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摩擦不斷!

瓦剌,史上建立過多個國家。元朝時期稱爲斡亦剌惕、明朝稱瓦剌,清朝稱衛拉特、漠西蒙。

瓦剌的意思是鄰近者;後爲東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爲主)

最初,這支蒙古族分支居住在八河地區(今葉尼塞河上游的八條支流地區),到了元朝時期便開始南下,定居阿爾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廣闊草原的西北部。

到了明朝前期,瓦剌在蒙古高原爭戰韃靼部,明廷賜以漢文官印,命其統轄諸部,後多次進貢。也先取代北元皇帝脫脫不花而建瓦剌帝國,達極盛階段,他被殺後瓦剌諸部分散於西域。

這就是原本時空瓦剌的歷史,李江也僅僅只是知道這些,至於具體細節,他就不清楚了,何況這時空因爲李江的到來,早就變得面目全非了,起碼上次宣宗擊敗朵顏三衛時,就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如今的瓦剌雖然如歷史上那般擊敗了韃靼,但因爲大明此時死了皇帝,新帝剛登基,所以瓦剌大軍急不可耐的開始了南下襲擊大明邊疆。

要知道如果放到原本歷史時空,瓦剌需要到十年之後纔會大規模南下,而且那時候還釀成了明朝時期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大同府外,偏東一百五十里處,一支浩浩蕩蕩的騎兵不急不緩的南下,觀其人數至少有三萬大軍。

而這時候,大同府另外一個方向,又是三萬騎兵。

兩支大軍一明一暗,互爲犄角。

而此時大明的九邊重鎮其實還只是一個雛形,並未建立,只有到了弘治年間,大明九邊重鎮才正式設立。

而如今,北部邊境從遼東一直到寧夏則是由九大藩王鎮守。

要說這九大藩王的設立,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大肆分封藩王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南京建國之後,由南控北治天下,北元殘部依舊侵略騷擾着大明的北方。因此朱元璋特地設立塞王拱衛中央,防守邊塞,抵禦蒙古入侵。他們有着開疆拓土之責,據要塞而守進行屯田生產。

而每一個藩王食糧萬石,有着軍事指揮權,王府護衛少的有3000人,多的達到20000人,而且這共有九位九位這樣的藩王,因有着防禦蒙古女真等侵擾的衆人,所以擁有着大量的軍隊,盤踞在北方。

就李江所知,明太祖分封了秦王朱樉,建藩陝西西安府;晉王朱棡,建藩山西太原府;燕王朱棣,建藩北平府;代王朱桂,建藩山西大同府;肅王朱楧,建藩平涼府;遼王朱植,建藩廣寧府;慶王朱栴,建藩韋州;寧王朱權,建藩大寧衛;谷王朱橞,建藩上谷宣府;韓王朱鬆,建藩遼東開原。

而兵力最多的是燕王朱棣擁兵十萬,還有寧王朱權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更是驍勇善戰爲諸王之最。建文帝時期塞王格局就變得不同了,前有建文帝削藩,後有燕王登基稱帝,遷徙塞王。

所以這時候,大明北部邊境,雖然藩王勢力還存在,但是實力已經大爲被削弱了。

而且隨着永樂後期,太宗朱棣數次北伐,藩王所屬士卒進一步抽調,實力早就大不如前了。

本來這對於大明皇室而言是一件大好事,畢竟大明皇帝都深知藩王勢力過強會威脅皇帝的位子,遠的不說,就拿太宗朱棣,便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不管是後來的仁宗還是剛剛駕崩的宣宗,都對邊境的藩王極爲提防。

也正是如此,導致這些藩王不得不將心思轉移到享樂之上,如此便違背了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鎮守邊境的初衷,從而讓邊境局勢急轉直下。

李江記得,原本時空似乎就是在宣宗後期,英宗初期,這段時間,北部草原勢力再次強大起來,到了弘治隆慶等時期,草原勢力依舊十分強壯,只有到了明末時期,隨着女真族崛起,草原勢力才逐漸走向了衰落。

“看來必須得防備了!對了倒是可以引誘那些女真部落的女真野人讓他們去劫掠草原戰馬,這樣一來便可……不行……這樣做效力太慢了……”

“呃……算了!我在這裡操什麼心,大明都沒有操心了……”李江這時候不禁苦笑了一聲,沒有再繼續深究下去。

此時此刻,他非常清楚,就算漢華王國想要幫忙,也是有心無力,這中間隔的實在太遠了。

何況漢華王國與大明之間的關係並不好,這時候就算漢華王國想要幫忙,大明也不會同意的。

…………

一轉眼一個月過去了。

這一個月內,李江一直坐鎮在舊港,每天看着蘭芳社送來的戰報,他的心思也逐漸放到了接下來的大戰之上。

就目前情報來看,漢華王國與大明對上的機率並不大,因爲大明軍隊在那位英國公率領下一直停留在了金邊,便沒有繼續進行追擊了。

而柳升等少數人馬被追擊到了海邊,依靠暹羅國的力量這才撤到了暹羅國境內。

而逃往占城的另外一部分柳升麾下士卒則被安排到了滿者伯夷國,去管理那些土著去了。

他們的人數雖然只有三千多人,但勝在都是精兵,有着這些人存在,滿者伯夷國的那些土邦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而施信與黎利則率領數萬大軍駐守在占城國邊境,已經好幾次跟漢華王國軍隊交戰了。

但每次都是慘敗而歸,可他們並未放棄,而是在大明的支持下,數次衝擊漢華王國所佔領的區域。

對此,李江親自下了命令,讓水師一路北上,滋擾安南所在區域,順便還襲擊了瓊州島,掠奪了一多萬人口。

當然,這事做的十分隱秘,就算大明一方知曉,也拿不出證據。

何況,大明一方似乎也不想正面跟漢華王國開戰,而只是支援黎利與施信,希望他們能夠擔當這個先鋒,與漢華王國交戰。

黎利與施信當然也不笨,他們拿了好處,也只是做做樣子,並未大規模進攻。

第一百二十九章歷州港保衛戰(下)第三章裝逼不成反被打臉!第三百三十一章土著來襲!第一百章一箭雙鵰!第一百五十四章西洋巡撫使!第三百七十七章情報!第四百三十七章非洲行?第六百四十九章促膝長談第一百五十章酣暢大勝!(3000+)第四百零五章找到了!第四百八十七章到達西歐!第五百零五章瓦剌大軍逼近!第四百九十章商貿交易所第三百一十七章大戰前夕(下)第五百二十六章奧斯曼使團進京!第八章穿越神器――曬鹽!第一百九十五章攻打石頭城(上)第三百八十一章大婚!第六章李江的陰謀!第六百一十五章謠言四起!第五百四十六章爲難!第七百一十五章:雲水港!第一百八十章王海濱的緊急信!第五百五十三章于謙的深思!第六百八十一章:激戰與聯盟!第四百三十三章新式火銃!第兩百一十七章復興社!第三百三十八章內修大政!第五百一十四章京師動盪!第五百七十三章大明內閣變化!第四百一十八章準備參戰!第五百零八章戰後(上)第五百四十七章新蘭府與寶慶府!第兩百六十二章俘虜女王第一百零二章不平等商議!第三百五十五章女漢子!第兩百八十章爭相送禮!第一百五十八章誘敵深入?(三更求訂)第三十一章民政發展藍圖第七百二十九章:朱祁鎮的想法!第八十八章停船!接受檢查!第兩百二十八章海上聯合大閱!第兩百九十六章舊港宣慰司的忌憚!第兩百八十章爭相送禮!第十四章冶煉大躍進!第兩百七十八章歷史改變了?第六百六十七章藍英的挫敗感!第七百二十四章:引人深思!(4000+大章)第七百三十七章:尾聲(大結局)(下)第五百六十八章荒唐!太荒唐了!第七百一十七章:假的?第兩百一十五章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第一百七十三章大興土木!第五百三十五章飛艇昇天(下)第六百八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七章大動作!第三百四十二章機緣巧合?第六百八十四章:撤退?第三百六十二章風雨欲來!第三百七十四章天方教來訪!第三百二十八章樹欲靜而不風不止!第一百五十二章隆中對!第一百八十一章稅收!官制!武勳!第兩百七十三章兀良哈三衛!第三百八十七章心煩事!第五百一十章被發現了?第四百二十五章救援!第兩百九十一章暴雨敵襲!第四百五十三章誰是內奸?第六百零三章變化!第八十九章大幕拉開!第六百三十六章亂象將起!第一百零三章願臣服於巫尊麾下!第一百七十七章呂宋總督!第一百九十八章大明的麻煩事!第五十三章東南亞,吾來了!第四十三章大海戰!第一百八十六章國家沒錢了!第一百五十三章滿者伯夷國!第六百五十一章:又病倒了!第七百一十七章:假的?第八十八章停船!接受檢查!第一百二十二章兵制與明教!第兩百六十七章這事蹊蹺!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誘敵深入?(三更求訂)第八十章六大工坊!(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九章夫人來了!第七百三十七章:尾聲(大結局)(下)第五百六十五章進入埋伏圈!第七百二十四章:引人深思!(4000+大章)第五百六十七章按兵不動?第七百三十三章:作秀?第五百五十三章于謙的深思!第七十八章船塢!(第二更)第四百五十四章當衆斬殺叛國者!第一百九十三章艦隊外交!第一百九十八章大明的麻煩事!第七百三十二章:雷霆之勢!第三十四章塔布阿埃蘭環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