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人情世故

大帳內蕭雲貴聽了侯裕田的話後輕輕咦了一聲,張國樑以下被俘清軍將官的名單早有左宗棠呈報給他,馮子材的大名赫然在列,蕭雲貴是早就知道的。

西殿太平軍對待清軍俘虜向來就是官兵區別對待的政策,一般把總以上的清將多是斬首示衆。原因很簡單,這些清軍將官多是對滿清忠心耿耿之輩,而且他們很多人手上也都沾滿了太平軍民百姓的鮮血,許多縱兵爲禍、燒殺搶掠的事就是這些人幹出來的,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再者這些人手下拉攏了一批兵痞死忠在清軍中控制兵馬,不除去他們,被俘的清兵很多人都不敢加入太平軍,轉化俘虜上會存在困難,只有殺了他們,才能把清軍被俘的兵卒轉化過來,成爲太平軍的補充兵源。

最後就是爲了平息太平軍中的憤恨,兩軍廝殺前,其實大家只是各爲其主,說有多大仇恨還談不上,但隨着戰事推移,廝殺慘烈之後,越殺越有恨,仇恨就這樣在兵卒之間傳染開來,歷史上經常有破城之後,勝利者屠城的例子,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普通士卒要泄憤,主帥需要讓士兵的仇恨得到宣泄,否則他的兵也會不好帶。

蘇州一戰太平軍死傷甚重,但入城後還要救助城內的百姓,很多太平軍兵將都憋着一股邪氣,當日抓住張國樑後,衆將就吵嚷着要把張國樑一羣清軍兵將全都殺光泄恨,張國樑等首惡更是要當衆點天燈,以示懲罰。

但當時蕭雲貴還是暫時把這些人壓了下來,一來西殿要忙於解決蘇州瘟疫的事,無暇搞什麼大屠殺,二來蕭雲貴就是看到將官名冊裡像馮子材這樣的人也有,起了招攬之心,所以只說將來要獻俘天京。把張國樑等人押赴天京明正典刑,衆將才安穩下來。但這個時候侯裕田跑出來求蕭雲貴放了虎坤元和馮子材兩人,的確讓蕭雲貴有些爲難,原本還以爲對侯裕田有恩的是普通兵卒,但沒想到是這兩人。

虎坤元乃是四川成都人,字子厚,原本是向榮手下將領。父虎嵩林。也是清軍大將。咸豐初年,虎坤元就以湖南遊擊調廣西剿匪,從向榮戰紫荊山,攻永安,解桂林圍並有功,官至守備。後隨張國樑堵截太平軍,在蘇州被俘。

馮子材字南幹,號萃亭,祖籍博白,生於欽州沙尾村,也是客家人。早年馮子材也是天地會的成員。咸豐元年,樹旗反清的廣東天地會領袖劉八率部衆萬餘人進攻博白。馮子材趁機投奔這支隊伍。隨後劉八進攻博白失敗,馮子材拉出部衆千人,投降知縣遊長齡,並被改編爲常勝勇營,積極參加鎮壓粵桂邊界的起義軍,積軍功擢升至千總。後隨向榮圍剿太平軍起義,一路尾追到江南,官至遊擊。

兩人的經歷洪韻兒也和蕭雲貴說過。虎坤元后來是死於太平軍手中,馮子材卻成了抗法英雄。不論馮子材後面成就多高,現在他們和太平軍是死對頭,就算馮子材想要歸降,但太平軍中有不少原天地會的會衆,那些人只怕也不會答應一個叛徒加入太平軍的吧。所以蕭雲貴一直猶豫不決,沒有殺張國樑等人。也沒有放了他們。

見蕭雲貴沉吟不語,侯裕田跪下懇求道:“西王殿下,屬下知道虎、馮二人所犯之罪甚大,但屬下從前身受兩人恩惠。又不能見死不救,屬下願意以命償命,只求西王放了他們兩人。”

蕭雲貴大怒,嚯的一聲站起身來指着侯裕田怒斥道:“侯裕田你糊塗!他二人所犯之罪乃是對抗天兵,殺害我天國兵卒,乃是公事!他二人從前對你有恩,乃是私情!豈可徇私而費公?!還有你在道州被俘之時,我蕭朝貴對你就沒有活命之恩了麼?!你拿命去給虎坤元、馮子材還恩,拿什麼還我蕭朝貴的恩?!帳外跟你一起出身入死的的兄弟之恩,你又用什麼來還?!嗯?!”

蕭雲貴怒氣勃發之後,聲如震雷,把侯裕田嚇得面如土色,拜倒在地上不敢擡頭,蕭雲貴蹲下身接着怒氣衝衝的說道:“他兩人都是漢人,卻幫着胡人來殺自己同胞,如此數典忘宗,殺一百次都不爲過!你讓本王放了他們?戰死的那些兄弟會怎麼看我們?!”

侯裕田不敢說話,拜伏於地泣不成聲,蕭雲貴站起身怒道:“出去召集人馬準備動身,少在我這裡哭哭啼啼的像個娘們似的!”

侯裕田站起身垂手哽咽道:“西王和天國大恩屬下無以爲報,屬下爲天國復漢大業自會至死方休,以報西王大恩!”說罷抱拳一禮轉身便出去了。

蕭雲貴走了幾步,壓下心中怒氣,只覺得國人就是這點不好,很多時候公私不分,喜歡摻雜個人恩怨在裡面,像侯裕田這樣夾雜個人恩怨在公事上的大有人在,蕭雲貴身爲西王,當然不能答應侯裕田的這種請求,否則將來會很麻煩,人人都來求情,那他這個西王也就不用當了。

不過對於虎坤元、馮子材這些清將,蕭雲貴打算給他們一個機會,等到上海戰事結束之後,他回到蘇州會一個個的提審他們,看看這些人對自己的罪過有沒有清醒的認識,要是這些人能夠幡然悔悟,願意跟隨太平天國造反,蕭雲貴可以接納他們,畢竟從前是各爲其主,情有可原,但要是挑明瞭大義名份,他們還是執迷不悟,蕭雲貴不介意送他們去天京明正典刑,反正蕭雲貴手上提前殞命的歷史人物也不在少數,駱秉章、鄧紹良這些人都已經提前了賬,蕭雲貴不介意再增加一個還沒出名的馮子材。

侯裕田離開之後,又有人求見,卻是水營大將陸順德,這次出征蕭雲貴打算把水營也帶過去,圍殲廣東水師之後應該能有船隻俘獲,水營的人馬便能接手,而且有了水軍加入,戰事也能順利一些。

陸順德帶着一個人進到帳中,兩人一齊向蕭雲貴行禮後,陸順德道:“西王殿下,這人便是江南水上義盜趙七兄弟。”

蕭雲貴哦了一聲笑道:“原來這位就是趙七兄弟啊,前些日子本王一直忙於在城內處理瘟疫之事,讓趙七兄弟在城外等候多日,是本王怠慢了。”趙七等人那日跟着姚遠到了滸墅關後,姚遠便將他交給陸順德接待,由於蘇州城鬧瘟疫,太平軍實行了嚴格的隔離制度,陸順德便安排趙七等人在城外大營內暫住等候,今日西王出城來,陸順德便帶了趙七前來相見。

趙七見西王雄壯威猛,一部大鬍子甚至威武,但說話卻很是客氣,一點王爺架子也沒有,頓時心生好感,雖然在城外等了幾日,但他也知道這是爲了他們好,當下抱拳道:“西王殿下爲救蘇州百姓,不惜以身犯險,趙七十分敬佩,這些天聽了附近百信的傳言,都言西王和太平天國就像活菩薩,要是放在清廷,這樣大的瘟疫不死個幾萬人、十幾萬人哪裡會消停下來,但在西王帶領太平天國軍民上下贈醫施藥、開倉放糧,百姓才得以保全,太平軍實乃仁義之師啊。”

蕭雲貴呵呵笑了笑,總算一番辛苦得到百姓們的認可,也算值得了,三人客套幾句之後,蕭雲貴微露招攬之意,趙七馬上抱拳說道:“西王殿下,小人這些天在大營中居住,眼裡看的,耳裡聽的,都是稱頌西王和太平天國的話語,又聽聞太平天國打算驅逐胡奴,恢復漢家河山,小人也是漢人,自然願意投效麾下,就算做個馬前卒,只要能把胡奴趕回北邊去,也不枉來世上走一遭了。”

蕭雲貴大喜過望道:“本王前些日子雖然忙,但多多聽聞趙七兄弟你的事蹟,我們太平天國水營就缺少你們這些水上好漢襄助,這樣吧,趙七兄弟可召集手下人馬,就一同歸於陸順德麾下,任水營軍帥,和陸順德一同率領水營前往上海如何?”

趙七起身抱拳喜道:“多謝西王封賞,小人一定誓死效命。”

蕭雲貴呵呵笑着說道:“趙七兄弟可有大號?”

趙七搖搖頭苦笑道:“小人家貧,只有排行爲名,沒有大號。”

蕭雲貴點點頭道:“將來趙七兄弟立了大功後,封侯拜相之時還用趙七之名也有些說不過去,這樣吧,本王給你改個名字如何?”

趙七大喜當即言謝,蕭雲貴摸着下巴鬍鬚道:“這樣吧,趙七兄弟今日歸順我太平天國,就叫順平吧。”

陸順德呵呵笑道:“這個名字好,我叫順德,你叫順平,咱們正好湊一對。”

趙順平喜滋滋的抱拳致謝,當即起身說道:“西王,小人這就回去召集兄弟們駕起船隻前來相會,同西王一道出徵上海殺清妖!”

當下趙順平和陸順德告辭離開,兩人各自準備兵馬船隻去了。

傍晚時分,蕭雲貴點齊軍馬,他和唐二牛領兩千兵馬和陸順德的水營走水路先行,陳玉成、侯裕田等將領六千兵馬走陸路隨後跟進。

洪韻兒、左宗棠等人前來相送,蕭雲貴向兩人交待了一些事後,蕭雲貴見洪韻兒眼睛水汪汪的似乎想哭,低聲在她耳邊笑道:“等我回來,咱們自己辦個婚禮。”

洪韻兒頓時臉色通紅,大笑聲中,蕭雲貴一揮披風登上坐船,水軍船隻紛紛離岸,經運河往蘇州河而去。

在蘇州河上,蕭雲貴的水路兵馬和趙順平的數百水匪人馬會合後,浩浩蕩蕩的往上海而去。

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211章 背水一戰第630章 天津防衛第708章 失魂落魄第274章 避走西路第67章 暫緩行事第576章 工商總會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332章 蝴蝶歷史第618章 鍾粹宮中第321章 爾虞我詐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538章 出兵援桂第330章 學子之心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540章 興安靈渠第583章 用心險惡第2章 磐陀石上第608章 歷史責任第331章 喜事連連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236章 三岔阻擊第244章 微妙平衡第405章 潛移默化第589章 自投羅網第115章 出城別走第153章 推背圖頌第479章 天京瑣事第494章 假若開戰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304章 再起波瀾第582章 專備外事第637章 摸哨之戰第149章 城南初戰第172章 回京覆命第432章 北殿之謀第567章 破而後立第421章 還有後招第228章 廈門起義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514章 恍然大悟第37章 半渡而擊第412章 披荊斬棘第162章 西文密約第409章 好壞之間第185章 鄉官民團第268章 互爲互補第696章 北伐檄文第341章 霧中惡戰第273章 作鳥獸散第285章 北翼排兵第261章 通寶和尚第149章 城南初戰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593章 感謝上帝第147章 各出奇謀第437章 一石二鳥第436章 攻心爲上第240章 接踵而來第454章 捨我其誰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153章 推背圖頌第304章 再起波瀾第55章 麗澤風長第587章 清軍火炮第519章 分兵西進第234章 和春誤我第107章 北征東伐第424章 北王謀事第21章 升斗小民第218章 不測風雲第400章 廣東起事第443章 傳位詔書第35章 瀏陽農女第415章 大沽對峙第142章 御前侍衛第228章 廈門起義第417章 算無遺策第136章 人海戰術第264章 調查研究第199章 班門弄斧第364章 其徐如林第16章 喬裝賺城第685章 竹山惡戰第475章 不必擔心第560章 初級階段第472章 反戰萌芽第333章 外籍教官第508章 諸事不順第550章 鎩羽北歸第270章 大江密會第546章 放虎歸山第46章 熟得陌生第379章 何樂不爲第722章 立國大典第30章 衙倉納捐第170章 唯今之計第525章 罷黜榮祿第193章 奉命撤軍第693章 太平動向