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嘯旅乘明發

長安城中,做爲新朝鼎立不久的最大特色,就是滿街上時不時成羣結隊攀比式的招搖而過,各色旗牌、鼓吹、苫蓋,還有寶馬香車所組成的儀仗和排場。

而在一處處的酒樓、茶肆、街亭、食店壁板之後,也始終不乏一些仇恨、嫌棄、厭惡、鄙視和惡妒的複雜目光,以及“沐猴而冠”“禮教敗壞”“人倫掃地”之類的抱怨和咒罵聲。

而每當兩隊儀仗正巧在街口迎頭撞在一起的時候,爲了爭道而吵吵嚷嚷的聲音,甚至是拳腳相見的動靜,也會吸引了聚附了大批城南下坊的市井中人來圍觀和熱議。

直到被或遠或近聞訊後,總算磨磨蹭蹭或是慢騰騰趕來的巡城隊,給重新驅散才得以結束這時不時爆發的街頭鬧劇。

因此,這也是那些新朝大齊被冊封爲公卿王侯、高官將相的肱骨、棟樑們,在被相繼強令調走麾下兵馬外出征討後,少數能夠用來體現在機身存在感的手段和樂趣了。

他們的另一樁樂趣,則是仗着新朝的特權和便利,時不時的闖入那些舊朝王公、官宦之家中,登堂入室而雀佔鳩巢式舉辦各種遊宴和尋歡作樂的聚會。

甚至把主家人等叫出來侍奉,而在大咧咧的粗獷言語之下,欣賞他們敢怒不敢言的表情和態度,並以此爲取樂之道,就此命名爲“找登對”“打掛落”。

而在幾乎是完全歇業而變得一片蕭條的東市附近,一處典型的小戶坐商家的院落中。

已經是一名校尉的趙子日,略微心滿意足整理着鬆垮的褲胯,從一處隱隱啜泣着的房子裡踱步出來;看都不看一邊邊上檐下卑微堆笑低着頭的男人,而對着等候在外的幾名部下們。

“這娘們成色還不錯,你們都可以去試試,只是悠着點氣力,千萬別弄出人命來便好了,”

然後,才讓人擡進來一大袋的物件,對着一聲不敢出的男子,努努嘴就揚長而去了;至少在遠離了那個令人諸事不順的災星之後,他趙大官人在飽受患難與坎坷之後,也總算迎來了時來運轉的好日子。

不但被尚總管麾下一位軍主的先鋒大將撿了回去,還因爲體貌行狀相對兇狠而做了一名跟在身邊衝陣的掌旗手,自此開始發達於義軍之中的時光了。

如今他雖然只是大齊新朝的區區一介校尉,卻是可以名正言順以巡城司的身份,繼續留在這天下第一富庶的長安城中;

見識之前無法想象繁華風物的同時,也是恣意縱情的享受着真正官家人的生活;

無論他的上官和其他軍將們,想要什麼或又是看上了哪個,他都有法子和手段來軟硬兼施或是巧思營鑽着的弄到手。

這也讓他在博取了能幹和得力的名聲之餘,也居中過手攫取了大量的好處,並暨此更進一步把持了好幾個坊區的利益。

與之相比,自己早年在嶺南偏僻遠州鄉寨裡的作威作福日子,就像是夏蟲不可語冰一般的可笑和拙劣了。

“那位兄弟請留步”

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在他身後響起,卻讓他渾身皮膚緊繃而毛孔都要肅立起來。

“可是趙大哥當下,小弟盼得重逢太久了。。”

趙子日卻是不管不過的夾緊坐騎的鞍韉,拼命驅策着一路撞翻、踹倒了好些個行人,不管不顧的想要將這個聲音給拋在身後;

突然馬下失足前蹄一軟,就把他兜頭越過了青苔斑駁的欄邊,甩進了石橋下滿是枯葉和污泥的御溝之中了。。

“我沒看錯啊,這就是從嶺外過來,一直很照應我的趙大哥啊。。”

那個熟悉的讓人恨不得捏住喉嚨,掐掉舌頭,再用擠出來的腸子繞上一百圈的聲音,還在橋欄上念念叨叨着。

“趙大哥你還好麼。。”

“還不快把趙大哥拉出來。。”

聽着這個讓他無數次午夜夢迴,都要驚醒過來的聲音越來越近,想要掙扎起來的趙子日卻是再度失去平衡,被翻騰出來污泥重重嗆了幾口,這百萬士民大都會上數百年承平下來積澱的滋味,薰的他幾乎要死去活來。

而與此同時在大內安化門附近,國子監和太學所在的務本坊。一大羣在臨時被聚攏起來的士子也在滿心的忐忑之中,一邊吃着專門提供的麥飯,一邊看着上首開始點名的義軍頭目。

已經是四十五歲的不惑之年,襴衫洗得發白還綴着補丁的韋莊赫然也在其中;小心翼翼的吞嚼着這些有些粗糲的飯食。

他雖然是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前代山水派大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祖上在武週年間出過文昌右相韋待價;但是到他這一代早已經落魄爲庶寒之流了。

更兼父母早亡家境因而寒微。他自少孤貧力學,以才敏過人而聞名詩壇。曾與已故的花間派宗師溫庭筠齊名,並稱“溫韋”。因爲熬年時爲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的緣故,爲許多貴家所不喜。

因此,除了早年曾經在昭義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劉潼幕下短暫就職文筆的經歷外。如今他滯留在長安並且屢試不第的蹉跎了第十五個年頭。

所謂的韋莊之名,就是因此而改的。前些日子他好歹以幾篇投貼,在出奔來京的前鎮海節度使周寶府中,做過一段時間衣食無憂的門客。

但是好景不長,號稱五朝良將的周寶既不爲今上所喜,又被閹宦所凌迫而家財散盡,只好遣散了他們這些門客而避門不出,隨即又遠遁他處。

他還沒來得及另尋新東主,就隨着賊軍打來朝廷淪陷,而隨着廣大在京遊學、待考的士子們,一起困在了這處西京城中了;

很快的隨着市面上的物價飛漲和日用短缺,他也不得不在身無長物腹中飢渴之下,只能從大流定期聚集到太學之中去,吃這些賊軍所提供的賑學糧了。

作爲相應的代價和交換,他們必須拿着自己的告身定期到國子監中去點卯和簽押;才能換取到一日兩頓的現成飯食。主要是麥飯和雜餅,偶然還有鹽菜自取。

而定期還有一些抄寫文書、告貼的僱請,則可以當場計件獲得一些現成的銅錢或糙米來;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可以在城南靠近城牆的下坊之中,自足數日了。

據說這也是所謂新朝大齊的善政之一,由賊軍中那位巡守京城的孟大將軍所建言,並親自主持的事物。事實上大多數人對於眼下這種境況,既是迷茫、惶惑和無措、失落,卻又無能爲力和絕望異常的。

這煌煌大唐朝廷怎麼說沒就沒了呢;不是傳說還要中興三百年麼。這天下首善的西京長安,怎麼就易主成了新朝大齊都城了呢?

他們大多既悲觀自己的將來,擔心日後朝廷可能光復之後的清算,又畏懼眼下所見的賊軍強橫與得勢。更是迫於生計現狀的艱難與煎迫。

因此這些士子中陸續還真有一些人,實在耐不住眼下生活的清貧和疾苦;就此主動尋求投效了賊中,而獲得一些委任的低微官職和頭銜,拿起了相應的犒賞和臨時俸祿來。

韋莊當然不想投賊或是爲之奔走張目,但是也不願意佔用家中微薄的積蓄和口糧。所以只能放棄所謂“不食周粟”的原則和堅持,且爲五斗米折腰一時了。

畢竟除了各坊由賊軍監管下限量放售的鋪子外,私底下可謂是越來越難以買到糧米了,而他還有幾個年歲不等的弟妹們,同樣是無所進項而在嗷嗷待哺之中。

“韋莊,杜陵人韋莊又是那個,出列來說話。。”

這時候,突然有個聲音喊道了他的名字。讓他不由一個激靈的站起來,然後又連忙縮下去卻是來不及了。

“這個韋生啊,你的時運到了。。”

一名身穿藍綢衫胯而形容狹瘦,手腳粗糙的軍吏,走到被軍卒給眼疾手快拽出來的他面前道。

“現下有一樁要緊事務,正待爾等出城去交辦。。相應的酬勞從厚。”

“我。。我。。我尚有家人在城中須得照看,難以外出遠行的。。”

韋莊不由大爲緊張的結舌道。

“也無妨了,只要留下家門所在,相應酬勞自會送到府上的。。”

這名軍吏卻是不由分說將他推回到隊列中去。

隨着一個個被唸到名字的人,陸陸續續的站出來又被帶到一邊去。然後,韋莊就在這裡也見到了一箇舊識,

“杜兄,怎你也被選上了啊。。”

他的同年兼舊識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臺縣)人杜荀鶴,用筷子挑着碗裡薄粥漂浮的鹽菜梗,放在口裡深有滋味的咂嘴道

“老韋,你未曾留意到麼。。”

“留意到什麼。。”

韋莊不明所以的道。

“此番選中的都是未曾考中的落地學子。。”

“那又當如何,這京中豈不遍地皆是。”

韋莊更加疑惑道。

“可是人家看似只要貧寒、庶門的出身,對於有宦門,大族、顯望背景的士子,可是都一概不要的,就算無意被選進來,也很快汰退出去了。。”

“。。。。。。。”

“所以說,只怕是賊中要有一樁要緊的勾當或是大事件,須得我輩參與了。。”

與此同時,長安城南的光化門外,一支滿載着各色珍寶財貨和外域物產的車馬隊伍,也在“關內轉運使”的旗幟引導下,沿着京畿四道八去之一的商洛官道,蜿蜒行使向南邊的藍田縣去。

——我是分割線——

千里之外的夔州,

滿頭是血的秦世功,也一路沒命奔逃着衝進了一片兵荒馬亂的奉節城中,因爲這裡尚有他在任上短時間內就聚斂起來的細軟財貨,還有他所收納/霸佔不久的兩個愛妾。

第四百四十三章 悠悠卷旆旌(下第六十章 陰雲二第1020章 分兵救朔方(續第842章 梟騎戰鬥死(下)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925章 推轂出猛將(下第二十七章 哨糧第658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中第1033章 天子按劍怒(中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811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二百五十九章 崢嶸4第三百三章 後事尚維艱(下第935章 兵威衝絕幕(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第863章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續)第728章 遙聞鼙鼓動地來(續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804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二第756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中第632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第四百三十六章 遠道不可思(續第五百六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第五百七十四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二百七十六章 南頃2第二百二十三章 亂變3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下第三百四十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706章 渭水咸陽不復都(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雨覆4第980章 彎弓射賢王(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中第914章 明主不安席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四百九十四章 建牙新睹靖巖疆(下)前兩章順序漏了一章,這裡調回來第七十二章 破入第672章 馬嘶深竹閒宜貴(續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遠道不可思第四百六十七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中)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活2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二百一十九章 各方4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748章 一生惟羨執金吾(續)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平4第一百一十一章 仇寇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誰肯相爲言(續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中第1044章 雁行緣石徑(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四百七十九章 惟德被生民第五百二十一章 盡是將軍鎮撫功(下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動4第811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中第六百一十六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第682章 遙想萬家開戶外(續二)第一百零七章 暮雨第九十三章 清鄉(中第868章 駑馬徘徊鳴(續)第五百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925章 推轂出猛將(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八)第四十五章 心思(四)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路上(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近聞羣盜竄諸鄰(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三百零五章 前路各用心(中第六十五章 城下(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南頃3第798章 鬼哭啾啾聲沸天(續)第699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續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造2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第三百七十七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第五百八十四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下第908章 虎竹救邊急(續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785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第二百一十八章 各方3第二百九十章 南北路人絕(上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870章 野死諒不葬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六十三章 城下第三十章 突現第752章 秦王築城何太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