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胡攪蠻纏

巡撫衙門大堂之上,蕭雲貴聽了洪韻兒擲地有聲的言談,又看了看面色陰晴不定的左宗棠,肚子裡暗暗好笑,洪韻兒當年是校辯論隊的一號人物,出了名的胡攪蠻纏,她這一手聲東擊西、顧左右而言他的招數倒是用得極好。其實洪秀全的上帝既不是儒家崇敬的上帝,也不是洋人所說的上帝,他眼中的上帝大部分是脫胎於洋教的上帝,與上古中國先民崇拜的上帝有着天淵之別,同時又與洋教的上帝大相徑庭。

基督教中有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以爲上帝的本體唯一,其作用則分爲三位,即上帝是唯一的神質,是無極的、不變的、屬靈的存在,而洪秀全認爲聖父、聖子、聖靈是三個神,他認爲聖父就是天父皇上帝,又自稱上帝次子,耶酥爲天兄是上帝長子,他奉上帝差遣下凡做天下萬國太平真主,他還把楊秀清稱爲聖靈,來了個反三位一體,這和基督教教義是嚴重矛盾的,更加不是中國上古所說的上帝,因爲從沒聽說過中國上帝有個兒子叫耶穌的。

洪韻兒似乎料定左宗棠對拜上帝教還不甚瞭解,所以斷章取義的歪解一通,跟着將矛頭調轉,專說儒家古今的區別,一時間還真把左宗棠這個儒家名士問蒙了。

只見她繼續開着嘴炮,不等左宗棠細想,又道:“春秋時期,天下紛爭,世風頹廢,禮崩樂壞,儒家之學綜合三代以來之精髓,創立了以仁爲核心的儒家學說,自孔聖傳道立派以來,後經孟子、荀子等賢者錘鍊,儒家學說自成一體,於戰國後期逐漸成爲與道、法、墨並列的四大顯學。在秦一統天下後,焚書坑儒,以法家治世。漢取秦而代之,武帝時期,董仲舒將人事政治與天道運行相結合,創立天人感應之學,提出君權身神授、三綱五常,遂有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舉,使得儒學在解釋經義、訓詁文字之上獲益匪淺,儒學在漢代正統地位得以確立,可稱爲儒家漢學倡立之時,左先生以爲然否?”

左宗棠思維還在有些混亂,不知洪韻兒忽然說起儒家傳世的經歷來有何目的,只得隨口應道:“不錯,儒家在漢代方纔有興盛之況。”

洪韻兒笑了笑接着續道:“漢之後的魏晉時期,儒學衰微,玄學(即對《老子》《莊子》《周易》三經的解析)興起。東晉末年南朝初年,佛玄合流,使得佛門教派羽翼漸豐。隋唐時佛、道依舊興盛,而且在這一時期,諸多外來教派傳入中國,如景教、摩尼教、襖教等。儒學義理漸趨復甦是在宋代,北宋初期,孫復、石介、胡瑗等大家對《春秋》《易》《禮》重注新解,一時間,疑古惑經蔚然成風。熙寧變法期間,新舊兩黨爲了爭取政治上的主導權和儒家正統地位,分別著述立說,新黨王安石開創荊公新學,以爲變法依據,而舊黨以司馬光及其朔學黨人爲核心,放有反對變法的元佑學術派。”

“司馬光之後,舊黨又分裂爲以蘇軾爲首的蜀學黨人和以程頤爲首的洛學黨人,前者雖重辭章之學,但仍以儒爲本,以經世爲要;而後者重儒學義理之辨,欲爲天下立大道,也同樣是志在當世。隨着宋室南渡,程氏洛學一系漸趨繁茂,程門第四代弟子朱熹,集前學之大成,重新確立道統,使理學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朱熹著述豐富,思維縝密,所主之學以格物自知爲要,後人將他與程氏兄弟並稱爲程朱理學。”洪韻兒繼續滔滔不絕的說着,蕭雲貴聽着索然無味,一雙眼睛不住的打量着洪韻兒那嬌媚的容顏和嬌娜的身姿,時不時又看看李璇璣和楊冬青兩女,這纔不至於睡着了,腦海裡滿是卑鄙齷磋的想法,暗自籌謀怎麼才能一石三鳥。

洪韻兒卻絲毫沒察覺蕭雲貴的不軌企圖,而左宗棠也是聽得入神,便繼續說道:“明代自中期以後,儒學大有改變,嘉靖以後,民間百業發達興旺,私塾書院講學的自由風氣、私家修史行爲的盛行等等,讓儒學得以發揚光大,也使得原來官家一家之言有所動搖。如,陳獻章提倡自得,認爲程朱理學是支離之學,要洗之以長風,蕩之以大波;王陽明構築了心學之說,更有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妙言,這些疑道(理學)惑古,志在當世的主張,在當時士人之中極得推崇。至此之時,儒家亦有變復更新,學派林立之盛況,都是爲了通變救弊,經世致用,尚有儒家遺風。”

左宗棠聽到此處已經隱隱覺得不對,果然洪韻兒繼續大放厥詞道:“滿人在入主中原之後,雖尊崇儒學籠絡人心,但在在朝政之上都是爲了維護滿清統治的,清妖行剃髮易服、大興**,以禁錮我漢家儒學的承繼和光大,宋明以來在漢族士大夫階層那種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言必中當世之過的神髓變得蕩然無存,明中晚期學人疑道惑古、經世致用的學風至清代更是逐漸歸於消寂。清妖康熙頒佈的《聖訓》和雍正頒佈的《聖諭廣訓》,雖然是用儒學倫理來規範道德,但清妖的險惡用心便是以理之名浸入並控制我漢家士人的思語。觀清一朝,衆多的御纂和欽定之注經釋義不知凡幾,如順治時期的《孝經》;康熙時期的《周易折中》、《日講四書解義》;雍正時期的《孝經集註》;乾隆時期的《春秋直解》、《周易述義》等,清妖揀拔程朱理學中的忠孝仁義大加讚頌,任何如明儒那樣的疑問都會被視爲離經叛道的危險之舉。被清妖鼓吹爲程朱道統的理學名臣(即清初宋學代表人物),如李光地、魏裔介、熊賜履、湯斌、張伯行之流,究其內裡,不過是御用釋義師而已,清妖所要的只是儒學之內禁錮人心的奴化之言,而對儒家疑道惑古、經世致用上古遺風大加封殺,我看這到比我太平砸了幾間孔廟,遺禍來得更深!”

左宗棠聽到這裡額頭上已經滿是汗水,洪韻兒卻絲毫沒有放過他的意思,口若懸河的續道:“觀清一代之儒家漢學,滿清妖人慾役使我天下漢人,表面上尊崇儒道,暗地裡卻是以權勢禁壓,拔高程朱理學,以禁錮人心,使得天下士人喪失自有心性,無法在前人學論之上再有進展。左先生當代儒學大家,也該知道入仕考八股,但爲何以先生才氣之高,也無法八股文內高中?其實先生你內心之中,是瞧不起八股取士的,對麼?小女子縱觀清代之書,常嘆有清一代,大抵述而無著,如今的儒家學子在清妖淫威之下,只知道讀聖賢書,轉述引用而不知繼承發揚,若在任由滿清妖人禍亂下去,儒學只怕就此消亡。先生名師大家應該知道小女子之語並非空穴來風、虛妄之說,各中曲直一番先賢記載對比便可知曉!小女子一番胡言亂語,不知能否入得了先生之耳?若是有辱清聽,便當小女子沒說過。”

洪韻兒機關炮般一頓話說下來,當真有當年在校際辯論會上舌戰羣男的風采,蕭雲貴聽到最後還真怕她會說:“以上就是我方觀點。”

看着左宗棠一陣青一陣白陰晴不定的臉色,蕭雲貴忍住笑,就算他是當代儒家名士,遇上洪韻兒這種應試教育機器專門訓練出來的恐怖喉舌,恐怕也是說不上話來的。直到這個時候蕭雲貴才依稀記得,從前洪韻兒參加的校際辯論賽,辯題好像就是關於儒學的,最後她是全場最佳辯手。此刻蕭雲貴也有些同情左宗棠,畢竟他沒有生活在後世那種信息爆炸的年代,洪韻兒卻可以站在歷代巨人名匠的肩膀上看世界,她記性又好,一通論述下來,聽得左宗棠幾乎要毀了自己的三觀。

洪韻兒淡淡的笑着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大大的喝了口茶水,剛纔說了那麼多話,還真是口乾舌燥。她也明白不能和左宗棠糾纏於拜上帝教的論述,說多了遲早被左宗棠察覺不對之處,索性拋開拜上帝教不說,只攻儒學在清代式微的短處,從而強詞理辯,讓左宗棠覺得滿清對儒家的傷害比太平軍砸孔廟更大,而對於太平軍反儒閉口不談,反正左宗棠也還沒摸準情況,果然左宗棠聽了之後半晌說不出話來。

一旁楊冬青低聲問李璇璣道:“璇璣姐,西王娘說的話我怎麼一句都聽不懂?”

李璇璣也是秀眉微蹙,還沉浸在洪韻兒帶來的思想風暴之中沒回過神來,聽到楊冬青的話這才輕輕啊了一聲,低聲答道:“西王娘說的是很高深的道理,我也有些不大明白的地方。”

蕭雲貴則是趁熱打鐵,站起身呵呵笑道:“左先生,我家夫人的話說得很對,我太平天國正是要撥亂反正,趕走清妖,還我山河,恢復儒家本來該有的面目,先生此時不助我,難道要去助清妖慢慢毀我千年儒學文種不成?!”

又一頂大帽子壓下來,左宗棠再也沉不住氣,他顫顫巍巍的站起身來,腦海中翻翻滾滾想到了很多事,他想起自小寒窗苦讀便是希望又朝一日能夠一展所長,報效朝廷,此刻他腦中極爲混亂,似乎洪韻兒所說的很有道理,但畢竟他心中所秉持的道念有數十年之久,兩廂思緒衝突起來,竟然張大了口卻說不出話來,過了半晌纔對着蕭雲貴和洪韻兒深深一揖道:“西王、西王娘能想人所不敢想,在下實在佩服,但在下讀聖賢之書數十年,今日乍聞此論,思緒繁亂,容在下靜想幾日再做答覆如何?”

蕭雲貴摸着鼻子笑了笑,左宗棠不再是一口拒絕就好辦,當下緩緩說道:“如此甚好,來人,給左先生安排間廂房暫住,有什麼所需儘管撥給。”

望着左宗棠臉色鐵青的跟着牌刀手走下堂去,洪韻兒有些擔心的問道:“我是不是說太多了?”

蕭雲貴嘿嘿笑道:“一個人從前以爲是對的東西忽然有一天被人說得變成錯的,思緒當然會混亂,讓他慢慢想吧,我們趁熱打鐵,把生米煮成熟飯!”

洪韻兒臉上微微一紅怒道:“說正經事呢,你胡說八道什麼?”

蕭雲貴憋住笑道:“我是說馬上派人去把左宗棠的家眷給接來,你想到哪裡去了?”跟着湊到洪韻兒身前低聲說道:“韻兒,你不會想到那件事上去了吧。”

洪韻兒俏臉火熱,啐道:“你自己去接他的家眷吧,老孃不伺候!”說罷轉身便跑回內堂去了,李璇璣和楊冬青兩女急忙跟上。

蕭雲貴得意洋洋的哼着小曲,心中喃喃笑道:“嘿嘿,你們誰也跑不出我的手心。”

第522章 羣雌音波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456章 翼王獻美第496章 掛萬漏一第721章 出動出擊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202章 漁人之利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81章 用民以戰第46章 熟得陌生第173章 拜關二哥第565章 無字密信第302章 田畝均制第537章 留條活路第200章 一廂情願第557章 英法盤算第427章 北翼交鋒第640章 開始進攻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562章 元旦曲宴第631章 被俘之後第584章 時不待我第321章 爾虞我詐第563章 初次衝突第541章 突擊任務第539章 蹚道跟隨第342章 戰後餘波第42章 突圍下嶺第51章 守險守陴第441章 秀宮密議第328章 纏足剪辮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690章 誰在撒謊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583章 用心險惡第19章 火燒糧倉第338章 清軍部署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705章 儲秀再會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574章 嚴父愛兒第41章 山腰夜戰第153章 推背圖頌第432章 北殿之謀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39章 錦繡女營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344章 漁人之利第736章 細細紅線第590章 隨風搖擺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528章 談判前提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106章 定南九省第81章 用民以戰第291章 各有算計第246章 興王十二第39章 錦繡女營第90章 還軍灞上第232章 人情世故第98章 必有近憂第435章 繼續殺人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103章 天王東王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92章 雙王際會第634章 河西務鎮第410章 製造麻煩第604章 虎頭蛇尾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62章 主隨客便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410章 製造麻煩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324章 海禁海貿第706章 矛盾問題第226章 活寶夫妻第89章 封庫安民第749章 軍中整肅第87章 鴉片之用第729章 製造麻煩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633章 天津巷戰第131章 圍魏救趙第677章 自在爲王第6章 天地會衆第229章 寧波海盜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164章 借刀殺人第396章 計劃忽變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344章 漁人之利第83章 村坊團練第197章 故人情分第704章 諸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