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五

要知道,太平八軍加上六大戍防區雖然共計十多萬人。但是分攤在山南、荊南、湖南、兩嶺、安南和江西、江東的部分區域之後,還是有些單薄了。

像是戍防區的武裝力量本身是以屯墾和守備爲主,並沒有沒有越界主動進攻的持久能力;不滿編的第七、第八軍需要輪流駐守安南和嶺東腹地,作爲應變的機動部隊。

第五軍是水軍,力量分散在長江到湘水、漢水諸條流域上;第三軍大部主要駐防在潭州以鎮壓和維持湖南各州的局面;第六軍在江西洪州和江東宣歙之間清理當地的反亂殘餘,同時防備來自兩浙、福建地區的侵擾。

因此,如今偌大的山南東道到荊南道之間的十五州地界,靠的就是都督府下的第一、第二、第四在內的兩個半軍序來鎮壓和控制。

其中第一軍用來保衛和坐鎮荊湖之間的重點區域,主要是襄州和荊州爲代表的沿江水力工場、礦山的產業帶,同時確保商洛道的暢通往來。

以騎兵爲主的第二軍大半數佈置在江陵、襄陽之間,是作爲總預備隊來待機的;而第四軍則是負責鎮壓長江以南沿岸,監視江北淮南地區的任務,其中小部分則支援峽江道作戰。

可以說除了正在穩步擴建中的水軍之外,大都督府眼下還真沒有多少餘力,來追加投入到這兩條線上,就連金州境內的平定作戰,也是挪用了商州武關方面的駐防力量才達成的。

而且光是爲了有效控制峽江道五州之地,並且確保相應的地方肅清和丈田編戶的改造工作,就已經佔用了第三軍和第四軍的部分兵力。

而洋州所在安康盆地一旦被打下來,同樣也需要最少半個軍的維持和鎮壓,才能對抗和抵制來自比鄰漢中平原山西鎮的軍事壓力。這將進一步抽乾和調空太平軍都督已經爲數不多的預備軍力。

要知道,之前被動員起來的纔剛剛歸遣和解散安置下去沒有多久,如果再度調集起來擴充軍隊的話,將會牽一髮東全身的影響到一連串的後續生產計劃和建設項目安排。

另一方面,則是作爲大後方的兩嶺地區,尤其是珠江流域的嶺東各州,隨着這些年戰事不斷的抽調,各地聖庫體制下的儲備量和民間積餘已經下滑到了一個相當危險的地步了。

因此按照統籌科的推演和判斷,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調整的話,只怕到時候就算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而自然而然引發嚴重通貨膨脹及其相關的諸多社會問題來。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各支工作隊持續奔走往來各地的低強度、高頻率的持續執行任務,已經讓大多數人員變得疲乏和懈怠起來。

雖然還有好些精神幹勁和物質激勵上的加成,但是各種細節上的問題和錯誤、偏差概率,已經不可避免的積累起來,而幾乎讓人無法再忽略和坐視下去了。

就像是楊師古所負責的秘密調查當中,已經驗證了當初那份報告當中的大多數現象和問題了;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爲了應對需要而不斷擴充“三支隊”,導致成員素質普遍下降;另一方面也是任務緊張而急於求成的心態使然。

再者,眼下山南地方的反撲已然再次平定下去了;剩下的問題主要是那些散佈在南陽盆地周邊,鄧襄各州境內的“山河子弟”,也就是是書上曾經提到過,貫穿了有唐一代幾乎全部時間的“山棚”。

他們乃唐東都西南及虢、鄧、襄等州深山老林處狩獵之民,再加上歷代流亡之民所構成的結社,而春秋遷徙無常遊獵山川、河澤之間爲生計。因爲大多立棚屋於樹上,以避野獸蛇蟲而得名,俗呼爲山棚。

《新唐書.卷一六二.呂元膺傳》:「東畿西南通鄧、虢,川穀曠深,多麋鹿,人業射獵而不事農,遷徙無常,皆趫悍善鬥,號曰『山棚』。

又與縱橫江漢之地,雲夢大澤周邊亦漁亦賊的“江盜人家”一起,並稱荊襄之間的“兩大苦”。

而隨着太平軍進入湖南而大興水路運輸,並全力發展水師清理各條水路;實際上這些“江盜人家”的存在空間,已然被極大的壓縮。

因此,這些亦盜亦匪的聚落村寨,不是逃入雲夢大澤身處苟延殘喘,就是成村成寨的接受編管和改造,甚至就此變成水軍和漁業生產隊的補充來源。反倒是這些橫行於北方南陽盆地周邊的“山棚”們,倒是有些麻煩和棘手。

因爲他們幾乎都是以大大小小的宗族爲紐帶的羣落和結社,來抱團取暖和爭奪遊獵的山林水澤地界,乃至成羣結隊的外出驃抄過往商旅,和劫奪地方的財貨、女子。

頗有些類似中國古典版本的“哥薩克”(草原強盜)聚落,雖然歷經本朝各代守臣治理和清繳,卻是禁止不絕而始終爲患不斷;因此也有守臣試圖誘害爲利而收編他們。

因此,元和時,東都留守呂元膺曾募山棚之民,名山河子弟,使守衛宮城。元和十二年(817),李愬平淮西,部下勁旅亦有山河子弟。但是中唐以來的亂世和災荒人禍,讓歷代上山爲盜的青壯總是絡繹不絕。

(老弱病殘早餓死在家中,或是走填於溝壑之間)

乃至到了如今唐末之世,江漢到襄州一帶仍有山棚活躍,並且因爲亂世綿連而有所做大之勢,尤其是太平軍通過鎮反會在山南東道節度使境內所推行的整肅和清理行動;固然是摧毀了喜多橫行鄉里縉紳所把持的舊有秩序。

但也讓好些被摧毀的豪強、大戶餘孽和死剩種,逃到山中與之合流起來;進而蠱惑和煽動其中部衆,與太平軍在平地上推行的清算豪族,編管民戶,推行屯田等行爲,進行拉鋸式的騷擾和對抗。

比如恐嚇和搶劫、殘殺當地的貧民百姓,襲擊和破壞太平軍“三支隊”所開展過工作的村落,以及各種臨時據點、關卡。

因此,在第三軍和第六軍中,來自戰亂中閩地的山民和連州、郴州之間桂陽監的礦戶子弟,被重新集結和武裝成爲相應的一支支別動隊,帶着便於跋涉山地的矮腳騾馬和簡易投射火器,展開相應的反制和肅清行動。

而主動請纓主持征討的人選,則是出身江西洪州豫章的閔勖,以及他的副手邵州人鄧處納。理由也很簡單,閔勖就是豫章本地被招撫的“江盜人家”出身,而鄧處納更是出身邵州當地的山棚分支。

因此於情於理,太平軍都有必要收縮和鞏固部分過於突出的戰線和接敵面,先整頓和梳理好內部問題,才能重新形成合力再打出去;但是這兩條戰線也不是說收縮就能收縮的,同樣需要追加的生力軍作爲接應力量和斷後。

像是峽江道那邊倒還好辦一些,雖然戰線拉的很長但是也有着長江水運的便利,只要在後勤保障下依照地勢進行就地鞏固和佈防就好了;但是暫時無法繼續幹涉和參與劍南三川的局勢演變了。

而金州到襄州都是一馬平川南陽盆地的平原地帶,輸送和轉運的距離上也要短得多;但是也更容易受到臨近羣山之隔的洋州境內威脅和侵攻。

因此後續追加的打擊力量必不可少,甚至還要有所反覆的打上幾戰,才能奪取和佔據足夠戰略緩衝地帶,作爲長期相持和對峙下去的前提條件。

周淮安想了想,又把一份事先準備好的文書拿出來端詳起來。這是份特任前桂管經略使李攢的文書,這也算是個釣在驢前的胡蘿蔔,給那些俘虜後接受改造的舊朝將官們,一個日常繼續配合下去的指望所在。

雖然沒法指望能夠像是後世新社會功德林一樣,讓人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但是好歹也能把這些舊體制的殘餘,給最大閒的廢物利用起來,而減少一些潛在的維持成本。

像這位在安南就投降了太平軍的桂管經略使李攢,作爲多年征討南蠻的邊軍宿將出身,他自身的手段和眼光、經驗還是相當不錯的,因此當年一度堵的尚讓爲首義軍在頓兵桂州城下而不得寸進。

如果不是大勢所趨之下,聚攏在他麾下兵馬因爲無錢無糧缺少供給和補充最終譁變散去,只怕黃巢爲首的義軍還沒有那麼容易越嶺北上。經此之後他的心氣似乎也散了而舉家避居到安南去。

最終又在安南事變當中沉浮起伏之後,最終爲了保全家人親族而投降了太平軍。因此,如今替他雖然已經老邁了而格外眷顧家人,但是也是一個明顯可以控制的弱點所在;

因此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編寫兵書和畢生經驗得失的回憶錄,順便偶爾給將官速成班的現役成員上課,專門講述和介紹朝廷相關的軍事體制,以及常見的戰術手段和風格。

現在鑑於他一貫以來表現出配合學習和改造,極力靠攏和積極表現的姿態,可以給他更進一步的任用,正式獲得一個教導和顧問性質的職位。

“大都督,太平學社首刊的稿樣已經出來了。。”

劍眉星目形容英挺的書史呂岩,走了進來低聲報道。

“哦。。”

周淮安略微驚訝下,羅隱剛開始主持工作就效率這麼高,居然已經有所作品出來了。然後看了眼刊首的文章,赫然就是《太平清領要義》的開卷曰:

“統共生,長養凡物名爲財,財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復理,因究還反其本,故名承負。。。”

而這《太平清領書》,又名《太平經》。相傳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東漢道教中國第一部道教經典,東漢時地位崇高,也是漢末太平道信奉的根本經書。

其中與之相關最有名的大事件,就是太平道首領張角兄弟,以此此中的符水和咒語治病術爲依託,而於傳道遍佈天下天下,最終開啓三國亂世的黃巾起義。因此,《太平經》也被視爲傳達天命的讖書,而遭到歷代禁絕。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儘管如此《太平經》還是得以流傳下來,在東漢至唐代道家的發展過程中,與《老子想爾注》、《周易參同契》、《千二百官儀》一起,構成早期道家號稱“三洞四輔”典著基礎。

而這《太平清領書》,乃根據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陰陽五行學說勾勒了一個理想社會圖景,提出了一套“無爲而無不爲”統治術;而所謂“太平”,是指陰陽和順,國富民安,社會公平無私。

因此,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養性術;提出了財產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惡報應觀念,指出只有人們信修正道,方可斷除災異而得道成仙;也反映了平均主義和平等理想的樸素民本思想。

更強調治身爲治國之本,精研治身之道,能除盡天地萬物的災厄,其次再修治國之道,除去災禍而致太平。這種“身國並治”的觀念,同樣主張任用賢才,減輕刑罰,聽取民意,反對剝削,多行救濟等概念。

因此,經過羅隱的再度演繹和闡述之後,赫然就隱隱與如今《太平田畝綱要》《太平聖庫制度》《太平政略》《清平綱要》《軍操綱領》等等相應的政策;一一遙相呼應和映照起來,而顯得歷史淵源悠久綿長而逼格十足了。

故而周淮安一口氣看下來,只覺得仿若是醍醐灌頂而恍然大悟一般的,簡直變得不明覺厲而各種高大上起來啊。甚至那些不一致和有所偏差的地方,在這裡也有了很好的解釋。

畢竟距離成書已經有近千年的歲月了,足夠讓世事變遷得面目全非,而後人應時而異、與時俱進的進行更多增訂和補全、修繕了。

相比高屋建瓴的刊首,隨附其後的第二篇則是《勸世修學文》,在文字上就要直白通讀的多了;基本上就是簡明扼要的舉例,民家百姓讓年少子女出來做工/修學的各種好處。

第一百八十四章 潮動2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一百五十九章 碰撞第七十七章 上路第902章 烽火晝連光(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悠悠卷旆旌(下第四十七章 後續2第770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第824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續二)5000字了啊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氣2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遙寄雁南書(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755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第一百七十七章 波譎3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續第875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第三百六十三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下第907章 虎竹救邊急(中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710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第三百七十章 人心苦未平(中第783章 富國強兵二十年(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891章 胡星曜精芒(中第854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續二)第830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第三百四十七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第三十一章 突現(中)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表裡兩相知(下第七十二章 破入第三百八十章 政亂人思變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694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702章 漢虜相逢不相見(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嘯旅乘明發(下第二章 活着(中)第808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續)第963章 畫角悲海月(中第955章 孟冬沙風緊(下第645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續)第821章 禾黍不獲君何食(中第四百零七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下第967章 征衣卷天霜第三百一十四章 逞勇赴江漢(續)第1017章 分兵救朔方第四百十五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下第1034章 天子按劍怒(下第827章 願爲忠臣安可得(下)第838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續)5500字,求表揚第五百九十三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二第797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925章 推轂出猛將(下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驚雷第663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中第七十一章 尾響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四百二十一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747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綠楊悄悄香塵滅(中第629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下)第1054章 簫鼓流漢思(下)第二百六十章 崢嶸5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五百零十四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二百九十七章 兵戰尤翻飛(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興起三第883章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續)第716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中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791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頃第三百六十一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第一百零一章 城欲摧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662章 獨看徵棹怨秋風。第六百一十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續二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三百二十章 表裡兩相知(中第二百零八章 交州3第一百八十三章 潮動第四百一十八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第1048章 魚貫度飛樑(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驚雷4第696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第五百一十五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第十七章 還是活着(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中第四十六章 心思(五)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第982章 單于一平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