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續

嗟爾戎人莫慘然,湖南地近保生全。我今罪重無歸望,直去長安路八千。

《武關西逢配流吐番》唐·韓愈

——我是分割線——

峰巒疊嶂的秦嶺羣山之間,形容俊逸的權商州刺史竇全也站在武關南門樓上,看着遠處天際正在激戰的煙塵與烽火,正在一點一點的向着自己這邊挪移過來。

而正在商州西北端的嶢關舊址,同樣也在遭受來自藍田峪內的關中賊軍的攻打;可以說,他這個山南道最後一位堅持職守的地方守臣,也正在遭受頭尾加攻的困死之局。

武關所在秦嶺羣山之中裂開一條河谷的商於道,連接着關中平原和南陽盆地的戰略位置實在太重要了。因爲函谷關天險實在難打,所以進攻方常常正面攻擊函谷關,而以奇兵攻打武關。

最著名的就是秦末項羽、劉邦滅秦之戰。當秦軍主力與項羽鏖戰於河北,而函谷關也被重兵把守,趁着咸陽到武關一路防守空虛,劉邦率軍二萬徑直攻破武關,經白鹿原而抵達灞上,迫降了秦王子嬰。

再如漢朝七國之亂,周亞夫不走函谷關而走武關,就是因爲此道的快捷可以出其不意,而大破關東的諸王聯軍。南北朝時期的東晉永和十年(354),桓溫率軍攻打關中的氐族苻氏就是走的武關一路。

又有義熙十二年(416)劉裕伐後秦,東魏天平四年(537)丞相高歡舉兵攻打西魏等等,征戰多在武關道上。樑承聖三年(554)西魏由武關出兵,經襄陽,陷江陵,俘殺梁元帝。

隋唐時,武關道爲京城通往荊漢、江淮間的重要孔道,諸多文士、官吏經由此道遊學取仕或赴任,故有人稱武關道爲“名利路”。

諸多貶官如韓愈、來填、顏真卿、周子諒、楊志誠、顧師邕、王搏等被貶去潮州、荊襄、嶺南等地時,亦均走武關道。

其中從藍田城西北專門賜死外貶官員的藍田驛,到通往山(南)東(道)、河(南)洛(陽)的陽城驛;武關道中光是有名於世的驛館就足足有十七處之多,

如今商北的藍田、青泥、韓公、藍橋、藍溪等關中五驛,商南的青雲、陽城三驛都已經相繼淪陷了;而作爲臨時就任不久的守臣,竇全當然不是那種意志特別堅定的報國之臣。

他是國戚世系之一的竇氏子弟,祖上也出國御史大夫、尚書僕射之類的重臣。但是更多則是以蒙蔭選官;再以侍御、學士、舍人的身份,伴從與殿中、秘書諸內省,或是館閣之間。

當初他厚賄了內臣又求請了靠山的重臣,才得以自請放出爲這武關要衝的守臣;未嘗沒有躲避兵鋒和戰火,兼帶爲自己的靠山守住一條出逃後路的打算;

結果朝廷局面崩壞之快出人意料,他在京城裡的靠山更是沒能逃出來就做了賊軍的階下囚;然後被依仗爲國家屏藩的山東節度使同樣不濟事,興師南下討賊不成反倒被打下了理所。

只是相比地處南陽盆地中那些相對消息靈通的各州守臣們,他得到山南劉巨容兵敗的消息已經太晚,而發現自己南北通路相繼斷絕已然無處可逃了。

所以他也被變相的困在這裡,成爲了一片危亡之中忠於職守的典範,這對他而言爲常事一個莫大的諷刺和悲哀啊。所幸他眼下並不是沒有憑仗。

除了來自上洛縣中兩千名團練之外,還有陸續退逃進武關的千餘名山南潰軍;再加上敗退自關中的一部神策鎮兵,構成了如今武關城中全部的守衛力量。

而在武關城外就是疊嶂重重,曲折穿繞而至的穀道,關門前更有丹水環繞而過在牆下,形成一條狹夾的通道和地面;因此,外來的兵馬想要攻打到關城下的話,也沒有多少可以施展開的餘地和空檔;

反而是要暴露在關城上足夠十數輪的亢長箭雨洗禮之下,忍受這不斷的傷亡堅持不動搖,才能安然的抵達到城門前。

然後,他又從上洛城中湊集物料、徵發民夫,將關城上年久失修的部分給修繕加固。又在牆後增築了許多以供把守的箭樓和哨臺,在城外的狹道上佈設欄柵和拒馬、壕坑;

還徵集那些滯留在兩關之間的行旅、客商,從中擇選精壯而置於關後營中,以爲守關的後備之選,

他雖然不善於軍伍事,但是至少知道把事情交給懂行的人;比如朔方邊軍出身的本州捕盜都尉兼司馬李季從,以及退入商州境內的神策軍奉天鎮將呂廣煊。

乃令其一北一南而分守嶢關和武關之要;自己則在上洛縣內催促地方籌給錢糧、丁壯,以爲長久堅守待變之計。然而,真所謂是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昨天他州城中突然得到急報,卻是卻是南守武關的神策鎮將呂廣煊,不知道得了什麼失心瘋;居然決定主動出擊迎戰前來的賊軍先鋒,而率領一部人馬前往地勢險峻的滂沱嶺上去設伏了。

結果,身爲刺史的竇全也不得不從上洛城急忙趕過來親自坐鎮武關,以免有所錯失和紕漏;就在天色完全黑下來之前,他再次確認了遠處的烽火所在位置,這才抱着滿肚子的心思回到住所休息去了。

就在他輾轉反側的和衣入眠不知道多久,突然就在急切和惶然的聲線中被推醒過來:

“明府,快醒來。。”

“府君,事情不好了。。”

“府尊,呂鎮將所部已然連夜敗退回來了。。”

在清冷的讓人皮膚顫慄的夜風中,披着明顯不合身沉重衣甲的竇全,倉促登上火把通明的關城頭;就見關門之下依然是一片人頭潺動的叫喊、呼號之聲;

而在他們來處那些欄柵、拒馬和壕坑,也已經被推翻填平了一些,而錯落着好些死狀悽慘的屍首。竇全不由心思沉了下來,連忙對着城下開聲問道:

“呂將軍何在,爲何就敗退回來了。。”

他這句話就像是在城下的人羣中澆下了盆熱油,激滾起更多七嘴八舌的聲音來

“因爲攻來賊軍有妖法啊。。白日裡把太陰也叫喚出來,”

“咋們在山嶺上強忍着吹了大半天的風,卻是一點兒卵用都沒。。”

“那些賊子老遠就發覺了咱們的埋伏,不待靠近就盡往兒郎們守着山頭上輪番射箭放火。。”

“好些兒郎們還沒接戰就被趕了出來,埋伏也被破壞殆盡了。。”

“呂鎮將親自帶人殺賊,卻不防那些賊人有妖法喚雷,當下就驚駭潰走不可收拾了啊。。”

“咱們可是拼了老命,纔回來給明尊報信的。。可憐天見的快快開門啊。。”

“打開門戶,放他們進來吧。。”

竇全聽到這裡雖然還有些不明所以,卻對左右吩咐道,

“府尊,這怕是要亂了軍心,還要小心奸細混入啊。。”

一名州下屬官連忙勸道。

“若我不放他們進來,只怕是城上的人心都要亂了。。儘管先放進來,再做監管和甄別就是了”

竇全卻是看着城牆上那些面露惶然之色的守軍斷然道。

待到這一波潰軍爭相恐後的涌入城門當中之後,天色也開始在遠方慢慢的顯露出隱隱的魚肚白來:這時候,在關城兩側山壁上眺望位置上,再度有人一邊大聲叫喊着,一邊敲響了警戒的大鑼和銅鉦;

僅僅過了片刻之後,竇全爲首的關城上衆官吏、軍將,也都看見了從羣山之間緩緩開出來的那隻,打着繡繪一隻猙獰插翅魚形巨獸的青色大旗,而在初起旭陽下甲光閃爍如大片遊鱗的浩蕩軍伍。

但是更讓他們聞之色變的,則是伴隨着這隻軍伍一起出現在丹水之上,無需任何岸邊的人畜拉縴,就在水波盪漾之中逆流而上的奇形怪狀行船。

而在其中一艘怪船上,剛唸完一篇《祝敵往生得入火獄》禱文的炮組匠師白多祿,也再次誦讀道:

“大炮既真理,射程皆正義。。”

——我是分割線——

在隱隱的轟鳴和震動聲中,出逃南下卻被困在當地的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杜光庭;也在關城內的一處署衙當中困惑的擡起頭來,卻見自己寫好的告貼因爲錯筆,給塗出了好大一片的墨污來。

他其實還是個道士,字聖賓,號東瀛子。因爲早年學儒家博通經、子,卻在先懿宗朝時屢考進士未中,乃避世到天台山入道。結果反而以修道中的名聲,得到當今那位馬球天子的賞識,而徵辟入內爲官。

只是相比他在慣常的詩文和制書、青詞上的名不見經傳的成果,則是在另一個文學領域的別出蹊徑。他曾經著有《廣成集》《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等道家文典。

但是更加有名的,卻是他曾經著有《虯髯客傳》;乃與如今隨駕入蜀的另一位侍御史內供奉裴鉶,所著的《崑崙奴》、《聶隱娘》並稱於世的《傳奇》(唐代小說體稱傳奇)。

只是他《傳奇》寫的再怎麼好,典籍研究的再怎麼透徹,也改變不了天子西幸京城淪陷的結果;也改變不了他眼下受困於此,而被徵用去些安民告貼的現狀。

只是當他好容易寫好告貼拿出來,卻發現左近已然是一片狼藉,而在武關之內的街市上已然滿是驚慌奔走的身形了;他同行的族弟更是撞進門來,見了他大聲的叫喊起來。

“不好了大兄,是山南境內的太平賊連夜攻打過來了。。”

“據說彼輩軍中有那妖僧傳下的雷火之法,但凡是憑的一聲雷聲,就有城堞崩碎,守兵骨肉成泥啊。。”

“那竇刺史所在皆被埋於瓦礫之下,守卒們已然開始四散奔逃了啊。。”

與此同時,混在城門後的敗卒當中,等待檢點的前山南金州藉長征戍卒張東;也眼疾手快將一個裝滿火藥末子和碎鐵片的酒葫蘆,點燃丟在人羣中最爲密集的地方。

和他一樣動作和行舉還有數人,被丟出來的亦有水囊、陶壺樣子的物件。只聽到接踵而起轟得一聲,灰煙綻放氣浪翻卷之間,在猝不及防的人羣頓然掀倒了一片。

待到煙塵被吹散之後就剩下橫七豎八的倒了一地身體。雖然看起來並沒有人因此直接死掉,卻是滿地血淋淋的掙扎呻吟着更加嚇人。那些尚且還能站立的人等,亦是爭相踐踏的一鬨而散了。

然後,張東才吹響了哨子,一邊齊聲大喊着

“城破了。。”

“刺史死了。。”

“大家都逃了。。”

一邊遊刃有餘的在煙塵掩護下,撿起遺棄的刀兵向着關城門內摸去。

又過了半天之後,出奔出武關而逃到上洛縣城的杜光庭,還沒有來得及在擁擠成一團的門下喘上一口氣,就見到了在大路遠方輕騎追逐而來的蒼色戰旗。

然後,他就被驚慌失措的人羣給裹挾推搡着,一步步擠到城牆下的壕溝當中。

第959章 旌旗颯凋傷(下第873章 野死諒不葬(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人心不盡足(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各般(中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四百二十一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第901章 烽火晝連光(中第639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下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雲翻4第四十七章 後續2第647章 坐將文教鎮藩維,第1039章 使者遙相望(下第733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續第三百五十八章 因思利弊難(中)第四百零十章 猶記登壇日(中)第五百零十四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續第973章 揮刃斬樓蘭(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他鄉各異縣(續二第790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第五百零十章 四海崩亂似永嘉(下)第914章 明主不安席第二百零五章 南天5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九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677章 會作王門曳裾客(續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再定2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六百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二第1053章 簫鼓流漢思(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興起4第二百七十九章 過嶺(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續第831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港市第四百一十七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續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潮動5第二百四十四章 當歸3第五百五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六十一章 陰雲3第五百一十七章 荊蜀相接氣原通(下第631章 共喜甘棠有新詠(續二)第720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1048章 魚貫度飛樑(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異心3(算昨天的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五百六十七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九第1030章 虜陣精且強(續第一百零五章 盤底第二百五十一章 發端第一百零六章 內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宋平3(就讓我再黑一把好了第二十一章 升職記第三百九十一章 伏幟草中低(續第三百一十章 內外兩相望(下)直接來個大章第二十五章 變化(中)第939章 殺氣凌穹蒼(中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續第840章 梟騎戰鬥死第634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糾糾兇難當第644章 自愛此身居樂土(下)第814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續二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1011章 行歌歸咸陽(續二第1020章 分兵救朔方(續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1042章 雁行緣石徑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宋平第847章 樑築室,何以南?何以北?(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古來治理初無別(續三第638章 齊唱離歌愁晚月(中第815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第740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第四百零五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第四百五十章 他鄉各異縣(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糾糾兇難當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二百九十章 南北路人絕(上第695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二第713章 走馬爲君西擊胡(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思荃兮路阻長(下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逞勇赴江漢(續二,抱歉,昨天太累了第五百零一章 客路山川生日發(中)第655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戰尤翻飛(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