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佔據漳州的則是一羣真正的白蓮教徒,他們明面上都是一些漁民,但其實是白蓮教,其領頭的號稱是白蓮教主,旗下又有各個堂香主,還有各個堂口,總人數達到了近萬人,這近萬人因爲準備比較充分,戰鬥力十分可觀,所以是三大叛軍當中的主力,也是間接控制第三大叛軍的幕後黑手。
而這第三大叛軍則是以佔據靠近潮州府爲主的一股叛軍,嚴格來說,他們佔據的並不是福建,而是兩廣的區域,這些人都以山民爲主,而且還不是普通山民,是經常造反的山民,作戰能力極爲彪悍。
這三大叛軍相互扶持,但又相互警惕對方,可以說從最初就埋下了走向滅亡的禍根,可是對於這些,有些叛軍清楚的很,有些則不以爲然,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強大了,就比如那些山民所組成的叛軍,而由漁民組成的叛軍,則一心一意希望能夠逃亡海外,所以他們積極與東番島的漢華王國駐軍取得聯繫,希望能夠儘快離開福建,離開這片水深火熱的區域。
事實上,這樣的結果,也是之前那些逃亡海外的漁民所導致的,他們的榜樣力量讓不少漁民都覺得海外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天堂,那裡沒有壓迫,也沒有魚霸,可以說這就是他們所向往的地方。
至於剩下的那股純粹是白蓮教徒組成的叛軍,他們卻是一心一意的吸納各個階層的人,包括士紳。
可以說,人員十分複雜,也是最難攻下的一波叛軍。
如此一來,瞭解到這一些,之後登陸到福建的大明北軍立即將矛頭對準了這些白蓮教徒。
在他們看來,這貨叛軍是實力最強大的,只要解決了他們,其他兩夥叛軍很快就會主動投降。
對於這個消息,此時的白蓮叛軍也探知到了,他們很快就做出了反應,迅速將有生力量主動撤退,撤往了潮州與那些山民融合到了一起,而且利用幾天功夫就掌控了這羣由山民組成的叛軍力量,其兵力一度達到了兩萬五千之多,而且還附庸了十萬之衆,再加上當地被控制的百姓,足有五十萬人之多。
這下,白蓮教徒所匯聚的叛軍實力大增,這讓領兵平亂的大明北軍都有些忌憚了。
但是正因爲如此,領兵出征的主帥更加認爲這貨叛軍必須儘快消滅,否則實力越來越大之後,就不好鎮壓了。
..........
幾日之後,白蓮教徒的外圍陣地淪陷了,他們放棄了大部分縣城,龜縮到了山區當中,而且在此之前,他們似乎早就料到大明軍隊回來圍攻,不僅收颳了大量糧食,而且還囤積了大量金錢武器,可以說,這對於大明圍剿十分的不利。
而另外一方,佔據泉州的漁民叛軍也開始迅速組織人員開始修補艦船,準備出海前往東番。
此時,他們已經與東番駐守的漢華王國水師取得了聯繫,雖然李江還沒有正式下達指令,但是他們已經獲得了前往東番島的許可。
而這些人,初步估計至少有十萬人左右,這麼多人包括叛亂漁民的家屬、叛軍以及當地一些不願生活下去的人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收到了當地士紳壓迫的人,他們以手工業者居多,還有一少部分衛所士卒,這些人是因爲害怕大明事後會追責,所以主動選擇帶着家人一起逃離的。
總的來說,這十多萬人,不分晝夜以各種艦船先期到達東番與福建中間的澎湖列島,而後再輾轉前往東番島。
........
也就在這個時候,此時的東陽城內,大統制府,李江也收到了有一夥漁民所組成的叛亂分子希望能夠移民到漢華王國的祈求。
對於這個決定,其實李江是真不好做決定的,首先,這些人畢竟是叛亂分子,雖然是因爲壓迫而不得不造反的,但是其中不乏有許多渾水摸魚之人,這些人是動亂的隱患,將他們一一收下,會不會影響漢華王國的穩定。
其次如果真的接納他們,大明會怎麼想,雖然如今漢華王國不至於懼怕大明,但是漢華王國與大明之間的關係如今還算平穩,如果接納這些人,必定會導致雙方關係出現巨大裂痕,到時候,影響會更大。
再說,這麼多一下子也無法進行安置,十萬人呀!都擠到東番島肯定不是辦法,必須儘快轉運走。
想來想去,李江決定還是先將其中一部分人轉運走,而另外一部分人讓他們去倭國,就說去投奔徐琰去了。
.......
李江的最終決議很快就被下達到了東番島駐守的水師艦隊處,很快,這些陸續到來的漁民叛亂分子便開始在水師的護送下前往各個地區。
就這樣,一個月之後,還未平定白蓮教徒的大明北軍發現,另一夥叛軍居然神奇的消失了,再一仔細探查,他們發現這羣叛亂分子居然都逃到海外去了,有說去東番島的,也有說去倭國的,總之就是逃走了。
消息傳到京師,已經是半個月之後了。
對於這個結果,朱祁鎮十分的憋屈,但是細細一想,他又覺得不對,他明白這其中絕對有漢華王國相助,否則這些叛亂分子很難逃出去。
但不管如何,這些人已經逃了!雖然不知道具體去向,但大明已經找不到他們了。
所以朱祁鎮最終只能將所有的怒氣,發泄到此時還在山區跟大明軍隊玩躲貓貓的那羣白蓮教徒身上,他隨即下旨,着前方主帥,必須在三個月之內將所有白蓮教徒抓住,並斬殺殆盡。
對此,于謙卻是勸說朱祁鎮不要趕盡殺絕,不少人都是被矇蔽的,可是此時朱祁鎮正在氣頭上,那會顧及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