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烽煙起

老杜說的這些事情雲燁非常的清楚,長孫家爲了熱氣球幾乎是賭上了身家性命,在書院砸了大筆的銀子希望能夠獲得最好的推進器,現在還沒有任何進展,只能藉助風力進行短途的飛行。

李泰的心比天還要高,他夢想有一天自己的飛行速度能夠超越最快的飛鳥,他心中的飛行絕對不是熱氣球那種慢騰騰的東西所能代表的。

大唐的商業如今幾乎達到了頂峰,商賈們窮搜絕域,從沙漠,隔壁,海洋,異域帶回來無數的珍奇,長安市上無數的胡人商販捧着奇珍異寶沿街叫賣,而驕傲的長安人面對這些珍寶,只是輕蔑的哼一聲,就開始挑剔着珍寶的各種瑕疵。直到胡人商販面紅耳赤位置。

隨着商業的興盛,各種新的記賬方式層出不窮,在東漢武樑祠浮雕上有“伏羲倉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的記載,也就是說伏羲氏在做部落首領時,藉助八卦及結繩記數、記事等方法管理部落生產活動及日常生活,這樣的經濟活動對唐人來說已經是遙遠的傳說了而吐蕃人,突厥人,吐谷渾人,薛延陀人依然在用繩結來記錄自己的賬冊。

這樣一來,在互相進行的經濟活動中,用繩子記賬的人是沒有辦法和拿筆記賬的人進行復雜交易的,尤其是在長安,房玄齡都看不懂的賬本,指望胡人能夠看得明白?

軍事掠奪只是一部分,而最殘酷的掠奪就是商業掠奪,胡人們只會發現自己的貨物越來越不值錢,而大唐的物資卻越來越貴,大唐只要他們最原始的產品。而對那些已經成型的產品毫無興趣,也就是說你拿着一塊沒有雕刻的玉石去長安說不定能賣出一個好價錢,而拿着精美雕刻好的玉雕在長安反而賣不出去。

狡猾的唐人商賈們發現,越是複雜的記賬方式和經營模式就越是對自己有利,以至於賬本現在生澀冷僻到房玄齡這樣的智者都看不懂的地步。

“杜相,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發展下去,賬本就失去了本意,什麼是賬目?賬目就是記錄國家。商號,或者個人經濟活動的一種方式,越是簡潔明瞭越好,怎麼成了屬於一個人的秘密,這樣記賬,就說明他的本意就是欺騙,一旦開始使用賬目欺騙了。就會成爲大害。

房相在第一眼看到這樣賬簿的時候,就該下重手,將這些混蛋拿進大理寺問罪,首先要問的就是有無貪瀆之事,如果有,輕罪也當重判,我認爲將他們遠竄到崖州是個不錯的主意。就算是沒有罪,我們也當用最惡毒的心思來揣摩他這樣記賬的心思。罷官該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杜如晦聽完雲燁的話放下飯碗,疑惑的說:“國朝現在正處在日新月異的時候。老夫等人已經不能判定一件事情的利害,就像以前,我們認爲是錯誤的事情,結果十幾年下來,卻發現他們是對的,比如開放商賈的禁令,自古以來。我們認爲,種地只有三倍的利益,做工只有五倍的利益,而經商就會有上百倍的利益,很擔心一旦開放禁令,就會造成管仲在齊國的舊事,會有農田荒蕪,百工廢棄,人人都想成爲商賈追逐百倍的利益。

然而現在看起來不是這樣,種田的依然在種田。農田沒有廢棄,做工的依然在做工,百工越發的精巧,商賈的數量確實增加了,卻爲國家帶來了無數的賦稅,雲侯遠在邊關有所不知。今年的農稅再一次下降了三成,不但如此,租庸調,這三項也在穩步下降,老夫樂觀的認爲,再有十年,農無稅就會徹底的實現。

雲侯可知農無稅代表着什麼?代表着百姓再也不會造反,只要耕種就會衣食無缺,大唐的江山自然能夠綿延千載,所以陛下將防範的重點從百姓的身上開始向我們這些勳貴的頭上轉移,呵呵,陛下的政策必然是進一步的解除農人的負擔,哪怕雲侯現在的處境窘迫到了如此地步,陛下依然不肯大規模的用兵,就是因爲陛下決定將安撫百姓做爲第一要務。

知道嗎?老魏現在成了城門官,身體卻奇蹟般地見好,每天跨上橫刀氣昂昂往長樂門一站檢校不法之徒,已經成了長安的一霸。

老夫這樣的都會被他搜檢一番,上一回居然摘走了老夫的玉佩,說是該給的進門紅包,說自己強忍着清廉了一輩子,現在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勒索百官,還說城門郎的職位太有油水,早幾十年的官白當了。“

說到魏徵的事,杜如晦撫摸着肚子樂不可支,老魏將皇帝氣了個半死,要不是孫思邈說不定就會龍馭賓天,好不容易活過來,就好像忘記了魏徵的存在,這樣就很好了。

”老夫現在羨慕老魏啊,每天早晨起來,就溜達到長樂門看門權當是鬆動一下筋骨,還能隨意的欺辱自陛下,皇后以下的所有人,把一個城門郎當得比宰相還風光,老夫致仕之後能有老魏的一半威風就心滿意足了。“

雲燁看得出來,杜如晦現在真的是在爲自己退休做準備,不但他是這樣,房玄齡也是如此,否則絕對不會出現讓書院學生幫着自己解讀賬本的事情,放在以前,遇到這種事情,一定會把做賬的那個官員送進大理寺查問。

老傢伙們都打算混個善始善終,也不知道他們的打算能不能成功。

許敬宗這個人有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既然帶着一羣輜重兵守着亂石城,自然會把自己的老窩經營的滴水不漏,自從雲燁走了以後,他就在按照袁守城留下的八陣圖繼續加固要塞,省錢這種事情許敬宗在軍中是不做的,多少錢也沒有自己的老命值錢,所有從玉門關回來的商隊都必須給他託運水泥,不託運的就休想在樓蘭這一代獲得補給。

每天巡視亂石城,已經成了他的例行公務,當他看見一隻鷂鷹落進府邸裡的時候,就匆匆下了城牆,心裡不斷地在打鼓,只希望鷂鷹傳遞過來的消息是好事情。

從竹管裡倒出紙條仔細看了之後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副將接過紙條看了之後立刻就嘶聲喊叫起來:”整軍備戰!“許敬宗是文官,這個時候要準備守城了自然是自己負責作戰。

許敬宗長長的吸了一口氣重新將紙條塞進了竹管,即刻揮筆寫了兩封信,兩隊就騎着快馬一向關中,一向高昌。

”該來的逃不掉啊,他孃的,跟着雲燁這個王八蛋,這一輩子過的一日三驚,不過也好,算不上白活,既然舉世攻唐了,到了那裡都不安穩,亂石城是我的心血所繫,拿來搏一把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給自己打完氣,就讓胡姬給自己換上戰甲,雲家的戰甲輕便,還堅固,是文官最好的選擇,自己早年間從雲家淘換了一套,原本想着當成擺設就好,怎麼都沒有想到還有靠它保命的一天。

突厥人不會來找自己晦氣的,自己前面還有郭孝恪擋着呢,能來的只有吐蕃人,狗日的郭孝恪沒事幹跑到龜茲去做什麼?這不是往狼嘴裡送嗎。

沒腦子還死倔,死倔的,突厥人的聯軍撲過來人數足足有五十萬之巨,不整理防線還一個勁的往前突擊,這是找死啊。

許敬宗嘆了一口氣,郭孝恪死不足惜,他手下的將士不能不救,於是又喊進來一隊斥候,重新寫了一封信,命他們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封信送到郭孝恪手中,用最快的速度。

上了城牆,看着副將和校尉們正在奮力的準備城防,不由得擡頭看着天空,這才發現亂石城的上空佈滿了烏雲,風從亂石堆吹過,發出胡笳一樣的嗚嗚聲,滿是淒涼。

”左滿舵!“劉仁願站在艦橋上不斷地下令,大帝號在波濤中穿行,巨大的艦首蠻橫的刺進了一艘大食人的艦船,隨着海浪浮起的時候,那艘船被高高的挑起了,然後斷裂成兩截。戰艦兩側的弩窗全部打開,瘋狂的往外噴吐着粗大的弩箭。

火光不斷的在大海上暴起,大食人的船隻依然在瘋狂的進攻。

”大帥,咱們的輔助艦快要撐不住了,六艘戰艦全部被敵艦包圍,我們該回去救援,“他的副將大聲的向劉仁願建議。

”不會去,前面就是敵酋的坐艦,我們要做的就是毀掉它,告訴輔助艦,堅持,再堅持半個時辰,我們就回去。“

大帝號上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輔助艦上的船長聽到號角,抹掉臉上的血漬大聲說:”兄弟們大帝號要我們堅守一個時辰,他去抓敵酋去了,堅持住,火油桶,標高三尺,火繩三分,發射!“

”我要抓住這個畜生,問問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毀掉海峽關口,老子要把他活活插在木槓上放在螃蟹島讓海鳥吞噬。“

劉仁願已經快要憤怒的發狂了,大食人竟然敢偷襲海峽,派了紅衣武士將關口生生的攻破,所有軍士被他們插在木槓上示衆,這個仇恨焉能不報。

第10節 一波三折第9節 放縱第39節 有子萬事足第23節 皇帝的決定第7節 艱難的程咬金第59節 沙洲冷第27節 中年人的酒場第49節 大盜不操戈第30節 偉大的心第17節 木秀於林第44節 昂貴的貨物第3節 奢華無度第38節 天空之城第49節 同一片天空下第16節 殺不了人,還殺不了狗第41節 嚴防死守第39節 看見了京觀第33節 雪後初晴寒意生第15節 我是神?第41節 暢想第7節 出仕第24節 孔雀明王第40節 長街第2節 故地重遊第55節 鹹吃蘿蔔淡操心第9節 試驗第24節 侯爺的苦日子第53節 捕鯨記第16節 煩躁,煩躁!第43節 義成公主第35節 陰險的捧殺第13節 迷宮第10節 做好事人快樂第35節 蕭皇后第28節 誤事第32節 金絲楠木的麻煩第33節 魏徵的痛苦燭龍的眼睛光明殿第二小節 第48節 擴張的雲家第35節 蕭皇后第43節 智多近乎妖第45節 冷暖自知第40節 知識的力量第22節 倒行逆施第53節 我回家時燈火闌珊第48節 鷹怒第71節 故地,故人第54節 刺客!第16節 死裡逃生第46節 快刀斬亂麻第26節 加塞第15節 神的戰爭第60節 翻蓋的烏龜第26節 挾恩圖報第24節 三個倒黴蛋第2節 牧奴的危機第62節 戰猶酣第44節 雲燁發瘋了第2節 李靖的交易第13節 苦情銷售法的勝利第20節 恰似一羣太監上青樓第60節 斷義第32節 那日暮的眼淚第43節 熊掌第29節 龐準的買賣第39節 註定喂狗的舌頭第44節 無知者無畏第12節 糟糕的結果第6節 程處默第24節 三個倒黴蛋第6節 悽婉的洪果兒第55節 又被坑了第22節 生活,迴歸了第7節 給李佑換心第8節 大風死戰!第19節 與國同休第25節 身在鬧市無人知第19節 老婆還是笨點的好第20節 玉山軼事第6節 眼淚滲不會去第36節 過街老鼠第53節 我回家時燈火闌珊第24節 捕蠅草第43節 港灣第22節 可憐的雲家大少爺第16節 田元義的幸福生活第44節 地主家收租(1)第16節 田元義的幸福生活第36節 過街老鼠三十四節 那日暮的驚喜第9節 李義府的報復第5節 楚國公奏對第50節 雪夜讀《春秋》第58節 掐掉萌芽第2節 大希望第28節 老婆第33節 破城,殺人第10節 爛攤子第52節 少數派報告第45節 李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