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追悔莫及

天王洪秀全在金龍殿上,怒斥韋昌輝,並且傳旨道:“爾不遵朕的詔旨,濫殺無辜,罪責難逃!明日,你要在天台前當衆認罪,挨苔杖三百。秦日綱助虎行兇,也責打三百,以觀後效!”秦日綱不服,剛要爭辯,卻被韋昌輝攔住。

此刻,韋昌輝已經另有打算,他冷冷的掃了一眼殿上昂然而立的翼王石達開,知道這些都是石達開攛掇天王的結果,當下也不辯解,轉頭便非常恭順地說道:“哥哥息怒,的確是小弟等肚腸嫩,做得太過了。請哥哥這就降旨,曉諭在京軍民——特別是東府的屬下,請他們明日齊集天台,觀看小弟與秦日綱受刑。弟現在追悔莫及,實在是痛心極了!”說罷,跪在案前,不住地磕頭。秦日綱還不明白北王的意思,但也只能跟着磕頭。

洪秀全長嘆一聲,沉吟半晌才說道:“朕也不願責打你們。若不這樣做,人心難平呀!你二人暫時戴罪回府,明日聽候發落。”“謝哥哥恩典。”韋昌輝又恭順地磕了個頭,這才領着秦日綱,退出天王府,臨走前怨毒的看了石達開一眼。

洪秀全提筆在手,親自發下一道詔旨。然後,由繕書衙抄寫數份,用過印璽,張貼在天王府前和各個通行路口。又派專人鳴鑼示衆,到城內外宣示。

天王的詔旨,吸引着天京的百萬軍民。人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擁上街頭。爭相觀看,不識字的讓識字的念。一時間街頭巷尾盡是誦讀之聲。只聽詔旨是這樣唸的:“東孽楊秀清,反草變妖精。假傳天父旨,欲把萬歲稱。逼朕退帝位。篡弒罪不輕。天父顯權能,密旨告真情。天兄睜慧眼,一切看得清。朕乃傳詔旨,北、燕調回京。東孽已正法,天下復太平。北、燕真可惡,背朕動刀兵。殺害衆無辜。天理實難容。二人已定罪,明日受答刑。望我衆臣民,切莫悲恐驚。東孽一人外,屬下皆弟兄。今後不再究,仍爲聖官兵。欽此。丙辰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洪秀全這份詔旨,寫得好似打油詩一般,其實洪秀全所寫的很多天父詩也是如此。雖然打油詩文字粗鄙。但卻易懂,這首詩迅速傳遍了天京內外,人們奔走相告,涕淚橫流,心情異常激動。

北王府內,秦日剛和許宗揚等人急切的看着北王韋昌輝。希望他拿個主意,但看到韋昌輝卻悠然自得的喝茶,火爆脾氣的秦日剛忍不住道:“六千歲,咱們可不能這般坐以待斃啊,明日是鞭笞我們。後天就可能取了我們的腦袋了,東殿可是還剩下不少人的啊。”

韋昌輝陰冷的笑了笑道:“你也會說東殿還剩下不少人。要是我等不使些手段,何時才能把他們剿除乾淨?”

秦日剛和許宗揚對望一眼,一起道:“六千歲的意思是……”韋昌輝陰測測的招招手道:“附耳過來,咱們如此、如此……”言罷幾人一起陰笑起來。

此時東殿楊秀清的屬下還有一萬五千多人,這些人要麼便是奉楊秀清之命,在城外駐防,要麼便是駐守各門的防軍,只因韋昌輝和秦日剛兵馬不夠,難以包圓了殺戮,所以才保住了性命。

東王被殺,噩耗傳到東殿各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軍兵們悲痛欲絕,到處是叫罵聲、怒斥聲、嘆息聲和怨恨聲。第二天,鎮守各門僥倖活下來的東府官兵,逃到城外的軍營裡,把城裡的經過講了一遍。

一名受傷的旅帥說:“弟兄們,快逃吧!北王說了,天王有旨,要把俺們斬盡殺絕!”“我們犯了什麼罪?”“憑什麼隨便殺人?”“老子跟他們拼了!”“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反了吧!”還有一部分人,蹲到地上,雙手抱頭,放聲大哭:“天哪,這到底是爲什麼呀?”“幹不了啦!回家務農去吧!”

當晚,果然有人開了小差,可是絕大多數人沒走,他們在等待和觀望。因爲他們從前都是貧苦之人,好不容易過上今天的日子,對太平天國還是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此時的太平軍也極少有集體向清軍投降之事,所以大家都在期盼着,但有一線之路,也不願做出背叛上帝的事來。

丙辰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有幾匹快馬來到軍營。馬上坐的是天王府的承宣官,他們向全體官兵宣讀了天王的詔旨。當人們聽到天王赦免他們無罪,還要懲罰北、燕二王的時候,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天王萬歲!”“太平天國萬歲!”“天父天兄萬歲!萬萬歲!”承宣官又傳達了天王的命令,讓大家明日一早進城,觀看北、燕二王受刑。並說,爲了避免意外,進城的人一律不準攜帶兵器。

對於天王的詔旨,多數人是信賴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懷疑態度。他們議論着,沉思着,整個軍營內都是不安的人羣在嗡嗡議論着。

軍營大帳內,殘存的幾名東殿軍帥、師帥、旅帥齊聚一堂,商議對策,他們中最大的官職便是左一軍帥陳昌林,其餘東殿大官前些日子多數都在城內準備東王登基的事,大多都在北王發難的時候被屠戮殆盡,現在陳昌林發現自己居然變成了天京東殿之內最大的將官,也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

“我不願意進城,誰也不知道城裡到底是個啥情況,我可不願再進去了。”一名旅帥大聲說道,此人名喚張大受,事變那天好不容易逃出城來,他見識過那種無情的屠戮,因此不願意回去。

他一開口,幾名跟隨他逃出來的旅帥也紛紛附和,而城外的幾名師帥也表示應該暫時按兵不動,等待局勢明朗再做打算。

陳昌林長嘆一聲道:“我也想按兵不動啊。但有天王詔旨在此,而且我等軍中所需都乃城中供應。本來營內就只餘五日口糧,如今加上各門逃出來的兄弟,眼看就只夠吃三天的。假若我等不奉詔旨,天王一怒宣佈我等爲叛軍,那便是死路一條啊。”

陳昌林說完,不少軍帥和師帥也附和他的話語,其實陳昌林說得不錯,當真不奉詔旨的話。天京只消斷了糧草,然後調集兵馬圍剿,也是死路一條。

當下衆人爭執不休起來,都在議論出路在哪裡,忽然有人忍不住說了句:“還不如去鎮江投西王呢。”此話一出,帳內頓時鴉雀無聲。

陳昌林心頭也是大動,其實早先東殿和西殿可以算是親密無間。當年金田起兵之事,東西兩王就並肩作戰,到了天京之後,東殿和西殿兵馬還曾今一起打過南昌,其實在東殿下級將官兵士之間,還是極爲欽佩那位戰無不勝的西王。投西王或許當真是一條可選之路啊。

但隨即陳昌林想起今歲和西殿交惡,兵馬對峙之事,便搖搖頭道:“不可,若我等投了西王,在天國就要揹負一輩子叛軍之名。而且西王憑什麼收留我們?你們忘了幾個月前的廣德之戰了麼?”此話一出,帳內又是鴉雀無聲。

就在這時。帳外一人轉入,朗聲說道:“要是西王已經準備入京勤王了呢?”

衆人都是一驚,擡眼望去,卻是營內掌管後二軍的軍帥劉祥富,此人也是東殿將官,只不過平素爲人低調行事,並不爲人重用,今晚商議大事,陳昌林也派人知會他了,卻不知道他跑到哪裡去,現在纔出現,而且一出現便是語出驚人。

陳昌林有些不悅的說道:“劉兄弟,你說什麼?西王起兵勤王?”

劉祥富點頭道:“不錯,實不相瞞,其實兄弟乃是西殿的人,如今天王被北王挾持,亂命而爲,無罪而誅東王,還且株連甚廣,各位兄弟豈可以身飼虎,坐以待斃?不如一起前往鎮江,估摸着西殿大軍也快趕過來了,沿途關卡儘可不必理會。”

衆人聞言開始議論紛紛起來,陳昌林很是不滿劉祥富搶了自己的風頭,冷冷的說道:“你說你是西殿的人?”見劉祥富點點頭,陳昌林冷哼一聲道:“原來你是西殿的臥底探子,難怪我們廣德之戰會敗了。”

此言一出,帳內又安靜了下來,此時這些熱血漢子都最看不起叛徒和內奸,聽了陳昌林的話便忍不住對劉祥富不屑起來。

劉祥富似乎早知道會有此種狀況,淡淡的說道:“西王一樣是天國重臣,他一樣的反清,而且蘇褔省在西王治下是何等興旺。況且西王能爲了解救素不相識的小刀會義軍,寧可發動無數船隻南下廈門營救,如此胸懷和氣魄又豈會容不下我等?後二軍的三千名兄弟已經打算跟我一道去鎮江投靠西王,願意跟我們去的,四更天邊走,不願意的大可回城。”

陳昌林大怒,便要拔劍出來斬殺劉祥富,但卻被營內將官攔住,紛紛勸道,如今已經是大亂之局,難道東殿自己內部還要再起殺戮麼?

劉祥富冷笑着道:“一羣不識大勢之人,死有餘辜,兄弟我言盡於此,是走是留自己拿主意吧。”說罷轉身便走了。

陳昌林餘怒未消,便宣佈明早奉召旨回京,草草的散了會。會後,張大受等幾名師帥、旅帥找到劉祥富,表示他們願意跟隨劉祥富前往投靠西王。當下劉祥富、張大受等部東殿兵馬一共六千餘人,在四更天時分便悄然離開了軍營,往鎮江而去。

次日一大早,在陳昌林等幾名軍帥和旅帥的帶領下,剩下的九千多名東府的官兵,排着長長的隊伍,開始進城了。

這陣兒,悶熱的天氣已經過去,天色陰沉沉的,濃雲越積越厚。進城的隊伍默默地走着,每個人都想着心事。他們當中,有廣西起義的老弟兄,有永安建國時加入太平軍的,也有一部分是從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各地來的。雖然他們參加太平軍的時間不一樣,但是,他們對太平大國都充滿深厚的感情,過慣了“天下皆兄弟姊妹”的平等生活。雖然戰鬥很頻繁。天國的制度很束縛人,然而。他們對前途卻充滿了樂觀和希望。他們把這一切都歸功於萬能的上帝,歸功於天王、東王和各王。

在他們眼裡,王就是神的化身。然而,萬萬沒有料到,在這神聖的天國裡,居然發生了罕見的內訌,王與王之間互相殘殺,竟株連到成千上萬人的頭上。這到底是爲什麼呢?難道神也如此殘忍嗎?這與那些“妖頭”所幹的事有什麼區別?然而。天父還是聖明的,天王還是公正的,他們及時制止了這種濫殺,還要嚴懲製造這種濫殺的罪人——北王和燕王!

雄偉高大的朝陽門,已經敞開了,士兵們排着隊,按照順序走進天京。但見街上冷清清的。家家關門閉戶,難得看到一個人影。牆上、石板路上,到處是黑紫色的血跡。還沒有清理的屍體縱橫交錯,血肉模糊,散發出令人窒息的臭味。

成羣的蒼蠅,叮在屍身上。“嗡嗡”直叫。衚衕裡有幾隻大狗,啃嚼着死屍……士兵們不忍再看了,都紛紛把頭低下。領隊的軍帥陳昌林拉着大隊,有意地從東府門前通過。人們吃驚地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建築,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沒有燃盡的東西。還在冒着青煙。

轉過東府,很快就來到了天王府前的廣場。但見高大的天台上,搭起了五彩罩棚。天台前站着一排排天府的侍衛,臺前的一張桌案上,擺着人們熟悉的素蠟、白飯和清水。

進城的士兵在天王侍衛的指導下,整整齊齊席地而坐。北、燕二王部下的士兵,坐在他們的左右和後方。偌大的廣場,靜悄悄地坐滿一萬多人。士兵們睜大眼睛,屏息凝神,迷惘地向四外看着。

在接近中午的時分,一陣狂風過後,落下了稀疏的雨點。的確該下雨了,雨點掉到人們臉上,感到一種快意。天越來越暗,烏雲在頭上翻滾着,一場暴雨就要降臨了。突然,從天王府裡,走出一羣錦衣繡袍的女官。有一位身材修長、體態莊重的女承宣,站在天台前的香案之後,她首先領着大家念起“讚美上帝詩”。她念一句,士兵們重複一句。上萬人的聲音混在一起,和諧而又渾厚。

讀罷“讚美上帝詩”,這個女承宣又把天王發佈的詔旨唸了一遍。念罷,開始動刑了,廣場上一陣騷動。

只見北、燕二王,身穿囚服,五花大綁,被一羣武士從天王府押了出來。八名身高力大的掌刑官,手持答杖走到天台前。女承宣喝令四名武士,把北、燕二王按到兩塊門板上。掌刑官掄起答杖,奔二王的臀部狠狠打去。旁邊有人唱數:“一下,二下,三下……”答杖“呼呼”掛風,打在皮肉上,“啪啪”直響。真是聲震全場,有耳皆聞。

開始的時候,人們拔着脖子,瞪着眼睛,看着北、燕二王受刑,後來,誰也不忍心看下去了,都垂下頭,閉上眼,還有人偷偷把耳朵堵住。

答杖剛打到二王身上的時候,他倆都儘量咬牙挺着,不哼也不哼。可是,沒打三五下,兩人就挺不住了。韋昌輝先叫出聲來:“唉呀,唉喲!我的娘啊,天父開恩哪!”秦日綱也嚎叫道:“唉呀!娘啊!天王哥哥饒命啊!”慘叫聲、答杖擊肉聲,和天空的悶雷聲絞在一起。這些良心未泯的士兵們緊閉二目,咬着嘴脣,心如刀絞,也不只是該高興還是惋惜。

後來,慘叫聲從強變弱,從高變低,漸漸地消失了。又過了一會兒,笞刑結束了。八名武土把癱軟的二王架起來,分別送回王府,聽候發落。這時,人們才注意到,雨越下越大了。

突然,有個女承宣官,冒雨出現在衆人面前,高呼道:“天王詔旨,爲慰勞東府全體將士,請大家進入東西朝房,天王賜飯!”東府的將士們聽了,無不深受感動。人們含着眼淚高呼:“天王萬歲!萬萬歲!”在侍從指引下,將士們排着四列縱隊,進入宏偉高大的天朝門,又分成兩部分,進入寬敞的東、西朝房。人們相互偎倚着,擠到房子裡等候賜飯。

突然,三千名北、燕二府全副武裝的兵卒,各擎利刀,把東西朝房包圍了。接着,破門而入,撲向手無寸鐵的東府將士。大刀、長矛、板斧、利劍,向人們的肉體上猛砍猛刺。一霎時,血肉橫飛,屍身翻滾,東西朝房變成了極其殘忍的屠宰場!

到了現在,人們才知道上當,陳昌林仰天大笑起來,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原來真是不肯放過我們,早知道投西王去了,天王啊,原來你也是幫兇,哈哈哈……”

可是說什麼都已經追悔不及了,東府的將士們哭喊着、怒吼着、叫罵着、搏鬥着,有一部分將士破窗而出,闖到院子裡。然而,他們的腳還沒有站穩,就被埋伏在外邊的北燕軍給斬殺。還有幾百名極其勇敢的士兵,終於衝出重重包圍,殺到天朝門外。結果,也被埋伏在這裡的北燕軍屠戮。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殘忍屠戮,九千多名東府的將士,都被斬盡殺光了!

等翼王收到消息趕來之時,只見此處已經是屍橫遍野,石達開悲憤莫名,忍不住跪倒在血淋淋的地上,大聲疾呼道:“韋昌輝!你這是把東殿人生生往西王那邊逼啊,你這是自毀長城!你是天國的罪人!”

石達開在屍橫遍野的朝陽門大哭一場後,起身冷冷的對一衆翼殿參護說道:“跟我去北王府,我要當面質問韋昌輝!”

第211章 背水一戰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232章 人情世故第37章 半渡而擊第93章 出鎮北路第383章 家和事興第571章 實現夙願第541章 突擊任務第436章 攻心爲上第125章 靜觀其變第567章 破而後立第652章 甕中之鱉第97章 人無遠慮第434章 轉攻西府第548章 重遊故地第552章 朝堂之上第749章 軍中整肅第31章 苦肉之計第472章 反戰萌芽第409章 好壞之間第325章 加碘食鹽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396章 計劃忽變第196章 無奇不有第44章 井塘之戰第634章 河西務鎮第528章 談判前提第611章 驅狼吞虎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37章 半渡而擊第184章 又現人才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533章 西王任務第83章 村坊團練第710章 王者智者第665章 小桶戰術第376章 十三行街第29章 設伏包抄第152章 十日紀事第488章 泉州海港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55章 麗澤風長第55章 麗澤風長第627章 改變部署第610章 前哨之戰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441章 秀宮密議第453章 賢妻良母第156章 定都之議第521章 穩定戰線第38章 燕子嶺上第664章 電報大樓第731章 旗鼓相當第707章 秋後算賬第225章 高昂代價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176章 初戰團練第201章 小心翼翼第212章 請君入甕第190章 紅衫之傲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609章 近衛前驅第518章 虛虛實實第104章 出爾反爾第158章 盛陳威儀第691章 最後嘗試第665章 小桶戰術第532章 江塘之戰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631章 被俘之後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399章 湘軍出征第38章 燕子嶺上第291章 各有算計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714章 定國是詔第106章 定南九省第432章 北殿之謀第128章 信仰頓悟第351章 出兵顧慮第31章 苦肉之計第551章 開禁之議第340章 南昌大霧第430章 成敗一舉第141章 武昌城破第248章 海關關稅第338章 清軍部署第504章 乾綱獨斷第111章 遲早之事第521章 穩定戰線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641章 準備迎敵第234章 和春誤我第277章 沿途軼事第290章 長蛇之尾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154章 宿命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