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地方政權

蘇州西王府內,蕭雲貴和左宗棠、錢江說完回京之事後,又商量起蘇南政事來。如今蘇南戰事基本平復,恢復地方農務、商貿、建立地方政權等事務已經提上了日程。無錫等地光復較早,在那邊太平軍已經開始地方政權的建設,守土官、鄉官已經派駐到地方。

在地方鄉村還是按照太平軍制,每二十五戶編爲一個兩司馬,四個兩司馬編爲一卒,其後是旅、師、軍的編制。分別由二十五戶選出自己的兩司馬管理二十五戶,這兩司馬負責這二十五戶的戶籍、田數、人丁統計,以及所有雜事的辦理,相當於一個村幹部。卒長也是選出來的,相當於村長,其後的守土旅帥分設正副兩名,一名由西殿派人出任,一名由當地人選出,其後的師帥、軍帥也是如此。

如此編制可以很快的把戶籍、田數、人丁、賦稅等等基礎數據統計清楚,也便於地方管理。但西殿與天京方面不同的是,除了軍隊之外,在地方蕭雲貴沒有設立聖庫制度,除了到守土軍帥這一級設有一個總聖庫負責收取這一個軍戶百姓的的賦稅錢糧、地方百姓的捐納、還有收繳治下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家財。這個聖庫也負責支應該上繳的錢糧賦稅,同時還要支應地方上的財政支出。每個軍約有一萬戶,算得上一個鎮的人口數量。

在無錫、金壇、鎮江等地實行之後,西殿太平軍減免地方錢糧賦稅,並且將地方上因爲戰爭出現的無主之地和沒收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土地分給無地的農民耕種,但賦稅還是要交,按田地的好壞分爲九等納錢糧,納完田賦後。其餘的歸農民自己,並不用全部上繳聖庫。無錫、金壇、鎮江等地人口雖不及蘇杭稠密,但人口卻不降反增,先期抄沒的土地和無主之地已然有些不夠分的了。

以鎮江爲例,此地地處江南運河北端,乃南北往來要衝,太平軍來前有二十八萬人口,太平軍攻陷鎮江後,逃難的百姓達到了數萬人,這些百姓有逃往蘇杭的。也有躲入山中避難的,大都是聽信滿清的謠言而盲目出逃的。西殿太平軍入主鎮江後清點人口,只餘二十三萬左右。隨後蘇杭上海爆發戰爭,附近的流民百姓又有涌向鎮江、無錫等地的,加上太平軍的宣傳和安撫工作成效顯著。先期躲入山中的百姓們又回來,人口一下激增至三十三萬之數。隨着滿清在江北倒行逆施。廣派募捐。江北百姓多有逃往鎮江的,人口還在不斷增加。當中沒有土地的赤貧者就達到了十一萬人。

鎮江時有耕地二百四十萬畝左右,太平軍收繳的土地和無主之地約有八十萬畝,其餘的土地還在中農、富農和一些地主手中。在中農、富農和地主手中的土地供養了十餘萬的百姓。太平軍將八十萬畝土地按好壞搭配分給沒有土地的十一萬百姓,人均分到的土地面積達到了七畝左右。按照歷史經驗,這個時候的耕作水平。養活一個人至少需要四畝土地,少於這個數字,農民就會生活得很艱難,更不要說繳納糧賦了。就是災害一來,年成不好,吃飽飯都成問題。人均七畝土地的分配,也僅僅稍稍高於四畝這個生存基本線而已,而且鎮江附近的土地也並非全都是產糧地,還有一成左右的耕地是桑林或是其他農作物的田地。好在鎮江商貿繁榮,有近三萬人在鎮江城內做工或是跑生意,沒有從事農業,因此人均分到的土地大有緩解,好的一些地方人均分到了十畝地。但江北的流民還在源源不斷的南逃而來,造成了當地的土地越來越不夠分了。無錫、金壇等地人口更多,無錫乃是大城,僅無錫城人口就達四十餘萬。人人都說江南富庶,但富是富了,人口也多啊。

王闓運在治理無錫時,曾經向蕭雲貴上書,蕭雲貴和左宗棠、王闓運討論之後,在無錫推出了幾項舉措,以做試點。一是鼓勵百姓們開墾荒地,開墾出來的荒地可以分給農民耕種,太平軍減免一年的賦稅,並提供農具、谷種、耕牛等,隨後按田出產的十分之一納糧。但這項舉措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時值清末,經歷了幾個朝代的開發,能開墾的耕地差不多都開墾完了。後世歷史學家和農業學家研究後發現,清朝的耕地面積和現代耕地面積是相差不大的,甚至有些地方的耕地面積要比後世還多,因爲後世經濟發展,很多地方退耕還林、耕地徵用等等,所以導致耕地面積比清朝時期的還少。反正一句話,能開墾的土地不多了。

其二就是由聖庫出資,收購中農、富農和地主手上的土地,收購之後變爲國有土地,再以較低的田賦分給農民們耕種。同時王闓運告知地主和富農們,一旦發現他們手中耕地荒蕪,太平軍將無償沒收這些土地。這項政策倒是較爲平和,地主、富農們都能接受,加上很多佃農都去耕種分到的土地,還有一些佃農跑到太平軍開辦的作坊去做事,導致地主、富農們手上工作的佃農人數減少,他們不得不出售一些顧不及耕種的土地給太平軍,一旦土地無人耕種,荒蕪之後,太平軍是會毫不留情的沒收土地,因此還不如賣掉這些土地。

其三就是在無錫、鎮江發展航運、礦產、紡織等等手工作坊,招收無地的農民爲工人,也解決了一部分人的生計問題,同時讓地主、富農們手下的佃農減少,逼迫他們出讓土地。

其四就是大力發展商業,無錫城內原本只有兩處市集,太平軍到來之後規定,但凡城內臨街之所皆可開辦店鋪,只需到無錫太平商務司辦理店鋪執照便可經營,也是按照營業額收取商稅。如此一來,開始出現有些地主或是富農在城內開辦商鋪經營生意的。幾項舉措推廣之後,纔算是緩解了一些土地矛盾。

同時各鄉村兩司馬一級也沒有像天京那樣強制設立什麼禮拜堂,只是在軍一級上設立了太平上帝教的禮拜堂。你有信太平上帝教的,可到軍級禮拜堂做禮拜,其餘村中舊有的廟宇、道觀、祠堂等等都任其自然,西殿太平軍並不強求百姓們改變信仰。各級兩司馬需要出五名男丁,組成自己的鄉兵,也就是太平軍自己的地方團練。平時鄉兵還是耕作的農人,但他們得到太平軍配給的武器和特別的號衣、旗幟,每個禮拜做三次軍事訓練。平時保護村坊,就像村聯防治安隊一樣,一旦有戰事。這些鄉兵就可變成預備役人員,也就是民兵的性質。每個民兵每月由地方軍一級的聖庫發給一定的津貼,並不供養這些民兵。

其實在滿清治下之時,各村各鄉的青壯們也都有各自的組織,各宗族各大姓按照一定的形勢把族內的青壯組織起來。平時也是保護自己村裡人不受別人欺負,村丁鄉勇就是這麼來的。太平軍到來後。改了一些制度。把這些鬆散的村丁組織起來,變成了自己的民兵。從前保護村坊乃是義務,如今還有正規的武器、號衣、津貼可領,這些村中的青壯們自然是趨之若鶩。

緩解土地矛盾和鄉官、鄉兵制度的建立,得以讓西殿太平軍的地方政權快速建立起來。如今蘇杭上海等地攻下,情況又有變化。變化就是人口變多了,土地還是那麼多,任何事情只要人一多,問題就會變得複雜。

和左宗棠、錢江商議後。蕭雲貴還是決定先按無錫的辦法推廣,先建立地方政權,並做基礎的數據統計,他想要知道要解決蘇杭等地的土地問題,他需要分多少地出去,需要投入多少購買土地,蘇杭二州現有的工商業又能解決多少人的生計問題,最後若實在容納不下,馬上就要修鐵路了,修鐵路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會需要很多的勞力,蕭雲貴不介意招募一大批人做爲築路工人。

議論完政事後,洪韻兒、李璇璣回到府中,克利福德倒是跟他一起回來了,這小子在民間收購了一大批的藝術品。小到民間自制的刺繡手絹,大到石工雕刻的大理石碑,這傢伙居然收集了幾大車五花八門的物什,都帶了回來,亂哄哄的搬入府中來。

蕭雲貴有些好笑,上前想問個明白,還沒開口,克利福德上來就給蕭雲貴一個擁抱,他非常欣喜的說道:“西王殿下,非常感謝您的禮物,這些東西都是非常精美的藝術品,沒一樣都凝結了中國藝術家們的心血,你看這個手絹,居然兩面刺繡的圖案都不一樣,上帝啊,這是要怎樣的別具匠心才能夠做到。”

克利福德擁抱的這個動作非常危險,他不知道自己已經在鬼門關走了一遭,要不是洪韻兒及時組織唐二牛等人,只怕會有十餘柄大刀和火槍向他襲來。

蕭雲貴呵呵笑了笑說道:“只要你喜歡,本王可以讓人帶你去見識更加精美的藝術品,還可以去江西景德鎮觀看瓷器的製作。”

克利福德很是高興,沒口子的答應,但蕭雲貴話鋒一轉道:“可惜景德鎮還在野蠻的滿清手中,本王需要得到英國武器出口的許可,有了英國的武器,我們可以打敗滿清,這樣你就能暢通無阻的到達景德鎮。”

克利福德點點頭說道:“西王妃已經和我說過這件事了,西王殿下,我在蘇州看到了貴軍的善舉,在這裡的民衆們得到了很好的照顧,他們去掉了辮子看起來不那麼像奴隸了。我回到英國一定會促成此事,我們都是文明開化的人,必將取代野蠻粗俗的人,我會幫助太平天國的,我喜歡和你們打交道!”

蕭雲貴看了看洪韻兒,洪韻兒向他俏皮的眨眨眼,看來洪韻兒已經把這小子搞定了,一個有愛好的人很難搞定嗎?不難,投其所好就行了,看來有了克利福德的支持,太平天國在英國那邊的評論也會有很大的改觀,畢竟有人幫自己說話了,而且這個人不簡單,他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第676章 徒傷和氣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628章 小人之心第555章 用人之道第61章 身世印證第193章 奉命撤軍第486章 進兵之忌第23章 長沙鉅富第614章 別無他法第336章 整編章程第531章 主客之爭第380章 西王駕臨第710章 王者智者第478章 月夜孽情第69章 道冠古今第529章 赤水之戰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192章 志在必得第279章 如何解結第108章 政教之務第726章 等待援兵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675章 故人黃鶴第730章 也都擁有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749章 軍中整肅第408章 昭然若揭第533章 西王任務第191章 最後通牒第501章 應有此報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567章 破而後立第728章 永不降下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355章 醉後和好第192章 志在必得第531章 主客之爭第466章 也都該死第33章 一言爲定第566章 長短之痛第297章 大義名分第450章 西王盛威第601章 助紂爲虐第294章 讓路換城第133章 西王遠征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616章 已無所謂第124章 定計留客第646章 敗退之後第273章 作鳥獸散第590章 隨風搖擺第419章 步步上位第634章 河西務鎮第392章 西王專列第741章 天國條件第284章 新政之議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173章 拜關二哥第588章 隨即釋懷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298章 開府六部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346章 心煩意亂第222章 運河水匪第374章 偶然接觸第84章 破廟苦戰第56章 栽贓陷害第534章 文藝復興第181章 拯危醫館第192章 志在必得第42章 突圍下嶺第488章 泉州海港第500章 大文字獄第81章 用民以戰第3章 魂飛天外第227章 杭州之戰第114章 值與不值第599章 聯軍困境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427章 北翼交鋒第657章 順理成章第617章 外有強援第23章 長沙鉅富第449章 貪字成貧第194章 留城誘敵第407章 拉幫結派第723章 國宴之上第59章 反客爲主第306章 工商兵事第289章 湘軍窘境第232章 人情世故第529章 赤水之戰第610章 前哨之戰第505章 與虎謀皮第512章 重新部署第200章 一廂情願第636章 蓄謀已久第750章 東方之興第351章 出兵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