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興安靈渠

廣西瑤山,又名越城嶺,而它還有另一個在後世更爲出名的名字——老山界。在另一個時空的一百多年後,有一支立志推翻舊勢力的紅色隊伍開始了曠古爍今的遠征,而老山界是他們這次遠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而在這個時空裡,張文祥麾下的太平軍新編第一軍第三師的步兵們也創造了一個記錄,他們輕裝從柳州出發,兩晝夜奔襲了兩百餘里之外的廣西龍勝廳,而後用一個晝夜的時分登上了老山界,在老山界茫茫崇山峻嶺中潛伏兩天之後,神兵天降般的出現在了清軍湘勇增援廣西的李重部面前。

當李重派出去的偵騎拼死帶回來“北面有大隊長毛!”這個消息的時候,李重的八千湘勇、鎮筸兵主力正在橫渡靈渠,準備前往興安鎮紮營過夜。靈渠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修建於秦朝,它溝通了廣西境內兩條重要的大江,湘江和灕江因爲靈渠而聯繫在了一起。渡過靈渠便是湘江源頭重鎮興安了。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李重目瞪口呆,自己已經和前面常德軍拉開至少一天的路程了,爲何太平軍要放過常德軍而專門突襲自己的湘勇?

緊迫的軍情沒有讓他再去多想這個問題,就在敵蹤出現之後不到一刻鐘的功夫,還在靈渠北岸側翼護衛的一營鎮筸兵就和太平軍的前鋒部隊交上了手。

鎮筸兵雖然素來驍勇,但他們手中的弓箭、梭鏢、鳥槍已經不是太平軍手中先進火器的對手了,在野地浪戰之中,太平軍排着整齊的隊列以準確的排槍射擊的時候,瞬間就把衝鋒的鎮筸兵陣型打得稀爛。雖然雙方都沒有火炮投入戰鬥,但太平軍在排槍彈幕徐進的戰術中迅速的展開了火力。於是出現了一邊倒的熱兵器部隊對冷熱兵器混雜部隊的屠殺。

北岸右翼的潰敗讓李重馬上清醒過來,在沒有硬寨掩護的情況下,不論是湘勇還是鎮筸兵都不是太平軍的對手。於是他馬上命令大隊加快渡河的速度,並且一咬牙將自己手中最爲精銳的一千餘名鎮筸親兵派了出去。在側翼分水村阻擊太平軍。希望能讓大隊儘快度過靈渠,趕到興安鎮佈防。

這支千餘鎮筸親兵乃是榮祿花了重金打造的。人人手上都是新式的西洋膛線槍,在英法對清廷實施高端武器限制出口的措施下,榮祿能從走私渠道搞到這一千餘支膛線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就連京城新軍還在用着上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淘汰的舊式火槍時,這支親兵就已經用上了膛線槍。足見榮祿對這支兵馬寄予了極高的厚望。

在分水村太平軍遭到了鎮筸兵的頑強阻擊,他們依託村子的石堤牆、民居,向太平軍瘋狂的射擊。

當張文祥的師部跟隨三師第一步兵團後繼部隊趕到分水村的時候,只見前鋒一個營的兵力被阻攔在分水村口,不能前進。張文祥當即大怒,命令將先鋒營的營長撤職,隨後命令部隊以班排爲單位。分散四面襲擾,尋求突破口,最後命令一個連隊的兵力朝着最爲薄弱的結合部發起衝鋒。最後這個連隊以陣亡十八人,傷二十多人。就成功突破了清軍的防線,隨後兩軍陷入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中。

鎮筸兵的優勢在於作戰勇猛,並不懼怕肉搏戰,這是他們遠遠比清軍綠營兵厲害的地方,但他們手中的苗刀等武器在對陣太平軍的小隊刺刀配合面前卻失去了威力。鎮筸兵肉搏的習慣是單打獨鬥,各逞能耐,各顯本事,而太平軍玩的卻是三三小隊之間的配合肉搏,在拼刺技術和戰鬥意志都相差無幾之時,有團隊配合的一方自然能很輕鬆的將單打獨鬥的一方擊潰。

一個時辰的分水村戰鬥很快結束了,這支精銳鎮筸兵逃出去兩百餘人,他們給太平軍造成了三百多人的傷亡之外,還阻擋了太平軍一個時辰,這就是八百多條性命換來的結果。

當李重得知側翼再次被突破,太平軍離靈渠只有不到七八里路程的時候,他命令將隨隊攜帶的千斤以上大炮推入靈渠,其餘輕便的數百斤劈山炮等小炮保留下來,於是清軍湘勇大隊總算渡過了靈渠,避免了在半渡之時被消滅的厄運。

李重在靈渠南岸佈置了一支千餘人的兵馬監視太平軍之後,其餘人馬馬不停蹄的趕往興安佈置硬寨,準備就地固守。

張文祥並沒有將三個步兵團都投入到靈渠北岸,第三團在靈渠以西的大陡彎村渡過了靈渠,飛速沿着靈渠南岸趕往興安。第三團在趕到興安之前,順道擊潰了李重留在靈渠南岸監視太平軍大隊的千餘兵馬,第三團順利接應北岸的第一團和第二團渡過了靈渠。

集齊兵馬的張文祥馬不停蹄的趕往興安鎮,剛纔沒有參加戰鬥的第二團成爲了主攻團,張文祥馬上對興安鎮發起了突襲。

在面對太平軍咄咄逼人的猛烈攻勢之時,李重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怎麼太平軍就像瘋狗一樣咬住自己不放,卻放過了戰鬥力更差的常德清軍?無奈之下,李重只得命令湘勇和鎮筸兵輪流修築營寨,採取前隊抵抗,後隊挖壕築壘的方式苦苦支撐着,同時派出幾批信使南下像彭玉麟求援。

但也很奇怪,太平軍並沒有攔截那些突圍而去求援的信使,只是加緊了對興安鎮的圍攻。李重也算是真正見識到了這支號稱趙子龍師的勇猛作風,因爲他看到了這支太平軍的師團旗,上面繡繪的正是剽悍的白馬驍將趙雲的形象。

在清代民間說書的最喜歡說的便是三國,當年滿清那些名將們也是人手一本三國演義,靠着裡面的奇謀詭計入主了中原,是以清朝民間都喜歡三國人物。而三國人物中,大家尤爲喜歡被差不多神化了的趙子龍,李重小時候也非常喜歡聽常山趙子龍的故事。總覺得白衣白馬七進七出長阪坡是何等的威風,可現在他看到那面繡繪着趙子龍形象的戰旗卻是覺得那麼的苦澀。

這支太平軍的確非常驍勇善戰,靜下心來細想之後,李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了。李重的偵騎唯一沒有仔細搜索的便是西面的老山界。那裡是茫茫大山,而且按照常理來說。太平軍就算要北上伏擊阻敵,也要先對上彭玉麟的常德軍。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太平軍是從西面龍勝廳翻越老山界而來的。假若真是這樣,那這支太平軍極有可能不是圍攻桂林的那部太平軍。而是更南邊圍攻柳州的那支太平軍。

邊走邊想,李重回到鎮內清軍帥營所在的湖廣會館之內,跟着忍不住感嘆起來,都說鎮筸兵不但善戰,而且個個都是鐵腳板,善於翻山越嶺走山路,眼前這支太平軍似乎更加精於此道。而且他們在長途奔襲之後,鬥志、體力卻能依舊高漲,已經超過了鎮筸兵。

鎮筸兵當年出隊作戰之時,錢糧衣甲都不足。甚是可憐的,但那時候的鎮筸兵尤爲善戰。但在看看此刻,這支鎮筸兵已經開始有了其他清軍的不良習氣,大隊出兵必先見糧餉,沒有開拔錢糧,這些兵馬走路都沒有精神。想到這裡李重深深嘆了口氣,對面那些太平軍是靠什麼在支持他們作戰的呢?難道是比鎮筸兵更加優厚的錢糧餉銀麼?

李重正在胡思亂想之間,他所在的興安鎮湖廣會館外忽然一陣槍聲大作起來,李重馬上拿起桌案上的短槍,握緊腰間長劍,跟着房門外親衛隊長急切的大聲道:“總鎮,長毛突入鎮內了,咱們快退!”

跟着房門推開,幾名親衛急匆匆的搶了進來,護着李重便要從會館後門逃走。李重出了會館大廳,站在院落之內,看着慌亂不已的數十名親衛厲聲喝道:“慌什麼?!鎮外大隊還在鏖戰,長毛如何能輕易突入?就算有長毛突入那也是小隊人馬,本將在這裡哪裡也不去,你們幾個馬上帶着親衛隊到會館外駐守,同時傳令還在鎮內休息的兩營湘勇前來應援!”

親衛隊長和幾名把總被這頓吼聲驚醒了過來,幾人連忙分頭組織兵勇到會館外和太平軍廝殺,又有幾人急忙跑去搬救兵去了,李重快步帶着十餘名親衛也跟到會館外查看。

到了會館外,只見西面街道上影影綽綽的有十餘名太平軍的身影,他們嫺熟的利用街道上的地形向清軍射擊,還不是扔出幾枚掌心雷般的火器,李重拔出腰間寶劍大聲喝道:“長毛只有十幾個人,不必驚慌,分兩隊左右包抄上去,穩住陣腳!”

清軍見了主將到來,立時有了主心骨,幾名把總分頭帶領兵卒分散開來包抄過去,對面的太平軍倒也光棍,一看清軍沒有潰散反而分散開來包抄過來,領頭的將佐一聲呼哨,十餘名太平軍相互交替掩護,迅速的後退而去。

打退了這小股太平軍後,李重命人前去查探後才知道,這支太平軍小隊是摸着興安鎮水街一處清軍漏守的木橋突入鎮內的,這十餘人倒也膽大,進了鎮子之後,隱藏而進,只有十幾個人就敢想清軍最多的李重所在之地發動突襲,還好李重沉穩,要是他膽子小一些帶頭一跑,說不定整個鎮內的清軍都要亂起來的。

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後,李重大發雷霆,當即砍了鎮守水街的清軍千總營官一人,重新命清軍守住鎮內各處要隘橋樑,並將好不容易搶運過來的幾門八百斤劈山炮佈置起來,開始向鎮外的太平軍轟擊。

此刻天色已經漸漸黯淡了下來,又見清軍有劈山炮助陣,太平軍的將領令旗號角一招呼,太平軍的攻勢緩慢了下來,跟着也開始在鎮外挖壕掘壘,準備夜間紮營在鎮外。

黃昏時分,鎮內鎮外四處都飄起了炊煙,清軍和太平軍都在準備晚飯,興安古鎮暫時安寧了下來,但大家都知道,今夜一定還有一場惡戰。

第287章 定有所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699章 氣運已盡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335章 整編之需第243章 國中之國第554章 中風前症第448章 各懷鬼胎第308章 美國商人第122章 祈禱氣運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353章 大事小節第643章 刺刀潰敵第184章 又現人才第61章 身世印證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554章 中風前症第666章 不得而知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85章 爲何哭泣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69章 道冠古今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449章 貪字成貧第86章 還施彼身第600章 京城戒嚴第603章 絕人之路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494章 假若開戰第280章 越俎代庖第460章 大勢在手第593章 感謝上帝第410章 製造麻煩第608章 歷史責任第663章 租界亂局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458章 失掉信仰第582章 專備外事第573章 意義不同第569章 五華梅花第357章 定案之後第109章 風箏之線第433章 大軍逼近第619章 天寧寺外第587章 清軍火炮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459章 投降免死第561章 適合人選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681章 兵諫之憂第83章 村坊團練第663章 租界亂局第647章 虛張聲勢第481章 北殿歸附第60章 天國十誤第718章 秉國協定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473章 智者千慮第445章 依蘭到手第590章 隨風搖擺第314章 句號起點第605章 決戰之前第74章 鮮廉寡恥第16章 喬裝賺城第108章 政教之務第723章 國宴之上第245章 錢江軼事第109章 風箏之線第742章 艱難談判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618章 鍾粹宮中第192章 志在必得第76章 一片孤寒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213章 清軍登岸第7章 爲何要反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680章 名臣來投第249章 海關顧問第546章 放虎歸山第146章 離京南下第722章 立國大典第709章 淨身出戶第322章 宗族勢力第49章 香帳軟玉第438章 挖人牆腳第566章 長短之痛第273章 作鳥獸散第745章 回家之路第112章 上了賊船第624章 明戰暗戰第480章 滇南古廟第386章 咸豐得子第375章 粵省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