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湘水成

龍城都城隍坐在旁邊,他對荀易說:“三次神決,皆與大周有關,讓尊神見笑。”

“若非都和大周有關,孤這閒散之身也不會前來。”荀易淡然一笑,將鹿山郡城隍請到身邊討論鹿山郡的建設方案。

荀易位比天神,在場諸神中除卻孟翰外,其他人的想法都不需要在意。

有人說,弱者遵從規則,強者制定規則。從以往按照其他人的規矩辦事,到現在其他人看自己的眼色做事,自然而然讓荀易的神魂發生一些不足爲道的細微變化。

往常會琢磨其他人的一舉一動,但現在讓其他人琢磨他的用意。將諸神小心翼翼看自己的眼色收入眼簾,荀易灑然一笑,繼續和鹿山城隍討論綠化之事。

幾位都城隍身邊的史官默默將荀易的言行記錄。

見吉日已到,孟翰開口:“開始吧,你來抽題。”

荀易起身,自身懸浮在半空,衣裳伴隨雲霞飄然。“起!”祥雲之中托起朵朵彩蓮,最終有一朵蓮花在荀易指尖綻放:“天諭賜法,御水分江!”

這便是上江郡城隍和湘君的比試方式。天庭神決的內容千奇百怪,荀易求取天命頒佈這一道題目,諸神一時間議論紛紛。

“這倒是附和他們二人的題目。畢竟都是水神,在水中鬥法,合乎天意。”

“可是——用哪條水道?上江還是湘水?再不然,將其他水道借給他們用?”

孟翰心中盤算,擡頭看向荀易背後的功德樹。

荀易什麼都缺,就是善功不缺。侷限他進步的,只有每一層功德天中的善行要求。所以,荀易穩妥進入第四重天的時候,自動便有新的功德花盛開。

“第四重天的第一個功德花,和我的踏浪御水很像。”

孟翰和荀易一樣,都已經進入功德天的四重境界。和荀易煉什麼功德林,蓮花池不同,孟翰將功德凝如山巒,山高九仞,象徵九重之功。但二人的功德神通有很大部分的相似之處。

孟翰在九重天后預定的“開天闢地”,同樣是荀易在第九重天后必然選定的神通。再比如,二人有同樣的“隱形潛藏”“大小如意”。

當前孟翰對功德神通的研究比荀易要多些,他有:龜息閉氣、隱形潛藏、靈夢探秘、五雷正法、震山撼地、大小如意、千里法眼、刀槍不入、遊神御氣、潛淵縮地、消魂噬魄、魘祝禳災、水火不侵、縱地金光、尋龍勘地、踏浪御水、指地點金。

而荀易有:萬物回春、夢入千秋、草木皆兵、隱形潛藏、天道劍魄、造血塑體、呼風喚雨、乘鹿駕鶴、花開頃刻、天道法眼、禳災解厄、移魂攝魄、心靈感應、大小如意、天道武裝、劃江成陸。

在第四境界,孟翰的神通是“踏浪御水”,而荀易正開放的功德花是“劃江成陸”。

只見荀易在空中輕輕一劃,一條大江滾滾翻騰,有大陸立在功德樹上。

“爾等在此地比鬥,爭奪江河主權。二神親自下場,可攜帶從者二名。”說完,荀易落回御座,讓兩方人準備。

這次戰爭涉及神靈,關乎湘君能不能成爲天神。因此,是神靈親自擼胳膊下場。

湘君一方,除卻湘君本人外還有朱簧和朱英這對姐妹倆。至於上江郡城隍身邊,則是另外兩位武神,看起來也是他找來的援兵。

兩方人走上荀易劃出的江河。這個神通比以往神通都要強大,是真正改天換地,針對自然萬象的神通。而隨着日後境界高遠,他的神通也會逐漸趨向於操控自然。

“至少,你四重天所領悟的神通,應該都是和山河自然有關。”三尸天尊分析荀易的神通:“四重天和三重天不同,以後你會擁有各種組合類神通四重天,應該是四個和山河江海有關的神通。”

“再往後呢?”

“你的功德種是天級,日後應該會有斗轉星移、擒拿日月之類的神通。還有,一到三重你有天道賜予的劍、眼和武裝。那麼四到六重,應該是另外一組和天有關的神通。”

二人說着荀易未來規劃,兩方神人已經進入臨時塑造的山河。

陸地大有千里,水道九曲十八彎,浩如煙渺的長河蕩蕩流淌。六神進入大陸,湘君和郡城隍不約而同衝向河道源頭,意圖掌控河道的水源。

兩人在空中鬥法,幽藍和玄清二色水光碰撞。

“上江郡城隍比湘君閣下還是弱了些。”孟翰不置可否。

上江郡城隍落入下風,旁邊兩位武神立刻衝上前幫忙。

看到其中一人,孟翰神色一頓:“咦?”

“怎麼?有什麼問題?”荀易擡起頭問。

“不,只是聽人提及過。”孟翰指着其中一位武神:“他並非中州人士,而是海外人族。當年紫丹老師去海外選拔福神,他雖然戰力卓越,但最終沒有入選。”

“爲何?”荀易看向那人。三重天的武神,戰力絕倫,跟朱簧和朱英二人拼得旗鼓相當。

“他太獨了。不懂得和旁人合作,雖然能獲勝,但着眼於小局,又有什麼用?這一戰是湘君勝出。”孟翰下斷言後,閉目養神。

果不其然,雖然這位武神戰力極強。但是在合作戰的時候,湘君配合兩位女神施展水木相生之法,佔據河道源頭不說,更順勢而下,橫掃九曲十八彎,將整條河道納入掌控之中。反觀上江郡三人,被人各個擊破,就算這位武神戰力超絕,也不比三神聯手。三神氣脈相連,一片青竹化作湘妃林種在兩岸,最終將武神封印。

“看來,不久之後除卻要恭賀湘君登臨天神之位,更要爲這對新人道喜。”孟翰對荀易說:“到時候,恐怕要你主婚。”

荀易冥冥中有感自身機緣,含笑點頭。主婚之後,他自然可以獲得全新的神職“姻緣”。

這一戰,以湘君全勝而告終。

湘君和上江郡城隍上前,荀易宣判勝負,頓時城隍界中河道變化。上江的部分河道劃入湘水,一條真正的大江貫通南北,成爲大周第一水道。

湘君背後浮現水道圖,水靈之氣從四面八方用來,雖然還沒真正突破,但已經擁有和荀易等人一般的天神之位。氣運上漲,一顆水德星辰衝入水府之中。

“既是天神,可與我等同坐。”孟翰吩咐人搬來椅子,讓湘君坐在自己身邊。

龍城都城隍神色複雜,雖說湘君一向對自己恭敬,但如今登臨天神之位,地位不在自己之下,又多一個不好惹的麻煩。

“雖然我背靠天國,但大周天國也沒辦法和福神對抗。”他擡眼瞧着荀易和孟翰。

這二人都是福神一脈的大神,如今在大周國崛起,如果李純不親自阻攔,他二人勢必要一統山河,將城隍界納入孟翰的掌控之中。

荀易不理都城隍心中的想法。如果是昭靈武王,他還會敬重一二,但這位新城隍和他不熟。

“先生,不知可否請先生幫忙主婚?”湘君早就有意迎娶湘妃二神,只是二女神遲遲不肯應下。如今三人氣運勾連,加上自己成就天神之尊,豪情起來,立刻找荀易提親。

二女神和荀易大有淵源,可以視作泰乙界神靈之一。

荀易將朱簧朱英召到身邊,低聲問過二人的意思。笑對湘君:“如今尊神位比天人,但我泰乙界也不遜色。這婚事要辦,便要辦得隆重。屆時,孤在泰乙界等候,你若能闖過我泰乙界諸神的刁難,雙姝自會下嫁。”

龍城都城隍臉色微變,最後擠出笑容上前給衆人道賀。而南都城隍看到他的神情,冷笑不已:我等是地神,和人王一脈就算親密,也不是同道人。世間豈有千年不朽之王朝?你和大周天國太近,已經失去我地神尊貴。如今地德神君重整城隍界,正要將南北大周納入掌控,我等日後方能跟大周天國平起平坐。

南都城隍傾向於南周,但他更明白自己是地神。王朝氣運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地神之位。如果孟翰能統一三地的土地神,自然擁有和大周天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接下來第二戰,南北之爭,定今年社稷造化之氣。”荀易隨後說到下一個神決。

第八百二十二章赤霄天(十)第七百零七章萬寶宮(上)第一百三十四章放長線第八百三十八章除夕夜(在此給大家拜個早年)第五百六十三章覲天帝第七百九十六章軍團戰(三)第一千零十八章聖宮議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婚時(第五更)第六百零六章四獸鬥第一百八十二章天元帝第五百四十八章金聖後(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四章諸神戰第八十六章錦還鄉第一百九十九章寫書人(第四更!)第一百八十九章立神域第六百三十九章鳳凰戰第五百五十八章夜女神(上)第一百七十五章泰蒼星第八百九十五章老前輩第六百七十一章大樹傾(第三更)第八百四十七章太乙氣(上)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大決戰(一)第八十三章通天聽第五百一十七章五德道(五千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九十三章扶桑帝第三百一十四章諸神戰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二夜第九百六十五章天華氏(四)第五百二十二章通天塔(五)第六百六十九章宙光體(第一更,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四章宴會開第一百八十六章畫山鬼第七百五十六章北蠻國(四)第三十五章桂圓枝第五百一十一章修羅場第七百七十四章天帝臨第七百五十七章北蠻國(五)(三千字大章)第五百三十二章戰神王第六百九十三章祟夕獸第三百三十四章東萊曲(第三更!)第六百八十二章蒼生鏡(中)第三百二十六章淨世界第一百七十四章雙龍鬥第五百一十七章五德道(五千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九十五章晉天權(三千大章,祝賀祖國母親生快!)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蟠桃宴(五)第二百四十五章地母戰(五)第二百六十四章三角形第四百二十一章輪迴教(第十更!)第六十二章定命星第一千零五十四章連環扣第三百八十三章善有報(第五更,求支持!)第三百三十章月魄輪第五百零五章柏山毀第一千零五十五章天之君(上)第七百五十七章北蠻國(五)(三千字大章)第六百九十三章祟夕獸第八百六十三章神魂滅第一千零九十章戰天帝(二)第二百七十二章七地宿第四百零一章清波陣第九百三十四章四國盟第七百九十章開明城(二)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天后出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淨世鍾第八百六十七章上帝隕(上)第五百四十七章劍梵帝第一千零五章無衣訣(三)第二百六十五章三兄妹第七百二十二章寒心丹第一千零八十二章三生界第一千零九十章戰天帝(二)第四百四十章好餓啊(第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寫書人(第四更!)第七百七十一章先蠶禮第三百七十六章五水壇第五百零七章玉天黿第二百一十八章疑心起第六百二十章大陳國(一)第三百四十三章功德印第九百五十六章大會始第五百零六章生紫煙第三百三十九章小世界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創世紀(二)第七百二十三章春陽起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大決戰(九)第九百五十五章大司命第七百九十三章開明城(五)第九百五十三章天黿船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大決戰(八)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立岱嶽(六)第二百八十章東皇劍第五百六十章敕天尊第五百二十四章通天塔(七)第八百三十四章赤霄天(二十二)第一百九十六章四方陣(第一更,求票!)第六百五十二章太白星第三百零三章同門戰第九十一章昭穆廟(第一章,求三江票!)第六百三十三章福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