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尸位素餐

不論如何,奕譞還是先應承了太后的旨意,在他看來或許這是亂命,又或許是萬般無奈之下的亂拉救命草,但不管如何奕譞都能理解,畢竟她只是個二十多歲的女人而已,面對這般局勢,就是他這個昂藏七尺也沒了主意,更何況是她?

同時,奕譞更加開始痛恨那些所謂的宗室大臣們,這些人平素毫無建樹,關鍵時候總是出來扯後腿,嘴裡一口一個祖宗家法,最後社稷即將不保卻一個個做了縮頭烏龜。而那些忠心耿耿的漢臣們呢?他們盡力了,袁甲三、李鴻章、彭玉麟等人先後數次領兵對長毛南苑大營發起攻勢,但未能擊破包圍之勢,起先讓城別走剛提出之時,他們也是據理力爭,但無奈朝中反對聲音太大,一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大帽子扣下來,這些漢臣們的心也就涼了。

回到府中,奕譞仍舊把自己關在屋內靜思,他始終還是認爲此刻讓城別走纔是最好的辦法,十餘萬人想平平安安離開京城是不可能,但如果能夠捨棄一部分兵馬,由他們拼死阻截太平軍,而後部分兵馬護着兩宮聖駕離宮,或許能夠成功也說不定,其他的皇親宗室、文武百官能走多少是多少,也顧不得許多了。

想到這裡,奕譞似乎又看到了一絲希望,只要能護着兩宮聖駕離開京城,到了蒙古聯結羅剎人或許能夠東山再起也說不定,羅剎人一樣也有洋槍洋炮,滿蒙世代交好。也一定會支持滿清復國的。想到此處奕譞精神微微一振,但隨即一想。長毛兵鋒兇狠,須得忠誠良將率領精兵拼死攔截方可。大廈將傾的這種時候誰願意做這個犧牲呢?最後奕譞還是想到了袁甲三、李鴻章和彭玉麟三人,這三個人已經是現在知兵漢臣的表率了,除了他們三個,奕譞再也想不出其他人來,兼着九門提督的慶豐、領侍衛內大臣載銓這些人奕譞壓根想都沒想,他們會爲了兩宮聖駕去拼命?誰會信啊!

想起袁甲三、李鴻章和彭玉麟三人的出身和際遇,兩宮特別是西太后對三人可以說是有知遇之恩,袁甲三起初只是一個兵部侍郎,後出任安徽團練大臣。咸豐四年因兵敗被福濟參劾,罷官問罪,後來還是西太后力陳之下,才得以倖免,後來西太后掌權,袁甲三得到重用,兩淮之兵皆爲其所統屬,被升爲欽差大臣、領漕運總督,督辦兩淮兵務。

李鴻章也是這般。當年他以一介小小的武英殿編修之職跟隨工部侍郎呂賢基回籍辦團練,此前一直鬱郁不得志,其後西太后掌權,一年間連續得到升遷。後來更是提拔爲袁甲三副手,領安徽巡撫職銜,成爲滿清兩淮兵團的二號人物。

彭玉麟更不用說。先前鬧的沸沸揚揚的湘軍那些齷齪事上,彭玉麟成了替罪羊。險些被罷官問罪,後來出任雲南巡撫。也是一般的兵敗失地,其人還被長毛俘虜後又送回京城示威,但也就是這樣,西太后還是對他信任有佳,如今任然領着巡撫銜,統帶西山大營的兵馬。

這三個人應該是可靠而且可信的,更難得的是他們三個和長毛據戰良久,換做是別人領兵,奕譞也不相信能夠阻截得住長毛那些虎狼之師。

但白日裡看三人做派似乎對朝堂之上的那些齷齪事已經心灰意冷,不願意攪和進來,奕譞暗想或許他親自前去遊說一番,能夠讓三人答應領兵據戰。

想到此處,奕譞終於覺得自己豁然開朗起來,看了看窗外卻是已經天色大亮了,奕譞急忙起身喚來丫鬟伺候着洗漱更衣,急匆匆的便想出城去找袁甲三等三人進行遊說。

自從圍城之後,早朝之時整個朝堂總是爭吵一片,後來西太后索性不早朝了,有事遞牌子覲見,或是召集重臣商議,朝廷已經許久沒有早朝,因此奕譞也不必早早進宮上早朝。

出了京城後,奕譞帶了數十名戈什哈直奔西北園子清軍大營,袁甲三的帥帳便設在此處,但有召喚他纔會入京。到了大營外,奕譞亮明身份後,早有幾名總兵聞訊前來迎接,奕譞一看都是山西、兩淮的總兵,京畿附近的幾名總兵卻都不見蹤影,心下還有些納悶時,已經到了帥帳之外。

只見袁甲三、李鴻章、彭玉麟等三人卻赫然都在帳外迎接奕譞,李鴻章和彭玉麟也沒在各自的大營之內,看來是都聚在袁甲三的大營內商議什麼啊。

奕譞也顧不得多想他們三人商議什麼,只想到既然三人都在此處也省了奔波三處的功夫,當下免了三人的禮節後,招呼三人進帳內議事。

三人跟着奕譞進帳後,奕譞坐了客座首位,袁甲三坐了他的帥位,李鴻章彭玉麟下首相陪。各自坐定後,奕譞也不多繞彎子,寒暄幾句後直接說道:“袁公,如今京城局勢危如累卵,長毛已經打通山東路,須臾之間兩淮林鳳祥部及江南長毛大隊便將源源不斷開赴京城之下,多等一天就更難出圍一天,本王思慮一夜,還是覺着先保着兩宮聖駕北上爲好,只是要想安然北上,須得有忠臣良將領兵從西北、西南兩個方向拼死阻截住長毛,才能保障京城西面這唯一的通路。本王便想到讓三位主持此間戰事,保兩宮聖駕安然離開……”

奕譞林林總總的說了許多,又陳明利害關係,又說起日後北上蒙古的復國設想,又說了當年西太后對三人的知遇之恩,一口氣說了半個時辰方纔歇口。

說完之後,奕譞喝了一大口茶,稍稍喘息片刻後,盯着袁甲三等着他回話。袁甲三輕咳一聲後,品了口茶水,慢條斯理的說道:“王爺,本來護駕北上之事,我等責無旁貸,只是恭王案子事情才過,沒有聖上及兩宮旨意,王爺此番前來的謀劃之語,只怕也有恭王前車之嫌啊。”

奕譞愣了一愣,站起身怒道:“都什麼時候了還計較這些?三位請放心,只要三位首肯一旦旨意頒下來,能夠一力承擔起這千鈞擔子,本王這就回去請旨,管教這次離京能夠順理成章,不會落人口實!”

袁甲三微微一笑說道:“王爺儘管前去請旨,我們三位在這裡靜候佳音,還是那句話,只要朝廷頒下旨意來,我等按朝廷旨意行事便了,不會有半分推脫!”

得到袁甲三的這句話後,年青的王爺忍不住攥緊拳頭,暗想看來事情便有轉機了,只要請得太后旨意,他便能請兩宮聖駕離京。

於是,奕譞馬不停蹄的趕回宮中去請旨,幾番折騰之後,到了酉時方纔見到太后,說明來意之後,太后不置可否,只是站起身來從屏風後面走出來溫言道:“七爺,離京之事茲事體大,還是召集宗室大臣、文武百官商議一下爲好。”

奕譞大急道:“太后,如今火燒眉毛了,還要聽那些個尸位素餐之人的言語作甚?但請太后乾綱獨斷下旨便可,臣弟和袁甲三等人必定拼死護着兩宮聖駕安全達到蒙古!”

太后卻搖搖頭只是不允,輕嘆一聲道:“祖宗留下的江山基業我們守不住,卻要背井離鄉去託庇於他人之下,教我如何有臉面去見地下的祖宗?更何況皇帝還小,能守得住這顛沛流離之苦麼?”

不論奕譞如何說辭,太后只是不允,最後定在明早早朝之時,宗室大臣、文武百官共同商議來定奪此事。聽完這話後,奕譞失魂落魄的離開了大內,他想不通此前一直是敢作敢當的皇嫂這會兒怎麼變得如此優柔寡斷了?召集那些只會壞事之人商議,能議出個什麼結果來?

果然,第二天早朝之上,再議離京之事,朝臣們吵成一堆,贊成的有之,反對的有之,亂成一團之後,最後還是沒有個結果,而太后卻只是冷眼旁觀,從頭至尾不發一語。袁甲三等三人也是一般,從頭至尾,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老僧入定一般,不發一語。

散了早朝之後,奕譞回府思慮半晌之後,決定還是再次去袁甲三大營,這次他決定就算幹下恭親王沒幹成之事,他也要冒險一次。

依然帶着數十名戈什哈護衛來到袁甲三大營,這裡比昨天氣氛更加緊張起來,營內兵丁都是全副武裝開始調動起來,奕譞起初還有些高興,難道是袁甲三也想冒險一次?但隨後問了迎接他的總兵後才得知,從今天早晨開始,南苑太平軍大營的太平軍就開始分數路出隊,京城外圍各路清軍都收到了警訊,只是還不知道太平軍想要攻打哪裡,而北面和南面的幾處清軍大營已經放棄了他們的原本鎮守之地,將兵力收縮回來,力保西面的幾處要地。

進到袁甲三大帳之內,這次卻沒有見到李鴻章和彭玉麟二人了,問起兩人來,袁甲三呵呵笑着說道:“雪帥和少荃各自回去領兵去了,幾個地方的兵勇都是看到太平軍旗幟便潰散而回,他們分頭去收攏潰兵去了。”

奕譞沒留意袁甲三話中對長毛的描述已經改變,亟不可待的講起他的主意來。聽完之後,袁甲三微微一笑說道:“王爺,這可是掉腦袋的事,老臣可沒這個膽子。”奕譞還待勸說時,袁甲三卻說道:“王爺,老臣還有個辦法可解眼下危局,保全兩宮聖駕。”

奕譞喜道:“袁公大可說來聽聽。”袁甲三卻拍拍手道:“要說這個法子,王爺要見先見一個人。”拍手聲停下後,只見一個人從袁甲三帳內屏風後轉了出來,此人一身道士裝扮,上前卻不稽首爲禮,只是笑着拱拱手道:“醇親王爺,我叫錢江,乃太平天國西王首席幕僚……”

第607章 運河對峙第506章 施針試探第727章 圍城城破第526章 韜光養晦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361章 綺春澄心第12章 初陣夜戰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121章 破而後立第291章 各有算計第554章 中風前症第584章 時不待我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495章 談判斡旋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397章 兵移湖州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258章 寧波大捷第280章 越俎代庖第18章 天心閣上第411章 東王謀劃第544章 國事私事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243章 國中之國第703章 退位讓國第12章 初陣夜戰第168章 大明國夢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219章 進退兩難第672章 處暑之役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529章 赤水之戰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729章 製造麻煩第253章 權衡利弊第704章 諸事安排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703章 退位讓國第321章 爾虞我詐第528章 談判前提第24章 共享太平第717章 由得他去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436章 攻心爲上第640章 開始進攻第342章 戰後餘波第424章 北王謀事第565章 無字密信第572章 雪帥之約第248章 海關關稅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441章 秀宮密議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479章 天京瑣事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422章 逼封萬歲第117章 拋妻棄家第685章 竹山惡戰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149章 城南初戰第632章 氣急敗壞第300章 盛會初始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61章 身世印證第118章 大軍南下第642章 兩虎相爭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678章 所謀爲何第471章 恰當時機第598章 投降協議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629章 靜海雙塘第280章 越俎代庖第659章 機會來了第128章 信仰頓悟第570章 士無戰心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253章 權衡利弊第436章 攻心爲上第285章 北翼排兵第441章 秀宮密議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57章 卷 雲亭中第435章 繼續殺人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101章 反之而行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365章 其疾如風第611章 驅狼吞虎第7章 爲何要反第149章 城南初戰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307章 人不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