦使)楊守忠,綿州刺史楊守厚,只要楊復恭一封手書皆可在外爲呼應。他不覺得此事還有什麼可以被動搖和反覆的機會了。

因此,在全城幾乎波瀾不驚的情況下;最終能夠在天子寢宮當前阻擋住他們去路的,也就剩下了內侍少監李文革所監領的仗前諸班,和少許正當值的宿衛子弟而已。半響之後,在臺階上留下幾十具屍體爲代價,宮變者們也成功的將負隅頑抗的李文革和殘餘宿衛子弟,給逼進了永安宮的正殿之內。

在否定了放火焚燒宮室的一番暗示之後,周寶以麾下後樓都子弟爲先頭,披甲持盾以大斧重刀再度破開門扉,就此潮水一般的攻入永安正殿內。然而接下來抄拿殿內的的結果卻讓所有人面色難看了起來。因爲,就在一片凌亂的內室當中,並沒有本該養病在牀的天子存在,甚至連李文革等人都不見了蹤影。

眼見得一片氣急敗壞和惶然、失落、頹喪之時,白髮蒼蒼周寶卻是在一片異樣目光當中,突然大踏步走上了御塌而深受摸了摸被輦,感覺到猶有餘溫的樣子而突然大喊了起來:

“來人,就近挖地三尺的搜檢各處,看看是否有所密道所在。。。”

餘下人等這才恍然大悟過來,而奮力揮動起刀斧來將四下陳設物件,給亂砍亂劈成一地齏粉和碎塊,又用刀尖將地面光可鑑人的鋪木,給擁立鑿擊開一個個缺口來;半響之後,他們就在被掀翻的御塌之下,找到了一個隱秘蓋板的入口處。顯然是之前田陳之亂的教訓,而讓這位大唐天子在自己寢宮下,秘密佈置了一條可以出亡的密道。

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三百二章 後事尚維艱(中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亂投第三百九十章 伏幟草中低(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碰撞第643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七十一章 尾響第914章 戎車森已行(續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潮動6(前面發錯了沒法改,這纔是189章)第四百六十章 鳴鼓興士卒(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千里卷戎旌(中第929章 推轂出猛將(續第773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第676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858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禪林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第五百六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940章 殺氣凌穹蒼(下第五百零六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下)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五百零十四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下第五百零五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中)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九十章第五百零五章 將軍仗節鎮巴邱(中)第673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第四百六十三章 迥戍危烽火(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969章 征衣卷天霜(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中第709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續二)第799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二)第四十七章 後續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城池未覺喧(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平3第965章 畫角悲海月(續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三百零四章 前路各用心(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迥戍危烽火第一百九十六章 雨覆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五百三十一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第四百五十二章 他鄉各異縣(續二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八)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906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續)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1048章 魚貫度飛樑(中第883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第三百零六章 前路各用心(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下)第六十三章 城下第1019章 分兵救朔方(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688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中)4500字大章,表揚我吧第912章 戎車森已行(下第1047章 魚貫度飛樑第四百五十四章 誰肯相爲言(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興起二第947章 列卒赤山下(續二)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979章 彎弓射賢王(下第722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下)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849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續二)第1014章 徵師屯廣武(下第860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第779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二第751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中第975章 揮刃斬樓蘭(續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五百零二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般心思第820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