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大沽之戰

翌日一大早,奕?便帶着理藩院一干人等浩浩蕩蕩的往大沽口而去。奕?的動作很快,第二天便到了大沽口,肅順在大沽鎮府衙接着奕?,奕?當即命肅順回京城坐鎮。

肅順自然是大怒,但奕?是這次談判的正使,除非有咸豐的旨意,否則肅順還只有聽他的,可這一時半會兒咸豐的旨意如何能有?肅順沒想到奕?會忽然拋下自己單幹,當下怏怏的收拾一下便回京城去了。

肅順走後,奕?當即照會英法公使,約定三天後在大沽鎮府衙舉行談判。英法兩國公使包令和布隆布爾當即回覆,同意奕?的建議。

當夜註定又是個不眠之夜,包令等人在大沽鎮外一處宅院內用過清國大皇帝賞賜的酒食之後,一行人圍坐在四合院的院子裡。這處宅院原本是京津一位鹽商所有,肅順臨時徵用來給英法公使上岸後居住。那些酒食據說是恭親王帶來的御廚烹製,美味的中國大餐讓英國人讚不絕口。

麥華佗看着那些豐富異常的美食,皺着眉頭說道:“總督閣下,這位恭親王可能是我們最大的對手,有他在談判會很艱苦。沒想到他居然會如此強硬的拒絕我們上京城談判的要求,而且拒絕的理由還很充分,我們在江寧條約中的確沒有互派大使駐京的條款。”

包令沉吟道:“我知道,不過有這位睿智的親王在也好,希望他不會像其他清國官吏那樣不明包外交爲何物。我們是爲商業利益而來,國會不想再看到一八四七年的不愉快,所以再艱難也要談下去。並且讓清國知道如何履行條約以及尊重大英帝國!”

麥華佗知道包令所說的一八四七年的事,點頭說道:“是的,記得當時江寧條約簽訂之後,國內舉國歡騰,那股頭腦發熱的勁頭讓人感到恐懼,一想到要和三萬萬人甚至是四萬萬人做生意。整個國家的工廠都在加班生產商品,結果銷售的時候根本沒有如同人們料想的那樣,整個一八四七年對華貿易額只有區區的兩百萬英鎊,很多商品賣不出去,才造成了那次商業危機,很多人破產了。”

包令說道:“所以國會和首相巴麥尊先生把這個問題歸咎於清國的貿易壁壘,他們希望通過修約。增加通商口岸,取消貿易關稅,讓我們的商品能更多的銷售出去,你覺得問題是出在這裡嗎?”包令絲毫沒有提及尼桑號事件,似乎那次事件和此次談判無關,又或許英國人的憤怒已經在炮轟廣州的時候發泄掉了。

麥華佗搖搖頭說道:“據我對中國的瞭解。我覺得除了通商不夠便利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中國人對我們的商品不感興趣。記得那年有個伯明翰的鄉巴佬居然運了一船的鋼琴到中國銷售,真是可笑,在一個百分之九十的人口都是文盲的國度銷售鋼琴,結果可想而知。不過這些年我們的貿易傾銷很成功,廣州、上海這些開放口岸堆滿的棉布和各種商品說明了這一點,各類布匹一項佔到了我們對華貿易的一半以上。不過有個很奇怪的現象。上海是太平軍的地盤,在哪裡我們其他商品的銷售額遠遠超過了鴉片,在上海鴉片很難銷售出去。而在廣州,鴉片卻是非常好賣的東西。現在商人們逐漸習慣把鴉片銷售到廣州,而其他東西則銷往上海。”

包令皺着眉頭,嘆口氣說道:“這個不奇怪,鴉片是利益巨大的商品,太平軍在內地實行禁菸。在華的華人鴉片商不敢從上海進貨,只有廣州能夠進貨,因此鴉片在廣州銷量很好。而上海則是更開放、更自由的貿易天堂,在那裡除了鴉片,你帶去的貨物都可以有個好的銷量。我在想假如清國在北方也能開設幾個通商口岸,情形會不會和上海一樣?”

麥華佗聽了也是沉思起來,良久不語。最後問道:“那我們的鴉片貿易呢?”

包令展顏一笑說道:“那是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國會和首相都希望印度能真正成爲女王皇冠上的寶石,不想看到美洲的例子在印度上演。”

麥華陀知道包令所說的美洲例子便是指美國的獨立,雖然在印度不大可能出現美洲的例子。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隱隱有些獨立自主的趨勢還是令人感到不快,所以英國國內需要遏制東印度公司,而最直接也是最好的辦法就是打擊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貿易。

“的確到了應該讓東印度公司交出權力的時候了,他們在印度的做法非常的危險,去年我在印度的時候就感覺坐在火山口一樣,那裡的民衆非常的不友好。”麥華陀說的是實話,由於東印度公司的壓榨,長年累月下來,積怨非常的深。

包令微微頷首道:“所以,這一次談判,鴉片貿易合法化並非我們必須爭取的,而只是作爲讓價的籌碼。”

麥華陀笑了起來:“對,我們要的是完全開放的中國貿易。”

……

三天後開始的談判進行的非常艱難,雙方一上來就針對神甫被殺事件和尼桑號事件爭執不休。滿清認爲兩位神甫不顧當地官員的勸阻,一意孤行深入廣西傳教,纔會被當下愚民所害,而且兇手已經正法,殺人償命算是有個交代了。而法國人卻認爲神甫代表的是上帝,東方人侮辱了上帝。

尼桑號事件,英國人認爲清國水兵毀壞英國國旗這就是戰爭行爲,奕?則反脣相譏說英國艦隊炮轟廣州城也是戰爭行爲。雙方爭執不下,劍拔弩張的對峙了三天。

外交談判總是在爭吵和妥協中進行着,最後奕?做出了讓步,賠償英法兩國總計十五萬兩白銀算是瞭解此事,但滿清不會就兩次事件道歉。英法最後也妥協了,他們根本不稀罕清國人的道歉,他們炮轟廣州城已經用炮火回敬了清國。

隨後就是更加艱難的修約談判,英法藉着這次事件最終想達到的目的就是修約,因此修約談判纔是正事。英法提出的條件果然和杏貞猜測的差不多,開放全國、鴉片貿易合法化、派公使駐京等等。奕?知道這些條款咸豐一個也不會答應,因此耐心的周旋和試探起來。

更加複雜和艱苦的談判斷斷續續的持續了一個多月。雙方在反覆的爭吵、試探和妥協中逐漸開始走向各自的底限,特別是奕?和使團裡的雷廷昌提出大宗採購水泥、化肥等物資之後,英法兩國看到了利益的曙光。

可惜就在即將達成一致的前夕,發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件。這天兩國公使照舊和奕?等人在府衙談判完畢之後,乘馬車準備回住所,在府衙門口遭到了刺殺。一個清國人抱着火藥包自殺式的襲擊了車隊,包令和布隆布爾受了傷。護衛使團的英國水兵死了兩個,傷了五個。

這次嚴重的刺殺事件導致英法使團當夜就回到了停在外海的船隊上,照會也是非常的強硬,要求清國給兩國一個滿意的答覆,否則三天後開戰。

奕?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也不知道是誰在搞破壞。那名行兇者已經被炸得面目全非,根本查不到什麼,但英法兩國公使是在自己的地盤上被襲擊,清國怎麼也脫不了干係。最後奕?只得請旨,是戰是和?

咸豐已經回到了京城,三天時間很快在滿朝文武的爭執不休中渡過,沒有得到回覆的英法艦隊當即對大沽口發動了襲擊。史稱第一次大沽口之戰。

不過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居然是清國勝了。早在一年之前聽聞太平軍在大連登陸的消息之後,驚恐萬狀的咸豐便命統領北面兵馬的僧格林沁加強大沽口的防禦,他可不想一覺醒來聽到太平軍在大沽口登陸的消息。

受命籌備防務的僧格林沁立即整頓軍隊,添設大沽海口水師,之前已有的炮臺、營盤的基礎上新建防禦設施。南北兩岸各建炮臺3座,共安火炮60門,其中12000斤大鋼炮2門。萬斤大鋼炮9門,5000斤鋼炮2門,西洋鐵炮23門。所有炮臺周圍均堅築堤牆,堤牆之外開挖壕溝,豎立木樁。又在海口設置三道攔河鐵鏈,配置鐵戧,安設木柵。連成巨筏,並加強了僞裝。爲加強翼側的防禦,在北塘地區整修了炮臺,火炮增至24門。對北塘以北的營城亦設兵防守。在天津以東30餘里的雙港附近新建炮臺13座,安設1200斤以下大小鋼鐵炮各81門,大大加強了縱深防禦,大沽口的守軍加上地方團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兩萬餘人。

歷史上這些防禦設施原本該在滿清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失敗後纔出現的,但蕭雲貴扇動蝴蝶翅膀,搞了個大連登陸,因此這些東西提前冒了出來,結果就是讓驕傲自大的英法聯軍艦隊吃了個大苦頭。

此次戰役,是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清國軍隊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共擊沉敵艦4艘、重創6艘(完全失去戰鬥力)、俘虜2艘,斃傷英軍426人、法軍14人,俘虜英、法士兵各1人,英國艦隊副司令何伯少將受重傷。清軍陣亡38人,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在戰鬥中壯烈殉國。

聯軍的失敗在於輕敵,前導艦隊司令何伯少將在闖入河口後,就“認爲他已穩操勝券”。僧格林沁也對這次戰役作了較深入的評論:“該夷此次之敗,率因驕傲欺敵。其意以爲炮臺營壘,垂手可得,水戰失利,繼之步卒。是該夷不信中國敢於一戰”。清軍以有備擊無備,在火炮射程內突然攻擊,集中打擊敵旗艦,使其指揮失靈,陷入混亂,從而獲得大勝。但由於清軍沒有航速快、火力強的近代艦艇,因此未能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只好任其安然撤出戰區。

這個局面卻是誰也沒想到的,英法聯軍艦隊只得先撤回上海,而取得勝利的滿清卻更加迷茫了。

第377章 華夷大防第69章 道冠古今第106章 定南九省第260章 寧波海戰第283章 內外聯手第378章 兄妹重逢第629章 靜海雙塘第32章 西王風采第436章 攻心爲上第689章 女王陛下第716章 爲己而戰第659章 機會來了第239章 繼攻上海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275章 再世爲人第368章 不動如山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486章 進兵之忌第601章 助紂爲虐第210章 吳淞水戰第344章 漁人之利第315章 崑曲暢音第566章 長短之痛第536章 獨當撫局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625章 冒險偵查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281章 團聚成家第106章 定南九省第628章 小人之心第276章 與國無關第523章 信任之人第533章 西王任務第149章 城南初戰第563章 初次衝突第446章 兩枚御印第594章 神秘來客第179章 傳教之士第431章 英法備戰第612章 與虎謀皮第563章 初次衝突第69章 道冠古今第387章 千秋勸語第478章 月夜孽情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3章 魂飛天外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132章 開誠佈公第349章 破鏡難圓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598章 投降協議第610章 前哨之戰第450章 西王盛威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100章 推心置腹第73章 失魂之症第654章 互相恫嚇第674章 大軍出川第556章 授旗儀式第584章 時不待我第402章 禍水東引第455章 如何選擇第403章 大案初顯第308章 大捷之後第261章 通寶和尚第521章 穩定戰線第690章 誰在撒謊第217章 個個保齊第321章 爾虞我詐第311章 心有不甘第667章 紅十字會第439章 自相殘殺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46章 熟得陌生第139章 天降奇石第238章 魚死網破第485章 政治影響第20章 未知之數第97章 人無遠慮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84章 破廟苦戰第53章 陰晴不定第329章 合作無間第323章 宗族之議第39章 錦繡女營第347章 無慢檄文第265章 經濟特區第713章 九思堂會第307章 新政諸事第134章 洞庭霧霾第692章 投票結果第4章 耶穌下凡第378章 兄妹重逢第403章 大案初顯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375章 粵省借兵第352章 招惹麻煩第468章 冤也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