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一馬一獐

柳莊前廳之上,聽聞新任清廷湖北巡撫張亮基到來,陳知命等人都是吃了一驚,一起望向那美婦,只見她依舊端坐品茶,絲毫不爲所動,衆人似乎才放下心來。

周詒端秀外慧中,看在眼裡,心頭已經明白,這夥人真正的頭領不是陳知命,而是這個端坐品茶的美婦,這時才注意起她來,只見她容顏秀麗,眉宇間卻是一股抹不開的英氣,雖做尋常民婦的青布荊裙打扮,但舉手投足之間溫婉嫺華,不失大方得體,隱隱有一派家長主母的作風。

“這位小妹不知如何稱呼?也是我們周家人麼?”周詒端緩步走到那美婦面前笑着問道,一雙美目緊緊的盯着那美婦。

那美婦放下茶杯,笑面如花般站起身來,微微一禮道:“小妹王宣嬌,是周姐姐您表姨家的外甥女,周姐姐可能不認識我,可週姐姐知書達禮的大名卻在我們這些遠方表姐妹中流傳甚廣的。”她一口饒舌的官話,也聽不出是哪裡人氏。

周詒端疑惑的問道:“表姨孃家的外甥女?我有表姨娘嗎?”

那美婦淡淡一笑,輕嘆一聲苦着臉道:“周姐姐大富之家,我們這些窮親戚哪裡會記得?”跟着又道:“周姐姐有貴客臨門還是先迎接貴客吧,我們自家認親的事稍後再說吧。”

見那王宣嬌一副篤定的樣子,周詒端都有些疑惑起來,難道她真是自己的遠方表妹?周家家大業大,有不少盤根錯節的表親,或許真是王宣嬌家裡太窮,父母都不樂意和他們家來往,也不大提起,所以自己纔不知道。

想了一會兒也不得要領,周詒端只得起身和周仁安先出去迎接張亮基,一省巡撫親自登門,周詒端只得出去親自迎接。

周詒端和周仁安走後,廳上只剩王宣嬌和陳知命等人,陳知命急忙上前問道:“西王娘,有清妖來了,怎麼辦?”

這美婦正是附身西王娘洪宣嬌的洪韻兒,她撇撇嘴道:“慌什麼?剛纔差點露出破綻。”跟着沉吟道:“姚遠,你帶兩個人悄悄出去,到村外伏兵之地知會胡大娘他們,讓他們準備動手,要是看見這邊放響箭,就提兵殺過來接應。”

姚遠不會說湖南話,因此和其他廣西兄弟一樣,一直沒有開腔,扮作陳知命的隨從跟在後面,早就有些憋悶了,這會兒得了洪韻兒號令,歡天喜地的去了。

堂上還有男兵李天熙,女兵李璇璣、楊冬青和一名女兵親衛,洪韻兒轉身對那女兵親衛道:“到曬穀場的偏廳去知會大傢伙,備好兵刃,要是被清妖撞破,咱們就開打!”那女兵轉身也去了。

洪韻兒回頭對姚遠、李天熙等人說道:“待會兒要是清妖認出我等,廝殺起來,你們倆護着璇璣妹子和冬青妹子先走,我來斷後,咱們到曬穀場集合兄弟殺出去。要是清妖沒什麼動作,咱們就等到明天,還是一般的把左宗棠家眷拐走。”說到這裡洪韻兒輕笑起來:“要是一切順利說不定咱們還能把這清妖的新任巡撫一道給抓回去,這叫欲射一馬誤中一獐。”衆人都是笑了起來。

過了片刻,只見周詒端引着數人走上堂來,爲首一人身着馬褂長袍,頭戴圓頂小帽,約有四十多歲年紀,脣上八字鬍鬚,腦額寬大,眼睛卻很小,表情很是肅穆,官威濃厚,猜着應該就是張亮基。

他身後又有一人,三十餘歲年紀,粗布長袍,打扮很是一般,倒像是個行商之人,脣上一字鬍鬚,臉龐削瘦雋永,頗有些肅殺之氣,卻不知是什麼人。兩人身後跟了四名伴當,都是身強力壯、孔武有力的漢子,一看便知是巡撫的戈什哈。幾人都是沒有穿官服,想是微服出巡,但身上藏不住的架子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官府中人。

一衆人進到屋內,周詒端給衆人引見,洪韻兒倒是大大方方的行了一禮,陳知命等人老不樂意的給張亮基等人勉強行了一禮。

張亮基眯着小眼笑道:“原來夫人府上有親眷來訪,打擾夫人親眷敘話,倒是有些唐突了。”

周詒端微微躬身道:“張撫臺客氣了,寒舍簡陋,招待不週纔是,請上座敘話。”

張亮基呵呵笑了笑也不推辭,便坐了廳中首位,那商人模樣的人坐在陳知命的對面,四名戈什哈分別立於兩人身後。

“這趟本官造訪,是爲了延請左先生而來。”張亮基也不廢話,向周詒端略略拱手道:“本官身負皇命,本擬近日到長沙赴任,堵截長毛叛賊,卻沒想到才至嶽州,便聽聞長沙失陷的消息。日前又傳來幫辦大臣羅繞典、提督鮑起豹提兵反攻長沙失利的消息。本官每每想到長沙百姓現下還身受長毛賊蹂躪,便感五內俱焚,食不甘味,只想着早日能克服省城,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只可惜本官才疏學淺,身邊兵馬不過數千,也沒有能人襄助,恐難成大事。本官才進湖南便聽聞尊夫左宗棠的大名,左先生自喻今亮,有知兵治世之才,所以今番效仿古人三顧茅廬,延請先生出山,襄助本官克定國難,紓緩民怨。”

周詒端還沒答話,一旁洪韻兒噗哧一聲笑了起來,衆人都是愕然,張亮基涵養甚好,到沒發作,他身後的戈什哈卻是一起怒喝道:“大膽婦人,竟敢譏笑大人?”

洪韻兒依然不懼,坦然道:“張大人,小女子鄉下民婦,沒見過世面,有什麼得罪之處還請原諒,只是剛纔聽聞張大人引用的典故不對,所以發笑。”

張亮基哦了一聲,小眼睛眯着,手上捻着短鬚問道:“如何不對?”

洪韻兒輕咳一聲道:“這三顧茅廬的故事我也聽說書先生說過,我家姐夫自比今亮,胸中確是有真才實學,也無可厚非,但張大人自比劉皇叔就有些不妥了,難道張大人心懷不軌,也想學劉備那樣自稱漢中王?這話要是傳出去,只怕對大人大大的不利。”

一頂大帽子蓋下來,張亮基差點沒坐穩,自己引喻的確有些適當,劉備是皇親國戚,後來還自稱漢中王,自己比作是他的確不妥,當下漲紅了臉道:“嗯,這、這倒是,本官失言,大家忘了吧。”

洪韻兒又道:“嗯,姐姐,大人讓我們忘了他剛纔的話,那我們就忘了吧,我們也不記得什麼延請姐夫出山的事了。”

張亮基心中大怒,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婦人,在這裡大放厥詞,倒像是來攪局的。

一旁那商人模樣的人拱手說道:“兩位夫人,張撫臺的意思是忘了那個典故,延請左先生出山之事,張撫臺還是盛意拳拳的,大人日理萬機,放下手中之事,親自登門延請,足見其誠意了。”此人一口的湖南腔調,看來像是湘中人物,能和張亮基一起前來顯然本事不小。

洪韻兒這次不再插話,笑吟吟的品了口茶,周詒端還了一禮問道:“這位是?”

那人拱手道:“不才衡陽彭玉麟,現爲張撫臺幕僚。”

洪韻兒微微一驚,也猜到這人來頭不小,想不到竟然是日後的湘軍水師統帥彭玉麟!看他一副商人模樣,絲毫看不出日後統領千萬水師的氣概來。

周詒端哦了一聲道:“原來是前幾年從衡州協平定棒子會亂事的彭先生,我家老爺曾說起過彭先生事蹟,先生平亂後不要官位,悄然回耒陽經商,看得出先生的高風亮節啊。”

彭玉麟微微一笑道:“夫人客氣,在下原本在耒陽幫富商公子楊子春經營典號,但今歲長毛北犯湘中,荼毒十餘州縣,在下不忿纔出山的。可不想到了長沙,長毛已經攻陷省城,在下只得北上嶽州,投於張撫臺麾下任事。在下出山並非爲一己之私,而是爲了救湘中百姓於水火,左先生的名頭在下耳聞已久,所以一道來請左先生出山襄助。”

一旁李璇璣按耐不住道:“官軍四處燒殺搶掠,比長毛還兇狠,要救百姓,你們當官的先管管那些無良兵勇吧!”

張亮基和彭玉麟聞言,臉上一起變色,洪韻兒急忙笑着說道:“兩位大人不要和我們鄉下女子計較,我這妹子是瀏陽人,前些日子官軍敗兵過境,家中老母遇害,米糧財物被搶一空,如今隻身一人,孤苦無依,因爲氣不過官軍所爲,這纔有這話的。”

張亮基微微尷尬的看了看彭玉麟,王家琳、塔齊布縱兵爲禍的事早有瀏陽官員告到張亮基處,但兵荒馬亂的也沒做理會,沒想到被禍害的人中有左宗棠的親眷。

彭玉麟沉吟片刻後,站起身恭恭敬敬的給李璇璣施了一禮道:“此事戰後朝廷必定會有所處置,我彭某人最恨的便是這些亂兵惡將,他們不能殺賊安民,反而禍害百姓。請幾位放心,平定賊亂之後,在下一定上告朝廷,將這些匪兵治罪,還諸位一個公道!就算他們有多大戰功,在下拼了這條性命也要將他們入罪!”

洪韻兒聳聳肩道:“彭先生的好意我們心領了,正所謂官官相護,我可不信朝廷會爲了我們幾個賤民而捕殺有功的戰將,到時候爲了我們的冤屈,再白白搭上彭先生的性命就不好了。”

彭玉麟啞然無語,張亮基輕咳一聲,化解了當前的尷尬,朗聲說道:“夫人,咱們還是說回正事吧,不知左先生現在何處?”

周詒端微微皺眉,看了洪韻兒一眼答道:“我家老爺不在家中,前些天他外出遊歷去了,也不知何時回來。”

張亮基很是失望的嘆道:“真是不巧了,難道真的要來三次?”

彭玉麟皺眉看了看周詒端,又看了看洪韻兒,回身對張亮基道:“撫臺大人,既然左先生不在家,那我們改日再來好了。”

張亮基似乎很聽彭玉麟的主意,當下點點頭,一拍手掌站起身道:“多有打擾了,夫人,如若先生回家,還請將在下的拜帖敬上,在下靜候先生大駕光臨。”

說罷張亮基和彭玉麟告辭而出,周詒端一直送到莊外。洪韻兒等人也跟隨其後,一直望着張亮基和彭玉麟帶着十餘名隨從策馬遠去,這才鬆了口氣。

張亮基和彭玉麟行出裡許,彭玉麟忽然勒住馬頭對張亮基道:“撫臺大人可速速先行回去調集兵馬,我看左家那幾個男女不像是左夫人的親眷,倒像是長毛的細作。”

張亮基聞言大驚道:“何以見得?”

彭玉麟沉聲道:“那幾個女子見識不俗,尋常婦人如何有這膽量在撫臺大人面前侃侃而言?那幾個漢子看我們的眼神極爲厭惡,而且有幾人的辮髮是假的!”

第263章 廈門撤兵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79章 一馬一獐第132章 開誠佈公第338章 清軍部署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296章 分贓不均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578章 不遂我願第617章 外有強援第484章 商業金融第68章 倒戈相向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326章 工業力量第19章 火燒糧倉第153章 推背圖頌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157章 文翰勳爵第94章 兩片離愁第61章 身世印證第694章 傳奇傳記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33章 一言爲定第282章 無上奢華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187章 大軍禮拜第623章 向東向西第275章 再世爲人第22章 去投長毛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359章 酒後迷離第13章 千里之外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103章 天王東王第729章 製造麻煩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632章 氣急敗壞第697章 再議讓城第671章 勢如破竹第710章 王者智者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391章 與民易田第123章 三渡湘江第685章 竹山惡戰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537章 留條活路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70章 胡攪蠻纏第733章 新塘血戰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688章 不言而喻第602章 聯洋靖難第152章 十日紀事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256章 錢多人傻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738章 義務未完第593章 感謝上帝第61章 身世印證第4章 耶穌下凡第263章 廈門撤兵第456章 翼王獻美第274章 避走西路第46章 熟得陌生第707章 秋後算賬第295章 三寸鬢角第95章 明正典刑第29章 設伏包抄第229章 寧波海盜第26章 鉅額債務第658章 如意算盤第66章 繁文縟節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694章 傳奇傳記第292章 天曆元旦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51章 守險守陴第525章 罷黜榮祿第615章 唾面自乾第403章 大案初顯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548章 重遊故地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638章 目瞪口呆第355章 醉後和好第718章 秉國協定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595章 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