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宗族之議

在左宗棠的書房內,蕭雲貴品着武夷山大紅袍,左宗棠在下首作陪,微微一笑問道:“西王覺得這茶如何?”

蕭雲貴點點頭道:“這武夷山大紅袍乃十大名茶之一,原乃貢茶,喝之明目益思,提神醒腦,端的是好茶。”

左宗棠捋着鬍鬚道:“不錯,但西王可知此茶如何採摘?”

蕭雲貴心頭納悶,自己是來問左宗棠明日如何應對那些鄉官的,他卻和自己扯什麼茶葉,當下搖了搖頭。

左宗棠道:“此茶採摘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又稱爲馬騮搣。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價貴而珍稀。”

蕭雲貴奇道:“這與明日會見鄉官代表有何關係?”

шшш● Tтká n● c○ 左宗棠說道:“西王新政偏重工商之業,此舉勢必打破民間一些舊有習俗。就像這大紅袍,自明洪武年間成爲貢茶以來,歷經數百年,難道西王以爲就無人想過擴大產量麼?”

蕭雲貴微微一愣,摸着下巴道:“自然是有人想過改變成法,將大紅袍廣爲推種,讓產量提高。但如此一來又顯不出此茶珍貴之處了。”

左宗棠微微頷首道:“不錯,而讓此茶產量一直限於一定數量的正是大紅袍產地的士紳百姓們。”說到這裡左宗棠站起身指着牆上掛着的蘇褔省地圖道:“士紳宗族,百姓宗族自古以來,都是以血脈連成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像我左家亦有宗族之法。在宗族之內,個人都要維護自己這個宗族的利益,而宗族反過來又護持個人利益。大紅袍數量稀少所以價貴而珍,當地宗族也是有意的不外傳此產品。以保證此茶爲少數宗族特有。”

蕭雲貴奇道:“這武夷山遠在福建,福建還在清妖治下,和我蘇褔省新政有何關聯?”

左宗棠淡淡一笑說道:“若今後我們取下福建呢?以西王新政來說,保護工商便意味着各種百貨皆可爲商品,大紅袍價高,勢必引來商賈覬覦,當地宗族又不外傳。勢必會引來爭端。這只是左某舉的一個例子,宗族爲保自己利益,勢必反對新政。鄉間族田、族產由來已久,均田便會觸動宗族利益,便如同數百年間大紅袍產量不變一般,宗族勢力還是希望能像從前一樣。施行舊法不變。”

蕭雲貴皺眉道:“可是左相,時代是在進步的,就拿大紅袍來說,此茶珍貴,洋人們爲了大量獲取,不惜遠涉重洋而來,前面開廈門、福州兩處口岸。多有英人洋行高金聘請國人買辦深入武夷山購買此茶。厚利驅使之下,我想那些宗族勢力也會想着變法,讓大紅袍多產一些的吧。”

左宗棠微微一笑說道:“西王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咱們的均田制雖然有不少優惠政令,但唯獨少了安撫宗族勢力的政令,新政法令要得以推廣,須得以利換利,讓士紳百姓們都看到。新政之後能有更大的利益,若是無利,誰會跟從?”

蕭雲貴大皺眉頭道:“可新政均田,本就是惠施百姓,只是咱們是把少數人的利益轉爲大多數人的利益,也就是一個均字使然。新政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階層,每一個人啊。”

左宗棠點頭道:“不錯。咱們新政的確不能照顧得所有周全,但此刻的宗族勢力尚爲鄉間一股極大勢力,與一般的土豪劣紳不同,當區別以待之。”

蕭雲貴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左宗棠接着說道:“雖然宗族之族田也霸有大量田地,不予外姓人耕種,但西王可再發新令以爲補充,族田不可荒蕪,必須有人耕種,凡超過三月無人耕種之族田,鄉官有義務召民耕種。同時曉諭鄉間宗族,但凡將族田租種外姓人者,所納糧賦可減三成。”

“至於族長承嗣權,咱們可以緩緩變之,繼續推行鄉官推選制度,若宗族族長作奸犯科,欺壓百姓,或處事不公,便可罷了他的鄉官職權。教化權則更好辦,眼下新學雖然開始推廣,但暫時未能下到鄉間,教化之事暫時可依照舊例,但若要參加我天國科舉,則必須入讀新學。”左宗棠緩緩說道。

聽到這裡蕭雲貴一拍大腿道:“不錯,左相說得對,我們可以在鄉間設立鄉官所,除了負責解決鄉間宗族事務外,派出一些鄉官助手下到鄉間,負責指導鄉官處理宗族經濟糾紛、治安事務、民間糾紛,總之把宗族的一些權力慢慢的收歸鄉官所,過個十幾年後,宗族權力總會慢慢淡化。同時鄉官所也就變成縣令以下控制鄉間的橋樑,也就不會出現滿清那種令不及鄉的局面。”

跟着蕭雲貴搓着手道:“還有新政觸動一些宗族勢力的利益上,也可以通過分化利益來瓦解宗族利益,從而繼續推行新政。”

左宗棠微笑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雖然明日要見的那些鄉官代表不同的宗族,所求也不同,但只要咱們只要有了大體方針,也就知道該如何斷處了。”

蕭雲貴大笑了起來,跟着左宗棠取出各地鄉官往來的一些公文,將鄉間推行新政所遇到的難處事務做了分門別類,兩人一一做了細緻的商討,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一商討就是一夜……

陳田品着茶水在西王府的偏廳內等了一個多時辰了,他是杭州佐望鎮大河鄉的鄉官,他這個鄉官乃是旅帥級別的,該管着五百戶鄉間百姓。在他治下多半都是陳姓,也就是陳氏宗族。去歲太平軍攻打蘇杭之時,清軍在鄉間過兵,對大河鄉擄掠逼捐,陳田的父親,也就是陳氏宗族的老族長被清軍強逼那捐了一大筆銀子,老人家年事已高,又經不住威嚇,大病一場後便去世了。

陳田隨後承了父親的族長之位,他深恨清軍逼死父親,是以太平軍攻陷蘇杭之後,趁着太平軍大軍清鄉之時投了太平,被鄉間百姓舉爲旅帥鄉官。陳田感念太平軍爲他報了大仇,便安心做了鄉官,並積極配合太平軍掃蕩其他鄉鎮的鄉勇,那些鄉勇都是清妖的爪牙,甚至經常佔着清妖的勢力侵佔陳氏的族田和山場。陳田曾今帶着陳家青壯和他們幹過幾次,但別人有清妖撐腰,陳家總是吃虧。太平軍來了,陳田自然是引着太平軍把那些官府爪牙給收拾掉了,而他也成了第一批太平軍的鄉官。

太平軍在清鄉之後,給陳氏宗族留下了一批兵器,甚至還有十餘支火繩槍,陳田靠着太平軍留下來的幾名軍將,建立起了大河鄉的鄉兵隊伍,平時種地、操訓,有戰事時便和太平軍主力配合打清狗。

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到了去歲年底,鄉間殘餘的清妖勢力被剷除得差不多了,陳田也參加過幾次搜捕,搜捕那些逃到鄉間的清軍殘兵敗將,也得了幾次獎賞。

太平軍到來之後並不像清妖先前傳說的那樣,什麼一絲一毫都要納捐聖庫,什麼男女分營,什麼要信洋教。幾個鄉兵頭目都是太平軍老人,他們當中只有兩個是信教的,其他幾個是拜菩薩的,也沒有強迫百姓改信。至於聖庫倒是有,但在陳田看來就是族產,他這一旅百姓們的公產而已,除了要繳納的公糧田賦之外,其餘的都是族產,沒什麼區別。至於男女分營更是沒影的事,太平軍頭目告訴陳田,除非是加入太平軍的男兵和女兵纔會有男女分營之事,陳田很理解,打仗的兵馬當然是要男女分營的,何時聽聞過男女在一營之內的?軍紀也不好整肅啊。

就在陳田以爲太平軍來了之後,便沒了官府欺壓,可以有好日子過了的時候,太平軍忽然搞起了什麼新政。對陳氏宗族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那均田制,陳氏的族田有數千畝之多,因爲是族產的緣故,也沒什麼田契,只是在族譜上註明了,哪家分了多少畝田而已。清廷在的時候,只是登記過大河鄉田數,讓陳氏宗族按着田數納糧,其間苛捐雜稅之多,讓陳田頭痛不已。

太平軍頒佈新政之後,也核過田數,但族田因爲沒有田契,被納入了要均田的對象,就意味着陳田得把族田均分給自己管治下的五百餘戶百姓們。原先分到田地的那些陳氏宗親也還好說,無非就是重新分地,但讓陳田不甘心的是,他要得把族田分給百餘戶的外姓人。這下陳氏宗族都不幹了,憑什麼要把祖宗留給大家的田地分給外姓佃戶?

除此之外,大河鄉出產大量的蠶絲,陳氏宗族還有不少戶是靠織布爲生的,這次新政聽聞太平軍官府要搞什麼紡織廠。本來大河鄉的布匹受到上海來的洋布衝擊,就已經舉步維艱,賣不動價了,要是官府辦的紡織廠再起來,那大河鄉不少靠織布爲生的人戶只怕要破產了。

而其他什麼放足令、娶小妾要交重稅也是讓陳田頭痛不已的事,爲了這些政令,上面是縣老爺逼壓,下面卻是百姓們反對,令陳田每日焦頭爛額的處理這些糾紛。這次他被周邊幾個鄉官推舉爲代表,到蘇州來面見西王陳情,希望能改變一些政令。

臨來時陳田是抱着必死的信念而來,歷來都是見官先打三十板子,何況是見一位王爺?陳田戰戰兢兢的到了蘇州,卻沒想到和他一樣目的而來的鄉官不在少數,也就放下心來,西王總不可能把大傢伙都殺了吧。。)

第489章 萬山羣島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512章 重新部署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719章 與我何干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15章 圍城打援第132章 開誠佈公第385章 不拘小節第560章 初級階段第497章 橫掃廣東第27章 四面見敵第76章 一片孤寒第30章 衙倉納捐第58章 同是一道第740章 是戰是和第308章 大捷之後第12章 初陣夜戰第509章 詔書新衙第602章 聯洋靖難第717章 由得他去第73章 失魂之症第306章 工商兵事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461章 坐以待斃第165章 借師助剿第472章 反戰萌芽第564章 引蛇出洞第227章 杭州之戰第722章 立國大典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88章 分離之意第5章 西王宴客第425章 天京之亂第155章 各有苦惱第360章 南下廣州第711章 略作補償第564章 引蛇出洞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601章 助紂爲虐第337章 軍銜爵位第288章 鎮筸總兵第440章 戰勝之後第67章 暫緩行事第584章 時不待我第617章 外有強援第689章 女王陛下第487章 聲北擊南第86章 還施彼身第605章 決戰之前第382章 東方女子第721章 出動出擊第177章 天主教堂第363章 清韻謀事第316章 妙音儲秀第180章 契約精神第366章 侵略如火第597章 攻佔炮臺第309章 鉅額投資第531章 主客之爭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704章 諸事安排第137章 三桂寶藏第429章 西王陽謀第14章 領兵突陣第668章 單獨會面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303章 減租減息第418章 不失國體第501章 應有此報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300章 盛會初始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79章 一馬一獐第325章 加碘食鹽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2章 磐陀石上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2章 磐陀石上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252章 鴉片稅率第472章 反戰萌芽第218章 不測風雲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338章 清軍部署第257章 乾柴烈火第355章 醉後和好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693章 太平動向第17章 奪門之戰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129章 喚醒民魂第650章 長蘆鹽商第159章 英人要求第579章 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