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拜訪托馬斯

756 拜訪托馬斯

在船上歇了幾日,王梓鈞就帶着幾女在墨爾本下船上岸。

這裡被稱爲澳大利亞的文化首度,事實上,二戰前的一段時間,墨爾本確實作爲過澳大利亞二十多年的首度。

王梓鈞幾人到達這裡時,正值墨爾本時裝節開幕。幾人找了間酒店住下後便兵分兩路,王梓鈞前去拜訪托馬斯.基尼利,而奧黛麗.赫本帶着趙雅之和林鳳驕跑去參觀時裝節。

如今墨爾本比起二十年後人口大概要少三分之一,稀疏的人口、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氣,加上四季如春的氣候,實在是個度假散心的好地方。

啓程之前,王梓鈞已經跟托馬斯.基尼利通過電話,對方對他的造訪頗爲驚訝,同時又是歡迎之至。

托馬斯.基尼利在墨爾本的住所離中心商業區很遠,坐落於雅拉河邊,房子是由籬笆圍起來的木製建築。

王梓鈞到來時,托馬斯的太太正在爲修整草皮。

聽到汽車的引擎聲,基尼利太太走出來笑道:“王先生,託尼說你這兩天會來造訪,想不到今天就來了。快請進!”

“你好!冒昧打擾了。”王梓鈞道。

基尼利太太道:“我叫米蘭達,你可以叫我的名字。託尼早上開車去採購了,可能過會兒就會回來。”

“是嗎?真是太巧了。我想我可以在這裡等他。”王梓鈞道。

基尼利太太很健談,給林博文幾個跟班保鏢都衝了咖啡後,便跟王梓鈞閒聊起來。

原來這位年近五十的家庭主婦,也是位女作家兼電影編劇,值不夠沒她老公有名氣罷了。

王梓鈞拿出帶來的一個大盒子道:“除此拜訪,沒什麼拿得出手的見面禮。這是全套的《哈利波特》,包括還未出版的《哈利波特4》的英文版,還請基尼利太太幫忙斧正。”

基尼利太太有些不適應中國人的謙虛,拆開盒子說:“《哈利波特》,哦,是套很棒的魔幻小說。可惜我的孫子才半歲,不然將這個作爲禮物送給他,他一定會很高興的。”

王梓鈞狂汗,這位太太還真不善於跟人打交道啊,有這麼說話的嗎?

沒過多久,托馬斯.基尼利終於回來了,一見外面停着的車就笑哈哈地走進,跟王梓鈞來了個熊抱。

這貨剛剛年過半百,頭頂的頭髮掉得光光的,鬍子卻生得老長,讓人不由地懷疑他的頭髮長錯了地方。

“托馬斯,我非常喜歡你的《辛德勒的方舟》。這次來的目的電話裡也說了,就是請你幫忙寫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小說。”王梓鈞朝林博文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即將一直揹着的那個大揹包放下來。

林博文與幾個保鏢將包裡的東西取出來放在桌上,王梓鈞介紹道:“這些全是關於那場大屠殺的照片、報紙、日記和採訪回憶錄的影印件,希望對你的創作有所幫助。另外,這是中國大陸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聯繫電話,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求助他們。”

資料一張張地攤開擺在桌上,托馬斯夫妻都沒有說話,只沉默地翻開着資料。

良久,基尼利太太才眼眶紅紅地說:“希望這樣的事再也不要發生。”

王梓鈞道:“這是所有善良的人的願望。我請託馬斯先生寫這麼一本書,然後將它拍成電影,也是希望世人以史爲鑑。事實上,日本有些人想將這件事情掩蓋扭曲,他們去年修改了歷史教科書,美化日軍侵華的暴行。不僅不爲那場侵略戰爭道歉,反而說成是幫助亞洲的人民從帝國列強的殖民統治中獨立解脫。或許,日本的下一代會漸漸忘去他們祖輩所犯下的一切罪行。”

托馬斯.基尼利心情沉重地看着那些屠殺照片。相對於一般人來說,他的神經非常大條,不然就不會一部一部地寫關於壓迫、屠殺、救贖之類的書籍了。

“扎克利,我想去中國一趟,那裡還能找到大屠殺的倖存者嗎?”托馬斯.基尼利問。

“當然能,我可以幫你聯繫,”王梓鈞道,“你是要親自在倖存者口中尋找靈感?”

托馬斯.基尼利道:“我不知道,等我把這些材料全部看完再說吧。”突然,托馬斯抓起一沓複印紙,問道,“這是什麼?這紙上好像是日文吧。”

王梓鈞一看,解釋道:“這是一個叫做東史郎的日本老兵的日記,日記中記錄了他在中國戰場的所見所聞,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殺。對了,東史郎準備將這本日記出版,再過兩個月就能在書店裡買到了。”

(《東史郎戰地日記》此書在出版六年後,被日本右翼勢力將此書作者、編輯、出版書店告上法庭,稱其中關於大屠殺的情節純屬捏造歪曲。三年後日本法院判東史郎敗訴,賠償書中製造暴行的日本兵五十萬日元,該書也在日本被封禁。)

“哦,”聽王梓鈞一解釋,托馬斯來了興趣,將日記部分跳着讀了一部分,突然問道,“王先生,你說我以一個日本士兵作爲本書主角怎麼樣?”

王梓鈞皺眉道:“就像《辛德勒的方舟》中那位品質高尚的德國人一樣?”

“不,”托馬斯搖頭道,“這本書裡,主角不是個救贖者,而是一個善心未泯的屠殺者。我不想僅僅寫一個關於屠殺的故事,我想屠殺只是這戰爭的一部分,我們要去追溯這場戰爭的本源,還它以真面目。我的想法是,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卻記錄與審視一位日本老兵的一生……”

“有點意思。”王梓鈞笑道,他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一些電影鏡頭畫面:一個老人常常在噩夢中醒來,這噩夢已經糾纏了他四十多年。終於,他從牀底翻出一本破舊的日記本,拄着柺杖懷揣着日記走向出版社,想要向世人公開自己在戰場上的所見所聞,以此來平復自己內心的悔責與煎熬。

老人聯繫了好幾個出版社,但對方不是因爲商業原因就是因爲民族情緒而拒絕爲他出版日記。夕陽下,老人坐在石階上,懷裡抱着日記本陷入了回憶中……

接着是戰前的日本,還是個小孩子的老人有着溫馨的家庭,有着暗戀的姑娘……一個善良的學生在天皇的感召下,踏上了血火的戰場,一步步淪爲殺人的惡魔……

電影始終是給人看的,簡單的堆砌鏡頭羅列事實,並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拍一部南.京大屠殺,只簡單的再現屠殺場景,或許對華人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對西方觀衆來說,可就不怎麼喜歡看了,而至於日本人,則會想當然地對此題材反感。

作爲一個導演,王梓鈞的目的不是想用一部電影來扇日本人的臉,也不是想要用電影來大罵他們一通。而是想引起他們的反思,以一個日本人爲主角,或許日本人看了之後表情會很精彩吧。

托馬斯.基尼利搓着他的鬍子道:“看來我應該先去日本一趟。”

王梓鈞笑道:“期待你的大作。”

談完了正事,托馬斯.基尼利問道:“聽說你跟斯皮爾伯格關係不錯,《辛德勒的方舟》他是不是找過你?”

王梓鈞笑問:“你怎麼知道?”

托馬斯.基尼利道:“他最先是讓我來改編劇本,當時我們在一起談過,他對拍攝此片一直不自信。當時他就提起過你,後來他找了好多個導演,你也應該不例外。”

王梓鈞道:“他會自己拍的,去年我在北.京見過他。”

“北.京嗎?哦,你一提起這個地方,我就想起了恐怖的自行車潮。”托馬斯.基尼利誇張地說。

王梓鈞問:“你去過中國大陸?”

托馬斯.基尼利道:“七年前去過,我還登上過長城,那真是個偉大的奇觀。”

王梓鈞道:“三年後我會把這部電影的首映地放在中國南.京,希望到時候你可以參加。”

“會的。”托馬斯.基尼利點頭說,“我一直期待能夠再去那個國家一趟。”

托馬斯收起大屠殺的各種資料,開始跟王梓鈞聊起文學和歷史來。

這位澳大利亞國寶級作家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其感興趣的程度近乎癡迷。究其原因,乃是因爲他祖上來自歐洲,他老爸也是二戰時遠征北非的士兵。而他自己卻出生在澳大利亞的鄉下地方,澳大利亞毫無歷史可言,這讓他一頭扎進了歐洲歷史當中,隔着遠洋懷念祖輩的生活,暢想歐洲古代的一切。

而這種對歷史的愛好,在長大後擴展到世界所有國家的歷史。

托馬斯說:“中國的歷史久遠令人驚歎。我實在好奇,中國的史學家居然能記住那麼多的王朝和統治者、大臣、名人的名字,光是記住這些,就是個浩大的工程。”

“哦,基尼利先生你對中國歷史也有研究?”王梓鈞道。

托馬斯搖頭說:“不,我只知道一些關於中國唐和清的歷史。嗯,對,還有宋和蒙元,七年前我本打算去四.川的上帝折鞭處釣魚城看看,結果因爲有其他事未能成行。”

王梓鈞笑道:“以後有的是機會,下次我請你去參觀。”

175 淡妝濃抹總相宜778 大少爺的戛納遊2721 西餐廳裡的筷子451 鄧麗君來訪631 青春秘訣651 海上漂流記376 超級馬里奧570 華語電影教父042 十首歌135 票房大戰·三151 被爆菊的吳敦464 孤零零的小金人741 大觀樓的第一次670 各出風頭441 佳視臺慶·上581 趟槍的里根181 請王祖賢拍戲748 玲玲614 籌組亞姐466 變臉開機104 入黨162 鳳嬌走紅158 壹週刊上市484 關之琳上線中354 刀光劍影712 重返大陸368 白娘子狂潮·下209 王氏院線494 鹿港小鎮與周華健615 拉開序幕034 指點迷津378 坦白從寬牢底坐穿003 假洋鬼子629 訓誡188 無利不起早232 邋遢鬼古龍313 羅馬假日·1517 寶石之國712 重返大陸005 竟然是她137 賭神王梓鈞466 變臉開機149 搶演員·上032 民歌教父642 餘波未消669 百年不遇的電影大師329 口誅筆伐與巧妙應答363 東風破曉426 佳視再起346 金球獎提名531 天堂殺青654 超級戰士王梓均156 不老妖姬潘迎紫564 發哥被綁架051 受傷的總是我113 開機拍攝510 玉女終歸成玉婆451 鄧麗君來訪249 五個大獎327 ibm微軟都見鬼去吧620 華聯院線393 禁歌229 腿王譚道良017 心靈悸動687 秒殺317 單曲榜冠軍326 殺青645 鈞爺與利美人474 新時代321 死亡首映318 一切就緒385 日本攻略126 暗藏禍心438 中壢事件354 刀光劍影404 賭神首映510 玉女終歸成玉婆648 綁匪與肉票510 玉女終歸成玉婆284 王梓鈞是個雛嗎516 爭與不爭400 詩人王梓鈞終716 春節晚會2311 悄然走紅538 送上門的新藝城320 消息曝光243 都是名人啊389 兩個窮光蛋673 倪氏父子441 佳視臺慶·上659 女人的心思595 少女情懷190 油爆枇杷半遮面的新唱片146 霍門千金352 我見過王開ufo239 邂逅與拜訪655 北海灣大陸044 戀人或知己408 老友記639 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