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太歲陰火(其之三)

陳至、韋德兩人伏在道旁野地,索性茅草披身,儘量藏個徹底。

月光灑滿大地,踏出的土道與一旁的荒野涇渭分明。

除非格外進行注意,道上的人不會注意旁邊野地,旁邊野地的人也不會注意土道之上。

馬聲漸近,陳至、韋德一直關注道上,自然發現三匹馬和馬上騎手。

當先一人,正是數次打過交道的琅琊派現掌門應之柔。

他身後跟着兩匹馬,無論雄壯還是馬上鞍韉配飾都遠比不上應之柔坐下那騎,兩匹馬上分別是兩名琅琊派弟子。

要不是需要繼續潛伏不被發現,韋德簡直想跳出來諷應之柔“這麼幾步路都要騎馬,真是嬌生慣養,做小白臉好了做什麼掌門”。

韋德忍住沒有發聲,放任三騎過去,才問出最憂心的事:“‘如意齋’真有人保護他?這可不夠嚴密,如果這裡不是我們設伏而是吳惜海,此刻應之柔已經死了。”

陳至的目光繼續追隨向琅琊派山門牌樓奔去的三騎,低聲道:“那兩名琅琊派弟子,你先前見過嗎?”

韋德回道:“左後那個叫吳復,右後那個叫關或先,兩個人連修煉者也不是。資質差得很,和琅琊派的衝突裡是很好下手的破綻人物。”

陳至若有所思,一會兒後道:“這兩個人就是‘如意齋’派出的保護者,起碼那個關或先肯定不是你所認識的關或先。”

韋德奇道:“有這種事?”

陳至答道:“那‘關或先’就算不是煉覺者,也是突破了四大共途中煉覺一途初境的人物。

他發現了我們,確認我們無意出手後就無視了我們。

這兩個人起碼有他一個是暗中的保護者,如果我不是煉覺者,也注意不到他注意力的變化。

我相信應之柔自己說不定也沒發覺保護者的存在,起碼這人一定是自薦隨同返回門派據地。”

即使“關或先”真的在韋德不知道時候突破了煉覺途初境成爲煉覺者,也沒法解釋不被汪公徵注意到而帶上是非坪。

是非坪上沒能讓這人出現,恐怕正是因爲這人平時一直在隱藏自己。

韋德又問道:“那他是怎麼做到的?”

陳至搖搖頭,他也無法說明,但是顯然是“如意齋”所擁有的手段。

陳至認爲兩人都是保護者,因爲他同時認出了另一樣東西。

那“吳復”背上的劍形制特殊,他曾經在雀房山上見過,是歸當時的“蜀東一院梅”孟舞風所有。

韋德可能還沒注意到,琅琊派弟子佩劍在背本來就是奇怪的事,他更關注於認出的這人樣貌。

陳至卻疑惑,他已經聽說“蜀東一院梅”加入“摘星樓”,改號“劍毒梅香”之事。

陳至懷疑那是孟舞風本人,卻不敢出手證實,孟舞風絕不算弱他和韋德兩人沒有在出手後平安的保證。

陳至心中按下此事,暗自把“如意齋”有改變人容貌的手段這點記下,叫韋德和自己偷偷返回吳關鎮。

下一步,他們要先去找到必然好找的“漱玉坊關家老號”,商號中一定能找出知道關府位置的人。

應之柔一馬當先,絲毫沒在意道旁野地有沒有埋伏着人,他只心繫吳惜海這時行動可疑是要做什麼。

身後兩名弟子自薦跟隨,他馬上答應,有這兩人主動跟隨他可以安心,本來他的基本盤就更多在少年輩弟子之上。

應之柔覺得吳惜海應該不至於在這時候結夥翻臉,

就算翻臉,是非坪事後少年輩弟子或者爲了自己或者爲了出身商戶,已經多站在自己這邊。

琅琊派三名武功在應之柔自身之上的長老裡,“開冊伏敵”吳惜海武功最高明顯反對自己,其他兩人卻是搖擺不定的。

應之柔並不知道隨着陳至點破他今晚意圖並許下條件,這層安全保障起碼在今晚之內已經蕩然無存。

奔回門內,應之柔發現只有兩人在等自己,心下稍安。

說不定是那名弟子自己小事多怪,只是“開冊伏敵”吳惜海和另一位長老“玉筆擎天”鍾範喝茶聊天談到了些什麼而已。

馬匹早系在門外,應以柔身後更有兩名相信是忠心自己的少年輩弟子相隨,相信只要三兩句功夫安穩住這兩位就可以回去接着處理事情了。

應之柔看吳、鍾兩人用奇怪眼光看着自己,爲了解除這份尷尬,先開口道:“兩位長老居然還沒歇息,吳關鎮之事已經差不多,只待做個結而已。

讓兩位長老掛心難眠,實在是本掌罪過。”

鍾範諷道:“我們連具體事情都沒詳細聽說過,哪裡能掛心?

無非好奇猜測,等待掌門人什麼時候示下是何種事情又做什麼結果罷了。”

應之柔眼珠一轉,回道:“只是點小事,‘薛冶一脈’現身在吳關鎮後又失去蹤跡先前本掌已經說過了。

現在情況是通明山莊和首陽門給‘薛冶一脈’扣下些人,通明山莊前來索人,本掌率一些弟子幫助搜查人還在不在吳關鎮而已。”

鍾範又諷道:“那這確實只剩下小事,對這些小事,掌門人還真是上心。”

應之柔懶得再應對,他特地趕回來結果只是聽到一席酸話,心中本來就不舒坦,對這事細節他也不希望這兩個人插手根本沒什麼好解釋的。

吳惜海放下茶碗,淡淡道:“掌門人不要擔心,鍾長老無非閒來無事和我秉燭夜談一些門派將來而已。”

應之柔雙眼微眯,“開冊伏敵”這句話說得奇怪,“玉筆擎天”態度也有明顯轉變。

他感到一點不對,只是沒從裡面覺出危險來,道:“本派未來更無需二位長老掛心,本派既得到‘鋒牒’,乃是在‘四山兩宗一府司’中殊勝宗庇護之下。

別說光憑這點本派就算是近日無憂,再論起神秘莫測的‘如意齋’和本派已有親密往來,要本掌來說雖然‘東山玉客’前掌門汪公徵離開,前途反而更加明亮。”

吳惜海“哼哼”兩聲嘲笑,反問道:“‘如意齋’……

……還請掌門示下,近年竄起,名聲堪和修羅道、‘摘星樓’並列江湖五大神秘勢力的‘如意齋’肯格外青眼,到底本派背後是做了什麼買賣?”

應之柔已知那名弟子通傳不虛,這兩人真的產生額外想法,當下嚴厲道:“吳長老,你這麼問是不信任本掌,以爲本掌不爲本派着想而是出讓利益給‘如意齋’了?”

這時候跟着的吳覆上前一步接口道:“是啊,吳長老。‘如意齋’神通廣大,掌門和其保持友好往來,你怎麼能去懷疑其中用意?”

應之柔得人出口援助,正要說聲“不錯”,卻看見吳惜海緊皺着眉頭,已取出獨門兵器“玉簡”在手,猶豫不決時不時看向的不是自己而是出口的吳復。

吳復何時會用劍了?這正是吳惜海的疑惑之處,而且吳復這人雖不起眼,卻有膽小名聲,起碼不會敢出口嗆聲身爲長老的兩人。

疑惑變成危機感,吳惜海先說動弟子引迴應之柔,又說動“玉筆擎天”鍾範,再設法讓其他留守之人不能來礙事,此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要不是吳復站出來說這一句,吳惜海還不會注意到他背上露出劍柄,而且看起來所佩寶劍名貴非常。

是“薛冶一脈”,還是“如意齋”?吳惜海已經想到這兩種可能。

但是此刻,如果不動手,那名倒戈向自己的弟子也已知道吳惜海主意,不敢動手事後遭到背叛只會更加被動。

“閉眼太歲”居然沒警示自己這點,是想不到還是故意刁難?

此刻他卻只有一個選擇可行。

“動手!直取應賊!”吳惜海大喝一聲,自座上躍起,直撲應之柔。

不管是何人派出援手暗中保護,只要強取應之柔,保護之人也隨着失去繼續動手理由,結果仍是和功成一樣。

鍾範也是久經實戰,聽到呼喝也已起身,一雙玉筆不知什麼時候拿出,要從正面壓逼過去,替“開冊伏敵”纏住任何想出手援助應之柔者。

“玉筆擎天”名聲絕非虛來,一對玉筆正反兩記“驚惹風雨”在煉技途初境威能全面發揮之下絞殺勁力既怪又奇,真成難惹狂風暴雨,逆捲上天一般。

先前韋德所遇的煉技者,正是鍾範得意弟子,身爲師父鍾範運出同樣戰法只有更強,若當時換了他,憑自己一人就能和韋德鬥成五五之勢。

可鍾範妙技,給人以同樣煉技一途“身從意發”一招一式擋下,護得密不透風,落雨難浸。

關或先什麼時候突破煉技途了?這是鍾範奇怪的第一件事。

關或先什麼時候改用指爪功夫了?這是鍾範奇怪的第二件事……

……以及……

關或先什麼時候變成女的了?

擋下鍾範妙技的,正是琅琊派中不顯山不露水的紈絝弟子關或先,此刻“他”雙手帶上十枚鐵指甲,正用絕妙爪功攔住“驚惹風雨”招招妙式。

看“關或先”此刻動起手來的身形,分明是個纏胸墊肩的女子。

一切的疑惑還未想清,正反“驚惹風雨”妙招被對手“無微不至”煉覺境界威能尋出破綻,自狂風之眼暴雨之隙中搶近帶着森然冷氣的一爪破掉。

這一抓雖然沒能直接取勝,卻着實從正面傷了“玉筆擎天”鍾範。

鍾範更感震驚,他自然是琅琊派中論武功的第三人,向來以一身武功爲傲,此刻的對手卻毫無疑問在他之上。

吳惜海沒空去理會鍾範的戰況,他展開“玉簡”,以一記在琅琊派中也算奇特的獨特“泣鬼神”重招應用直襲應之柔。

應之柔武功雖然不算弱,卻極不善戰,直覺下就要後退閃避。

這記“泣鬼神”的威勢和攻擊範圍,哪是尋常短打功夫可比?

展開的“玉簡”長近五尺,攻擊範圍遠勝短打兵器。

在“開冊”的“玉簡”之上,節節竹片更是遞推勁力,融入了“身從意發”境界煉技途威能和不穩定“超脫血身”境界威能共同作用下的強大威力。

此招既又玉石和韋編之柔,更有層層遞進威力之剛,單是這招就已經無愧“開冊伏敵”名聲。

應之柔知道自己無法閃避,已經感到死亡來臨。

橫插的一劍,救了應之柔的性命。

“吳復”取出背上清冷長劍,以一記極快的劍招橫插而來阻下這奪命一擊!

這招之所以快,因爲這本是“周天三火劍”中最爲攻勢猖狂的一招“精火易熾”,起手速度冠絕三峰府劍法。

可一味圖快,卻攔不下這招……

本該如此。

“開冊伏敵”吳惜海聽出兵器相交的勁力,本來已經露出笑意,他知對手傳到劍上的勁力連讓自己的招式威力稍減都做不到。

可突然一股強大巨力自“玉簡”傳回,震得“玉簡”差點脫手。

吳惜海驚訝之下撤回兵器,發現自己右手虎口已經給震裂,“玉簡”之上片片青玉玉片也紛紛出現裂痕。

這是什麼招式?

不對,不是招式,吳惜海只慌亂一瞬就冷靜下來想到問題關鍵。

這是什麼兵器?

現在吳惜海看清那寶劍上的寒光,心中一凜,懷疑那是“十三名鋒”。

如果吳惜海曾經親眼見過“十三名鋒”他就會明白那並非“十三名鋒”否則只用一眼,任誰都可知道名鋒來歷和作用。

只是崑崙山百年之作上品“寒鬆”從來也不輸任何“十三名鋒”。

“關或先”不再掩飾女聲,安慰應之柔道:“我們是‘如意齋主’派來的。”

“如意齋”兇途島本部佔據秘境凶地“人面樹”,只要把最後映照着想要詛咒之人面容的銅鏡埋在樹下,就會結出人面樹膠。

那樹膠如果不取下,樹上面容的主人就會遭受詛咒,怪病纏身。

如果把樹膠取下,就是可以讓佩戴樹膠面具的人面容化爲面容主人的樣子。

作爲凶地,一旦製造出第二副同樣樹膠面具後即使取下,怪病詛咒仍然繼續。

是以雖然“如意齋”派出三男一女四名“如意齋主”來到欲界行動順便追查詭劍下落,“如意齋主”的“臉”卻是隻有一副共用。

應之柔並不知道,現在正是其中兩名“如意齋主”保護着自己。

第11章 新棺五口(其之一)第189章 衣冠孟優(其之四)第21章 如幻似真(其之三)第199章 三方策戰(其之八)第70章 坪息是非(其之二)第264章 命火焚揚(其之九)第47章 平陽工布(其之三)第115章 黃巾縷臂(其之二)第260章 命火焚楊(其之五)第72章 坪息是非(其之四)第92章 閉眼不見(陳至前傳)第128章 四方來者(其之一)第83章 真心難藏(其之四)第174章 榻上巧對第190章 衣冠孟優(其之五)第9章 泉出雀房(其之三)第223章 夜雨庾關(其之三)第27章 流水無定第74章 鋒牒用竊(其之二)第24章 不了了斷(其之二)第61章 懸刀吳關(其之三)第207章 三方策戰(其一十五)第162章 閒話家常第238章 無惘、不利(其之二)第283章 如封似閉(其之三)第172章 腥風滿道(其之二)第209章 三方策戰(其一十七)第179章 患殃竄地(其之五)第103章 燈廬、醫廬(第二卷完)第135章 冷輝畫屏(其之一)第3章 先生於人第167章 山雨欲來(其之五)第151章 天國火宅(其之四)第169章 山雨欲來(其之七)第215章 大夢誰覺(第三卷完)第140章 且慶往年第255章 近葦義亂第54章 坪論是非(其之四)第317章 翻虯掀城(其一十一)第163章 山雨欲來(其之一)第160章 三刀稱奇(其之四)第224章 夜雨庾關(其之五)第123章 渾水藏魚(其之四)第79章 雲橫知風第135章 冷輝畫屏(其之一)第130章 四方來者(其之三)第202章 三方策戰(其一十一)第274章 天星懷主第100章 太歲離莊(其之四)第190章 衣冠孟優(其之五)第254章 各往一方(其之六)第166章 山雨欲來(其之四)第86章 窮鼠齧貓(其之二)第289章 廬江二鬧(其之三)第31章 藏刀藏劍第228章 森森魔形(其之一)第54章 坪論是非(其之四)第252章 各往一方(其之四)第14章 新棺五口(其之四)第108章 浮萍無蹤第287章 廬江二鬧(其之一)第36章 臨晰疑雲(其之五)第2章 血光成災第13章 新棺五口(其之三)第220章 夜雨庾關(其之一)第79章 雲橫知風第4章 授人以柄第282章 如封似閉(其之二)第71章 坪息是非(其之三)第312章 翻虯掀城(其之六)第228章 森森魔形(其之一)第185章 隔院之芸第195章 三方策戰(其之四)第76章 鋒牒用竊(其之四)第97章 太歲離莊(其之一)第255章 近葦義亂第278章 水浮往景(其之三)第275章 二個“二爺”第267章 命火焚揚(其一十二)第12章 新棺五口(其之二)第205章 三方策戰(其一十五)第317章 翻虯掀城(其一十一)第233章 森森魔形(其之六)第186章 衣冠孟優(其之一)第295章 廬江二鬧(其之九)第22章 如幻似真(其之四)第315章 翻虯掀城(其之九)第134章 舊夢無處第73章 鋒牒用竊(其之一)第311章 翻虯掀城(其之五)第117章 黃巾縷臂(其之四)第272章 命火焚揚(其一十七)第197章 三方策戰(其之六)第112章 玄衣突來(其之三)第126章 歲星宜營第26章 不了了斷(其之四)第56章 至尊憑口(其之一)第206章 三方策戰(其一十四)第240章 邪見分說第138章 冷鋒畫屏(其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