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長蘆鹽商

寶坻縣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附近大小村莊依舊是坐落在一片平原之上。寶坻區的“坻”字,原只讀“chi”,水中高地之意。據傳,乾隆巡遊到此地,脫口唸成寶坻“?di”,從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寶坻又名渠陽,僅次於漁陽(薊縣)和雍陽(武清)之間,自古是商業要地。公元10世紀20年代,因“高阜平闊”而設置專賣鹽院,時稱“新倉”,成爲封建朝廷貯鹽基地。過了兩個半世紀,因人煙繁庶,貿易興旺,改爲縣。當時,此地鹽產的收入佔全國鹽利的1/10,國人視鹽爲國寶,故“富商巨賈,貨置叢繁”。

寶坻的富戶多是長蘆鹽商,其中在寶坻產業最多的乃是末代長蘆鹽商中最著名的大鹽商張錦文。張錦文原籍靜海,在天津八大富商中居首位,人送綽號“海張五”,商號名喚“益照臨”。

當僧格林沁在塘沽和洋人惡戰時,連同直隸總督恆福到大沽口捐糧捐餉的有他張錦文,當僧格林沁敗退,又向僧格林沁捐輸的有他張錦文,當天津淪陷,被迫舉家外逃的還有他張錦文。在亂世之中,富商都不能保證自己的財產安全,更何況其他平民百姓?

在氣勢洶洶的番兵面前,張錦文早早的帶着家眷和商號夥計逃到寶坻躲避戰火,在這裡他聚集起兩千鹽丁自保,到比寶坻縣的滿清軍隊還多。此刻的寶坻縣其實也沒多少滿清兵丁了,天津陷落,恆福等人投靠了英法聯軍。寶坻縣的縣太爺也就早早的掛印逃去,寶坻縣其實也就是張錦文出面在維持着。

兩千鹽丁守着寶坻。小股的英法聯軍倒也不會前來騷擾,用於維持地方治安也夠。但張錦文就怕哪天番兵大隊來攻,那他的兩千鹽丁可就是抵擋不住的了。但也還好,聽聞番兵佔了天津之後,一鼓作氣都是往京城而去的,似乎沒興趣到寶坻這個小地方來,倒也能保得一時平安。

但到了昨天晚間,外出放哨的鹽丁回報,有大隊人馬朝寶坻來了,張錦文可是嚇得不輕。連忙派人前去細探,到底來的是什麼軍隊。

到了夜裡幾個獵戶出身、身手矯捷的鹽丁就查探清楚前來回報,說來的有兩支兵馬,一支是番兵,總有上萬人,另一支是打着太平天國旗號的太平軍,也有上萬人馬。

張錦文一下子便癱倒了地上,番兵搶掠可是寸草不生,而那些太平軍長毛聽官府宣傳。也是專對富戶下手的,來的兩支兵馬都不是善茬,張家的基業難道就此斷送了嗎?

就在張錦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之時,張錦文的一名幕僚文先生開口說道:“東家。聽聞那長毛在南方與洋人關係頗好,亦是保護私產、鼓勵工商的,不如先與長毛軍伍聯絡看看。始終也是中華之人,應該能說得上話。要是能費些錢糧就求得他們的庇護,或許就不怕番兵滋擾了。”這文先生遊歷頗廣。倒也有些見識,也知道太平軍在江南和洋人關係不錯,但他也不清楚此時太平軍已經和洋人翻臉,還道只要能打通長毛的關節就不必懼怕番兵了。

張錦文已經沒了主意,之前他也聽聞過一些傳言,講過長毛在江南的種種事蹟,但此前他都認爲那是坊間小民的謠傳不可信,但此刻事急,他也只能選擇相信。當下張錦文便命文先生帶了百餘名鹽丁,裝了五十車糧食,並數十口豬羊,百罈好酒,前去與長毛接洽。

長毛來得極快,寶坻縣城南門口張家的鹽丁還在舉火準備見面禮,長毛的前鋒就已經到了城下。文先生登上寶坻縣城矮小的夯土城牆舉目望去,只見平原之上星火點點如天上繁星,遠近似乎都是太平軍的兵馬,也是嚇得兩腿發軟,但想着東家的囑咐,只得帶着數名隨從先行出城與太平軍接洽。

打着白旗來到太平軍陣前,只看到太平軍到了寶坻城外並不急着攻城,而是集體在地上挖壕溝,見到文先生幾人出城來,早有幾名哨位兵上前喝問來歷。文先生戰戰兢兢的將來意說了,那名太平軍領頭的哨兵便將文先生帶往陣中去。

一路行來,只見這些太平軍個個都是身強體壯的,個個都有火槍,要知道火槍精貴,東家費了多少錢財,那兩千鹽丁也才配了有五十隻火槍,果然不愧是在江南攪得天翻地覆的長毛賊啊,果然是大手筆。只是他們的衣着看起來太過古怪,都是花花綠綠的衣裳,乍一看頗像叫花子一般,也不是很英武,就是這身衣裳將軍容落了下乘。

文先生暗自腹誹着被帶到一處地勢稍高的土丘之上,只見這裡四周佈滿兵馬,火把繁密照得四周如同白晝,當中簇擁着一名戰將,此人大紅戎裝,面如冠玉,倒有些儒將的風範。文先生上前打個千跪下道:“下方小民文謙和見過將軍。”

這位太平軍將領正是李秀成,他親自帶領兵馬趕來寶坻,就是爲了一場豪賭,好在來到半路上,就已經偵查得知聯軍大隊也朝着寶坻而來,李秀成得了這個消息這才放下心來。趕到寶坻之後,便專心命士兵們修築工事陣地,只等着英法聯軍前來廝殺。

原本太平軍從山海關登陸之後,一路上雖然過了不少的滿清治下府縣,但因爲戰事緊急,太平軍並沒有過多的和當地的富戶豪紳有什麼理會,攻陷天津之後,城內的富戶又是逃的逃,死的死,也沒有過接觸,沒想到在寶坻這裡會有當地富戶前來捐輸錢糧勞軍,還真是有些意外。

當下李秀成非常和藹可親的攙扶起文先生說道:“這位先生看打扮是位讀書人,先生請起,我們太平軍不興跪拜的。”文謙和多謝了幾句後起身,李秀成問了來意之後笑道:“文先生請回去告訴張掌櫃的,我們太平軍來到寶坻就是爲了殲滅洋人兵馬,不會滋擾地方,請他關閉城門,守好寶坻縣城,不要放一個洋兵進去,我們太平軍就在城外殲敵便可。”

文謙和吃了一驚,太平軍不是和洋人交好的麼?怎麼翻臉開打了?一時間也想不明白,但聽了李秀成的言語之後便放下心來,信誓旦旦的答應絕不放一個洋兵過去。

李秀成又道:“糧食牛羊酒等物,我們就不要了,城內可有藥材,軍中藥材缺少,可否多弄一些過來,我們太平軍照價付錢。還有天明打起來,城內可否多派些人手照顧我們的傷兵人員,我們有隨軍大夫,想着將臨時救護所開在城內,不知如何?”

文先生沒想到太平軍不要錢糧,軍隊也不進城,只是提出讓傷兵進城,當然是沒口子的答應,當然那些藥材錢是無論如何也不敢要的,但李秀成卻讓軍需官跟着文先生進城採購,無論如何也要給錢,最後文先生也只得隨他。

回城稟報後,張錦文心裡還是惴惴不安,但見跟着進城的軍需官很是客氣,心頭鬆了一些,隨後見那軍需官在城中採購藥材時也都是照價付錢,暗想這夥軍伍居然還照價付錢,這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聞啊,就更對太平軍放心起來,便在南門旁設立了一處臨時救護所,又召集了一些城內的郎中和幫工備用。

忙亂了一晚,張錦文三更才和衣躺下睡了一會兒,天濛濛發亮時,張錦文便被城外隆隆的炮聲吵醒,他嚇得一下子躲到牀下,但聽了半天那炮聲始終是在城外。這時候房門打開,文先生進屋來喜道:“東家,果然和太平軍那位李將軍說的一樣,他們在城外和洋人的兵馬打起來了。”

張錦文徹底放下心來,兩邊廝殺不來和自己羅唣便是最好了,但他隱隱希望太平軍能夠打勝,雖然他們還是謀反朝廷的叛逆,但也始終還是自己國人,他們能打贏了洋鬼子,自己國人面上也覺得有光彩啊。

張錦文更衣出了屋後,安慰了驚慌的家眷幾句,隨後帶着文先生等人來到城頭觀看兩邊如何廝殺。太平軍集中在南門西南面和洋人廝殺,南門一帶的城頭早就被聽得動靜前來看熱鬧的百姓們擠滿了。張錦文來到寶坻後,組建鹽丁保境安民,倒也極得城內百姓們的擁護,見到張錦文前來,早早的就讓開了一條道路。

張錦文登上城頭一看,只見城外兩裡多地外,太平軍的旗號豎在那裡,太平軍的士兵們都藏身在挖好的塹壕之內,更遠處英法聯軍的番兵們鮮衣怒馬,排成一隊隊緊湊的陣勢,在鼓樂聲中整整齊齊的往太平軍陣地壓了過來。

人上一萬無邊無涯,英法聯軍出動了數千人,橫陣小隊密密層層的,讓人看着只覺得甚是有氣勢,而太平軍卻一直捲縮在壕溝內,配着他們那身叫花子般的衣服,看起來甚是難看。

“哎呀,這可怎麼辦,看起來長毛的兵不敢上前廝殺啊,還有他們穿的怎麼那麼寒酸,文先生,你早告訴我的話,我便讓管家把倉庫裡的那些個鹽丁號衣給他們拿出來啊。”張錦文見太平軍氣勢上不如聯軍,急得直搓手。

文先生低聲說道:“東家,是太平軍不是長毛。至於那身衣裳,聽太平軍他們自己說那是迷彩服,東家你看啊,那些個太平軍兵勇穿着這身衣裳趴在壕溝草地裡,你不細看還真找不見他們,看不到也就難以被火槍打中了啊。”

“原來還有次妙用,這些長、哦是太平軍還真是有頭腦,好好,我今日就在這城頭看着他們如何打敗洋兵……”

第87章 鴉片之用第14章 領兵突陣第397章 兵移湖州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12章 初陣夜戰第166章 羣幫會盟第322章 宗族勢力第670章 如何自保第91章 難以抉擇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284章 新政之議第690章 誰在撒謊第672章 處暑之役第17章 奪門之戰第253章 權衡利弊第465章 可憐之人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72章 心中顧慮第447章 消息傳來第335章 整編之需第41章 山腰夜戰第119章 內部爭鬥第712章 書房秘聞第442章 北上隨駕第659章 機會來了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364章 其徐如林第620章 龍鳳初會第140章 勢如破竹第90章 還軍灞上第81章 用民以戰第69章 道冠古今第156章 定都之議第533章 西王任務第311章 心有不甘第673章 讓城別走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602章 聯洋靖難第569章 五華梅花第275章 再世爲人第200章 一廂情願第27章 四面見敵第653章 冒險失敗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334章 實戰範例第133章 西王遠征第58章 同是一道第417章 算無遺策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734章 決戰開始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349章 破鏡難圓第308章 美國商人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237章 接舷之戰第85章 爲何哭泣第581章 聯軍登陸第233章 再戰吳淞第507章 李丁送信第126章 戰四葉山第96章 終得名士第495章 談判斡旋第133章 西王遠征第672章 處暑之役第583章 用心險惡第84章 破廟苦戰第373章 攻陷廟街第662章 義民可用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656章 啞然失笑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151章 殺與不殺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672章 處暑之役第644章 老舊戰術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655章 難以爲繼第546章 放虎歸山第326章 工業力量第474章 互相欺瞞第626章 宣戰藉口第545章 心頭隱患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635章 碼頭激戰第463章 不堪一擊第250章 上海軍政第526章 韜光養晦第98章 必有近憂第356章 一個交代第569章 五華梅花第673章 讓城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